APP下载

思政元素融入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3-07-10赵博阳蔡籽焓董瑞曦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1期
关键词:名村城乡规划案例

赵博阳 蔡籽焓 董瑞曦

[摘 要] 现阶段高等学校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专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断强化课程思政建设。结合城乡规划专业基础课“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教学改革,立足城乡规划专业特点,从课程内容、教学案例和教学方式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探索二者全面、有效、有机融合的途径。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城乡规划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规划人才。

[关键词] 思政元素;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教学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河北工业大学课程思政“双百计划”建设项目“德艺筑魂 大国匠心——建艺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群”(河北工大党〔2020〕4号);2021年度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项目“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河北省集体建设用地发展乡村旅游实践模式研究”(HB21-YB0057)

[作者简介] 赵博阳(1980—),男,天津人,博士,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副系主任,高级规划师,主要从事名城保护和更新规划与空间优化研究;蔡籽焓(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历史资产保护与城市复兴研究;董瑞曦(1988—),男,江苏盐城人,博士,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1-0059-04[收稿日期] 2022-06-02

引言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专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断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学校各专业教学研究的重点。对于我国的城乡规划专业而言,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和近代革命历史重要物质载体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不仅仅是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内容,还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相结合的关键抓手,有助于培养新时代背景下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

一、研究背景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是河北工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课程的教学团队基于名城保护的实践内容和专业特点,精心构思、深入挖掘、大胆创新,从课程内容、教学案例和教学方式等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探索课程教学与思政元素全面、有效和有机的融合,以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启迪学生,激发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爱国热情,以及作为规划师的责任担当,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德艺铸魂,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具备大国匠心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

二、基于思政元素融入的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一)整体设计,深入挖掘,推动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全面融合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是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强调综合性的课程。作为专项规划系列课程的一种类型,其所涉及的保护内容涵盖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从市域层面的世界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名城、名镇、名村、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特色风貌区,再到建筑遗存与历史环境要素层面的不可移动文物、工业遗产、古树名木等。名城保护规划体系覆盖面广,内容涉及从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建筑设计的多个层面,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政元素[1]。

作为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建设的第一步,教学团队首先对新时代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完善,加大了思政元素的挖掘力度。根据国内外名城保护的既有研究,教学团队基于保护理论、保护规划、案例分析与专题实践等知识模块,设计了由知识模块、课程内容和思政元素契合点三部分组成的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框架(见表1),在此基础之上保证了思政元素与相关专业课程建设的全面融合。

(二)精心构思,深耕细作,促进思政元素与教学案例的有效融合

思政元素不是抽象的概念,要想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实处,需要设计实实在在的教学案例作为支撑。课程团队在确定知识模块、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契合点的基础上,运用多个教学案例,精心构思,将思政元素准确渗透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思政元素与教学案例的有效融合[2]。

1.案例1:在国内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知识模块中的建筑群体与历史城市的关系教学案例。在此教学案例中,教学团队通过建筑群体与历史城市的关系知识,使学生理解建筑群体对于历史城市风貌形成的重要作用,以理解规划师、建筑师所肩负的城市责任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通过案例讲述培养学生作为规划师和建筑师的责任担当意识。

案例首先以城市特色与建筑特色关系引入议题,激发学生思考在历史城市环境的大背景下规划师、建筑师的角色定位与冲突点,继而引出教学主题,即对于建筑的理解,不能仅仅针对其本身而言,需要将建筑个体置于其所在的城乡环境中,并和周边环境融为有机的整体,才能充分显示出建筑的价值和意义。同时,结合主题适时引入思政元素,通过建筑个性类比品格,使学生理解建筑的个性特色与城市的共性特色之间如何形成和谐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之后,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讲述建筑设计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帮助学生培养对于名城保护进行全局和深入思考的意识。最后,结合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波士顿汉考克大厦的实例,具体讲述建筑师、规划师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和整体特色形成的重大责任,使学生认同并树立规划师和建筑师的担当意识[3]。

2.案例2: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实例,即天津蓟州区西井峪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复兴。西井峪村坐落于天津市蓟州区府君山,其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和生活方式仍然延续了我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和农耕生活。作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典型,西井峪村的发展面临困境:村内年轻人外流,老龄化严重,产业衰退,环境凋敝。在此教学案例中,课程教学团队首先结合西井峪村的现实状况,由点及面地梳理了当前我国历史文化名村以及各类传统村落发展所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解析不同问题背后的成因,帮助学生理解国家出台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及其对名村、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其次,展开对西井峪村保护与复兴行动规划的教学。通过行动规划,针对农民、农村、农业等三个方面构建起由乡村社区营造治理、乡村环境生态修复和乡村产业培育提升组成的共同缔造复兴行动体系,引导学生对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背后社会因素的关注与思考。在西井峪村保护与复兴行动中,课程团队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明确“人”是共同缔造的基础和最终目的。构建共同缔造组织机制,可帮助乡村凝聚人心,激发活力,最终实现传统村落的振兴。教学团队通过思政元素的层层推进以及与名村保护规划专业内容的环环相扣,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吸收思想政治教育营养,并最终树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理念。

3.案例3:歷史文化街区保护,即历史街区更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学案例。在此教学案例中,教学团队通过解析社会发展路径下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包容性发展的社会思想对于传统街区保护的重要作用,理解规划师、建筑师作为社会责任者和倡导者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通过案例讲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关怀,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在保护与传承规划思维中理解城乡规划从业者承担的尊重传统历史、以人民为中心、化解社会矛盾、坚持社会公平的特殊使命。

案例分析教学法更为直观地体现了城市历史街区更新发展思路的转变和复兴发展的切入点。分析西方发达国家街区复兴的理念和案例实践,可使学生了解并借鉴经济增长导向的复兴发展走向社会关怀和人文包容的复兴趋势,引导出未来中国历史街区发展是从物质空间转变为“经济、社会、人文、环境”全面复兴的教学主题。首先,将社会责任规划师的思政元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入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包容性的重要政治指示,使学生深刻理解历史街区更新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培养学生具有正确价值观导向的专业思维。其次,结合英国曼彻斯特市安科斯地区混合功能包容发展、法国巴黎马莱区居民参与保护的历史街区复兴案例,解读西方国家历史街区的复兴是以多元化产业经济、延续传统文化、提升空间品质来促进街区的社会活力。最后,重点分析我国杭州小河直街、绍兴仓桥直街、宁波南塘老街、厦门鼓浪屿等案例,讲述相关案例中对当地居民的社会关怀倾向,引导学生理解当下国内历史街区更新复兴的思路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认同本专业对社会人本关怀的责任担当和技术应用。

(三)转变理念,大胆创新,实现思政元素与教学方式的有机融合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课程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但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述方式单一枯燥,缺少吸引力,影响了学生对大量思政元素的理解和吸收。针对这一问题,保护规划课程团队转变理念,大胆创新,通过翻转课堂建设“文化体验线路”工作坊的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构建“认知—实践—讨论”模式,强化学生独立思考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的自然融合。

教学团队首先对文化体验线路的概念和作用进行了讲解,让学生理解活化与展示已经成为体验经济时代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的新方式。同时,结合国内外多个已有文化体验线路的案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知和理解。其次,由学生自由组建工作小组,以天津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所学理论,调研梳理城市中的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红色遗迹等文化遗产,并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发现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并设计能够讲述特定历史进程的爱国主义教育旅游线路,将城市中的各类文化遗产串点成线。作为工作坊的作业成果,各工作小组以多媒体汇报的方式展示工作成果。

在上述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名城保护进行实地调研与规划实践,将课堂传授的知识经验转变为自主体验,对城市的历史与文化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实现了对名城保护规划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感知与感悟。大量蕴含在历史遗迹中的文化传统、革命精神等在这一过程中被学生主动吸收,从而有助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结语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作为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群建设项目的子课程之一,其教学改革紧紧围绕着立德树人进行。课程教学团队立足名城保护的特点,挖掘课程内容与思政映射的契合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本课程的教学案例,在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均体现出思政元素的特征,同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强化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显著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打造有力度、有效度、有温度的名城保护规划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实现德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培育德才兼备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欧秀花,张睿祥.课程思政视域下“档案文献遗产保护”课程改革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1):10-12.

[2]王炜,陈薇妮,林舒.课程思政视角下建筑设计专题的教学改革研究[J].建筑与文化,2022(4):44-46.

[3]赵博阳,张小弸.共同缔造视角下的传统村落社区复兴行动研究:以天津市蓟州区西井峪传统村落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传保护).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1471-1475.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Course of Planning: Taking the Course Protection Planning of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Towns and Villages as an Example

ZHAO Bo-yanga,b, CAI Zi-hana, DONG Rui-xia

(a.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Art Design, b. Urban Rural Renewal and  Architec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Center, Tianjin 30013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ourses,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the protection and planning course of Protection Planning of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Towns and Villag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ays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whole process of the course from three aspects of course content, teaching cases and teaching methods. Thus,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ive and organic integration can better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values, strengthen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enhance national pride, and turn into talents with both political integrity and ability.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protection planning of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towns and villages; teaching

猜你喜欢

名村城乡规划案例
云南拟新增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西藏基层治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基于100名村(居)支部第一书记的访谈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城乡规划
三维仿真在城乡规划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