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pass制”实践,评价赋能学校治理现代化

2023-07-10马清彪

教育家 2023年24期
关键词:师生评价学校

马清彪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写道:“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学校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结合自身实际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早在十年前,山东省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春藤附属小学就意识到教育评价的重要性,首创“pass制”评价工具,以评价激发办学活力,力图构建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围墙的学校”。

“pass制”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在笔者看来,学校有责任充分调动师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将人的全面发展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位置。为此,学校用好办学自主权,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研发了“pass制”评价工具。以一套工具,区分师生两个达标体系,尊重和保证师生在学校中自主选择、参与、表达的权利,使他们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享受学校教育生活。同时,学校不断迭代升级“pass制”评价,以评价赋能自身治理变革——

研发校本评价工具,走自己的路。“pass制”中的“pass”意为通过、经过, 师生只要在某项任务中达到相应层级的标准,就能在记录本上收获一枚小图章奖励,于点滴进步中累积幸福感、成就感。在对教师的评价中,学校将教师工作分解为若干个评价项,又将每个单项评价的“pass”区分为pass+、pass、pass-几类,并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而后统计各单项评价中的综合数值(pass项赋值总和÷项数),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学校依据学业内容确立各等级制评价标准,健全评价指标体系。

追求有基础的个性,走特色之路。基于上一阶段的研究,学校统筹推进了积分制,积分内容包括基础数据+特长(特色)数据,由此建立了“pass+特长”评价系统。这一阶段,学校的《“pass+特长”学校评价系统的研究》被列为省级教育教学重点课题。课题组成员基于评价理论展开深入研究,明确了如何科学地以数据评估反映并激励师生成长。以教师评价为例,学校将教师的有效工作量作为基础分(工作量系数×pass率),各级活动中的获奖情况、其他业绩、民主评议满意率等作为特长加分项,期望以此倒逼教师在有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情况下,通过自主规划、自我发展,实现个性化成长。

系统思维导向,走高品质之路。为使评价从整体上助力学校师生的发展,学校重点优化了教师评价,期望借助教师间的团队合作实现学校教育的高品质发展。首先,建设“三人行”团队评价机制。学校将1位党员教师与2位普通教师结成三人小组,组成评价的基础单位。这意味着,教师们必须以小组为单位互帮互助。因为团队考核,不仅重视个人工作表现,还要考虑小组成员的表现,以此避免教师间的无意义“内卷”。其次,配备“1+2+N”评价保障机制。为保证“三人行”团队评价的有效性,真正做到有助于学生发展,学校提供了不同层面的制度保障。如学校层面,党支部委员会研究决策、校委会统筹部署、家委会和工会民主管理监督,厘清家校社在学生具体教育问题中的责任边界;班级中观层面,组建以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委会为主体的“班级集团”,综合考量“班级集团”中学生的表现,避免了以往班级间“各自为战”的问题;教师个人层面,党员教师和其他教师进行结对评价,在相互评价中发现问题。

通过“无序—规范—特色—品质”的发展路径,“pass制”评价推动了学生的发展以及学校师德师风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还不断完善增值性评价,鼓励教师大胆革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符合学科特点、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模式。

“pass制”评价,实现教育中的“破”与“立”

“pass制”评价中,对教师的评价范围包括专业、知识、技能、责任四部分;对学生的评价包括记忆、理解等较低层次的要求,以及分析和创造等高层次的要求,以此实现在两个重点教育问题上的“破”与“立”。

一是破“唯分数论”立“综合素养”。在团队评价中,筑牢教师立德树人意识,再由教师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升学观,不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换取可能更高的升学成绩。同时,在系统思维导向下,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委会共同为“班级集团”而努力,为学生设立全面发展的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是破“标签化”立“成长化”。如前文所述,目前的“pass制”评价中,每个单项划定的是达标底线,师生均可在教育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而特色发展数据又能彰显自我的多个方面,有利于打破人们对自身的固有印象。多元评价下,师生的成长变得更为主动。以学生评价为例,学校充分尊重学生“异想天开”的天性,发动教师为他们的全面成长提供针对性辅导,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异想”变妙想、成理想,发展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由此,“pass制”评价以校本化的教育质量监测制度践行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努力破除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倾向。

优化学校治理及服务体系

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施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着力构建学校现代化治理新格局。学校研究“两结构一品质”现代化治理体系,即关注内涵发展结构,内设部门责任结构,追求学校教育发展品质。由此,统筹拟定《德育、安全、教学、评价督导、后勤五项实施方案》,建立了“管评督”分离的闭环管理流程。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教育新格局。

以学生评价为例,“pass制”评价促使校内外各教育主体各负其责、协同育人,力图发挥教育评价的诊断、导向和调整等功能,真正服務于学生发展。

首先,学校教育以学科教学为主。根据《义务教育指令评价指南》的考查要点,学校生成了《学校“规范、特色、品质”三级目标体系》。教师有意识地上好学校的三层级课程,即校本化国家课程、特色化校本课程、品质化特色课程,满足学校的三级目标。各学科团队集体教研、集中备课,打造规范化课堂,保证“教学评”一体化。结合学科和年级特点,开展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其中,尤为重视学生的增值评价,关注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其次,校外教育以实践教育为主。拓宽学校教育渠道,利用校外场所,如周边大学、红色基地、科技馆、公益性展馆、劳动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等,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这一环节由学校组织,家长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学生在实践教育中的表现可作为“特长”项,列入“pass制”评价范畴。

最后,家庭教育以生活教育为主。学校践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根据“双减”“五项管理”等政策,划分教师、家长、学生各主体的主要任务,形成表格化的《家校共育职责清单》,家长可对照清单完成自评,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坚持十年的“pass制”评价理论和实践研究,是学校基于自身实践凝练的智慧结晶。从走自己的路到走特色之路,再到走高品质之路,“pass制”评价正以新的评价和治理模式引领教师队伍走向专业化、学校治理体系走向现代化,为解决“内卷”等教育评价难题、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师生评价学校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学校推介
麻辣师生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