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育人方式转变,打造融合育人实践样本

2023-07-10朱晴怡

教育家 2023年24期
关键词:跨界育人学科

朱晴怡

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无锡一中”)创建于1911年,秉承“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化和个性化和谐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学校近年来在融合育人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与探索,初步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融合育人实践样本。

深化课程改革,夯实融合之基

在推进融合育人的实践中,无锡一中立足课程建设,打造高品质课程体系,在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课程群系统化建构、校本课程特色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较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课程育人,推进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学校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以坚定“四个自信”作为课程育人的价值引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要办好、办强思政课程;同时注重学科思政,梳理各学科思政元素,通过系统化、再造性教学设计和实践,实现从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的转变;此外学校还积极参与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升中学思政课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点面结合,推进学校课程群系统建构。学校将国家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围绕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融合课程,将这三者作为拓展课程。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相结合,构成了以语言与文化、社会与发展、科学与实验、技术与设计、艺术与审美,以及体育与健康六大版块为基础的学科课程群新样态。例如语言与文化版块主要包括语文、英语两门国家课程,以及“吴越文化初探”等校本课程、“文化自信·江南文脉”融合课程。科学与实验版块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门国家课程,以及“IYPT物理实验”等校本课程、“大模型教学”融合课程。课程群的建设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依托项目,推进校本课程特色化建设。学校以“文化自信·江南文脉”“大模型教学”“设计与智造”三个项目为依托,整体推进“一文、一理、一工程”特色化跨学科融合课程的建设。“文化自信·江南文脉”课程打破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地理四科之间的学科壁垒,以江南文脉为载体,以坚定高中生文化自信为价值取向。“大模型”课程以数学建模思维为基础,梳理物理、化学、生物三科中渗透模型教学思想的学科联结点,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为目标,以项目式学习为路径,开设模型思维、模型结构等系列課程。“设计与智造”课程融通高中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等内容,构建了技术与设计、数据与计算、交互设计、智能制造四大项目模块,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将进一步探索艺术、体育以及涵盖文理的融合课程建设。

探索跨界课堂,开拓融合之径

课堂是落实融合育人的核心路径,学校建设的跨界课堂侧重于教学的融通性和整合性。不同学科教师围绕某一主题开展跨学科教学,打破学科壁垒,既融合各学科核心素养,又融合学科和生活,突破高中阶段单学科教学的瓶颈。

跨界教研合作,规划行进路线。基于真实情境解决真实问题,必将要求课堂教学从单学科走向跨学科。学校组织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开展跨学科教研,在“不同学科相近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不同学科相似的教学内容”以及“真实的项目研究主题”三个维度进行探索,形成了“研析学科核心素养—挖掘教材文本共性—确定融合教学主题—开展学科融合教研—实施融合课堂教学—反思融合教学成效”跨界课堂,提升融合育人的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

整合教学内容,丰富跨界课堂。跨界课堂的教学内容不局限于现行教材中规定的概念、原理,我们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打破学科壁垒,调动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构筑跨学科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的深度内化,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共融共生。跨界课堂的开设不仅仅局限在校本课程的实施当中,也体现在统编国家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有文科内部、理科内部的跨学科,也有技术、艺术甚至融通文理的跨学科尝试。

聚焦项目学习,培育综合素养。在跨界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推进中,聚焦于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实际问题,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探究等方面设计项目式学习方案,借助网络资料检索、VR场景模拟、数字化实验探究等形式,依托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加强学生对多领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推进学生多元学习方式的变革,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学校实施的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设计与智造:统整理念下高中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索了项目式学习模式,从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反思三大模块,开展了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个维度的教学实践,最终指向学生高阶思维的培育。

打造师资团队,汇聚融合之力

跨界课堂、融合课程的设计和建设对现有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通过组建“融合·求进”好教师团队,引领融合育人教学研究。

推进教育实践,实现融合育人目标。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兼具融合视野和融合素养的综合性人才,无锡一中的“融合育人”实践,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例如“STEM整合课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不同学科知识开展项目式学习,促进学生科技素养的提升,一批具备科技特长的学生得以脱颖而出。同时我们也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通过人文类跨界课堂,例如“文化自信·江南文脉”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力、文化认同意识和文化践行能力。

坚持科研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无锡一中“融合·求进”教师团队通过聚焦学科教学、学科育人中的关键问题,探索“阅读、教学与科研”的团队发展路径和“个人、小组与团队研修三个层次相互支持”的团队发展策略,凝聚群体教学智慧,引领学校、教师的整体发展。团队发展过程中积极践行“1+5+N”的学科组教师发展模式,即以1位“四有”好教师团队成员为引领,带动5名左右的中青年教师开展项目研究,通过公开课示范、成果分享、学术讲座等方式,带动全学科组教师共同发展。

融合教育资源,构筑育人共同体。“融合·求进”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打通校内外,创新教育模式。学校充分发掘校外教育资源,共同开发特色课程。例如“文化自信·江南文脉”课程基地在建设过程中与校外10家单位开展课程合作,并且聘请了学术指导单位。学校还注重与高校开展双高协作,与科研院所、科技公司开展深度合作,既整合优化了校内外教育资源,同时也逐渐构筑起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大场域。

指向“融合育人”的教育行动实践研究,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推动了学校育人方式转型。在“新课程全面实施、新教材全面使用、新高考全面推进”的新形势下,学校将进一步完善融合育人的系统性设计和实践路径的有效构建,高质量地实现融合育人,助推学生的全面成长。

猜你喜欢

跨界育人学科
跨界
跨界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科新书导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跨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