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辽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3-07-10张湛雯

辽宁经济 2023年4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

张湛雯

〔内容提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县域是乡村与城市空间发展的衔接载体,县域经济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近年来,辽宁出台并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大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应加强对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通过分析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不足,深入研究相关对策建议,以推进辽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他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县域是乡村与城市空间发展的衔接载体,既是乡村经济的向上集聚,又是城市经济的向下延伸。县域经济通过在县域范围内的产业集聚、要素集聚和人才集聚,发挥着调节和连接城乡二元经济的重要作用,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近年来,辽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出台多种政策并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应加强对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通过分析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不足,深入研究相关对策建议,以推进辽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辽宁县域,共41个县(市)(含6个满族自治县,2个蒙古族自治县)。41个县(市)的国土面积为12.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84%;常住人口1724.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0.5%。2021年,县域粮食产量占全省的87.4%,GDP占全省的2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的19.6%。近年来,辽宁实施了一系列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农业基础作用进一步夯实,工业主导作用不断提升,城镇化支撑作用逐步显现,在推动辽宁振兴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政策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2017年,辽宁出台《辽宁省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提出以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农产品深加工和旅游等特色产业为依托,实现县(市)、乡(镇)、村经济全面发展。为进一步落实该文件,省政府出台了《辽宁省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配套措施》。随后,陆续出台《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辽宁省农产品加工示范集聚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推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2022年,《关于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共同富裕程度、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新突破,主导产业支撑带动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全省41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力争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超300亿元的县由现有的3个力争达到7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20亿元的县由现有的4个力争达到10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长水平。

(二)县域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辽宁41个县(市)经济总量由2017年的6552.5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6798.75亿元,增长了3.76%。(41个县(市)相关经济数据来源于2018年和2021年的《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卷)》)其中,辽宁41个县(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17年的1436.3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749.82亿元,增长了21.82%。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017年的2233.52亿元,降低至2020年的1998.04亿元,降低了10.54%。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17年的2882.71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 3050.89亿元,增长了5.51%。总的来看,实施乡村振興战略以来,辽宁县域经济总量实现了持续增长,但是增长幅度较小,主要原因在于第二产业出现了萎缩。

(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力持续增强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是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之一。辽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粮食产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县域内,41个县域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辽宁也是全国畜牧业、渔业、水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重点产区和重要出口基地。

2017年,辽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27.2千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57.0千公顷。粮食总产量2136.7万吨,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20.3万吨,水产品产量(不含远洋捕捞)520.9万吨。2022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43.6千公顷,比2017年增长9.8%;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85.1千公顷,比2017年增长3.7%;全年粮食总产量2538.7万吨,比2017年增长18.8%;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33.3万吨,比2017年增长3.1%;全年水产品产量(不含远洋捕捞)456.5万吨,比2017年增长-10.6%。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辽宁县域的各类农产品,除了水产品产量有一定程度下降外,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以及猪、牛、羊、禽肉产量均实现了不同比例的增长。这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辽宁县域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能力持续增强。

(四)农业“一县一业”取得显著成果

针对县域工业发展较慢,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以及农产品质量整体偏低的实际问题,辽宁把发展县域工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作为推进“一县一品”的牵动力、推进“一县一业”的重要选项,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使县域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有了质的提升,县域工业和县域农业正在努力实施提质增效工程,县域工业和农业生产由“量的增加”向“质的提升”转变。

为了推进县域工业主题化、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做好“三篇大文章”,各县(市)区以“十四五”末力争建成一个以上百亿产值的战略新兴成长型主导产业为目标,以省级开发区为平台,立足优势产业,长远谋划,持续推进,重点突破,积极谋划推进“一县一业”,取得了长足进展。

朝阳市喀左县半导体新材料就成为县域工业发展的较为典型的例子。2018年,喀左县成功引进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头部企业——朝阳通美晶体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投资2.6亿元,规划建设了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园。重点发展砷化镓、锗、磷化铟等半导体专用材料以及高纯镓、高纯砷等相关超纯元素,打造以半导体新材料为主的产业链,并成功纳入《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以及《数字辽宁发展规划(2.0版)》。喀左县以通美晶体为龙头,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延补建强”,编写《半导体新材料产业招商图谱》,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产业链配套能力,先后引进金美镓业、博宇半导体、鑫美高纯等11户企业落户产业园,高纯镓、高纯砷等6种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通美晶体年产150吨砷化镓晶体、鑫美高纯年产100吨高纯砷、博宇半导体PBN生产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同时,喀左县积极推动以通美晶体为“盟主”、以北京工业大学、沈阳化工大学等高校为技术支撑的产业联盟,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建设半导体新材料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孵化中心和中试基地等,实现了“信息共用、技术分享、利益同享、成本节约”的目标,形成了“抱团”发展模式,使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发展后劲十足。喀左县形成从半导体前期材料及辅材、化合物半导体到晶片(衬底)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发展成为“一县一业”支柱产业,力争“十四五”末实现百亿产值,打造北方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

二、辽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辽宁县域经济在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县域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呈现下降趋势。2017年,辽宁41个县(市)经济总量为6552.59亿元,占当年全省经济总量的30.2%(2017年辽宁地区生产总值为21693亿元)。到2021年,辽宁县域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的26.9%。4年间,辽宁县域经济总量占比下降了3.3%。

第二,县域财政面临困境。2020年,辽宁财政自给率为44.2%(辽宁财政收入为2655.5亿元,财政支出为6002亿元)。同期,辽宁41个县(市)中有34个县(市)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最低的财政自给率为9.5%。部分县(市)基本靠转移支付维持运转。而且,大多数县进入政府债务偿还高峰期,债务负担和养老金缺口亟待解决,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三保”支出压力持续加大。由于财政仅仅能维持基本的运转,因此,依靠县本级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显得捉襟见肘。

第三,产业结构面临一定问题。辽宁县域经济中,产业调整面临困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一产业由于受到土地和天气等因素影响,短时间内难以改变靠天吃饭的格局,因此,第一产业发展速度会受到限制。而辽宁县域的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017年的2233.52亿元,降低至2020年的1998.04亿元,降低了10.54%。工业不但没有发展,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辽宁县域的第三产业发展也较慢。因此,辽宁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需继续得到改善。

第四,营商环境尚需改善。近年来,尽管辽宁省县域营商环境已有较大改观,但仍面临一定问题。一是面临招商难题。从辽宁省各市项目分布情况看,目前投资到县域的项目并不多,项目极少分布到县域。二是简政放权还不到位。审批事项如果涉及多部門多层级,虽然权限下放到县级,但要件等手续还需到省市有关部门办理;有的审批事项所需要件多、涉及部门广、审批流程仍然较长。三是基层干部服务态度和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基层干部怕担责任、怕冒风险,可能部分存在消极怠工。有些基层干部业务能力不强,对于政策解读、审批流程、所需要件等了解不清,服务企业的能力不足。

第五,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存在明显短板。部分县域的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交通、供气、供暖、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多数行政村还没有系统的污水处理设备和管网,污水收集处理率不够高。县域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严重缺乏。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均衡,教育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教师资源缺口较大。

三、推动辽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辽宁县域经济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是也要看到辽宁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定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发展中的问题和成因,认真思考和探索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制定辽宁县域经济三年行动方案

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大干三年、奋斗三年,一手抓高质量发展、一手抓全面从严治党,以超常规举措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如期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县域经济是辽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当在全省三年行动方案出台后,也制定“辽宁县域经济三年行动方案”,以推动辽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疫”作出县域经济该有的贡献。

(二)做大县域特色产业

辽宁县域经济“一县一业”较为出色,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应借助这个平台,继续推动县域经济“一县一业”发展,推动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以辽东绿色经济区的桓仁县为例,桓仁县利用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从无到有发展冰葡萄酒,主打“小而精”特色牌,年产量1500吨,约占该类产品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凤城小浆果、食用菌、中药材、板栗等产业优势明显,特色农业面积发展到13.2万亩,其中小浆果3.68万亩。只有结合县域的独特优势,才能将县域特色产业做大。

(三)推动县域工业转型升级

正如前文分析的,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辽宁县域在工业发展方面是萎缩的,因此,亟需推动县域工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县域工业实现正向增长。应当结合县域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深刻把握现代工业发展方向,在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资源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产业上精准发力,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不断增强产业基础能力、提高产业链水平。同时,通过资源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围绕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做好补链和强链。

(四)加大对县域转移支付力度

辽宁县域财政较为紧张,较多的县域仅仅能维持财政的“三保”,维持县域财政正常运转都显得吃力,因此,很难拿出资金来发展县域经济。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加大对县域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县域能够保障“三保”,维持基本运转。同时,要实现辽宁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恢复县域财政的自身“造血”功能,通过发展经济来获得县域财政的增量,从而将增量资金又反向投入县域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增长,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但是,要实现这种螺旋式的可持续增长方式,首先就需要投入一定量的资金,这也要求加大对县域的转移支付力度。此外,需要依托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和完善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推动补齐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和不足,提升辽宁县域对产业和人才的吸引力。

(五)持续优化县域营商环境

辽宁县域在营商环境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需要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推动营商环境的提升和优化。一方面,加大政务服务改革力度,按照全省统一安排,深化县域的政务服务改革,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提高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和便捷化程度;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营商环境建设的督查和考核,以此加强基层工作作风转变,推动提升基层工作能力,以营商环境考核作为推动基层思想和作风转变的突破口。

(作者单位:中共凌海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