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苹果树形发展现状及修剪技术

2023-07-10李丙智白金玲程艳丽张立功

果农之友 2023年6期
关键词:自根疏枝纺锤形

李丙智 白金玲 程艳丽 张立功

目前,世界苹果栽培发展的方向已由乔化向矮化发展,密度上从稀植走向密植,树型也由大变小,树冠光照由弱变强,结果枝级次更少,单位面积产量由低变高,整形修剪技术由难到易,成花、结果年限大大提前,随之而来的是省工化管理、规模化经营、无袋化栽培、化学疏花疏果,肥水配套智能一体化开始实施,果园机械化(喷药、施肥、除草、采收、修剪、周转、运输等)操作普及,专业分工更精细,现代化苹果园的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由高变低。与时俱进的矮砧密植苹果的树形由此产生,如何应对当前整形修剪的迫切需要,笔者结合多年来矮砧密植苹果管理技术的经验做一总结,仅供果农参考。

1 国内外苹果整形修剪现状

1.1 国外整形修剪现状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苹果品种区域化、栽培矮密化、管理集约化、设备现代化、生产标准化的发展,苹果栽植密度进一步加大,树形也相随之发生变化。意大利圣米凯莱农业研究所Alberto Dorigoni 教授曾对欧洲苹果树形发展做过总结:从20世纪60年代发展疏散分层形,每公顷栽植1000株左右开始,逐渐演变到小冠疏层形,每公顷栽植833株左右。接着就是自由纺锤形,每公顷栽植1250株左右。随着矮砧密植苹果的发展,出现了细长纺锤形,每公顷栽植1667株左右。高度矮化密植的苹果园,采用高纺锤形,每公顷栽植2500株左右。

20世纪80—90年代,北欧应用最多的树形是细长纺锤形,而南欧、北美和新西兰则广泛应用直立干形,在更高密度(333~916株/亩)条件下,采用又窄又高的超纺锤形(冠径45~60厘米,树高2.5 米),但管理成本高。20世纪90年代末期,苹果生产先进国家把这3种树形进行综合改进,形成高纺锤(Tall spindle)新树形(冠径0.9~1.2米,树高3米,干高0.7~0.8 米)。目前,苹果高纺锤形整形技术已在意大利、美国、新西兰、日本、韩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等苹果生产先进国家广泛推广应用。为进一步增加栽植密度,提高产量,并适应于机械化修剪,智利、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在高纺锤形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由3D三维结构向2D平面结构的转变。高纺锤形3D结构行距4米,进行长梢修剪后,因此实际可用操作空间仅为1.5米。而2D结构行距2.8米,实际可操作空间为2米。该树形的通风透光条件更好,并且产量高,还有利于机械化修剪、疏花、疏果和采收,生产效益提高。

进入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苹果树以3300~4000株/公顷的高密度栽植,且都使用矮化M9自根砧无性繁殖的苗木。在南提洛尔,苹果树采用高纺锤形,每亩栽247株,树高为3~4米,栽后第一年不结果,第二年株产5~10千克,第三年株产10~15千克(在第三年即可收回所有建园成本),第四年株产25千克,第五年株产40~50千克,即第五年亩产量可达5000千克,6年生6000千克。现在平均亩产6000千克,是中国的3~6倍(图1)。博洛尼亚地区推广“BIBAUM”新树形,品质好,产量高,一般60吨/公顷,株行距为1.2米×(3.5~3.8)米,树高2.5 米,双主干成V字形分布于行平面上,间距0.6米,在双主干上直接着生长短不一、角度下垂的结果枝,干枝比大,无大侧枝,此树形可缓和树势,减少修剪量,保持树冠内的光照良好,树体更加矮化,易于管理,更便于机械操作,单位面积内主干数量大幅增加,提高土地利用率。

荷兰苹果在1980年代,约有70%以上的苹果树是用M系砧木嫁接的,主要推广M9、M1、M2、M4、M7等砧木。荷兰研究选育出M9-T337新砧木,并大量向世界各国出口自根砧M9-T337大苗,还研究提出了高纺锤形及Knip-tree 2年生带分枝大苗培育技术,对世界苹果栽培贡献极大。

在美国,1960年之前,苹果栽植密度是100株/公顷,1960-1980年为600株/公顷,1980年之后为1500株以上/公顷。现在美国新建苹果园基本上都采用苹果自根矮化砧,其中M9系列占60%,B9占20%,M26占10%,其他砧木,包括CG、G935等占10%,树形主要为高纺锤形。栽后第二年结果,第四至五年亩产量4~5吨。新建果园,多以高纺锤形为主。高纺锤形系统采用0.90~1.20米株距,3.0~3.5米行距(1∶3)。果树栽植密度为113~160株/亩,平均产量为2333~3000千克/亩,高的3000~4000千克/亩。

波兰苹果发展经历过由稀植乔砧到半矮化中间砧、又发展到矮化中间砧,现在发展矮化自根砧。波兰大部分果园都使用M26及乔化砧木,密度为60~84株/亩。现代化果园开始选用M9-T337、B9等矮化砧苗木,其中M9占80%以上,树形以纺锤形为主。栽植密度提高到120~166株/亩,产量可达2600千克/亩。

法国最近30年苹果的主要树形为阳光主干形(Solaxe)和离心形,这两种树形非常适用于高密度栽植的果园,在苹果生产中应用最多。目前新建果园几乎全部采用M9 系列的矮化自根砧,栽植密度较大(2500~3500株/公顷)。整形方式是中轴形、疏层形、细长纺锤形等整形技术结合,可称之为“高纺锤形”。栽植后第二年的平均产量为10吨/公顷;第三年可达30吨/公顷;第四年及以后将增至40~50吨/公顷。

智利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采用高密度栽植模式,多采用MM106 或M7系的砧木,栽培密度为400~700株/亩。90年代初MM106成为标准砧木,修剪方式以垂直单干形修剪为主,栽植密度由700株/亩变为1000 株/亩。近年来,转向采用高纺锤形修剪、垂直单干形修剪或者solaxe修剪,以M9为砧木的密集型果园(2000株/亩或者更高)。

保加利亚主要选用ММ106砧木,采用自由紡锤形修剪。目前生产中采用细纺锤形树形。

韩国从1997年开始栽植M9矮化苹果,2003年每公顷2000株左右,2005年每公顷栽植株数猛增至7000株,并且现在达到每公顷15 000株。广泛应用细长纺锤形修剪和Solaxe修剪方式。修剪方式为Kimchangho,它适用于以M9或M26、MM106为砧木的矮化苹果树,高密果园(行株距3.5米×1.5米)。

日本目前以乔化稀植栽培为主(图2),老龄乔化苹果抗风、雪能力比矮化强,故老园寿命较长。矮砧栽培为日本苹果发展的方向,现在新建幼树主要发展矮砧苹果,砧木以M9和M26为主,矮化新建果园,株行距2米×4米或2.5米×5米,每亩栽植84~53株,以细纺锤树形为主。每株结150个果实,每亩产量3000~3500千克。矮化果园,树龄过大、过密,应及时进行间伐,维持纺锤形树形。

综上所述,以优质高产稳产、管理方便、降本增效等为原则,国外围绕提高光照度、优质生产提出了不同特点的树形,如意大利推广高纺锤形;荷兰提出了纺锤形、细长纺锤形;美国华盛顿州提出了组合纺锤形;澳大利亚采用高纺锤形或细长纺锤形;韩国主要采用细长纺锤形;法国提出了主干轴形;新西兰提出了金字塔形;日本将细纺锤形作为新建果园的基本树形,将开心形作为成龄果园的主要树形。总体来看,国外重视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管理树形,多以高光效为方向。

1.2 国内苹果整形修剪现状

我国苹果树形的发展,经历自然圆头树形、三大主枝半圆形、纺锤形及开心形等三个时期。目前应用最多的树形是小冠疏层形、自由纺锤形和细长纺锤形(Slender spindle)或介于其间的一些小冠形。在修剪方面,由过去多短截、不拉枝、留大枝,向多长放、少短截,多拉枝、开角度,去大枝、留小枝方向发展。由冬季修剪向四季修剪发展。由多环剥、环割向刻芽、转枝方向发展,树体骨架由繁变简,修剪技术由繁琐变简化。

树形对苹果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随着栽植密度和栽培水平的变化,树形也随之改变。我国矮化砧应用比例变化很快,过去以M26为主,现在以M9-T337为主。在纺锤形方面,又出现了改良纺锤形、自由纺锤形(图3)、细纺锤形和高纺锤形。据调查,目前我国小冠开心形陕西比例高达61.5%,主干分层形辽宁高达57.2%,纺锤形河南高达51.2%。

据调查,我国目前拉枝等于90°的果园已占苹果总面积的51.55%,大于90°的占22.5%;新梢冬季短截仅占25.5%,新梢长放不剪已占74.5%;四季修剪果园占果园总面积的21.8%,但还有43.9%的果园只进行冬季修剪;刻芽、目伤的果园占24.4%,剪锯口保护的果园占37.5%,比过去比例提高很大。但还需要不断提高修剪技术水平,增大新技术推广比例。

1.3 苹果常见树形比较

在国内矮砧苹果园推广最多的是细纺锤形和自由纺锤形;在国外,推广最新的是高纺锤形。

矮砧果园,树形以纺锤形为主,其中每亩栽植100株以上和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区,矮砧果园长势较旺,为了控制树冠和获得高产优质,以培养高纺锤形为主;在每亩栽植100株以下和肥水条件较差的地区,矮砧果园长势较弱,为了促进生长和获得高产优质,以培养细纺锤形和自由纺锤形为主。生产上几种常用树形及特点比较见表1和表2。

2 高纺锤树形及培养技术

2012年,陕西千阳县从苹果生产发达国家荷兰引进自根砧苹果大苗和先进的配套栽培技术,连续几年来不断扩大规模、完善技术,使千阳成为全国最大的自根砧苹果生产示范基地。高纺锤树形是自根砧苹果主要的树形,在修剪方面有其相关配套的技术。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由点到面,星火燎原,引领和带动全国苹果矮砧密植栽培形成高潮。

2.1 高纺锤树形结构

该树形栽培密度为每亩140~190株,树体结构为:树高3.2~3.5米,干高0.8米。中央领导干与同部位主枝粗度之比5~6∶1,主枝粗度基部直经1~2厘米。在定植当年冬季修剪时中央干与侧枝比例2∶1,第二年3∶1,第三年4∶1,第四年以后达到5~7∶1。中心干上配备小主枝35~45个,结果枝直接着生在小主枝上,小主枝水平长度不超过0.7米,与中央领导干夹角110°~140°。枝量多,结果能力强,没有大主枝。成形后高纺锤形在秋季亩留枝量8万~9万条,修剪后枝条总量为6万条左右,长、中、短枝比例1∶1∶8(图4)。

2.2 整形修剪技术

多年來,国内中间砧苹果栽植单干苗,而自根砧苹果在国外就栽植带分枝的大苗,我国引进和栽植该苗木,就可达到早结果、早收益的目的。因此,自根砧苗木栽植后与中间砧的修剪方法不同。自根砧栽植后把直径超过同部位中央干2/3的大枝和运输过程中折断的枝条留短桩疏除,并对剪口涂封剪油保护,减少剪口水分蒸发,有利于伤口愈合。其余枝和中干不做任何处理,这样既保留当年形成的花芽,也有利于来年结果,实现了早结果,同时稳定了树势。

2.2.1 生长季节修剪 主要有以下措施。

(1)促生分枝:由于自根砧苹果树中干不短截,自然会出现中干光秃现象,因此促生分枝是培养高纺锤树形多主枝的主要技术措施。一是使用抽枝宝。抽枝宝可以促进植物芽眼萌动并产生枝条,萌芽前用毛笔或木棒蘸药少许直接定向涂在芽体上即可。经调查,对一年生枝,发芽率在95%以上,对多年生枝发芽率也在75%以上。而且使用抽枝宝克服了刻芽造成伤口削弱长势的副作用,且促生的分枝角度大,有利于培养树形。二是刻芽。对嘎拉等萌芽率高的品种可以不刻芽,对萌芽率低的品种要进行刻芽。春季苹果树萌芽前后,对中干和主枝上缺枝部位在芽上方0.2~0.3厘米处,用刀或剪刻一月牙形切口,深达木质部,促芽萌发,使其生长,刻芽对于幼旺树枝量的增加效果显著。刻芽要根据需枝部位和需要发枝的长度确定刻芽时间、刻伤程度和刻芽数量。一次不能刻芽太多,否则影响生长。栽植当年可推迟到6月份,刻芽最多不超过3个,也可待第二年春季刻芽,刻芽后的主干要用立柱扶干,防止大风吹折。

(2)拉枝开角:丰产不丰产,开角是关键。拉枝是高纺锤形整形的又一个主要技术措施,高纺锤树形的主枝角度在110°~140°。如何开角?从5月上中旬开始,对长度长25~30厘米的主枝或者未到位的多年生主枝及延长头角度变小的主枝要继续开张角度达到目标要求。对于新梢可采用多次拉枝,5—6月份拉基角,秋季用开角器或拉膜拉腰角。将中干上的新梢拉至95°~120°。拉枝时枝条短的、易成花的品种角度可拉小一点或推迟拉枝时间,枝条长的、难成花的品种角度可拉大一点。角度对果实品质有一定的影响,随着主枝角度的增大,果实外观品质(平均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实色泽)和内在品质(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维生素C、蛋白质、果胶和果实钙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主枝拉枝角度红富士以120°、嘎拉以90°~110°为好。见表3、表4。

2.2.2 休眠期修剪 主要有以下措施。

(1)长放修剪:长放是形成花芽的有效技术。在生长季节采用拉枝技术的基础上,休眠期采用长放措施利于树形培养,更利于花芽形成。

(2)简化修剪:自根砧苹果树大苗建园,第二年结果,培养树形与结果同时进行。修剪原则以轻剪为主,修剪方法主要为长放和疏枝。在主枝上直接培养结果枝,前1~2年仅疏除一年生旺枝和粗度大于着生部位 1/2的主枝。一般每个树疏主枝2~3个为宜(如果枝条粗度不超过,可1个也不疏),中干延长枝不短截。第2~3年冬剪继续选留中干延长枝上生长势中庸、角度大的一年生枝条作小主枝,不打头。对中央延长枝上部过长、过强枝条疏除,有利于中干生长。第4~5年随着树龄增长,及时去除树体上部过长的大枝或顶部1~2个竞争枝,以保持中干优势。2016年对一年生自根砧树做试验设置3株处理,分别疏除3、6、9个主枝,每个处理各3株树。调查结果为疏枝少,两年生主枝多,总枝量大,结果数量多,干周量大(表5)。

(3)剪口留桩:自根砧苹果树高纺锤形树形,主枝数量大,为了保证有充足的枝量,根据空间大小,在疏除主枝时,不同剪口,发枝量不同,可根据需要在剪口留桩。2016年对不同剪口处理设3株树,每株树10个剪口,调查情况为剪口留桩长发枝多,留桩短,发枝少,且根据这几年的观察,斜剪口下发出的枝较平剪口下枝弱,剪口斜面大,愈合慢。平剪口下的枝較强,剪口愈合快(表6)。

(4)复壮更新:进入盛果期后,一些主枝长势会变弱,随着小主枝枝龄增长而变粗,应及时更新。更新小主枝时应留小桩,小桩位置发出的平生小枝,不要短截,拉枝下垂或结果后自然下垂,继续作为主枝培养,根据需要每年可更新2~3个枝,逐年进行,使结果更新两不误。

2.3 整形修剪的主要方法

自根砧果园结果容易,修剪量较小。修剪方法主要有拉枝、长放、疏枝、回缩等。中间砧果园,结果较晚,使用的修剪方法较多。

2.3.1 拉枝 拉枝是人为地改变枝条的生长角度和分布方向的一种整形修剪方法。拉枝对培养树体骨架结构、合理分布枝条空间、改善光照和通风条件、改变枝条极性、调整枝条势力、促进或抑制枝条萌发以及调整果树生长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拉枝作为果园管理的重要手段,一年四季均可进行,而以秋季拉枝最好,原因是秋季为养分回流期,及时开张角度,养分容易积存在枝条中,使芽体更饱满,可促进提早成花。同春季拉枝相比,背上不会萌发强旺枝。秋季枝条柔软,也容易拉开。

(1)拉枝角度:要依据海拔拉枝,海拔越高,树体长势越弱,拉枝角度要小。一般海拔800米以下的应拉枝为120°~130°,海拔800~1000米的应拉到110°~120°,海拔1000米以上可拉到100°。有水浇条件的地、旱地拉枝有所不同,土壤瘠薄、肥水条件较差的地区,拉枝角度就要小些,可采用斜向上的角度,不要拉成负角度。灌水条件好的拉枝角度应大一些。树势不同拉枝角度不同。对于枝条基角较小、势力较强、延伸较长的枝,则要拉得大一些,一般拉成负角度。双矮短枝型树拉得小一点(图5)。衰弱树不能拉枝,应加强肥水管理返旺后再拉枝。如果苗圃分枝角度较水平,可以不进行拉枝。

(2)拉枝方法:拉枝前用手轻轻活动枝条是关键,在拉枝开角时,往往会把枝折伤或从树杈处拉劈。如果在开角前能先活动枝的基部,就可有效地防止这一现象发生。

(3)注意事项:拉枝材料要求抗风化能力强,要能维持3个月以上。要严防拉绳嵌入枝条木质部中。系绳时,最好系活套或使用挂钩。用较细的铁丝或绳拉枝时,要加护垫。地下固定要牢固,防止因浇水或下雨使拉绳反弹。河北农业大学生产的开角器,也可开大角度。

2.3.2 疏枝 是指把1年生枝或多年生枝从基部疏除的修剪方法。该方法多用于冬剪,夏剪时也有应用。疏枝可以改善树冠内光照状况及附近枝的营养状况。疏枝后,对伤口上方(前方)具有抑制作用,对伤口下方(后方)的枝条具有促进作用。就整株而言,若上部疏枝较多,顶端优势就会向下部枝条转移,从而增强下部枝条的生长势;相反,如果下部疏枝较多,则会增强上部枝条的生长势。同时,由于疏枝减少了枝叶量,有助于缓和母枝长势、促进加粗生长。

(1)对象:病虫枝、过密枝、重叠枝、交叉枝、并生枝、衰弱枝、竞争枝、无用徒长枝、无用萌蘖、位置过低的主枝、完成使命的牵制枝、严重影响光照的枝组以及一些需要更新的枝条。另外还有一些在树体当中影响单轴延伸的较大分枝也需要疏除。

(2)时间:疏枝时间分生长季节和休眠季节。春季可疏除一些无用萌蘖。从采果后到落叶前的这段时间疏枝,由于树冠叶片齐全,树冠的通风透光情况最易掌握,不易出现疏漏。

(3)注意事项:疏枝应注意伤口倾斜20°~30°,并将伤口削光。一般情况下,避免对口伤疏枝和连续疏枝,这样会对树体或枝条长势削弱严重。疏枝后的空间可用拉枝、刻芽等方法补上。另外,疏枝要留3~4厘米短桩,便于发出新枝。

2.3.3 缩剪 对两年生以上的枝条进行剪截的修剪称缩剪或回缩修剪。缩剪比短截的局部促进作用更强,有助于养分向基部转移。成龄树冬剪时通常应用此方法。缩剪用于培养枝组时缩短枝组的“轴”长度,使枝组紧凑。缩剪也用于骨干枝开张角度,或改变骨干枝的延伸方向。

(1)对象:树头、主枝延长头、 过密的骨架枝,需要分步疏除的大枝;冗长的枝组,体积过大的枝组,密度过大的枝组,枝轴过长的枝组;衰老树、衰弱的枝组。

(2)方法:回缩是树冠控制和枝组更新复壮的最基本方法之一,是密闭园改造的常用方法。

树头的回缩。矮砧果园一般不进行落头,但如果树头过旺,造成管理不便时可适当落头,强头换弱头,大头换小头。

主枝的回缩。主枝的回缩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主枝过长,行间或株间交接,需要回缩。主枝严重衰弱,需要更新复壮。主枝角度太小或太大,需要开张角度或抬高角度。

衰老树、衰弱枝组的回缩。主要是减少生长点,集中营养,恢复树势和枝势,一般采用抬高角度的方法,衰老树回缩到背上有良好分枝处。高纺锤形果园,小主枝粗度超过2.5厘米,要留3~4厘米短桩进行回缩。

对一年生矮化自根砧富士、嘎拉苹果幼树在冬季进行疏枝留桩1、2厘米及平剪、斜剪等6个处理修剪观察。发现不留桩发枝率为0,留桩2厘米发枝率在81%以上,富士比嘎拉发枝率高,平剪比斜剪发枝率高,但斜剪发枝比较水平,不需要再拉枝。

自根砧M9-T337红乔纳金第一年冬季剪光干(剪除所有分枝)与未剪比较,剪光干大枝多,生长旺盛,但2~3年内单株产量低。未剪光干者,当年单株产量是剪光干者的8倍,且细枝条多,冬剪去枝少。自根砧M9-T337第一年冬季进行留桩去除3、6、9个分枝处理,发现去除枝少的,第二年单株挂果多,全树总枝量多,大枝少。去除枝越多,挂果越少,总枝量少,大枝多(见表7)。

2.3.4 缓放 所谓缓放(长放),即对一年生的枝条,尤其是营养枝,保留不剪称为缓放,亦叫长放或甩放。这是矮砧果园最主要的整形修剪方法。

(1)作用:缓和新梢长势和减少成枝力。这是由于长放后树体或枝条上所保留的枝芽量多,在生长季节如春季树液流动后,营养分散尤其是在春季拉枝的基础上,顶端优势减弱,下部枝梢或芽萌发的比例增大,而且相比之下所抽生长枝的数量减少。

促进成花。特别是在春梢停长期,树冠自身的营养能力增强,即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花芽分化对营养物质的迫切需要,所以枝条长放对幼树提早成花,尤其是早果丰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加快树干和枝条增粗。由于长放枝条叶面积总量最大,树体或枝干的增粗较快。

在红富士下垂枝结果的管理方法当中,采用连年缓放的方法可培养下垂的单轴结果枝组。

(2)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旺枝长放容易导致枝条后部光秃带现象严重,特别是在主枝或中干延长头上连续长放,不仅会造成全树衰弱,而且会严重影响幼树早期的迅速扩冠。这样做虽然早见果,但不易丰产。

旺枝缓放以后采取综合调整措施才能控制树势,促进花芽形成。在长放以后随着树体的开花结果,还必须密切注视其体积大小、花芽留量和长势等,随时进行适当的收缩并最终培养成良好的结果枝组。

2.3.5 刻芽 刻芽又称目伤,根据所刻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在芽前刻时具有促进芽萌发的作用,在芽后刻时具有抑制芽萌发的作用。萌芽率高的品种及三年生苗木可以不刻芽,一年生苗及萌芽率低的品种可以进行刻芽。

芽前刻指在芽上方0.2~0.5 厘米处用刀横刻皮层的修剪方法,也可以用钢锯条在此位置拉几次,工效很高,可以增强所刻芽的萌发力、成枝力,促发短枝。刻芽常用于幼树,以促进枝条萌芽成枝,特别是出短枝,早成花、早結果;也可用于骨干枝,以避免光腿枝,特别是可以定向发枝;对于长的发育枝,可以连续刻芽,或间隔刻芽,以更多、更均匀地诱发短枝。生产中刻芽配合点抽枝宝,效果更好。一般每隔3~4芽,刻一个芽。

(1)时间:以萌芽前后为宜,刻芽早,出长枝多;刻芽晚,出短枝多。刻芽过早,容易发生枝条失水抽干;刻芽过晚,芽已经萌发,达不到目的。为了促发较大的侧生枝或解决多年生枝干光秃问题,应在苹果树萌芽前20~30天刻芽;若为了促发中短枝,应在萌芽前7天至萌芽初期刻芽。

(2)方法:春季刻芽时凡需要刻的背上芽,一律在芽下方0.2~0.5厘米处用钢锯横刻一刀, 深达木质部。这样背上就不会冒长条了。

两侧和背后芽在芽前0.2~0.5厘米处刻芽。如果不希望所发枝条太长,可在芽前1~1.5厘米处刻芽。

猜你喜欢

自根疏枝纺锤形
疏枝映青空
矮化自根砧苹果树的主要优缺点
屈炳水
黄金梨3种不同树形栽培对比试验
矮化自根砧苹果树的主要优缺点
嫁接番茄在烟台地区越冬栽培效果评价
浅谈如何提高银杏大树移植的成活率
高纺锤形苹果树的修剪培养
矮化自根砧
——突破苹果栽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