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发病部位胃黏膜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23-07-08韩维静赵伟涛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12期
关键词:胃窦息肉内镜

韩维静,赵伟涛

(1.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病理教研室,山东 菏泽 274000;2.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病理科,山东 菏泽 274000)

胃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由于其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困难,多数患者的病情得到确诊时都已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预后较差,生存期较短[1-2]。随着消化道内镜技术的进步,内镜检查对胃癌的早期筛查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4]。通过内镜检查可观察到胃黏膜粗糙、充血、隆起、红肿、溃疡、糜烂等症状,但内镜不能确定病变的性质,这些病变被称为胃黏膜病变[5-6]。胃黏膜病变包括黏膜慢性炎、黏膜慢性炎伴肠化生、胃息肉、上皮内瘤变以及胃癌。一般认为,胃癌多来源于普通的胃黏膜病变。通过内镜观察到胃黏膜病变后取病变处黏膜组织活检能有效进行胃癌的早期筛查,降低胃癌进展的风险,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本文对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2652 例胃黏膜病变患者进行研究,对不同发病部位胃黏膜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上使用消化内镜检查胃黏膜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提高胃癌的早期筛查率,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研究2020 年1 月至2022 年6 月期间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2652 例胃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无内镜检查禁忌证,且在白光内镜检查中肉眼可见胃黏膜病变;(2)能够获取病变处黏膜组织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的患者。排除标准:(1)未进行病理检查的患者;(2)有内镜检查禁忌证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033 例,女性患者1619 例;年龄16 ~95 岁,平均年龄(63.48±2.15)岁。所有患者均在内镜检查前获知病情,并签署内镜检查的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采用OLympus-GIF-H290 内镜进行检查。对于有胃黏膜病变的患者,用一次性活检钳钳取病变处黏膜组织送病理检查。以10% 中性福尔马林缓冲液固定4 ~6 小时,行梯度酒精脱水。行二甲苯透明和石蜡浸润包埋处理后切片,切片厚度3 ~4 μm。行苏木素- 伊红染色,在显微镜下进行阅片观察。

1.3 分析指标

分析胃黏膜病变患者病变发生部位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及胃息肉患者不同发病部位与息肉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分析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与患者年龄的关系。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黏膜病变患者病变发生部位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

胃窦部位黏膜慢性炎、黏膜慢性炎伴肠化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胃窦部位,而非胃窦部位胃息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胃窦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窦部位与非胃窦部位上皮内瘤变和胃癌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胃黏膜病变患者病变发生部位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n=2652,例(%)]

2.2 胃息肉患者不同发病部位与息肉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

胃底腺息肉主要发生在胃体、胃底,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胃体、胃底的相关发生率,而炎性息肉在非胃体、胃底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胃体、胃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息肉在胃体、胃底与非胃体、胃底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胃息肉患者不同发病部位与息肉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例(%)]

2.3 胃黏膜病变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与患者年龄的关系

黏膜慢性炎、黏膜慢性炎伴肠化生以及胃息肉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内瘤变和胃癌在40 ~69 岁年龄段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胃黏膜病变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与年龄的关系[例(%)]

3 讨论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进展期胃癌患者的5 年生存率不足20%,而早期胃癌患者的5 年生存率高达90%[7]。可见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是治疗胃癌的关键。虽然目前对胃癌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8]。胃癌的演变过程依次为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内癌、侵袭性癌。有研究证实,胃黏膜上皮肠化生的发生是胃癌的独立风险因素[9]。因此,准确评估并监测胃黏膜病变情况是降低胃癌漏诊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10]。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在胃黏膜病变的检查中起到重要作用。胃黏膜病变患者在进行内镜检查前需要口服二甲硅油散和糜蛋白酶,增加内镜视野的清晰度,减少检查时间,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11]。对于检查出胃黏膜病变的患者,需要进行病变处黏膜组织活检,以确认病理类型,从而评估患者的胃癌发生风险[12]。本研究显示,胃黏膜病变处病理活检直接诊断为进展期胃癌的有97 例(3.66%),直接诊断为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有130 例(4.9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在短时间内发展为黏膜内癌,临床上可对此病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患者机体的受损程度小,预后较好。发现胃早癌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行内镜检查,并对胃黏膜病变处的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我国居民的早癌筛查意识差,很多人惧怕进行胃镜检查。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普及胃早癌筛查知识,规范内镜及病理的日常诊疗行为,加强内镜及病理医师的业务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及服务能力,可提高胃早癌的检出率。本研究发现,胃窦部位黏膜慢性炎、黏膜慢性炎伴肠化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胃窦部位,而非胃窦部位胃息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胃窦部位;胃体、胃底的胃息肉一般为胃底腺息肉,非胃体、胃底的胃息肉以炎性息肉更为常见;胃窦部位与非胃窦部位上皮内瘤变和胃癌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黏膜慢性炎、黏膜慢性炎伴肠化生以及胃息肉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但上皮内瘤变和胃癌在40 ~69 岁年龄段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由此可见,40 ~69 岁年龄段的患者,更应重视胃黏膜病变处的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提示黏膜慢性炎伴肠化生的患者要密切随访,病理检查提示上皮内瘤变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进行精细的内镜检查,以降低胃早癌的漏诊率,防止病变进展为胃癌,改善患者的预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胃黏膜病变的病理特点虽然以黏膜慢性炎为主,但亦有必要开展内镜下胃早癌的筛查。健康人群行胃镜体检可显著提高胃早癌的检出率,黏膜组织活检对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13]。

综上所述,通过对不同发病部位胃黏膜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在内镜下观察到胃黏膜病变,都应钳取患者的病变处黏膜组织进行活检,尤其是40 ~69 岁的患者,更应重视胃黏膜病变处的病理检查,以提高胃早癌的检出率,降低胃癌进展的风险。

猜你喜欢

胃窦息肉内镜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白兆芝治疗胃息肉经验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