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吞咽训练指导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意义分析

2023-07-08李玉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1期
关键词:洼田假性饮水

李玉微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在脑卒中急性期,该病的发生率为40%~50%,其中因假性球麻痹导致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占约72.29%[1,2]。假性球麻痹的发生机制为患者双侧大脑皮质的运动神经元细胞受损;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出现吞咽障碍,语言表达含糊,舌肌正常但吞咽反射功能存在异常,常伴有强哭、强笑等症状。临床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14 d 内进行吞咽训练,其吞咽功能障碍可以恢复63.6%,如果超出2 周很难自愈[3]。该病可以引发多种不良事件,如吸入性肺炎、呛水、误吸以及腹胀等,给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带来负面影响。吞咽障碍可以导致患者进食恐惧,产生抑郁心理,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4,5]。作者对40 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采取吞咽训练,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在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就诊的80 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龄52~70 岁,平均年龄(63.00±4.60)岁。试验组患者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52~69 岁,平均年龄(62.00±3.5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年龄40~80 岁;首次发病,病程2 周~4 个月;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可以完成训练以及随访评估工作;患者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意识障碍、生命体征不完整患者;存在完全性失语患者;存在口腔疾病,影响吞咽功能的患者;不愿意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循序渐进地进食。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吞咽训练指导,基本训练方法如下。

1.3.1 冰冷温度作用法 用冷冻后的棉签刺激患者口腔腭前弓、腭后弓和咽后壁,刺激方向为由上到内,引导患者发出“A~”音,用冰水刺激其软腭后,使其舌背和舌尖感受温度后,用冰块刺激颈部唾液腺。

1.3.2 机械刺激 用纱布控制舌头,从不同方向轻柔地拉动舌头,之后引导患者迅速将舌头收缩至嘴内,以增加舌头抵抗力量。

1.3.3 吞咽器官的训练 ①舌、唇训练:舌、唇的主动、抗阻训练,动作做10~15 次。②吸吮练习:患者练习嚼口香糖,之后漱口,模仿吸吮动作,共10 次。③喉部抬高训练:指导患者用食指支撑喉部。吞咽时,引导患者从喉咙处放松2 s。当患者掌握技巧后,在其嘴里含有食物后,抬高喉咙。④声带训练:指导患者双手交叉放胸前,用力推,闭上嘴唇,屏住呼吸约5 s,后大声呼气,刺激声带振动。

1.3.4 呼吸训练 ①咳嗽训练:引导患者进行深吸气,后迅速按压患者“天突”穴,使其用力咳嗽。②吞咽技能训练:a.引导患者练习深吸气,尽量挤压杓状软骨,使患者咳嗽。b.吞咽:让患者将舌根缩回,使其鼓起脸颊,并用力吞咽。c.保持吞咽和空咽动作轮流进行,采取半流质食物,联合少量流质食物交替食用。③食物训练:a.进食姿势:患者坐直,如果其坐姿不稳时,使用靠背后稍微向健康一侧倾斜,将颈部旋转至,并将头部向前倾斜30°。b.调整食物形态:将普通食物加工成耐嚼、粘度适中、不易松散的食物,放在舌头上,训练其从流质食物,过渡到半流质食物。c.调整进食速度:每口的食物量从1 ml 开始,逐渐增加,并试验合适的进食速度,保证速度适当减慢。一般来说,以10 min 内摄入20%的食物最宜。

两组疗程均为14 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洼田饮水试验分级。

1.4.1 洼田饮水试验分级 患者取坐姿,给予30 ml 温开水,观察患者饮水耗时和出现呛咳的次数。根据本试验参与患者的实际情况,将其吞咽功能分为5 个等级:1 级表示患者在10 s 内顺利地1次全部将水咽下,无呛咳;2 级表示患者分≥2 次无呛咳的将水咽下,但患者饮水时间>10 s;3 级表示患者能一次将水咽下,但是有呛咳;4 级表示患者需分>2 次将水咽下,有呛咳;5 级表示患者将水咽下时,出现频繁呛咳,无法全部咽下[6]。

1.4.2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吞咽障碍完全好转,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为1 级,患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显效:患者吞咽障碍明显改善,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改善≥3 级,饮水、吃饭偶有呛咳,需时较长;有效:吞咽障碍改善,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改善2 级;无效:患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改善不显著或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比较 试验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比较[n(%)]

3 讨论

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是一种难治性疾病,通常由双侧皮质损伤引起,导致支配咽运动的区域和支配舌肌的舌下运动区域损伤,临床表现为患者咀嚼肌、舌、喉中枢性麻痹,吞咽困难、饮水咳嗽呛咳、舌肌无萎缩,强哭,伴有智力低下、记忆力低下等[7,8]。临床检查患者咽部反射消失,出现病理性脑反,该病引起的吞咽困难是常见并发症,易导致肺炎、水电解质紊乱等。据研究,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约占24.78%~50.72%,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9]。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没有确切的临床治疗手段,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吞咽功能训练、常规物理干预等方法为主,主要以功能康复训练为主[10-12]。作者首先对吞咽功能进行了训练,通过各种刺激使腭弓、后腭弓、软腭、咽后壁肌肉得到锻炼;采取手法机械刺激,让患者的肌肉得到恢复;采取吸吮、呼吸等训练方式,为进食吞咽打下坚实的基础;进食训练不可或缺,通过食物颜色、气味等感觉刺激,使患者对外界刺激有一个全方位认知,最终实现进食完成吞咽。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1 级26 例,2 级7 例,3 级5 例,4 级1 例,5 级1 例;对照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1 级18 例,2 级5 例,3 级10 例,4 级2 例,5 级5 例。试验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吞咽训练指导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洼田假性饮水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简易饮水鸟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洼田实验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观察
洼田饮水试验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中筛查应用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8例血小板假性减少结果分析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
防丢干伞饮水杯
饮水与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