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一体化视角下的执法舰艇人才培养研究

2023-07-08马东芝李少帅李国诚

中国水运 2023年6期
关键词:舰艇军队融合

马东芝,李少帅,李国诚

(武警海警学院,浙江 宁波 315801)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军队必须全面发展以承受外部各种压力和挑战。军队要发展离不开人才,可以预见军队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呈现高素质、多层次、复合型、全涵盖的趋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改革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政策制度[1]。2021 年11 月,习近平在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强军之道,要在得人”。人才是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赢得军事竞争和未来战争主动的关键因素,对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我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国家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有助于快速扩充舰艇人才数量的同时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国家一体化人才培养是将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实体在国家体系下通过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合并同类项,突出建设特色强项专业,以强强联合的方式,专业化的途径将不同使命任务全面互动相互融合的过程。

国家一体化人才培养在执法舰艇领域主要是军警民的深度融合。执法舰艇视域下军警民融合人才培养的内涵是,为满足新时代执法舰艇人才保障需求,进一步提高舰艇军队人才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在国家法律框架内,以武警院校为主,依托各军队院校和地方高校,积极利用和组织军民资源为警所用,努力打造以武警院校培育执法舰艇人才为主,军队院校、地方高校培育为辅的新型人才保障模式。

1 国外执法舰艇人才军地联合培养现状

美国海岸警卫队人员的构成核心是由现役人员、文职人员以及后备役人员构成[2]。现役人员主要从美国海洋学院和其他大学招募。执法舰艇人才的军地联合培养色彩浓厚,美国舰艇初级军官以招收地方高中生的美国舰艇学院军校为主,以特招入伍的直接委任军官为辅,中高级舰艇军官的培养则可以跨军种交流。此外,选送军官到地方院校或科研院所攻读学位,接受短期培训或从事客座研究,军地资源的合理结合不仅能拓展美国舰艇的教育资源,还使得舰艇作用深入民心。

日本海上保安厅舰艇人才培养主要由海上保安大学和保安学校承担。海上保安大学是日本海上保安厅培养干部的高等院校,提供本科教育、专攻科教育、特修科教育、研修科教育四个不同层次的教育[3]。海上保安学校是一所培养一般职员的学校,主要对在职海上保安官、新招录的优秀职校、短期大学和地方大学毕业生进行专业和技能培训。海警人才的军地双渠道供给是日本海上保安厅吸纳人才的主要方式。

韩国海岸警卫队的人员构成主要从地方大学毕业生中招聘。韩国海洋警察学校是韩国唯一实施海洋警察专业教育的培训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对在职干部和各级警员进行短期业务培训,并对新进警员和特招警监进行岗前培训,不承担学历教育[4]。

加拿大海岸警卫队的人员构成由来自地方4500 名专职工作人员和5000 余名的搜救志愿者队伍构成,加拿大海岸警卫队看似是准军事组织,但其既不是军队,也不是警察,在必要情况下与加拿大武装军队合作,开展联合执法[5]。

挪威海岸警卫队人员主要包括现役军人和地方文职员,截至2018 年,共有370 名队员。为实现资源的高校配置,依托军队人才为主,联合地方培养执法人员以期实现人员素质精干,技术水平先进的执法与公共服务力量[6]。

通过对上述各国执法舰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不难发现当前各海洋大国都在积极构建、完善各自的舰艇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育舰艇人才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掘和利用军地之间的潜在人力资源,这为我国执法舰艇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我国执法舰艇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国家一体化背景下的舰艇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执法舰艇军队警官人才的培养依然是以高中毕业生录取至对口军队院校和士兵考学为主,辅以直接招收地方高校优秀毕业生作为警官的引才培才模式。而对于警士的人才招录则通过高中毕业生、大学在读或毕业后入伍作为主渠道,但尚未创新提出现辅以订单模式招录地方大专院校不同专业的直招士官的模式。

2.2 国家一体化背景下的执法舰艇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1)军地人才培养理念趋同,军地良性互动不足。地方高校对军警民人才互通的管理和培养理念与军队院校日渐趋同,国家层面不断加强了政策方面指导和工作落实力度,逐步形成了从民用资源拓展为军事共享的坚实渠道。当前我国军队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依托于相应军队院校进行军事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受制于体制因素,目前军校教育与地方院校互动、交流较少,资源共享渠道不畅。

(2)军地人才供需对接错位,军事能力目标建设模糊。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思维活跃、专业对口。但随之带来的相关问题是军队所需要的思想合格、素质过硬、技能精湛、管理突出、素质良好、作风端正[7]的综合人才与地方输送的人员对接错位,该类人员因未接受系统性军事训练,导致军事素质弱、战斗作风差、号令意识不强,组训与管理能力缺失,人员综合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3)军事人才培养割裂明显,权责分工不够清晰。军事人才的培养一直延续条块化分割的局面,各军队人才培养和地方人才招录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军队内部壁垒纵横不利于优势学科资源共享,军地之间人才流动方向单一,军地互惠格局尚未在国家一体化背景下形成。军警民人才流动缺乏统一领导机构,权责划分不清,政出多门并且政策变更频繁,缺乏统一发展规划、具体训练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单位和人才需求单位对话渠道不畅通。

3 完善国家一体化军地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创建不同层级的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人才的不同定位,区分类别、身份和层次,充分发挥军地教育资源的突出优势。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具体可以划分为四类:即学历教育、在职培训、军政基础和以培训训练中心为核心的强化教育。四类人才培养如图1 所示,其中,学历教育指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学员以高中毕业生和军校生为组成部分,按照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学生在完成相关课程后和习得相关技能后获得相应学历和学位证书,该类教育以军地融合的方式为舰艇军队培养人才;在职培训,人员以在职的舰艇队员为主要培养对象,充分利用武警院校相关硬件设施和教师资源为基础,人员通过了解当前国内外舰艇领域先进的设施设备、最新建设模式和执法理念,不断夯实自身专业水平和技能;军政基础是以直招警官和警士为培养主体,辅以文职人员,主要强化该类人员的军事技能和号令意识,以及紧贴岗位需求和任务实际的相关人员能力素质,该类培养模式是警民融合的典型体现;培训训练中心,是围绕各支队,构建完善成熟的培训训练中心,中心内部具体的训练设施、设备可通过可移动式训练舱为建设单元,方便同一支队不同大队循环利用,在全员技能得到加强的同时节省建设时间和训练成本,亦可借助海军相关区域训练中心,培养舰艇的指挥和技能人才,该培训模式是军警融合的范例。

图1 人才培养的四种类型

3.2 搭建不同执法舰艇人才的培养平台

(1)指挥军官的培养。指挥军官的培养应比较军队院校和地方高校的优劣势,地方高校也应针对军队对口人才增设有针对性的军事专业基础课程,强化该类人才的军事专业基础技能和过硬的政治素养。该类课程授课教员聘请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并且专业过硬的军校教员担任,用实战化的军事案例锻造学员过硬的军事技能。若地方高校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强但硬件设施较差,可通过在军内院校招生开课,聘用地方优秀的专家教授担任兼职教员,学员的实操依托军队院校紧贴一线实战需求的硬件设施和实验室场所来实现。以上两种培养模式共同点为采取优秀授课人员流动,被培养人才固定的模式进行。

(2)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于军地通用医务、土木、法律、翻译专业技能人才可充分利用地方高校优质资源,通过直招军官的方式特招入伍或通过军队统一文职考试录用为文职人员,为军队的发展贡献力量。对于专业操作士兵可通过专业领域强,口碑好的职业院校和本科高校直招士官,在入伍前有针对性地送入对口军内高校,进行共同科目、军政基础等强化训练。具备基层工作经验和专业技术精的解放军士官教练员队伍和地方招聘的理论功底扎实、业务能力强的文职人员队伍是提升舰艇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要支撑,也是军警民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

3.3 做好军地人才国家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对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当合人民事业中来”。改革完善人才工作政策,加强军警、警地人才流动等举措对规范军地人才融合式发展有着根本性、全局性作用。通过良好的政策支持精准高效配置军事人力资源,确保人才最佳配置并加以合理利用。有效的政策支持是各项规定和措施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是舰艇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同时确保舰艇队伍成为吸引各方人才的“磁力场”。

3.4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军地相关法律文件

当前军队和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持续推进,但是合作深度和互动性等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比如,构建地方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回访和军队用人单位人才质量反馈等机制和搭建军事训练合作框架等体制文件,组建相应的机构促进国家一体化方面的军警民人才融合培养。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在上世纪80 年代便以国会立法的方式畅通军民融合合作机制,通过立法明确职责权限和军民融合工作机制[8-9]。我国在前段时间也相继出台部分军地融合的政策,改革相关部门并新组建成立退役军人事务部,承担拟定相关工作的政策法规和组织实施。但军地融合人才发展机制还需不断完善,要通过制定军地融合相关法律,明确合作的基本原则,职权划分和重大方向性问题,从而为促进军地融合深度发展创造条件。

4 结语

国家一体化视角下的执法舰艇人才培养是以能力要求为牵引,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举措。创新军地融合人才培养是有效提升舰艇人才队伍质量的重要途径,军警人才互通选调、警民人才遴选是建设现代化军队提供人才基础的重要保证,因此需要认真研究、仔细探讨、大胆尝试、广泛施行。

猜你喜欢

舰艇军队融合
舰艇入列
海战中的蒙面杀手——隐形舰艇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军队的4月1日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舰艇远航中开展音乐健身操训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