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主动学习品质养成的策略浅析
——以主题“有趣的椅凳”为例
2023-07-07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爵溪街道中心幼儿园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爵溪街道中心幼儿园 王 琼
随着主题活动“有趣的椅凳”开展,教师发现幼儿对于椅凳种类的认识较为模糊,于是开始带领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椅子和凳子。教师出示PPT后问道:“这是什么?”“这把椅子长什么样?”“你来比较一下,这张图片与前一张图片有什么区别?”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一一了解、认识各种各样的椅子与凳子,最后告诉幼儿椅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这次集体活动,我们发现,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比较可以学到简单的分类方法,但他们是否学到了探索事物的方法、获得了收集信息的能力?是否引发了对椅凳持续探索的欲望?教师以提问与引导的方式促使幼儿掌握关于椅凳的知识,导致幼儿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幼儿的认知发展来源于生活中的各种经历,源于幼儿通过探索产生的直接经验。兴趣是探索的动力,而幼儿兴趣的主要来源是其认知与实际生活产生冲突而引发的好奇心。因此,有了好奇心的驱使幼儿才会主动探索与学习——这就是幼儿的“主动学习”。
带着对主动学习理念的领悟以及对课程内容构架的思考,我们开展了以“椅凳的神奇功效”为突破口的系列化探究活动,创设轻松自然的活动氛围,引导幼儿在参与观察验证、科学思考、探索交流、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与探索者。
餐后嬉戏——初露主动小角
幼儿的游戏过程一般以兴趣为开端,生活中的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并给予幼儿随时随地进行自主探究、运用经验、思考创造的活动空间,进而引发幼儿主动学习。
一、多变椅床,激起探索欲望
片段1
初冬的午间,阳光显得格外温柔。用餐过后我便带领孩子们搬起自己的小椅子来到户外晒太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孩子们有的玩魔尺,有的折纸娃娃。这时萍萍拉着君君来到我面前轻声说:“老师,我可以躺在椅子上吗?”我好奇地问:“可以,你想怎么躺?”两个孩子回答:“只要把我们的椅子排起来就可以变成一张小床。”没过一会儿,萍萍就躺在“舒适的小床”上闭目养神了。
片段2
看着萍萍嘴角上扬,我走到她们跟前说:“要是我也可以躺下就好了!”萍萍听到后马上起身让我躺,一旁的乐乐着急了:“老师太高了,我们的床不够长。”“那我们再拿几把椅子接上,老师就可以躺下了。”于是大家商量借椅子的事情去了。在孩子们热情的邀请下我也躺在“长长的小床”上了。“老师要掉下来了!”“老师,我来扶住你!”每个孩子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后来孩子们发现扶住我并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开始展开讨论——讨论的结果就是把椅子组合成另一张“长长的小床”,然后把它们面对面拼接在一起,于是,我便躺在了安全又可靠的“宽宽的大床”上。
二、发现问题,开启自主探索
片段3
集体建构的成果当然少不了体验和享受——孩子们纷纷尝试躺在“宽宽的大床上”享受午后惬意的阳光。没过多久大家又开始议论纷纷:“这个床还是有点小,我躺在上面不敢动。”“这是木头做的椅子,太硬了,没有我家的沙发舒服。”“我家的按摩椅才舒服呢!又软又可以按摩,我爸爸每天都坐。”“我家还有沙发椅……”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就“谁家的椅子最舒服”展开了一场“口头比试”,比试的结果当然不分胜负。“我们让老师来评评谁家的椅子最舒服!”王老师假装思考了一会儿说:“要不我们来一场‘最舒服的椅子’大调查吧!把你身边见过或者坐过的最舒服的椅子画下来,再请爸爸妈妈写上名称和你觉得舒服的理由,好不好?”“好!我们还可以投票选出最舒服的椅子呢!”
生活中都有哪些椅子?哪种椅子坐起来最舒服?随着讨论的推进,幼儿探究的热情也被点燃。这项自主自发的调查给予了幼儿积极的探索氛围,使得问题真正走进了幼儿的内心,进而使他们变得更加投入和主动,由此引发了具有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学习行为。
持续探索——关注主动机遇
1.初探索:“最舒适的椅子大调查”
兴趣是幼儿自主学习最好的驱动力,也是幼儿不断探索、创造的源泉。因此,教师需要保护好幼儿的兴趣点与好奇心,支撑他们的即兴探索并点燃其持续探索的火花。《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科学领域提出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秉承着这样的理念,教师引导幼儿分析与讨论“生活中最舒服的椅子大调查”的结果,并进行了一场关于椅子名称、材料、功能与用途的分享交流会。幼儿搜罗、归纳椅子的种类,从而形成了一张网络图(见图1)。
图1.椅子的种类
在教师的帮助下,全班幼儿自发做了投票与统计,结果让人感到很意外——投票之前电动椅的呼声最高,但结果却显示普通沙发椅的票数遥遥领先。以下是幼儿的投票结果和给出的理由。
为什么普通的沙发椅最舒服呢?它如何在与其他椅子的对比中凸显优势?正是基于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教师引导幼儿对已有经验稍加梳理就形成了幼儿的新认知,在这种自发自主的活动里得到相应的知识经验才是幼儿真正的学习。
2.深入探索:“沙发的秘密”
教师需要在一日生活中努力营造有利于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活动氛围,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每一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感兴趣的事、物、情景,激发幼儿探索与创作的驱动力,让他们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探索活动中,支持幼儿持续探索。既然选出了沙发椅是生活中最舒适的椅子,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人觉得它最舒服呢?带着新的疑问,我们来到家具厂,对沙发的制作流程进行了实地观察和过程记录,并发现了沙发舒服的秘密:弹簧、海绵。
多维支持——优化主动探索
一、内容推进,融入一日生活
1.横向联系
开展了主题活动之后,幼儿经常带着不同材质的凳子在户外、教室等场地进行不定时的自主游戏。根据幼儿的意愿,我们把“有趣的椅凳”融入了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进行探索。围绕主题,我们主要收集了“户外游戏”“集体教育活动”以及“区域(自主)活动”三大块建构课程,让幼儿感受生活中不同椅凳的不同玩法。
2.纵向推进
我们循序渐进地揭开探究的面纱,把不同时间段的探索串联在一起,让学习变得更主动、更深入。例如,在大班区域(自主)游戏“舒适的老木椅”中,幼儿有了前期“生活中最舒适的椅子大调查”与“发现沙发的秘密”的相关经验,打算对老师那把笨重又坚硬的木椅进行重新改造,让老师坐起来更舒适。这次的改造计划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一“椅凳计划”:观察现有的大椅子→在有限的条件下设计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椅子→分享交流设计理念和想法→最后选定一种方案。
阶段二“选定、购买材料”:选定改造椅子的材料→搜集所需的材料(弹簧、海绵、剪刀、胶布、胶枪、各种长短、大小不一的木板或木块等)。
阶段三“小组分工合作”:选定一种可靠、舒适的弹簧→用什么来固定弹簧→椅子把手(木板)的选择→测量后的锯木工作。
阶段四“组合材料”:用什么材料固定弹簧和木板→哪个固定方式更加牢固→裁剪海绵→包裹装饰椅子。
椅子改造的推进过程就是幼儿主动学习、勇于探索的过程。幼儿在一次又一次“观察现象—遇到问题—收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主动探索的乐趣与分享成功的喜悦感;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创造能力、身体动作、逻辑思维、科学认知、语言表达、合作交流、学习品质等得以有效发展。
二、经验梳理,建构思维方法
每位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都是无需督促的学习者,经历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过程能让幼儿深刻感受游戏的愉快感和成功感。幼儿如此不断地创新、探索,获得知识经验和情绪情感的双重体验。
游戏中幼儿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与挑战,这正好给了他们深入学习、主动探索的契机——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解决实际困难。在“舒适的老木椅”活动中,幼儿经历了“得到经验—转化经验—梳理经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这种过程给我们的活动指明了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向,而这种通过主动探索获取有效经验的方法又很好地拓展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对于今后遇到的各种问题起到了关键的提示作用(见图2)。
图2.“舒适的老木椅”活动推进
家园合作——推进同步理念
家园合作是两个同样肩负着教育重任的社会组织及成员之间的携手,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少不了家长的有力支持,同时教师指导家长、家长与家长交流教育经验也共享了更多的教育资源。本次主题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引导幼儿事先通过家长协助完成“生活中最舒适的椅子”调查表,以此让家长们获得了经验和认知上的碰撞。
来自佳佳妈妈的微信:
今天佳佳一回家饭都顾不上吃,兴冲冲地和我们讨论什么椅子坐上去最舒服?爷爷可能听得不是很清楚上来就答:“当然是床最舒服啦!你每天早上都是急冲冲地吃早饭,不就是因为床最舒服不想起床嘛!”爷爷这么一说,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佳佳却涨红着脸大声说:“不是啦,我说的是椅子啦!”这时的我暗自高兴:在大家的取笑声中,佳佳能专注于自己的目标,说明这次的问题调查对她来说很重要。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最后公认结果是按摩椅最舒服。佳佳提出来去试试按摩椅的舒适功效,我一口就答应了。饭后我带她来到了商城,这里有很多扫一扫就能启动的按摩椅,我和佳佳一人一把开始按摩起来。
本以为对我们俩来说都是一次享受,没想到佳佳却抱怨起来:“这按摩椅并没有想象中的舒服嘛!刚刚敲背时力度太大,还“打”到了我的头,可疼啦!收紧脚部的时候也没碰到我的脚,抖起来也不舒服。”经过仔细的回想和思考,我发现成人和幼儿的身体结构存在着大小差异,而按摩椅都是为大人准备的,所以对于佳佳来说不舒服也是合理的。
谢谢老师给予我们相互体验和学习的机会,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让我和孩子共同成长。
作为教师,我们理解并极力配合家长,让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习得一种善于发现、主动探索的学习品质,难能可贵的是家长们在协助孩子完成探索的同时也会反思和成长。总之,当教师和家长关注幼儿的探究与学习,用发展的眼光去捕捉那些重要的、有意义的事物,促进和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幼儿便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成为了愉快的游戏者、持续的探索者和主动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