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幻文学火了,科幻艺术热潮何时到来?

2023-07-06殷铄

中国美术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刘慈欣科幻想象

殷铄

2023年开年伊始,来势汹汹的电影《流浪地球2》和电视剧《三体》一下子掀起了一股科幻热潮,也让更多人知道了原著的作者刘慈欣。

科幻文学之所以极具魅力,是作家们能够利用当代科学的最新进展,来想象一個无比绚烂的未来,或者用科学的思维去讲述一个发生在当代甚至历史上的故事。科幻的大热,往往出现在一个国家经济蓬勃发展、各种文化思潮集中涌现的时代,比如19世纪末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就集中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之时人们对未知科学的想象,而20世纪40年代出现在美国的“科幻黄金时代”,则借助了原子能的使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等科技爆炸性进步的契机。可以说,科幻正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文化发展中精、气、神的体现。在上世纪持续了40余年之久的冷战时期,正是两个超级大国在军备和太空竞赛如火如荼之余,各自的科幻文学和其他科幻艺术作品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后代留下了不少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

随着我国在科技领域的突飞猛进,在航天事业中走出了坚实步伐,如今我们有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有了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中国在探索太空和微观世界上无疑已经居于前列,而与我国科技发展相匹配的科幻文化艺术仍然远远不足。一个刘慈欣和两部《流浪地球》远远不够。我们的青少年需要科幻文学、科幻电影,需要科幻相关的艺术激发对科学的热情。从一个民族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科幻能够为下一代造梦,为青年人学习科学知识赋能。当今科幻文学和电影的走红,正说明人民需要科幻。我们需要科幻激发我们的想象,需要科幻引发我们的思考。如果把话题进一步深入,科幻对于很多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同样具有启发性,比如“彗星撞地球”的预案、人工智能反噬人类的可能、人类永生带来的伦理问题等。

科幻是根据现实科学发展的合理想象,基于理性、精确的科学基础;艺术则是人类情感的抒发,表现现实却又比现实社会更具典型性、夸张性。科幻艺术一词是从文学中衍生出的,从插画、绘画、装置到游戏、影视,在短短几十年中几乎延展到了现代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和其他类型的艺术不同的是,科幻艺术既能表现已有的科幻形象,更可以用想象力和科学理论构建出奇幻的未来世界。正如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描述的那样,科学的尽头也许是艺术,是人类历经几千年苦苦追寻的一个形而上的世界。

从现实来看,目前我国的新一代青年艺术家已经开始在作品中加入很多科学幻想的元素,无论他们是以装置为主要的艺术形式还是传统的绘画。在当今的艺术评价体系中,具有科幻性质的艺术也许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艺术或许不需要艺术界来评价,它们中的佼佼者有能力跳出艺术界,在更广阔的空间中造福全人类,正像刘慈欣的小说《三体》所引发的热潮,远远超过了文学界所能达到的影响力。因此,包括影视在内的视觉艺术,完全能够借助科幻的力量实现超越艺术本身的影响。我们期盼着中国能够诞生更多的科幻艺术,这也许是一个新的开始、一场跨越“科学奇点”的革命。

(作者系《中国美术报》新媒体中心副主任)

猜你喜欢

刘慈欣科幻想象
刘慈欣素描头像
PL-01:科幻飙车党
快乐的想象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刘慈欣:如果有可能,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未来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