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和九年王羲之邀谁参加兰亭聚会

2023-07-06孙晓飞

中国美术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姻亲殷浩请柬

孙晓飞

眼看三月三就要到了,会稽内史王羲之感觉春风已经吹进了血液里,在心中的某处,一些小花小草就长了出来,还有那些冰封了一冬的情绪,也化成了潺潺流水,在心里的沟沟坎坎缓缓流淌。

是时候到春风中坐一坐了。

阴历三月三日,是传统的修禊日,但到了魏晋,已经成了一项民间的游艺活动,人们选择山间水畔,歌咏啸叫,曲水流觞。

只有在自然之中,他的灵性才会复活,而他内心的野草,也才会野蛮地生长。

永和九年(353年)春天,从失败中苏醒的殷浩图谋再次北伐。桓温灭亡成汉之后,虽然兵多将猛,但也只控制了荆州,而谢安的从兄谢尚控制着豫州,殷浩控制着扬州、寿春,荀羡控制着徐州。殷浩、谢尚、荀羡,都反对桓温坐大,结成统一战线,共同抗衡桓温。

荀羡是殷浩一系,殷浩出任扬州刺史后,擢升荀羡为建威将军、吴国内史。28岁就成为徐州刺史,永和八年(352年),荀羡又领兖州刺史。

谢尚是东晋名士、善于啸咏的谢鲲之子,很得司徒王导器重,后来凭出色能力,任西中郎将、督扬州六郡诸军事、豫州刺史。他坐镇一方,是陈郡谢氏最有权势的人。谢安虽然声望四溢,多多少少也靠谢尚做背景板。

综合起来看,殷浩、谢尚、荀羡三人与王羲之的关系,可以总结为两层,一层为与谢尚的姻亲关系,谢尚的堂弟谢奕也是王羲之的好友,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嫁给了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一层是与殷浩同为“庾亮系”的友朋关系。

殷浩也是王羲之的密友之一,征西将军庾亮征召他为记室参军,后升任至司徒左长史。而王羲之也曾在庾亮幕府,先后为参军、长史,并在庾亮的举荐下,于336年被任命为临川太守。殷浩出任扬州刺史后,征辟王羲之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所以,这次集会,如果有人说王羲之是借庆祝三月三节令之名,密切“庾亮系”的关系,从而动员更多的力量支持殷浩,绝对并非无中生有。

以姻亲关系为纽带,以“庾亮系”为核心,以修禊为名义,以歌咏为节目,以赋诗为雅赏,以聚会为幌子,客观上为殷浩、谢尚、荀羡的密切合作,烘托气氛,渲染情绪,也为三人联合起来抗衡桓温制造舆论基础。

因此在春风里,王羲之展开了许久未动的硬黄纸,酝酿着一次春水边的欢歌。

他提起毛笔,展开他一向使用的蚕茧纸,掂起他最爱的鼠须笔,用行云般的字迹,写下一张张请帖。

王羲之是郗鉴的女婿,论姻亲关系,与郗家最亲。所以,第一个要请的就是郗昙。两家亲上加亲,郗昙把女儿郗道茂嫁给王献之,是几年以后的事儿,但郗、王两家的关系,比王、谢两家要亲密得多。

此时,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已经迎娶了谢安的哥哥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并生下了王蕴之,父祖一起带着他参加了这次集会。

谢安是他的好友,也是天下名士,隐居在会稽,多次拒绝朝廷征辟,谢家第一个要请的当然是他。

谢安的弟弟谢万,时为吴兴太守,素爱玄谈,为世人所重,又有山水之好,与王羲之关系也非常密切。吴兴离会稽并不太远,邀请他一起在山阴水阳吟诗纵酒,也是乐事一件。

说到姻亲关系,则殷浩与谢尚的关系就不得不提,两个人是连襟,都娶了时之名士、曾任王导参军、后任历阳太守的袁耽的妹妹,殷浩是姐夫,谢尚是妹夫。

谢尚与庾亮也是姻亲关系,他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庾亮的三子庾和,另一个女儿嫁给了殷浩的堂兄弟殷康,这样一来,殷浩与庾亮也同样是姻亲关系。

谢尚的第三女,嫁给了王羲之亲叔叔王廙的孙子王茂之。

根据《郗璿墓识》,里面说王羲之的儿子王肃之娶了殷浩的女儿为妻。王肃之生年不详,但他的哥哥王涣之生于335年,他的弟弟王徽之生于338年,因此,王肃之最有可能生于336-337年,应该也到了婚配年龄。

关于《郗璿墓识》的真伪,坊间争论较多,在此不做评价。如果是真的,那么,殷浩与王羲之也具有姻亲关系。

如果当时两家已经议定了婚约,那么,本文观点将得到更有力的确认:兰亭之会确实是王羲之费尽心机组织的一场具有姻亲关系的几大家族的政治聚会,其目的可能就是为了声援殷浩再次北伐。虽然王羲之一再反对,但既然形势确如会稽王司马昱所说,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那么,凝聚人心,为殷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能体现王羲之姻亲兼老友的一片情谊。

既然谈到了“庾亮系”,那么颖川庾家的人就不可不请。

王羲之的请柬上,增加了庾友、庾蕴的名字。两个人都是曾经的执政庾冰的儿子,也是庾亮、庾翼兄弟的亲侄子。371年,桓温意图消灭颖川庾氏和陈郡殷氏,庾友因为儿子娶了桓温之弟桓秘的女儿,合家得以幸免,而时为广州刺史的庾蕴被逼服毒自尽,此为后话。

接著,王羲之在名单上,加上了同为“庾亮系”的王丰之。历史资料显示,此人曾为庾亮的行参军,也就是庾亮未经朝廷、自行征辟的参军。

王羲之时任会稽内史,在扬州刺史殷浩的管辖之下,可以说是殷浩的下属。

虽然殷浩人在寿春军中,但既然此次聚会有团结“庾亮系”的目的,殷浩的代表也是一定要请的。

王羲之在一张请柬上,写上了王彬之的名字。此人在永和九年冬的北伐中,是殷浩的重要战将。

扬州刺史的治所在西州,即古扬州城。但当时殷浩前一年北伐失败,驻扎在寿春休整,王羲之不可能将请柬送至寿春,请殷浩派代表参加。

殷浩手下的官吏可能经常到会稽公干,那几天王彬之大约恰在会稽,请其赴会,代表殷浩参加这场春季的修禊活动,也是对友朋的挂念,并向殷浩遥致心意。

世事如此无聊,还是悠游山水间,服食采气,追慕长生,更符合王羲之的志向。但既然身处会稽内史的位置,还是要恪尽职守,尽可能为上司殷浩分忧。

接着,王羲之脑子里出现了一个闪亮的名字——孙绰。桓温灭掉成汉后,声威大振,于是想借机北伐,进一步扩大声望。但满朝无人敢言,只有孙绰上奏章反对。

请了孙绰,自然要请他的哥哥孙统。史书上说他钟爱山水,不求仕进,征北将军褚裒征辟他为参军,他谢绝不就。史书记载他曾经出任余姚令,但参加兰亭集会的时候,是否在任上,还不清楚。

因为以庆祝节令的名义聚会,而且事先得知王羲之会带上自己的几个儿子参加,因此,孙绰也带上了自己的儿子孙嗣。

既然请了“庾亮系”的几个重要人物,还请了殷浩的僚佐,桓温之处也不可不平衡一下。

王羲之稍作停歇,拿出一张请柬,在上面写下了桓温之子桓伟的名字。

琅琊王氏是东晋的政治大族,但王导、王敦、王廙去世之后,已经风光不再,因此,平衡各大军事、政治势力之间的关系,也是不亚于书法的一门艺术。连王羲之这样不为世俗名利所扰的人,也不敢把鸡蛋全部放到一个篮子里。

多年以后,王羲之的儿孙均有参与桓温、桓玄幕府者,可见邀请桓伟参与集会,定是深谋远虑之举。

一纸请柬写毕,王羲之陷入了沉思。

虽然名义上是几大家族的节日聚会,但光是这些人,显然不会热闹,要想热闹,就得加入些有趣的人。

集会以赋诗为雅赏,会写诗的人,当然要邀请几个,以便渲染气氛。

一个聚会,总是少不了各种关系,其他一些我们并不知晓与王羲之关系的名字,也出现在请柬上。

不管怎么说,以我们所能见的资料,把兰亭雅集理解为一次富有政治意义的聚会,似乎更为合理。

(作者系作家、《中国老年》杂志副总编辑)

猜你喜欢

姻亲殷浩请柬
宁作我
和自己周旋
一张迟到的请柬
和自己周旋
秋天的请柬
殷浩的悲剧
一个满族家庭的生存理性
高等学府的直销请柬
海宁清代藏书传承及其姻亲关系初探
春天,向青少年发出请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