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兔儿爷形象再塑造与文化传承研究

2023-07-06吴堉培王玉桦刘慧颖刘闻捷

艺术科技 2023年13期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吴堉培 王玉桦 刘慧颖 刘闻捷

摘要:兔儿爷作为我国中秋节传统节令玩具,一直是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代表,在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有着深远的影响。北京兔儿爷作为一种泥塑艺术品,不仅拥有质朴的艺术风格、生动形象的艺术形态与吉祥的寓意,还体现了北京地区不同历史阶段戏曲、节日等民俗文化的流变,反映了北京地区的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和民族性格,也衍生出歇后语、神话故事等民间文学。作为北京地区特有的节令玩具,兔儿爷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京味文化的载体之一,传承与发展兔儿爷有利于挖掘京味文化的丰富价值。如今,北京兔儿爷入选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兔儿爷的形象进行再塑造与传播,可以进一步实现传承与发扬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文章对兔儿爷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状况开展全面的调查与研究,在文化传承的视角下对兔儿爷的形象进行再塑造与传播,提取出兔儿爷中的优秀元素,结合当代设计手法,在保留传统手工艺文化核心的基础上,适应当下及未来潮流文化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兔儿爷传统手工艺的进一步傳承和发展。

关键词:北京兔儿爷;文化传承;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TS9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3-00-03

1 研究背景

1.1 兔儿爷的起源

兔儿爷是古时人们根据月兔的传说,将其拟人化,制作成的兔首人身的泥塑产品,最早起源于明代,是一款流行于北京、天津、山东等北方地区的传统节令玩具。节令玩具是指特定节日中的应时玩具,而兔儿爷正是中秋节的节令玩具[1]。兔儿爷的脸一律刷着白粉,眉毛往上挑,圆眼睛,人字形嘴巴,有胡须,皆立且执杵,形态、颜色各异。其中,坐象兔儿爷,“象”与“祥”同音,寓意吉祥如意;坐虎兔儿爷,虎为百兽之王,是统帅,寓意事业兴盛、人脉广博;麒麟兔儿爷,因麒麟吐书的典故而流传,象征学识广博、学业有成;坐葫芦兔儿爷,“葫芦”与“福禄”同音,象征福禄双全。

1.2 兔儿爷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1.2.1 发展历程

从明代开始,北京地区就有请兔儿爷、给亲朋送兔儿爷的习俗,请兔儿爷就是请平安,送兔儿爷就是送福、送吉祥。兔儿爷是《封神演义》中的长耳定光仙,因此较早的兔儿爷形象是“金光洞”。老北京人对兔儿爷有较深的情感寄托,清代后宫也非常重视兔儿爷,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在逃亡的路上也没有忘记祭兔。那一年,慈禧在逃出北京后恰逢中秋,她在寄寓的忻州贡院中举行了拜月祭兔之礼。

民国时期,虽然已经改朝换代,但玩赏兔儿爷的风俗仍在延续。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都有卖兔儿爷的摊子。前来买兔儿爷的大人和小孩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2010年9月15日,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布及推广“北京中秋形象大使——兔儿爷”形象,推出了奥运福娃设计者之一、2012年兔年邮票设计者吴冠英设计的崭新兔儿爷形象。2014年,北京兔儿爷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逐渐成为游客最喜爱的北京礼物之一。

1.2.2 现状

如今,传统手工艺的热度正在上升。新的时代条件和发展理念,正在激发传统手工艺的内在活力,使其成为时代生活新的有机组成。得益于手工艺术家们多年的创新与坚守,老一辈记忆中华美的兔儿爷逐渐回到大众的视野中,继续为每年的中秋佳节带来欢笑与感动。因此,对兔儿爷形象再塑造与传承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2.3 未来发展趋势

对兔儿爷的形象进行再塑造与传播,可以达到传承与发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把传统文化精华和时代需求结合起来,在保留传统手工艺文化核心的基础上,使兔儿爷适应当下及未来潮流文化的发展趋势。

1.3 兔儿爷的艺术风格

1.3.1 造型特征

兔儿爷在造型上最明显的特征为:兔首人身、手持药杵、身披金甲、后有背旗。古时的兔儿爷身后一般只有一面背旗,北京有句歇后语便与其相关,“兔儿爷靠背旗——单挑”[2],现在主要指一个人单打独斗。如今,手工艺人考虑到作品的对称与美观,兔儿爷身后已经演变成两杆或四杆对称的背旗。

兔儿爷在造型上的主要特征还体现在其坐骑上。兔儿爷的坐骑没有固定的标准与模式,一切神仙或菩萨、佛祖的坐骑,兔儿爷皆可骑坐,最常见的为黄虎或黑虎。

1.3.2 材料与制作工艺

兔儿爷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前期材料准备、整体捏制、后期颜色美化三个步骤,制作工艺则分为传统制作工艺与现代制作工艺两种。传统制作工艺的制作材料是胶泥,颜料多选用矿石颜料,整体的制作步骤包括寻泥、澄泥、揉泥、做子、制模、印坯、阴干、烧制、上底色、彩绘和组装11道程序。现代制作工艺运用了新材料,如软陶、纸浆等。新材料的加入,使现代版兔儿爷在造型风格上增添了新的艺术特点,顺应了当代潮流文化的审美发展。

2 研究意义

兔儿爷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特有的节令玩具,体现了中国传统节令玩具时效性强、民俗性强的特点。其形象生动活泼,有吉祥寓意,同时体现着地区特有的文化特点。

但近年来,对兔儿爷的科普极少,尤其是作为一种娱乐性玩具产品,在儿童群体中的普及度较低。随着当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再加上对传统手工艺的宣传不到位,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手工艺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更不用说产生兴趣,自然也就无法达到有效传承的目的。由此可见,必须对兔儿爷形象进行再塑造和传播,从而推动兔儿爷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3 主要研究内容

3.1 兔儿爷文化传承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3.3.1 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模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手工艺人,都应引起重视,深入挖掘兔儿爷面临困境的真正原因,深入了解当今市场需求,从而制作兔儿爷手工艺品,并通过扶持老艺术家,培养出更多的青年手工艺人。在培养青年手工艺人的同时,可以鼓励老艺术家进行兔儿爷收藏品的创作,以保证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延续。

3.3.2 兔儿爷形象保守单一,难以获得市场青睐

当前的兔儿爷形象依旧延续传统,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年轻消费群体的兴趣。对此,可以通过积极组织兔儿爷相关的专家或传承人,深入挖掘兔儿爷背后的民俗文化,建立一个以兔儿爷为中心的手工艺协会,丰富兔儿爷的形象,增强其吸引力。

3.3.3 兔儿爷相关产品的功能性较弱

当下,人们更加注重手工艺品的审美性与实用性。因此,兔儿爷手工艺人可以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如与生产桌上用品的厂家合作,实现兔儿爷多功能装饰品设计;与设计包装用品的厂家合作,实现兔儿爷形象的创意性多功能包装用品设计;与生产儿童玩具的厂家合作,围绕兔儿爷的形象,设计一些低龄儿童喜欢的玩具产品等,进而实现传播“非遗”的目的。

3.3.4 兔儿爷传统手工艺品的可玩性较差

兔儿爷传统手工艺品仅有装饰用途,缺乏可玩性。对此,兔儿爷传承人可以与游戏公司或插画师合作,通过挖掘兔儿爷背后的民族故事或神话故事,打造兔儿爷IP品牌,将其融入游戏界面或插画,通过游戏的传播性,使儿童或爱玩游戏的成年人认识、了解兔儿爷,达到传播“非遗”的目的。

3.3.5 传统手工艺品的受关注度低,难以实现发展

社会各界都应引起重视,政府可以针对手工业提出行业规划或经济建设方面的意见,挖掘传统手工业陷入发展困境的根本原因,并找到解决办法。另外,可以组织手工业从业者或传统手工艺继承人进行学术研究或开展论坛分享活动,促进传统手工业的长远发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传统手工业的发展保驾护航[3]。

4 兔儿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人们消费需求的转变,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要与现代生活接轨,使之更实用、更贴近大众,还要关注不断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实现文化传承的同时,将文化价值融入产品,打造更多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创产品,从而实现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发展。

4.1 高校组织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4.1.1 天津科技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天津科技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立于2019年,2021年成为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智库联盟成员单位。

2018—2020年,团队成员与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完成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研60余项,采访艺人、拍照录像,助力建设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同时,多次举办“非遗”文创主题展览,并在天津美术馆举办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研成果对话论坛。

团队负责人成功策划2021年亚洲设计论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主持横向项目“非遗传承——津门百匠进社区”,将书法、绘画、茶道和“非遗”技艺引进社区,丰富了老年人的居家养老生活,得到了天津电视台的报道并推送至学习强国平台。

天津科技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未来将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展示交流、资料采集、创意转化、传承传播等方面继续努力探索,做好“非遗”研究基地建设工作,不断丰富研究成果,深挖兔儿爷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4.1.2 常州大学“非遗”展示馆

为弘扬常州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特色“非遗”,常州大学与常州市文广新局合作,于2010年5月在科教城校区图书馆创建常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非遗”。展示馆会不定期举办“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活动,邀请国家级、省级或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举办讲座、进行现场表演或者开办培训班,让“非遗”以活態形式走入校园。未来将形成“非遗地域文化与高校传统校园文化相结合”的独特办学色彩[4]。

4.2 创新举措

4.2.1 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

“非遗”北京兔儿爷品牌“吉兔坊”亮相2023“发现中国之旅”活动,该品牌对兔儿爷制作技艺进行了尝试性改进。北京宋庄镇文创企业推出大腹便便、躺平的“飘哥”系列兔儿爷文创产品和兔儿爷IP“元卯人”系列。原创VR有声数字藏品《兔儿爷“多福”》于2022年7月在中国电信“天翼数藏”平台上正式限量发售,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力量。

4.2.2 兔儿爷形象的再塑造与传承方法

(1)走进市场,靠近生活。传统兔儿爷手工艺品制作要想持续传承下去,就必须贴近大众生活,了解人们的日常所需,并将其与传统兔儿爷手工艺品制作相结合,才有可能实现传承与创新。

(2)走进校园。可以通过邀请兔儿爷传统手工艺传承人进入学校分享或讲解,也可以通过开设传统手工艺实践课程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传统兔儿爷手工艺文化。

(3)打造IP。IP作为现在最直观且积极、直接与消费挂钩的产品宣传手段,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而围绕兔儿爷可以塑造出多样的IP形象,从而更好地传播兔儿爷文化。

(4)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相结合。传统兔儿爷手工艺品想要实现进一步的创新,不能仅仅局限于收藏品或装饰品,应结合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使其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才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5 结语

北京兔儿爷作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节令玩具中的代表性产品,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兔儿爷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本文通过对兔儿爷当下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促进北京兔儿爷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的建议。以开放的思维看待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打破传统手工艺传承的局限性,提取兔儿爷中的优秀元素,结合当代设计手法,在完整保留其精神内涵的前提下,促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殷华叶.北京泥塑玩具兔儿爷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20-06-01.

[2] 老北京吉祥物兔儿爷,你不得不知道的事![EB/OL].墙根网-北京文化-京韵遗风,https://culture.qianggen.net/2019/0129/65607.html,2019-01-29.

[3] 苏涵珺,叶莉.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北京兔儿爷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研究[J].工业设计,2020(5):131-132.

[4] 吴宗溶,赵鑫.高校非遗展示馆:文化传承的助推器:以常州大学为例[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6(6):126-129.

作者简介:吴堉培(2001—),女,山西忻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王玉桦(2002—),女,山东潍坊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刘慧颖(2003—),女,甘肃兰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刘闻捷(1983—),女,黑龙江海伦人,硕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学。

猜你喜欢

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牌化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