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2023-07-06孙荣

艺术科技 2023年13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乡村振兴

摘要:传统村落作为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发展的产物,凝聚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是乡村振兴的载体,也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在当前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传统村落的保护逐渐受到重视,但村落仍存在传统建筑衰败、村落文化流失、劳动力转移、村落发展缓慢、公众参与缺乏等问题。因此,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构筑美好中国的重要步骤,还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旅游业的发展及其保护以及村落空间的重建和恢复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济南茶叶口镇潘家崖村作为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村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也因原住民流失,导致村落活力渐失。文章以潘家崖村为例,通过文献搜集、实地调研等方式,对该村进行综合分析和现况总结,包括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和发展现状等方面,旨在明确该村在保护和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发展策略,从而推动传统村落的全面复兴,为其他需要保护和发展的传统村落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传统村落;潘家崖村;保护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3-00-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山东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项目“基于数字孪生的文化保护传承创意平台研发与应用”成果,项目编号:22WL(Z)10

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联手开展了中国传统村落的申报工作[1]。济南市12个村落被列入第六批中國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文章以济南传统村落名录中的茶业口镇潘家崖村为例,聚焦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1 潘家崖村概况

1.1 地理环境

潘家崖村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的茶业口镇。这片土地的海拔高达700米,坐落在逯家岭的东侧,与中法山相连。山峰陡峭,林木茂盛,阳光灿烂,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属温带季风气候。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潘家崖村在种植业方面主要以种植樱桃和花椒为主,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1.2 历史沿革

潘家崖村拥有297亩土地,共有66户人家。《崔氏谱》记载,乾隆年间,崔氏家族从博山桃花泉村搬到此地,由崔元亭和崔元剧两兄弟组建而成。最初,他们以放牧为生,但由于家境贫困,没能建造住所,只能在崖底搭建窝棚过活,渴望能回到家乡,故而得名盼家崖,后来又被称作潘家崖。潘家崖村于2021年12月入选第二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公示名单,于2022年10月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

2 潘家崖村落特征

2.1 空间格局

潘家崖的边界及走势受山体限制,村落沿山体走势呈狭长带状分布,如图1所示。

潘家崖坐落于峭壁中,居于鹰嘴崖下,远离人烟喧嚣,宁静无比,仿佛一处世外桃源。村庄整体布局紧凑小巧,道路分布明确。进入潘家崖村落的道路仅有一条山路,宽度相对狭窄,后因发展村落经济得以改造。村落的建筑分布与道路相辅相成,主要道路旁的建筑较为密集,整体空间格局依山而建,共有四排房屋,一层比一层高,最终形成特有的依据自然环境而筑、依山而居的村落格局。

2.2 历史建筑

潘家崖村是典型的鲁中山区石头房子山村。潘家崖居民大多采用当地山石建造房屋,这是因为该地区石材资源丰富,但经济条件相对较弱,交通不便,为节省运输和建造成本。因此,石头房成为当地的主要民居形式。

潘家崖村的石头房民居具有坚固的结构、出色的抗压能力和持久性,所以能长期保存下来。走进潘家崖村,仿佛置身于一座古老的石头城堡,无论是建筑物,还是牲畜的圈牢,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器物,几乎全部由石头所造。石头房民居的院落布局灵活,以实用为主,墙体达半米多厚。潘家崖屋顶所使用的石板均选自当地山里的天然页岩石板,厚度在10~20 cm之间。屋顶则大部分选用砖瓦,有斜度,可起到降雨排水的作用。石屋一般为四合院结构,入户大门建造讲究,进入大门后可见福字影壁,具有“五福临门”的美好寓意。

民居内部较开敞,具有充足的采光条件和活动空间。房子基本都是两层,正房大都是三间,侧房及南房比正房略低。二层住人,一层放些劳动工具及杂物。房屋几乎全部是石头房,墙体大部分用细凿方子青石砌成,门面石块做工精细,工艺讲究,建造精良,沿街墙面设有拴牛桩。民居上大部分设置镇宅石,以“吉星高照”“泰山石敢当”等镇宅石比较多,具有美好寓意。

2.3 历史要素

潘家崖遍布古树、古屋、古道,仍然保留着原始古朴的景致和淳朴善良的民风。村南的悬崖边,一棵有着千年树龄的柘树如同一位老者,守护着村庄。站在潘家崖村高处,还能观赏气势磅礴的古梯田。

2.3.1 古树

在山东传统的村落中,以古树为中心形成的空间场所一般是居民聚集的社交场所[3]。尽管这些空间没有墙体等围合限制,但具有高度凝聚力,自然而然地成为心理上具有隐形边界的特殊领域。因为古树所形成的空间场所对于历史和社会文化具有非凡的重要性,所以产生了特殊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文化意义。

潘家崖的古树是一棵千年柘树,横势约5米长,斜长于岩石岸边,位于潘家崖村委会附近,周围空地面积较多。村内老建筑分布以柘树为中心向四周发散,整体比较集中,主要位于村落东南侧。

2.3.2 古梯田

与鲁南地区相比,鲁中地区的水土条件更加充足,耕作种类也更为多样化。然而,受山地地貌条件的影响,潘家崖所在区域的西部地区面临耕作困难的问题。因此,当地村民采用梯田耕作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形成了典型的山区梯田形农业区。由于潘家崖村独特的地形地貌,村落周边分布特有的梯田景观,面积大,形态独特,使得这里的景色随着四季的更替而变幻,给人无限的美感。

3 潘家崖村现状分析

3.1 建筑现状

潘家崖村现存的传统建筑大部分为民居。经过对村落建筑的全面考察,由于历史悠久,村内有大量破旧不堪、需要修复的石屋建筑。有4%的民居墙体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村民们大多选择无视,或者重建新居,从而导致倒塌的房屋无人管理,严重影响了传统村落的美观和安全。22%左右的民居存在部分墙体破坏情况,25%的民居房屋墙体基本完好,但一些民居细部还要进一步修缮。49%的民居房屋基本完好,且可正常使用。

3.2 道路及用地现状

村落道路多为石头铺设的道路,村内则分布四条交通路线,呈东西走向,其中两条为主道路,整体宽度较窄,增强了街巷空间场所与居民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了村落中开放的社交空间场所。剩余两条宅前道路,村内道路大多运用石板铺路,或嵌入石墨盘。石砌的台阶穿插其中,形成了曲折幽深的小巷,与主要街道相连。

此外,该村还设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平行于民居。这些特色构成了自由、多样的街巷空间,呈现出独特的景致。现阶段,潘家崖村对村内自然环境进行了治理整顿,铺设了沥青路,为村民与游客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形成了旅游交通环线。

村落的主要用地是住宅建设,同时村内还建造了幸福院,为老年人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量,潘家崖村正在完善传统村落内部旅游设施,建设村内的民宿建筑,融合传统建筑和民俗民风的传统村落特色。

4 潘家崖村保护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4.1 原住民流失

潘家崖村以其迷人的自然风光而闻名,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这也使得它的知名度大幅提升。但由于潘家崖村位置独特,依巍峨的山崖而建,通往村落的道路陡峭,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受经济限制的原因选择外出务工,使得村落人口整体偏向老龄化,村落原始面貌缺失,且不利于村落建设。

4.2 新建建筑风格失调

潘家崖村内因部分房屋损坏坍塌,村民重新改造的重点集中在屋顶与屋体结构上,新建建筑的建造手法和选用的材料并不统一,这种不一致性破坏了传统村落建筑的特色,使得传统村落的风貌和居住模式失去了原有韵味。新修建的幸福院与原有建筑形成对比,虽然也采用石头、砖瓦等材料,但新建的建筑风格整体偏向现代化,因此新建建筑与村落原有建筑风格失调。

4.3 传统建筑保护力度欠缺

潘家崖村历史久远,因此村落内多数石屋残缺不全,必须修缮。此类建筑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往往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传统民居遭到严重损害与破坏。石屋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承载着当地文化,而新建建筑与传统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破坏了村落的原有风貌。村民应该成为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力量,但大部分人对此缺乏认知,从而导致对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传统建筑保护力度欠缺。

5 保护与发展策略

潘家崖村以传统农业为主,但如今正在积极拓展旅游业,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了维护传统村落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潘家崖村应遵循以保护为先、合理发展和强化管理的原则,积极推进整体保护工作。除此之外,还要深入挖掘村落的内在价值,为传统村落注入新的活力。

5.1 合理划分区域空间

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历史建筑和空间环境的保护外,还要提升整个村落的综合环境水平。潘家崖村应制定明确的保护规定,以确保其所在区域的建筑得到有效的保护。恢复传统村庄的历史风貌,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为村庄注入新的活力。

潘家崖的核心保护区域应维护村庄的整体格局和形态,保持历史建筑的原貌,同时也要尽可能减少与传统建筑风格不相符的建筑设计,新建建筑应与传统建筑在风格、空间尺寸和空间组合等方面相互协调。

为确保自然水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建设控制地带应严格遵守规划,合理安排建设用地,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村落。潘家崖村的边界由可见的山体构成,作为一个环境协调区,应确保山体不受人为破坏。此外,要加强绿化建设,以维护乡村的独特自然风貌。

5.2 结合“点、线、面”三元素空间结构

村落的空间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点、线和面。点要素是一个个独立的建筑体,它们构成了村落空间的基础结构,也是整个空间的核心。而其特有的线性结构则由街巷空间构成,这些空间成为游客和村民的必到之处。面状空间主要集中在村落内部广场和外部山体环境等方面。因此,应根据各种空间类型及其组成部分,制订实际可行的保护与发展方案。

根据建筑物现状,将其分为传统建筑和非传统建筑。对于传统建筑,可以适度开发,如挖掘民宿经营等商业用途,以提升其实际价值和灵活使用性。而对于非传统建筑,则可以根据其建筑风格和规模的不同分类处理,针对那些与传统建筑不协调、尺度失衡的建筑单体,采取有效的改造措施,以提升其美观度和实用性。

潘家崖村的街巷空间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线性空间,两侧的民居保存状况良好,传统街巷空间完整保留了下来。如今的潘家崖村已经打通了两条上山、下山道路,形成一条旅游环线,这为当地的旅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村落的广场是其面状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村落空间的聚集和环境质量的提升。在设计和改进现有广场空间时,应满足村民的基本需求,同时考虑周围建筑环境的尺寸和材料要求,保留传统村落的空间特色。此外,须注重小尺度空间的规划,避免出现过于庞大和高耸的设计。

5.3 基于传统文化发展旅游产业

潘家崖村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传统村落吸引了大量游客,但由于旅游特色不够突出,村落文化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无法成为旅游的重要支柱。只有通过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才能在未来的乡村旅游市场中保持稳定发展。目前,潘家崖村正在努力打造一个独具魅力的旅游景点,为了让游客更好地感受到潘家崖村的独特魅力,须进一步开发和挖掘当地的农家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民风等资源,让游客们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特色文化。这对于潘家崖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6 结语

为确保传统村落的长期稳定发展,应根据它们的特点制定有效的保护与发展战略,并重视它们的独特性与可持续性。借助传统村落的优势,潘家崖村以自然美景为基础,开发出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模式,并结合村庄规模和容量实施。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对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和发展,以维护村落独特的历史文脉和人文风貌,进一步提升潘家崖村的旅游吸引力和可持续性,激发乡村的生機与活力,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为乡村振兴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董雷.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对策研究:以杭州为例[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6.

[2] 刘燕,康豪.贫困文化视角下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农民心理扶贫路径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33):180-181.

[3] 宋文鹏.山东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21.

作者简介:孙荣(1998—),女,山东临沂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