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构建研究
2023-07-06丁伟斌蓝飞楼炯铭项忠正柴小康
丁伟斌 蓝飞 楼炯铭 项忠正 柴小康
【摘 要】 数字信息化时代,伴随信息技术的革新,电子政务的发展相应进入新阶段,而电子会计档案作为信息时代的会计档案载体,在归集、查阅、保管等流程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大力推进电子会计档案管理背景下,针对海量电子会计档案“收集难、查阅难、保管难”等问题,基于一般系统论、信息论及软件工程理论,以实际业务应用及档案管理需求为导向,以财务中台总体建设规划融合“互联网+”为管理理念,采用统一身份认证配合区块链、数字签名等技术手段,建立一套适应档案管理新时期发展需求的新型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以实现电子文件采集加工、关联引用和保管利用,使数据智通智联、信息应采尽采,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业务流程无纸化、档案资源电子化、归档流程自动化、管控模式智能化。
【关键词】 电子会计档案; 智能财务; 会计信息共享; 数字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 F275;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3)14-0128-07
一、引言
数字信息化时代,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发展,会计档案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新技术对会计原理、会计实务、会计人才产生了重大影响,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会计信息化的要求[ 1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不断革新,在影像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OCR和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 2 ],这些变化为会计档案管理模式提供了技术基础,推动企业档案管理逐步从“信息化阶段”向“新技术阶段”过渡。“新技术阶段”不仅注重档案的高效管理,而且更为显要的特质是充分考虑挖掘档案的利用价值,同时改造提升与智能财务共享相关的业务系统、财务系统和管理系统,以解决智能财务建设过程中的系统对接问题和系统整体优化问题[ 3 ]。2015年12月,国家档案局联合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了发展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趋势;2020年3月,财政部会计司发布《国家档案局关于规范电子会计凭证报销入账归档的通知》,旨在推动电子会计凭证的全面发展;2021年国家档案局主导“增值税电子发票电子化报销、入账、归档试点工作”,在一些地区率先进行相关的试点,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文件。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政策的推动,引领了档案管理的无纸化、电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趋势。
纸质文件输出占用较大空间,相较而言,过去纸质化形式的档案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较大压力和负担,而且不易储存,信息的安全性也不足,无法得到及时调用[ 4 ]。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國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已经建立起业财链路贯通的信息化体系,越来越多的财务信息以电子化数据的形式产生。与纸质档案相比,电子会计档案的存储介质也由纸质文件转变为电子媒介,这种变化导致会计信息的存储过程对环境有更严谨的要求,此外物理环境、软件版本及操作系统兼容性等因素的变化都会给会计信息带来影响[ 5 ]。公司内部电子化应用的互享程度越来越高,数据驱动技术的业务模式初步形成,数据分析成为公司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新方式,变革了过去纸质化的档案形式,数字化和信息化特点逐渐凸显。本文基于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实践,构建了实现电子文件采集加工、关联引用和保管利用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利用数字信息科技的角色功能改进档案资源的调配,变革档案管理的模式,完善档案管理的功能。
二、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框架
在财务中台总体建设下统一规划部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推动档案管理工作方式、管理角色、管理意识的转变,连通重要外部原始凭证传输渠道,激活会计档案利用价值。依托电子票证管理标准和规范,基于RPA、智能硬件以及AI等多种新技术能力,构建适用于数字化时代特点和需要的智能体系,建立统一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资源交流体系,提升档案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加快实物档案管理的智能化。基于信息论,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主要是改进了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源与信道,其中信源指传送信息的实体,信道则是传送信息的通道。电子档案的管理被抽象为会计信息沿着管理系统规定的步骤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运动,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电子文件的采集加工、关联引用和保管利用,系统框架见图1。采集加工与关联引用是保管利用的基础,也是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必需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采集加工是电子会计档案收集整理的基础,关联引用则是电子会计档案利用的基础,三个步骤形成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完整体系,使得会计档案的利用价值被更深入地挖掘,推动会计档案管理由“信息化阶段”向“新技术”阶段迈进。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本质上是以电子会计档案信息为对象的管理系统,因此要遵循系统论的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目的性等原则对其进行构建,以求最大化电子档案管理的效果。
三、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构建方法
(一)采集与加工——电子文件采集前置,应采尽采
根据系统论,任何系统都具有相关性,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因为电子文件是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管理对象,同时是电子会计档案的形成基础,其数量与质量决定了电子会计档案的数量与质量以及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后续步骤作用的发挥,所以电子文件采集子系统是档案管理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了银企互联、政企互联、税企互联、企企互联的外部通道并进一步加强内部专业间的数据贯通,以信息互联为主,离线采集为辅,全量采集涉财相关电子文件信息及其对应的结构化信息,并通过中台服务进行集中规范、统一管理,实现电子文件全程不落地,一次采集,全链路使用[ 6 ]。同时建立企业级数据资源池,通过一级接收、一级分发的模式形成多级应用,采集的电子文件引入到业务前端,全流程调阅应用,最后随档案主体信息进行归档,实现档案采集管理前移。
1.直连采集
直连采集是一种线上采集方法,通过政企、银企、税企、企企数据互联通道,建立统一的数据资源池,在业务申请环节快捷地实现发票、电子客票、合同及银行交易信息的采集,从而大幅度降低数据使用成本,保证数据一致性与准确性,为全业务、全流程电子化提供有力支撑。
(1)发票采集。建设税企直联通道,从国家税务总局电子底账库获取增值税进销项发票信息,存入企业级财务电子信息池,为各单位服务应用提供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进销项发票采集应用服务,为各单位发票管理及税务分析等深入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提升财税管控效率,保障风险合规管控。
(2)电子客票采集。财务中台通过与国铁集团、航信的直连接口,获取由国网商旅通道预订的火车票订单、机票订单的电子客票,包括其格式化数据与版式文件,员工报销时其电子客票能够与相应的差旅订单、报销单(如住宿费用、打车费用)自动关联,全程线上自动处理,提高报销效率,实现差旅报销无纸化。
(3)合同采集。通过直连接口,从经济法律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简称经法系统)获取合同的结构化信息与非结构化电子文件到企业财务电子信息池,为各单位二级服务应用提供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合同信息采集应用服务。
(4)银行交易信息采集。基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建设,通过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简称中电财)采集集团各单位授权银行账户的日交易明细信息、银行回单、银行电子对账单等版式文件到企业财务电子信息池,为各单位提供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资金信息查询应用服务。
2.离线采集
离线采集是针对难以或无法进行直连采集的文件采取的采集方法,主要包括扫描采集与本地上传。
(1)扫描采集。通过扫描仪、高拍仪、手机等电子文件服务驱动扫描终端将纸质材料批量扫描成电子文件,利用系统集成服务和OCR识别服务进行校验,校验完成的电子文件进行统一归类、统一命名、添加水印等标准化处理后存储至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并建立电子文件与对应业务载体之间的关联关系。
(2)本地上传。在业务发起或其他业务处理环节调用电子文件采集上传服务,上传本地已经存在的Word、Excel、图像文件(.jpeg、.tif等)、邮件(.eml等)等电子文件,上传过程中对电子文件进行压缩、统一命名、添加水印等标准化处理后存储至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并建立电子文件与对应业务载体之间的关联关系。
(二)关联引用——支撑业务全流程电子化
1.电子文件内容提取
直连模式获取的电子文件进行标准化处理后,把其文件数据提取出来,形成可编辑的结构化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关联已有的结构化数据,形成完整的电子数据。离线方式采集形成的电子文件则通过OCR组件提取形成可编辑的文字信息。
2.业务关联
通过直连模式采集获取的电子文件统一存储在数据中台数据资源池,业务发起环节(如填写报账单)或业务处理末端(如挂接银行回单)可引用数据中台数据资源池的各类电子文件,支撑事权审批,电子文件贯穿于整个业务流程,实现“一次引用,全程关联”。
3.在线调阅
电子文件与业务实体关联后,各环节均可在线调阅电子文件,针对业务信息与电子文件进行审核处理。同时,业务与业务间存在协同关系情况下,下游的业务能查看其关联的上游业务的电子文件。业务信息归档后,通过调阅档案主体,可调取档案主体对应的电子文件信息。
(三)保管与利用——电子档案智能化管理
1.档案收集:自动智能收集,全面无纸化
财务业务的处理实现全程无纸化、自动化、智能化,通过数据直连通道、离线采集、人工补录三种方式进行档案文件、数据的收集,按照归档对象把相关联的业务数据一起采集进入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外部电子文件同样通过数据直连通道实现在线全量采集,并建立与公司内部财务业务数据的关联,最后所有的电子文件由相关人员进行审核。
2.档案归档:电子和实体档案一体化管理
通过电子档案资源、业务、管控和共享的一体化平台,将业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档案进行前置采集,将原始单据影像化、系统单据版式化、档案信息电子化。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及《关于规范电子会计凭证报销入账归档的通知》的规定对前置采集资料的信息和数据进行转换,使之变为档案格式的版式文件,并进行“四性检测”,按照各类档案的整理归档流程进行线上线下同步整理,并通过档案信息标签对电子和实体档案进行关联,形成全量电子档案票据池,实现电子档案规范化、一体化的管理,提升归档效率,节省人力和归档成本。
3.档案保管:电子存档,满足长期保存需要
会计档案电子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会计档案的保管方式。通过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将完成整理归档的档案按照保管规则、备份方案进行备份管理和状态监控;在档案信息管理的全过程不断升级文件保存和格式转化方式,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延长文件材料的使用寿命,提升电子数据的使用效能,实现公司总部、分子公司档案工作的一体化管控。
4.档案利用:分级授权,多维度标签追溯
建立一站式檔案利用服务平台,完善涵盖搜索、推送以及显示等在内的一系列数据信息服务功能。利用系统索引建立关联,保存完整的业务逻辑关系,提供多维度的检索条件,快速查到凭证,可以在凭证展示页面直接查看报销单、发票、银行回单等原始资料,节省了查找时间和人力,提升了内外部审计等相关工作体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予机器理解文档的能力,自动从海量非结构化文档中提取出结构化信息,生成档案元数据,给归档文件自动打标签,提供档案管理的多维信息,满足电子档案智能保管、高效利用的场景需求。利用大数据、知识图谱等技术,根据业务专题特点,分析档案著录项和电子文件内容,实现档案的自动聚类,根据不同业务场景,建立各类精准化档案专项服务库,通过库的方式对不同环节不同内容进行专门管理,创建场景化的信息服务环境。
5.档案移交:预归档管理,在线移交建档
通过建立流程化审批机制,实现电子档案、实物档案同时移交,移交过程可查、可溯源。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与数字档案馆集成接口进行接口开发,按照移交规范将待移交档案的元数据和电子文件进行格式处理并打包,通过在线或离线信息包的方式进行移交。在电子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元数据信息,待需移交时可直接发起移交,移交过程中进行档案真实性、安全性、可用性、完整性入库四性检测。
(四)系统构建的技术实现
大数据时代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具有敏捷性,同时在信息决策时需要注重信息的实时性。现代企业的财务业务需要以数据驱动带动发展,这就要求企业提高从大数据中获取、传递信息的能力[ 7 ]。同时,软件工程理论指出,要将长期实践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与目前所能做到的最好的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对其进行有效维护,即融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是构建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的基础,也是该系统发挥最大效用的必要条件。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的发展恰好为企业的高效管理和应用创新注入新动力:一方面全面支撑财务业务的自动化、智能化、无纸化业务变革,切实减轻财务人员负担;另一方面保障信息可溯源、防篡改等安全需求,为档案材料的电子化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
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的构建以现有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基础。档案管理电子化体系通过统一身份认证配合区块链、数字签名、数字水印、防读写等技术手段,从源头确保了会计档案的“安全性”“真实性”;电子归档文件按照原始文件格式和可视化的版式文件归档,以及纸质、电子介质会计凭证的独立编号,保障了电子会计档案的“可用性”“完整性”;通过二维码、智能设备、物联网技术等实现纸质实物档案全过程管控,并与电子档案数据互联,实现实物档案管理的智能化升级。
1.明/暗水印技术
数字水印技术是一种基于内容、非密码机制的计算机数据保护方式,在一般情况下能够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为数字版权提供保护,在数据信息隐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数字水印分为明水印和暗水印,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中使用明水印、暗水印防止电子档案泄密,保障电子档案查询利用过程防拍照、防截图、防扩散,实现对泄密过程进行追踪溯源。
2.二维码与RFID射频识别技术
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扩展出的一种具有可读性的条码,设备对其进行扫描读取后可以获得电子会计档案相关的二进制数据信息。作为数据自动识别领域的重要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主要应用于档案保管与利用步骤,其以无线的形式完成信息通讯过程,能够读写电子化标签,实现对数据信息的自动识别与快速转化。电子会计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通过二维码与RFID技术实现电子档案和实体档案的对应关联,轻松实现和档案内容的对应关系,实时追踪实物档案的位置和状态信息,满足快速、准确、方便的现代化档案管理需要。
3.AI+OCR智能识别技术
光学字符识别(英文简称为OCR)技术借助电子工具对文字符号进行识别,识别的过程包括影像输入、影像前处理、文字特征抽取、比对识别、校对,主要用来对采集完成的电子文件进行内容提取,并将提取完成后的字符形状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读取使用的字符。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通过AI+OCR智能识别技术,将纸质文件影像化后实现智能提取待归档结构化数据,生成档案标准数据。
4.OSS技术
对象存储服务(Object Storage Service,简称OSS)技术是一种使用HTTP API存储和检索非结构化数据和元数据的对象服务技术,不仅能满足对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和检索需求,而且支持轻松扩展,主要用以支持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对电子档案的保管与利用。在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中,电子文件利用OSS技术进行存储,具备应对高频次访问的能力,可满足长期使用的要求。
5.OFD文件预览
OFD是我国国家版式文档格式标准,可支持国产密码算法,是文档安全性的有力保证,也是文件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条件。2022年4月7日国家档案局发布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规范》中,提出电子会计资料归档推荐使用OFD文件。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支持对国产版式文件OFD文件进行解析预览,满足行业标准需求。此外,OFD基于XML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表达,具备结构简单、格式通用以及時间持久等优点。
6.RPA机器人
RPA即机器人流程自动化,通过模仿用户在电脑手动操作的方式,实现用户手动操作流程自动化。RPA可以模拟人与计算机的交互过程,在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中全面应用RPA机器人可以实现财务数据的录入、核对、发票审核等工作量大、规则性强的财务工作的自动化,解放人力,降低出错概率,加快业务处理流程的数字化。
7.区块链技术
为积极应对当前电子档案管理面临的数据安全风险,基于区块链真实可信、防篡改、可追溯等技术特性,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中构建区块链电子档案管理体系,在内部形成区块链应用集成档案业务管理系统,即时调用“国网链”的存证服务,完成原始档案哈希值的转化并上链,保障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唯一性、可溯性;对外支持电子档案真实性校验以及司法鉴定服务,提升档案管理数据的资源共享能力,保障电子档案数据的可用性、安全性,加快实现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
四、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优势
(一)系统构建的突破点
1.建立智能化档案管理体系
构建了与新阶段特点相符的新型电子档案管理体系,实现电子文件采集加工、关联引用以及保管利用的全过程管理,覆盖了电子文件的整个生命周期,达到了档案归档智能化、保管电子化和利用网络化的目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是融合了RPA、OCR、RFID等技术构建的智能化管理体系,覆盖业务稽核、自动填单、档案收集、安全管理等应用场景,为公司档案管理全过程提供信息化支撑。一体化影像和数据归档、中台业务能力服务、规范的会计档案管理、完备的会计档案利用服务等既保障数据安全、完整、一致,又大幅度提升公司档案管理水平。
2.设立全方位安全保障措施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化软件数据存在安全性及保密性薄弱的问题,类似的安全隐患使会计信息数据存在被损坏、丢失等风险[ 8 ]。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设立“分区分域、安全接入、动态感知、全面防护”的安全策略,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稳定运行。除依据组织、角色、用户等进行数据隔离以外,还融合了四性检测、明水印、暗水印、区块链、监控预警、用户行为日志记录等创新技术手段,确保公司档案数据管理业务在归档、存储、传输过程中安全可靠,保障信息防伪、泄密溯源、防篡改等安全需求。
3.构建可视化知识图谱应用
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完整动态的档案模型,基于“应采尽采”的采集模式,在对归档的数据尽可能全量采集的同时保持档案原有的关联关系和公司档案的全貌与原貌。此外,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处理形成链路型、网状型的档案知识图谱,创新企业档案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4.利用高可靠云存储技术
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创新利用OSS技术存储电子文件,在公司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具备应对高频次访问的能力,可满足长期使用的要求,支撑系统可靠性的服务需求,保障公司档案数据的高效、安全管理。
(二)系统应用成效
1.减少纸质会计档案,促使成本效益加大
通过建立完整的电子档案在线收集归档管理制度,一是实现自动化归档与检测,有效减少人工补录、匹配等工作;二是直接减少了纸张、油墨等资源的消耗;三是缩减了纸质文档传递、保管过程中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经济资源消耗。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平均每年会计档案数量约为4万盒,节省纸张0.6亿张,节约办公耗材、运输费、快递费、档案保管费等约计0.4亿元。
2.借助新兴技术力量,驱动管理效率提升
借助电子发票、电子合同、电子客票、电子回单等数字化载体,辅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有效支撑电子档案自动收集存档、业务全链条检索等业务变革,助力公司内部提质增效。将ERP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中的电子会计凭证推送到统一的管理平台,通过对归档接口的研发,实现与数字档案馆系统无缝对接,既可以定期自动抓取,也可以主动推送[ 9 ]。
之前102家基层单位每家需要投入2人专职负责打印、整理、保管会计档案,实现电子化自动归档后,这部分人力资源被释放。同时,广泛使用电子档案可较大程度减少实物档案丢失、损坏、泄密等情况发生。
3.统一档案数据标准,推进档案深化利用
制定了档案数据前端采集标准、管理标准,实现全范围覆盖式的统一规范,解决由于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数据不统一带来的管理问题。在电子档案系统管理模式下,为海量的档案数据建立统一的档案数据标准,促进档案数据的深化利用,使得数据分析更智能,数据决策更智慧,数据生态更良好。
4.提升信息互通共享能力,重构经济社会运行方式
一是节约资源,助力打造绿色社会体系,推行会计档案无纸化,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节能降碳、打造绿色社会手段之一;二是互联互通,重构经济社会运行方式,通过税企、政企、银企互联互通,提升信息互通共享能力,重构经济社会运行方式,财政、税局等监管部门可直接获取企业实际运行数据,降低监管信用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为国家宏观及微观经济分析提供结构化的数据支撑,助力国家数字经济发展。
五、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优化措施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处于业务处理的末端,企业前端业务工作处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阶段,而档案管理工作仍然以纸质档案管理工作模式为主,明显与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构建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仍停留在纸质化与电子化之间,还没有进入到完全意义上的电子化阶段,后期系统的改进将推动档案管理业务实现新的跨越。
(一)实现管理原则从档案业务管理向档案协同管理转变
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应该突破传统框架的限制,发挥出数字资源的实际效用,推动实现档案数据信息的共享。利用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对企业档案业务进行监管和考评,在技术层面为业务的发展提供支持,达到全流程管理企业档案业务的目的。
一是定制度。强化档案管理,构建起包括数据采集、整理、归档、保存以及使用等方面在内的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借助先进的数据保护方式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使其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发挥出令人满意的效用。
二是定岗责。推进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对档案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能进行清晰划定,把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纳入相关业务人员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同其他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协调,在企业内部营造档案电子化的氛围,为企业档案电子化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是指導监督。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围绕电子档案数据信息的采集、分类、汇总、归档移交等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四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机构需要在相关业务系统规划、设计、开发、实施、运维等过程中落实电子档案归档要求,将电子档案归档要求在业务系统中予以实现,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五是安全保障。加强电子会计档案的安全保密管理,涉密电子会计资料和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执行。
(二)实现利用方式从被动提供向知识服务转变
数字化和智能化环境下,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中存储的电子档案信息内容越来越多,其中既有结构化的数据内容,又有非结构化的数据内容,可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电子会计档案资源进行深度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为电子会计档案使用者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决策支持信息。企业对会计信息管理的目标在会计信息系统由传统手工方式向电算化转变的过程中并未改变——保护企业信息资产的安全,保障数据资料的可靠性、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采用知识服务的理念与思想,对档案检索服务进行深度开发,推出相应的业务产品,提升电子会计档案的价值和效用,使其真正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
(三)实现管理角色从规范管理者到价值提升者转变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档案工作人员主要是保证按照相关规定要求从单据收集到装订成册,立卷归档,再到后续利用的各管理环节的规范化管理。未来通过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自动完成大部分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在新的档案管理模式下,档案管理者更多偏向于挖掘档案的利用价值,加强对档案信息的统计分析,实现海量档案的深度利用。
(四)实现管理意识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转变
档案电子化管理工作涉及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和信息技术的运用,有赖于高水准人才力量的支持和保障。所以,企业需要从长远的视角培育、储备档案管理人才,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与指导,推动档案工作者管理意识的转变,切实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人才保障。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档案管理者一般都是在业务后端等待档案的形成,然后进行归档记录,负责日常保管时也很少会主动深入发掘档案的价值;在新的档案管理模式下,档案管理者需要更好地发挥自身职能,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努力更新知识,掌握计算机技术,着实提升工作效率,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挖掘档案的价值,对档案的管理意识从被动向主动转变。
我国企业集团业务广泛,业务量庞大,目前大部分企业仍然停留在传统档案管理阶段,坚持从财务系统打印业务单据等材料进行线下装订、匹配装订成册,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占用大量的纸张、库房等资源。当前我国的社会信息化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具备社会互联、信息互联的基础,电子发票、电子银行回单等已能实现在线获取,国家发布法律法规,明确提出电子档案具备同等法律效力,并积极推动档案电子化管理。
财务数智化转型升级不仅是一次技术层面的变革,而且是企业财务体制、组织、人员、流程等多方面的同步变革[ 10 ]。互联网大潮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的新技术发展与应用,推动档案管理变革,从业务源头进行梳理、流程精简、流程再造,实现电子档案管理的前端化,借助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促进企业电子档案数据资源结构的完善,体现出企业电子档案资源的实际价值,使得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空间。同时,在实物票据逐渐减少的趋势下,实物档案保管仍需并行较长时间,但全过程融合智能硬件,实现智能人机交互,甚至实物库房实现无人值守仍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 孙宝宁,郭菲.“大智移云”时代高校财务转型策略研究[J].会计之友,2021(23):134-140.
[2] 司惠菊,孙筠婷,薛迪.计财信息化下的会计档案电子化实践及启示[J].中国总会计师,2020(7):154-156.
[3] 刘梅玲,黄虎,刘凯,等.智能财务建设之智能财务会计共享平台设计[J].会计之友,2020(15):142-146.
[4] 苏剑.数字化时代下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研究:以ZJ集团为例[J].国际商务财会,2020(7):47-50.
[5] 金宇.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探析[J].会计之友,2018(20):142-144.
[6] 汤谷良.财务管理如何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国家电网财务部推出的十大数字化应用场景案例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21(20):7-12.
[7] 刘勤,杨寅.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会计信息化: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19(2):26-34.
[8] 赵晓庆.浅谈会计电算化发展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会计之友,2011(35):87-89.
[9] 桂波,宋若鹏,俞雯静,等.电网企业电子会计凭证档案单套制管理探索[J].中国档案,2021(11):62-63.
[10] 宁平.探究企业数智化财务转型新赛道[J].會计之友,2022(16):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