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品鉴:文本解读的必然选择

2023-07-06张银花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背景内涵

张银花

摘 要 深度品鉴在高中语文文本解读中有广泛应用。教师设计文本鉴赏任务,与学生展开多重互动,具体研讨作品背景、作者情感、语言特点、写作方法、哲理内涵,都能够促使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提升学科核心能力。

关键词 文本解读  深度品鉴  背景  情感  语言  内涵

深入解读文本已经成为语文学科教学的关注重点,教师应针对学生阅读碎片化特征作整合处理,从历史还原、情感分析、语言鉴赏、内涵发掘等角度展开引导和设计,为学生创造更多文本解读介入机会,促进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提升。

一、还原历史背景,深化文本主旨解读

语文教材中的大多数文本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些背景因素对文本解读形成更多制约,学生阅读文本大多不关注其诞生背景。教师适时设计文本背景历史解读任务,提供必要的辅助素材,为学生文本解讀创造良好的条件。学生阅读文本大多关注内容和情节,对主要人物命运比较关心,教师有意识渗透一些背景信息,要求学生深度发掘文本主旨内涵,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

如教学鲁迅的《祝福》,小说背景是封建旧中国,社会环境非常恶劣,普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课前布设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借助多种信息渠道搜集背景材料,在课堂中参与展示讨论活动。学生准备丰富的历史背景材料。在展示环节,教师有选择地作重点推荐,让学生在反复阅读和互动交流中达成阅读共识,揭示小说主旨内涵,完成文本解读任务。小说主人公是祥林嫂,她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命运极为坎坷。教师组织学生作人物鉴赏时,给学生准备诸多辅助材料,可以是一些图片、视频信息,为学生顺利进入小说人物鉴赏学习创造条件。学生对小说要素比较熟悉,对人物鉴赏学习也有学法积累。教师从历史背景介绍角度展开教学引导,为学生顺利进入文本解读带来不少助力支持。小说文本解读有自身特点,三要素是不可回避的内容,特别是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是文本解读的核心任务。教师从人物鉴赏角度展开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鉴赏素材内容,确保小说阅读顺利展开。

二、把握作者情感,强化文本线索解读

文本解读关注作者情感,这是文本解读的重要方法。学生阅读文本时,其关注点是分散的,阅读体验感知呈现碎片化。教师指导学生展开文本解读要有具体要求,抓住文本构建线索,围绕作者情感展开文本解读和分析,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整体构建,形成完善的阅读认知。文本解读追求情感共鸣,教师从作者情感角度解读展开引导,促使学生尽快进入文本情感轨道,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自然建立文本品鉴认知。

教师从作者情感发掘、文本线索角度展开教学指导,能够为学生带来不少学习启示,帮助学生自然进入到文本解读环节。曹禺的《雷雨》是话剧脚本,学生对戏剧作品接触较少,教师先期引导学生了解戏剧常识,为学生顺利进入戏剧脚本阅读奠定基础。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同名电影片段,要求学生结合文本阅读,理清主要情节,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这部话剧诞生在旧中国,其历史背景比较复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背景材料,对主要人物性格特点作粗略分析,要求学生深度解读脚本,感受剧本蕴含的情感要素。学生从作者情感维度展开阅读思考,能够真切感受到文本的温度,顺利进入都文本核心,与文本和作者展开多重对话。教师借助背景介绍、电影推荐、人物鉴赏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和和思考,通过情感梳理,感受文本线索助学作用。学生对剧本缺少阅读体验和学法积累,教师针对性展开设计,组织学生进入多种任务探索环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阅读、互动探究,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不断深化。

三、优化语言鉴赏,促进文本文学解读

学生有语言鉴赏的经验积累,教师设计语言鉴赏任务时,要提出具体的要求,以提升语言鉴赏的效果。语言鉴赏方法众多,其程序设计要体现逻辑构建。教师在学法指导时,要根据学生语言鉴赏表现作出积极应对。学生鉴赏角度往往比较狭窄,鉴赏程序安排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在多个角度展开观察分析,以便作出矫正处理,为学生提供有效服务。

学生对语言鉴赏是最有感觉的,教师适时传授一些鉴赏方法,能为学生带来最有力支持。如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是长篇小说的节选,属于白话文,阅读不存在太多难度。学生阅读这篇小说时,对关键情节和人物发展命运等内容比较关注,教师可以设计语言鉴赏任务,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内容,选择适合的语段,进行文学鉴赏,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学生熟悉语言鉴赏的一般操作,先选择角度,明确应用方法,然后是分析语境作用,最后是作好对接,揭示小说主旨和作者情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鉴赏情况作观察分析,以便及时做出纠偏指导。特别是鉴赏角度方法的选择,学生大多关注修辞、描写等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典型字词、句式、色彩、情感、写法,鼓励学生展开创新鉴赏尝试,学生回馈主动,课堂研学气氛逐渐形成。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围绕语言鉴赏展开教学引导,促使学生在文学鉴赏中感受作者情感,深度发掘文本内涵,形成个性化有创意的阅读理解。

四、发掘文本内涵,实现文本应用解读

文本解读需要深度发掘其哲理内涵,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文本解读时,要及时给予提醒,以矫正学生阅读思考方向,促使学生自然进入到深度发掘的境地,在反复推敲和广泛讨论基础上形成解读认知。文本内涵丰富,而且呈现个性化特征,教师在具体指导之前,需要借助多种渠道展开深度解析,还要对学生文本解读能力作出客观评估,以便给予最直接最及时的指导和矫正。

学生阅读文本内容时,往往关注一些表象,不能深入发掘,教师要抓住学生阅读关注点展开对应引导,促使学生自然进入到文本寓意发掘之中,感受文本应用价值。如在教学《促织》时,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学生对文本情节比较关注,很快便列出文本情节提纲:起因是征虫——开端是觅虫——发展是求虫得虫——高潮是失虫得虫斗虫——结局是献虫——尾声是因虫得福。教师观察学生阅读情况,要求学生作深度发掘,揭示文本寓意和主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关注教辅材料,鼓励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归结文本主旨。学生综合阅读多种素材之后,其感知体验更为丰富,然后引导学生对文本深刻寓意展开集体讨论。封建官僚为了自己的快乐,为百姓制造了太多的痛苦,成名一家因虫得福,却失去了儿子,这样的“福”显然是打折扣的。小说产生于清代,社会政治是黑暗的,底层百姓生活是艰难和悲哀的。学生经过反复阅读和讨论,逐渐形成解读共识。教师参与学生文本主题揭示讨论活动,给学生必然的正面鼓励,文本解读学习顺利推进,学生从文本解读讨论中获得不少学习启示。文本主旨解读和探索,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其感知体验会不断深刻。

文本解读有多种路径可以选择,教师对文本内容展开先期解析,从文学鉴赏角度展开设计,为学生带来更多阅读体验。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作者情感、语言鉴赏、文本内涵等多角度展开深度发掘,确保学生能有明晰的学习路线,文本解读顺利展开。

[作者通联:安徽亳州市蒙城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背景内涵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活出精致内涵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