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课后三类阅读材料“型”“用”例析

2023-07-06郇克会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3年3期
关键词:阅读链接统编教材

郇克会

【关键词】统编教材;资料袋;阅读链接;片段材料;灵活通变的读者

“小学语文教科书是语文课程显性的、直接的表现形式,是将课文、课后思考题、单元练习等项目有机地组织起来,作系统的安排,形成较为稳定的听说读写训练体系。”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色之一,就是设计了较为完整的课后助学系统。其中,资料袋、阅读链接与练习题中的片段材料,类型多样,有着独特的作用。这三类材料除了发挥助学系统的训练功能,还指向语篇多样化的阅读实践。王荣生教授说,只有阅读多样化的语篇,才能成为“灵活通变的读者”。本文以四年级教材为例,例析如何利用这三类阅读材料帮助儿童成为“灵活通变的读者”。

一、三类阅读材料的编排理念

资料袋,多以文本或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关于课文作者和主要作品等的介绍;二是关于课文内容的背景知识;三是有关单元语文要素训练方面的内容。阅读链接,分为语段和语篇两种,教学价值指向阅读理解和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与落实。结合练习题编排的片段材料也有语段和语篇(含古诗)两种形式,教学指向相应练习题的理解、训练要求。下图显示了这三类阅读材料在四年级教材中的数量。

我们可以借鉴王荣生教授对教材选文的分类研究,即将选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类,来思考三类阅读材料的选择标准。分析三类阅读材料可以发现,其编排理念是发挥“用件”的功能。在“用件”中,学生不是去“学”文,主要是“用”这一篇里的东西,或者借选文所讲的东西,或者受选文所讲的东西触发,去从事一些与该选文或多或少有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用件有三种:语文知识文、引起议题文、提供资料文。三类阅读材料彰显了统编教材清晰的教学指向:为教阅读而“用”。

二、三类阅读材料的类型与作用

1.比对教材选文看三类阅读材料的类型

比对教材选文与文后的三类阅读材料,可以发现后者有着更加丰富的类型,编排了不同的文体,对课文理解或要素训练起到了补充、扩展、深化等作用。

(1)通过材料了解“型”

三类材料分属于不同的文本类型,有不同的作用。从文本类型看,如《观潮》一课引入地图与文字介绍相结合的非连续性文本,以资料的形式介绍了钱塘潮的背景知识。这种“实物教材”或“真实教材”,能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更好的读者、更好的思考者。同时能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做到逻辑缜密。从材料的作用类型看,包括背景知识介绍、文学常识、资料补充、阅读延伸几种类型,意在触发儿童“去从事一些与该选文或多或少有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文本类型和作用类型的丰富,大大提升了儿童阅读的灵活性。

(2)借助材料感受“体”

统编教材编选不同文体的课文,目的之一是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文体思维”,让儿童逐渐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这一理念也体现在三种阅读材料的编排中。例如,把诗歌融进叙事作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散文《观潮》的學习中,将历史故事《西门豹治邺》改编成剧本等。此外,三类材料还有语体上的差异,如《夜间飞行的秘密》安排的片段材料属于科学语体,还有的材料是抒情语体、叙述语体等。在各种文体、语体的隐性比较、转换中,儿童的阅读逐渐走向灵活通变。

不同文体、语体中也渗透着不同的写作风格或展现了不同的赏析角度,让儿童在阅读中逐步感受、触摸。如散文《猫》链接了夏丏尊和周而复《猫》的选段,主题相同,描写角度和风格不同;现代诗《绿》链接了宗璞的散文《西湖漫笔(节选)》,语言简约隽永;《琥珀》一课后链接了科普读物《琥珀物语》的内容。这些材料在写作风格上与课文形成对比、互补,使儿童的阅读学习活起来。

2.对照单元要素看三类阅读材料的作用

(1)暗含文本互文

后现代主义认为,所有的文本,都涉及一种近乎痴迷的重复,即互文性。三类阅读材料的编排便有着明显的表现。学习要产生意义,“意义是读者在一次次的‘播撒中产生的,是在文本与文本的连缀、粘贴和呼应中形成的,任何一个文本中的符号都留有其他文本符号的‘痕迹,意义是在文本符号的互相指涉中生成的”。例如,散文《观潮》后,既链接了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又补充了图文结合的现代事实性资料;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后链接了中国神话《燧人氏取火》;《梅兰芳蓄须》后链接了《难忘的一课》,都指向文本的“互文性”,助力学生学习。

(2)走向整体学习

“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习得有组织的整体性知识。人的知识是按某个主题分层次组织的。”三类材料的编排与选文一起,努力建构一个以选文为中心的训练整体,然后再由这样的一个个小整体组建为一个单元大整体,努力促成学生的整体学习。例如,丰子恺的《白鹅》后,链接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两篇文章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比较阅读后,能在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形成一个主题拓展、知识互补、合理有序的“图式”。细看这三类材料,编选视角灵活多样,如背景知识的不同角度、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等,旨在帮助儿童进行整体学习。

(3)播撒阅读引子

“未来的语文教学应当关注和研究如何由例子延伸到云阅读这一问题。教科书中的选文,只是作为学生延伸拓展阅读的‘引子。”不仅选文如此,统编教材四年级三类阅读材料中有选自多位中外作家的语篇(段),而且每篇均出现作家名、作品名,这些都是在为学生播撒阅读的“引子”,引导其走向整本书阅读。从资源开发的角度讲,把这些不同的文体、类型、作家和书目等内容渗透进教学,能为学生打开整本书阅读的“窗户”,作用不可估量。

(4)体现思维与鉴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很重视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对科学思想方法、态度的培养。潘新和教授说:“理性思维,逻辑思维的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如果不从小抓起,很可能会错过学习最佳期,甚至会造成永久低能、失能。”三类阅读材料的编排,有一些是科学内容,如链接的科学材料等。例如,《蟋蟀的住宅》《飞向蓝天的恐龙》《琥珀》等文章后链接了与课文内容相呼应的科普材料。同时,这种编排方式能充分发挥“比较阅读”的作用,拓展儿童的视野,引导其逐渐学会“鉴赏”。

(5)彰显差异与转换

“只有在言语活动中才有可能习得语言;在活动中又只有抓住‘差异,立足‘转换,才有可能使言语活动获得成功。换言之,抓住‘转换这一关键,指导学生不断消除‘差异才是语言教学的根本。”三类材料的文体、语体类型丰富,作用各异,与所在选文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形成互补、递进等关系。散文与诗歌互读、文学与科学互读、故事与剧本转换,这些编排智慧在三类材料中多处可见,体现着静态材料的“差异与转换”。结合动态的教学,教师再及时关注过程性的“差异与转换”,便能促成儿童高品质的言语活动,帮助儿童成为灵活通变的读者。

三、“化用”之策:实现三类阅读材料的“合力”与“助力”

1.抓住“主策略”实现合力

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实”,需要围绕“双线”展开扎实有效的实践活动,这是使用三类阅读材料的主策略。铺实、落实、夯实主策略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定锚”。

(1)铺实在“丰富”面

儿童阅读要实现“理解”,需要借助两种经验。一种是生活经验,就是社会生活中的百科知识;另一种是语文经验,对阅读来说,就是阅读能力。教学中,充分利用三类阅读材料能很好地帮助儿童借助两种经验,实现阅读理解。如《蟋蟀的住宅》《琥珀》《观潮》的课后分别链接了有关“蟋蟀”“琥珀”“钱塘潮”的知识,指向对儿童生活经验的丰富,精准定位儿童的“前理解”。又如,学完《夜间飞行的秘密》,为迁移运用提问策略,形成阅读能力,教师可引入课后关于植物“茎”的科普材料。清楚、精准、适时地利用三类阅读材料,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两种经验。

(2)落实在“理解”面

“阅读是对某一种特定体式和特定文本的理解、解释、体验、感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在实现对特定文本的理解、解释等。如学习《观潮》,可以介入课后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借助诗歌感受钱塘潮的“形”与“声”,实现诗文互读,凸显重点;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样要链接课后周总理的诗歌,以达到借“诗”解“人”的目的,从而理解周恩来立志读书的原因;《飞向蓝天的恐龙》可链接课后科学界关于鸟类起源的假说,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理解、难点的化解;教学现代诗《绿》,对比阅读课后宗璞的散文《西湖漫笔》,引导学生从想象和感受的角度增进对主题的理解,等等。教学实践表明,适时、合理地利用三类阅读材料,将它们的作用落实到“理解”面,能充分发挥其“用件”功能。

(3)夯实在“训练”面

选用材料不仅意在阅读,更在于进行单元阅读要素的训练,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学《白鹅》,在理解了丰子恺对白鹅的喜爱和文章的表现方法后,再阅读叶·诺索夫的《白公鹅》,通过对比,关注两个文本的同与不同,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学习《琥珀》之后,链接阅读课后的科普材料,体会二者表达上的不同,进而初步感悟文学类文体与科学类文体在语体上的特点;自读课文《梅兰芳蓄须》所在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迁移、运用,形成阅读能力,需要阅读课后链接中主题相同、结构类似的《难忘的一课》。以上设计均意在利用相应材料夯实单元要素训练,追求灵活多样、互为补充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2.兼顾“辅策略”达成助力

文本自带情意、风格、韵味。在利用“主策略”实现三类阅读材料帮助课文(主题)理解或要素训练、形成合力之后,仍需兼施一些“辅策略”,以期为学生的学习助力。

(1)赏一赏“多味点”

不同的文体、语体、文本有不同的“味”。适时让学生们品一下,积少成多,也许能实现“妙”悟“慧”得。例如,《观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課后分别链接了诗歌,在“互文解读”之后,可以朗诵积累,感悟自然的壮观与伟人的抱负,积累一份诗歌的“意味”;《牛和鹅》之后链接了《牛的写意》,抒情散文的理趣、智趣跃然纸上,感悟一番,能领悟一份“情味”;《猫》与《白鹅》之后,链接的材料生动有趣,充满童心,比较阅读一番,能感受到几分“趣味”。语体的不同、风格的差异、内容的丰富,形成了三类阅读材料的“多味点”,可以助力学生的语文学习。

(2)望一望“阅读点”

统编教材的选文与课后材料中均有丰富的阅读链接点,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走进不同的作家与书籍。如课文《母鸡》后,链接了老舍的有关资料,可以让学生交流读过的老舍的作品,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现场展示、推荐其经典作品。三类阅读材料隐含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作家和作品,都是打开整本书阅读的窗户。推窗看景,适时地让学生望一望这些“阅读点”,一定能埋下更多阅读的种子,助力其课外阅读。

(3)做一做“兴趣点”

教师要尊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以三类阅读材料为参照,可以让学生随性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去实践。如学习《观潮》《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再搜集一些相关的古诗或散文用来交流、积累;学完《蟋蟀的住宅》,也可以仿照课后练习题中的材料,制作一份关于蟋蟀的图文并茂的科普材料用来交流;仿照《母鸡》文后的作家资料袋,可以分别制作丰子恺、巴金、叶圣陶的作家资料袋;学会将《西门豹治邺》改编为剧本后,可以改编、表演其他的课文故事,等等。这些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为实现内容与方法二者的融合助力。

美国教育家施瓦布提出“多焦点概览”,即从多种观点出发看待事物。多焦点概览并不是在观点之间轮换,而是促使观点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中存在着转变性发展的关键。从培养儿童成为“灵活通变的读者”角度出发,可以发现统编教材选文后的资料袋、阅读链接、练习题中的片段材料有着丰富的“双线”之外的价值,灵活运用这些阅读材料,对培养儿童灵活通变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阅读链接统编教材
例谈“阅读链接”中诗歌类文本的定位与运用
恰当运用阅读链接,引阅读走向更深处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初探
从最新初一语文统编教材得到的教学启示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一粒沙里看世界
巧用“阅读链接”的策略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