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民宿带民富

2023-07-06丁浩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云台山民宿乡愁

丁浩

“白天,这里有蓝天白云;晚上,这里有烧烤啤酒。这就是沙墙村民宿一条街,离云台山景区只有1公里的路程。”5月24日上午,河南省修武县七贤镇党委宣传委员范娜娜向“农媒总编走基层 新闻助农促振兴”采访团记者推介道。

据了解,沙墙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庄。东汉初年,绿林军首领朱鲔攻打该地。东汉大将谷崇守卫这里的万斛粮仓。时值隆冬,沙石滩原无险可守。谷崇号令军民连夜挖濠筑墙,用木板夹住沙石泼水,铸成冰冻“沙墙”,抵御绿林军多次进攻。沙墙村由此得名。

曾经的沙墙村,不仅土地贫瘠,而且村民人均耕地少,经济发展受阻。云台山旅游业兴起后,沙墙村找到了发展契机,就是依托旅游业发展民宿,带领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产业要发展,首先要解决资金问题。

“为鼓励沙墙村发展,我们县里给了很多优惠政策,包括贷款优惠,帮助村民实现无抵押贷款。”范娜娜向记者介绍道。

在沙墙村的大街上,记者看到不少村民拿到了贷款,正在建设新的民宿楼房。

近年来,沙墙村围绕“产业美学、生态宜居、乡村营造、留住乡愁、生活富裕”总要求,提出“迎合Z世代(新时代人群),打造夜经济”的设计理念,在保留乡村乡愁记忆的同时,着力推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以夜游经济和乡村体验游为内容,大力发展民宿经济,让游客“留得下、住得好、玩得乐”。

经过不断发展,民宿产业让沙墙村村民实现年收入30万元左右。即使在前3年的疫情特殊时期,村里的民宿产业整体收入也有2000万元。

35岁的沙墙村村民张丹丹以前在云台山景区上班,在村里的召唤下,回到家乡开办宿临秋水民宿。目前,她的民宿产业年收入30多万元。

“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了云台山这个金字招牌,我们做民宿很有信心。而且,在家门口创业,我们也很舒心。下一步,将在我的民宿旁边开办一家特产超市,以丰富游客的旅游后备箱。”张丹丹开心地说。

沙墙村党支部副书记崔满琴告诉记者,对于像张丹丹这样有经验有头脑的村民,他们就上门做工作,将其召回村里发展。

借助民宿产业,沙墙村实现了村民有事做、有钱挣。

记者了解到,为了助推民宿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沙墙村定期组织村民参加免费培训,提高民宿服务水平。未来的沙墙村不仅仅有一堵墙,更有一扇开放的大门,吸引八方来客在这里打卡、留宿。

而距离沙墙村不远的云台山镇岸上村民宿产业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岸上村地处国家5A级云台山景区内,全村共有270户、1158口人。岸上村原名庵上村,因村南有一尼姑庵而得名,1958年曾用名幸福村,1959年恢复岸上村至今。

岸上村依托云台山景区,从2018年开始启动大规模整村民宿升级行动,不断推动乡村度假小镇的建设发展。来云台山旅游的游客住民宿都集中在岸上村。在旅游界,逐渐形成了“南有莫干山,北有云台山”的民宿品牌。

5月24日下午,记者走进这里,只见一辆辆旅游大巴在这里中转,“岸上小镇”旅游休闲街区内人流如织。

“岸上小镇”并非一个镇,而是岸上村打造的一条精品街区,总面积6.8平方公里,主街长500米。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拥有家庭宾馆241家、民宿54家、餐饮店和超市51家,年接待游客约600万人次,村集体年收入26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5.6万元,年旅游服务综合收入2.24亿元,获得多項荣誉,成为“民宿带民富”的典型代表。

“岸上小镇”莫奈花舍民宿经营者梁国晶在当地小有名气,不仅因为她美丽、热情,而且她的民宿也非常有特色,设有小吃区和饮品区。

她告诉记者,自己家在云台山下,从当初嫁过来时的后悔到现在的十分满足,她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用她的话来说:“我这是晕对了。”仅今年五一假期5天,她就挣了3万多元,能不高兴吗?

提到“岸上小镇”的发展,梁国晶感慨颇多,镇上的民宿特色各异,都是村里提供资金找设计公司设计的,村民家家都实现了小康。“我们一定得好好感谢党的富民政策!”她说。

“‘岸上小镇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三主四有的原则。‘三主,即政府主导、设计主打、群众主体。政府主导小镇的规划,统一对接设计公司,以群众利益和资源为主体。‘四有,即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活力。依托文旅产业,打造颜值景点,保留小镇传统特色,激发村民创业活力。”陪同采访的云台山镇副镇长姜薇薇说。

作为民宿界“天花板”,修武县“云上的院子”一直备受关注。

“云上的院子”位于修武县西村乡金岭坡村,处于云台山红石峡和青龙峡之间,是一处在废弃学校上打造的民宿,获“全国最佳特色民宿”“全国5星级民宿”“全国民宿TOP50”“中国好民宿”等多项荣誉,还入选全国首批甲级旅游民宿名单。

“云上的院子”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废墟修复、修旧如旧的设计理念,以废墟美学民宿为产业,强调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用艺术复活乡村、打造乡村。

石头墙、石头房,炊烟袅袅农家粮。“云上的院子”俨然成为都市人寻找乡愁的理想去处。每逢节假日,这里基本处于客满状态,旅游旺季更是“一房难求”。

“云上的院子”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回馈乡村。

对当地传统工匠进行不定期培训,让他们用一技之长获取收益,又不让传统技艺失去传承,为和美乡村建设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

为了让乡亲们有更高的经济收入,主动招收当地村民做民宿管家、保洁等工作,实现留守者再就业。

开设乡村市集,售卖村民的乡土特产,为乡村振兴打造更多的产业链。

“云上的院子”开门迎客后,已带动周边村民100多人就业,70%的员工来自当地,30%的员工为金岭坡村村民,在此务工的村民基本收入保持在3000元以上。早先搬出去的村民有的又搬了回来,在“云上的院子”找活儿干,赏美景、守乡愁。

“云上的院子”的经营者和村民们都铆足了劲儿,不断在山野里修整、梳理着越来越美的景致,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修武县为实现从过境游向目的地游、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一日游向多日游转变,将乡村特色民宿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民宿产业正撬动全域旅游蓬勃发展,成为强县富民的有力支撑。”修武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张瑞生说。

[责任编辑:李伟杰]

猜你喜欢

云台山民宿乡愁
孪生院子民宿
永远的乡愁
登云台山
乡愁
九月的乡愁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你是民宿达人吗
地质素描
——江苏云台山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