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金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
2023-07-06樊为之
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斗争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带领人民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光照千秋的不朽功勋,表现出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他们培育并坚持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照金考察时强调: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1]
在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斗争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带领人民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光照千秋的不朽功勋,形成了以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扎根群众的工作作风为主要内容的照金精神。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老一辈革命者和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把西北革命引向胜利的过程中展现出伟大的革命精神。
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西北地区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在开创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忠诚于党。刘志丹认为,共产党人“就是要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到底!”“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他明确提出“向井冈山学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2]谢子长在入党宣誓时激动地说:“我把一切都交给党了,我要为共产主義奋斗终身。”习仲勋在加入共青团时就决心“要跟着共产党干到底”。[3]体现了老一辈革命者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革命者始终坚持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推动革命事业深入发展。1932年6月,中共临时中央关于《开展游击运动与创造北方苏区的决议》指出,陕甘边苏区的发展昭示“只有以布尔什维克的坚定性、百折不挠性,经过不断的斗争,战胜一切的困难”,“方能顺利地实现新苏区的创造”。[4]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西北共产党人,致力于革命事业,深入敌营从事兵运工作,领导清涧起义、渭华起义、两当兵变等,创建、建设和保卫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把西北革命根据地发展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是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这无不体现出他们对党的坚定信念,无不体现出他们百折不挠、英勇奋斗、克服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建立和保卫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过程中,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师长王泰吉被捕后,坚守共产党人的气节和信念,临刑前写下的“绝命词”展示了铁骨铮铮、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5]谢子长家中共有17人投身革命,牺牲的亲属就有9人。[6]充分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党的坚定信念。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革命者坚持党的路线,不断扩大游击队,创建正规红军,在军事斗争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1932年6月,中共临时中央关于《开展游击运动与创造北方苏区的决议》指出在陕甘边苏区的创建中,我们“获得了光荣的胜利的经验。在边区广大劳动民众热烈的拥护之下,由于赤色战斗员的英勇与坚决,陕西党一般领导的正确,由陕甘边游击队生长的红二十六军(正式成立于1932年12月)正在为开展陕甘边苏区而斗争。”[7]西北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军事斗争工作,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同志分别通过兵运等活动,为建立革命武装力量做准备。1931年9月组建南梁游击队,使陕甘边革命武装斗争进入了新阶段。1932年1月,陕北游击队与南梁游击队正式合并,成立西北反帝同盟军。2月,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中国共产党人在陕甘边界地区创建的革命武装第一次打出了红旗。陕甘游击队成立后攻占旬邑县职田镇,取得阳坡头战斗胜利,转战铜川地区,袭击照金镇,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1932年4月,在正宁县寺村原成立了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同月中共临时中央做出了《关于陕甘边游击队的工作及创造陕甘边新苏区的决议》,指出“应该从现在的游击队中选拔中坚的有力的队伍编成为经常的正式的红军。”1932年5月、6月间,陕甘游击队转战旬邑、富县、洛川等地,进行了一系列战斗,部队所到之处,受到贫苦群众热烈欢迎。9月,陕甘游击队前往照金开展游击活动。12月,正式改编为红二十六军第二团。红二十六军的成立,标志着西北地区正式建立红军,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建进入了新的阶段。作为陕甘游击队的主要游击区,照金地区拥有实行红色武装割据的良好群众基础。红二十六军进驻后,照金地区革命力量进一步发展。1933年1月,成立红二十六军随营军校。3月,组建陕甘游击队总指挥部,习仲勋任政委,李妙斋任总指挥。在陕甘边区特委领导下,陕甘游击队总指挥部大力开展武装群众工作,在区、乡、村组建农民赤卫军和少年先锋队,建设了红军后方医院、军需仓库、被服厂、修械所等,加强了照金苏区和红军军事斗争力量。发展创建红二十六军期间,西北共产党人先后发动了两当兵变、靖远起义、西华池起义、巉口起义、蒿店起义等,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力,有力配合了红二十六军的创建工作。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军队拥护党的领导,支持中华苏维埃政府,沿着坚定正确的革命方向前进,为中华民族解放不懈奋斗。1932年,由刘志丹担任总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布告宣布“本军是贫苦工农自己的武装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与国民党军阀作必死的斗争,绝不与任何统治势力相妥协。”并将“建立陕甘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府”“创建西北工农红军”等作为这支军队的根本任务。[8]1933年4月,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第二团(代理政委汪锋、团长王世泰)、直辖的陕甘边苏区工农游击队(政治委员金理科、总指挥李妙斋)和渭北工农游击队发表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热河进攻华北宣言》,指出“我们拥护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宣言,……我们用一切武装力量与全国工农红军以及一切反日反帝的工农劳苦群众,共同进行民族革命战争。……我们为了开展民族革命战争,在苏维埃中央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提出的三个条件之下,准备与陕西、甘肃的任何部队订立战争的作战协定,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9]展现了陕甘边革命军队和照金根据地军民的坚定信念和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而奋斗的英雄气概。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老一辈革命者和共产党人以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坚持实事求是,在创建、巩固和发展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展现出伟大的革命精神。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坚持党的领导。1933年3月,在照金兔儿梁成立了以金理科为特委书记、习仲勋为特委军委书记的中共陕甘边区特别委员会。陕甘边区特委成立后大力发展党的组织,建立了一个区委和一批农村党支部,成为革命根据地的坚强核心。4月,在照金召开的陕甘边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周冬至(贫苦农民代表)担任主席,习仲勋担任副主席兼任革命委员会党团书记。根据1933年3月15日中共陕西省委给红二十六军的指示信,“革命委员会必须执行一切政权的任务”。[10]为开展政权工作,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下设了土地、粮食、经济等部门。这时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已发展到以照金为中心,南北长约40多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的广大区域,根据地人口近60万。革命委员会重建后,领导建立了照金、香山、芋园、马兰川等区、乡、村革命委员会。[11]“随着革命的发展,以照金为中心的这块革命根据地,几经波折,始终没有被敌人摧毁,一直坚持到新中国的诞生,为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12]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独立自主地探索制定符合实际的战略方针,为革命指明了方向。1933年8月,中共陕甘边特委在照金陈家坡主持召开党、政、军联系会议,秦武山、习仲勋、李妙斋等参加会议。会议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战略方针,对以后陕甘边红军开展游击战争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习仲勋指出陈家坡会议制定了“积小胜为大胜,集中主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深入开展群众工作的战略方针”。“大家决心继续创造和扩大陕甘边苏区,把红四团、抗日义勇军、耀县游击队、旬邑游击队和淳化游击队等武装力量联合起来,一致行动。”[13]在红二团南下失败,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面临危机时,召开的这次会议对于加强党对红军游击队统一领导,对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军事“围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巩固和扩大陕甘边根据地具有重要意义。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革命者以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开展照金苏区土地革命和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设。陕甘边革命委员会重组后,苏区党、政、军负责人组织群众,按照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颁布的土地政策,按劳动力和人口混合标准,开展了土地分配工作。贫雇农在土地分配中获得优先权。土地革命分配了耀县县立学堂、香山寺庙产、大地主的土地,调动了广大劳苦群众投身革命的积极性,密切了革命政权与群众的关系,巩固了照金苏区。
照金苏区一方面大力开展土地革命,一方面认真进行根据地的经济、文化等领域建设,采取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紧密结合的方针。他们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经济建设,改善民众生活,“在薛家寨山下建立了集市贸易,解决了红军、游击队就近购买粮食、蔬菜和其他必须物资问题,活跃了群众经济往来,打破了敌人对苏区的经济封锁”,“边区呈现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14]为支援革命战争,保卫苏区,照金苏区在薛家寨上建立了红军修械所和被服厂等,修械厂最初的工人来自西安兵工厂,后发展到40多人。1933年7月,王泰吉领导耀县起义后,为根据地带来了一批工人,这个阶段“薛家寨有六七十个工人,成为修械所工人最多的时期。”[15]修械所不仅能够修理武器,而且研制出了“麻辫手榴弹”,生产土炸弹、土地雷,在保卫薛家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照金苏区大力开展文化和社会工作。革命委员会下设有文化教育委员,用新思想、学文化教育群众。红二十六军随营学校为部队和地方培养军政干部,推动苏区军事教育事业发展。照金苏区还禁烟、禁赌,反对封建迷信,提倡妇女放足,促进了社会进步。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老一辈革命者和共产党人坚持扎根群众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开拓进取的创新勇气,在保卫革命根据地过程中展现出伟大的革命精神。
陕甘边老一辈革命者敢闯新路,勇于胜利,一心为民、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习仲勋同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关心群众安危冷暖,要求“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照金苏区坚持扎根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驻扎在照金的红军在市场交易中坚持公平买卖原则,坚持“要先让群众买”的规定,很受群众欢迎。战争年代,红军生活艰苦,群众主动承担为部队磨面的工作,但是红军坚持给群众支付报酬,报酬就是磨面后的麸皮,因为麸皮是喂牲口的好饲料。群众“为红军买粮买菜,红军不仅给钱,往往还给得多些。”每逢敌人进山,红军就派人给群众报信,有时还接他们上山寨躲避敌人。在照金革命根据地,群众“和红军的关系,真是骨肉深情”。[16]
照金苏区群众拥护党的领导,敬仰爱戴革命先烈。李妙斋牺牲后,照金人祁振海拿出给家里老人准备的棺材为烈士收殓下葬。“薛家寨失守后,敌人掘开了李妙斋的坟,当地群众在敌人离开后又偷偷上山,重新收殓烈士遗体。”[17]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革命者浴血奋斗,以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保卫苏区。1933年9月,国民党陕西当局出动军队向照金苏区发动进攻。当时红军主力部队在外线作战,留守薛家寨的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保卫队和红军医院、修械所、被服厂干部、工人一起投入战斗,凭险坚守,打击敌人。得到消息后,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李妙斋率部队返回薛家寨,与留守军民共同击败敌军,取得了薛家寨第一次保卫战的胜利。在激战中李妙斋不幸中弹,英勇牺牲。10月,敌人再次进攻照金苏区,红军留守部队奋起反抗。“当时,红军游击队及修械所、被服厂、红军医院和红军后勤人员总共400人左右,在敌强我弱、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同仇敌忾,奋勇搏斗。”一天时间里“打退了敌人10多次冲锋”。[18]敌人在叛徒带领下攀上薛家寨主峰后,红军留守部队腹背受敌,被迫转移。敌人占领照金苏区后,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委员王满堂、王万亮和不少革命群众英勇牺牲。习仲勋指出“照金苏区是西北党和红军第一次在山区建立根据地的尝试,是红二十六军的立脚点和出发点。它发展和保存了红军主力,使西北革命过渡到一个新的阶段。”[19]
中国共产党人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开创的伟大事业孕育出了照金精神,在照金精神引领下,革命同志奋勇向前,继续开创了西北革命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的伟大事业,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照金革命根据地革命者不怕牺牲、顽强拼搏,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他们培育并坚持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延安精神、照金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注释
[1][5][17]《照金精神,写下光辉一页》,载《人民日报》,2021-10-27(6)。
[2][6]《传承照金精神,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载《人民日报》,2021-10-27(4)。
[3]袁武振:《照金精神的科學内涵和时代价值》,载《铜川日报》,2022-5-31。
[4][7][8][9][10][12]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西北革命根据地文献资料精编》(一),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
[11]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姚文琦、姬乃军主编):《西北革命根据地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185页。
[13][19]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252+253页。
[14][15][16][18]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西北革命根据地回忆录精编》(二),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樊为之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延安精神(陕甘宁革命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