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于村干部学历提升的“六边”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3-07-06姚月圆
摘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广大乡村优先建设和发展。农业农村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村干部作为乡村建设的直接领导者和参与者,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着力点。本文分析了目前村干部学历提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娄底基层村干部素质普遍偏低的情况,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娄底市村干部学历提升的六边培养模式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干部;学历提升;“六边”培养模式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从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党的二十大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村民是主体,村干部是关键。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大村干部肩负着带领村民进行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使命,他们是带领村民实现乡村复兴、构建繁荣富强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关键力量。为配合和推进娄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娄底市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村干部大专班办学,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娄底市村干部大专班办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研究很有意义。
1 村干部学历提升中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设置不合理,针对性差
在村干部学历提升教育过程中,专业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村干部学历提升教学在运行过程中,虽然各阶段都设置了相应的培养方案,然而从总体来看,专业设置覆盖面较窄,无法满足当前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升级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当前农村新兴产业对于乡村人才的需求。同时,在一些专业设置中,村干部需要完成至少80个学分才达到毕业要求,但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仅仅占据3~5个学分,导致村干部在学历提升时无法更好地结合特色资源进行有效学习。忽略了课程结合实际需求的特点,结果使得课程设置不合理,针对性差,村干部学习积极性低。
1.2 课程考核标准单一
传统教育课程考核的目的主要是“以评促学”,从而使学员能够有效学习,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主要途径之一。村干部学历提升专业开设的课程概括为专业基础课、思想政治课、专业课等,课程大多采用纸质考核形式,网络学习以网上题库考核为主,虽然考核方式一个线上、一个线下,但二者的本质并没有太大区别。因此概括来说,传统教育课程的考核标准较单一,无法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同时与乡村振兴战略人才的需求大相径庭。
1.3 实践课程教学环节薄弱
村干部学历提升教育的课程设置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中的实践和课后学生自主实践。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课后结合自己的理解,构思实践路径、实践方式,实践总结。然而,从提交的总结分析来看,大部分的实践并不理想,学生无法真正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使有专业建立了相应的实践培训基点,但是缺乏监督和合理的考核方式,使得实践教学的主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2 村干部大专班提升的“六边”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在娄底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创新实施了“村干部定向培养工程”,于2019年开始依托农村经营管理专业开展全日制村干部培养。由政府买单,村干部班学生享受免学费、免教材费、免住宿费和生活补助“三免一补”政策,形成了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上岗“三定向”村干部培养模式,目前已招收四届800多名学员,得到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的肯定,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一边学习和借鉴其他院校村干班好的办学做法,一边结合娄底实际,形成了娄职特色的工作学习两不误的“六边”教学模式,即边学习、边实践、边经营、边科研、边调研、边推广的培养模式。
在村干部学历提升过程中,娄底职院紧扣现代经济发展趋势和农村发展需求以及村干部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改革考核方式,创新管理模式,把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首要目标,通过线上线下的理论学习提升学员的整体文化素质(即学习),通过实践教学和操作提升村干班学生的养殖、种植等农业生产和经营能力(即实践、经营),在实际能力稳步提高的同时引导和鼓励学员积极探索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方法(即科研),通过现场观摩、先进访谈等学习先进农村管理经验和做法(即调研),最后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宣传和推广先进的、有价值的农村实用技术和管理方法(即推广)。在实践过程中,六种培养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或同步或先后进行,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帮助学员实现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最终达到个人效益、集体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的进行。具体的做法是:
2.1 政校合作优化教学内容
为实现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三农的功能,村干部学历提升班的课程体系由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和娄底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发,通过对娄底市农村基层组织及“三农”现状人才需求调研,结合基层组织干部组成现状与乡村经济发展实际,设计了职业基础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自选课程三个主要模块,实行学分制管理。开设了包括公共基础课15门、公共素质拓展课程6门,专业(技能)基础课程9门、专业(技能)核心课程8门、专业(技能)集中实践环节课程11门,专业拓展课程9门等共计58门课程。主要开设的课程有中国共产党党史、党纪和党性教育、心理学概论、管理学概论、乡村振兴政策解读、农业基础会计、农村电子商务、现代农业概论、法律基础、村干部成长论坛、农村基层党建实务、农村土地管理、村级财务管理、农村常见纠纷处理、农产品营销实务、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村职业经理人、村干部领导方法与艺术、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农村行政管理、立体种养技术、家庭农场生态与环境保护、PS+短视频剪辑、办公软件的使用等课程,紧扣娄底农村发展变化,围绕党建理论、经济发展、规划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开发精品课程,将课程设置与村干部的工作需要、农村发展实际紧密对接,保证村干部实践、经营、科研和推廣能力的稳步提高。
2.2 创新教学方式
村干班学员大多数是成年人,有些还是在职的村干部,他们文化水平不高,记忆力下降,但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为了帮助他们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娄底职院尝试了多种教学方式的改革:(1)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学员来说,略显深奥和难懂的理论知识和村里不具备教学条件的课程采取线下面授,通过一对多或者一对一的讲解让村干部顺利掌握相关知识;考虑到村干部作为基层干部,工作繁杂多样,很多时候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因此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充分利用农忙时间上班、农闲时间上课,通过面授辅导、手机学习、电脑上网学习等多种方式满足村干部学习要求。易懂内容线上学习,让村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利用闲暇时间更便捷、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做到工作和学习两不误。(2)考虑到“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管理”专业教育参加人员多数是村干部或者是村后备干部,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薄弱,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实践性特点,以提高学生学与用相结合的能力。三年学习中,实践教学占到整个教学时间的一半左右,主要采取四种方式:一是根据课程特点,将实际应用能力较强的课程搬到乡村田野,由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山林果树,进行生产一线演示讲解,或进入养殖场、大棚里进行观摩操作,通过专家学生面对村干部进行指导,让村干部接受专业的农业知识。二是安排学生到乡镇党委政府各科室进行实岗业务轮训,学习了解基层党建、经济管理、规划建设、社会治理、信访维稳、民政社保、环境整治等工作。三是安排学生到村里拜师学艺,一定时间内,持续全程观摩学习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工作的做法与技巧,提升领导水平和实践能力。四是组织学生到先进村开展现场教学,剖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习先进经验,开阔思路视野。通过参观学习、听讲座、实地调研的授课方式形成“眼见为实”的教学形式,通过“真人真事”的现实场景教学,更能深入人心,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力。教师通过提前优选典型案例、示范性强的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课程教学。并制定合理的教学流程,提前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协调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3 改革教学考核方法
传统一卷定分数的考核对于村干部来说有很强的局限性,不能全面反映村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也不利于激发村干部的学习热情。为了科学评价村干部的学习效果,娄底职院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了较大改革,将理论得分、上机操作、思想素质评定、新闻报道、种植养殖成果、专利技术、领导群众评价、治理村落成果等一切能显示村干部能力的事务和现象都纳入考核范围,实现考核方式的多元化。理论性强的课程采用开卷或闭卷的考核方式进行,其他实践性强的课程突出实践特点,采取成果汇报、现场考核、效果评定、领导、群众评价、心得体会等方式进行,突出了对村干部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把村干部学历提升教育模式融入乡村人才培养模式,指导新型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有效培养高素质、懂技术的新型村干部集体,充分展现学历提升教育的作用。
2.4 创新管理模式
传统的培训管理以培训学校为单一的管理主体,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村干班实施双主体培养管理模式,将学校与组织部门都作为培养主体,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与实践,共同完成全链条人才培养。在具体实施中,建立“双班主任、双授课教师、双实践导师”管理机制,由组织部门和学校共同配备班主任,强化联合培养力度;在教学中既配备专家教授,也聘用基层干部,专家教授重点讲理论、讲知识,基层干部重点讲经验、讲方法;在学生实践培养过程中,既安排乡村干部“传帮带”,也安排学院教师具体指导,提升岗位实践能力。
2.5 提供村干部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
一是在课程设置上注重村干部产业经营能力培养,开设农村电子商务、管理学概论、农产品营销实务、农村职业经理人、PS+短视频剪辑、办公软件的使用等课程提升学员的产业经营能力和推广能力,培養农村致富带头人。二是搭建发展平台。建立毕业生联络服务机制,对于完成学业的毕业生,鼓励他们拓宽发展思路,支持他们领办创办产业项目,为其提供创业培训、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等服务。积极搭建工作平台,支持他们承担重点任务,在基层一线锻炼成长,立足本职岗位,服务农村基层,促进乡村振兴。
3 结语
村干部学历提升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培养基层干部提供了重要途径,乡村振兴背景下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村干班六边培养模式为村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新的发展道路,虽然这只是起步,而且每个地区、每个学校的做法不尽相同,但我们相信这一探索与实践仍很有意义。它为娄底市村干部学历提升提供了保障。也说明职业教育能够利用自身优势将科技与乡村相衔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教育作用,促进现代农业农村建设,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刘欣,杨永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提升探究——以“北京市弄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工程”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8):242-244,248.
[2] 陈向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泉州市村干部队伍素质提升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J].福建开放大学学报,2021(6):67-71.
[3] 郭志芳.疫情期间远程教育对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影响的相关探讨——以太原开放大学农业生态学课程为例[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1(6):18-21,107-108.
[4] 唐季,吕明.村干部学历教育课程设计与乡村产业发展能力培育——基于“村干部双提升”项目的教学实践[J].科技视界,2021(19):176-177.
[5] 王光丽.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教育教学的思考与对策——以山东电大“素质提升工程”为例[J].甘肃农业,2019(4):87-89.
基金项目: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教研立项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于村干部学历提升的“六边”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编号LZJY21ZZC07)
作者简介:姚月圆(1981—),女,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三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