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手工艺给幼儿插上飞翔的翅膀

2023-07-06徐亚琴

幸福 2023年3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手工艺刺绣

徐亚琴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俗文化有着丰富而充实的底蕴。我们有效地挖掘周边民间手工艺资源,初步构建了以“纸艺、编织、刺绣、彩绘”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手工艺活动课程,探索并形成一些适宜开展民间手工艺活动的实践策略,以提高幼儿对民间手工艺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激发民族意识与情感,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开发创造潜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环境浸润悦情趣

艺术对幼儿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艺术审美愉悦的自我流露和相互交流,其核心是审美,同样的事物或作品会激活不同幼儿独特的鲜活体验。把幼儿民间艺术教育与环境融合在一起,使之成为艺术化的、审美的教育,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为了让幼儿沐浴在民间艺术的海洋里,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并结合课程内容,努力创设了富有民間艺术特色、凸显个性的环境。各班充分利用走廊、活动室的空间、主题墙及游戏区域等三维空间,由幼儿、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环境的创设。如布置以具有苏州民间特色的蓝印花布为衬托装饰的陈列柜,将中国结、灯笼、小泥人、苏州的刺绣、竹制品等分门别类地布置在陈列柜里,幼儿作品与成人作品协调摆放。在走廊的天花板上悬挂用各种材料做成的灯笼,活动室窗户上张贴孩子们的剪纸作品,制作鞭炮、悬挂中国结、奥运五环等,门上张贴对联烘托过年的气氛;在开展刺绣的特色活动中展示供幼儿欣赏的各种各样刺绣作品,如:多种材料绣成的绣花鞋子、衣服、手套、丝手帕等……这些无不透出浓厚的民间艺术气息,给幼儿带来一种美的“视觉”的享受,让幼儿随时都可以去欣赏,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对民间手工艺作品的探索兴趣。我们将幼儿印染的漂亮花布装饰娃娃家,把花布放在超市中出售,和幼儿的自主性游戏有机地结和起来;还在游戏柜上用蓝印花布粘贴了锯齿形的花边,开辟了“美味一堂”“万泰百货”“布轩衣阁”“馨香茶坊”等,幼儿不由自主地被眼前古色古香的情景深深地吸引。此外,我们还开辟了专用活动室——“民间工艺坊”,更彰显了民间手工艺的多姿多彩。校园内浓郁的民间艺术氛围,让幼儿能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深深激发了幼儿的审美情趣。

我们还组织孩子外出参观、体验,引领孩子徜徉在民间艺术的海洋里,如同春雨润泽孩子的心田,感受苏州民间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组织孩子们参观苏州市工艺美校,倾听桃花年画传人——房志达爷爷的介绍,了解桃花坞年画的艺术特点、制作工具和制作过程等;参观“中国刺绣艺术馆景区”和刺绣工坊,倾听穿针引线的纤手故事,感受家乡生生不息的苏绣文化;带领孩子们采集山塘印象,亲眼目睹民间艺人的巧手创作,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多彩活动启童心

陈鹤琴曾说,幼儿美育的最重要价值就在于它能通过美的洗炼,让幼儿的情感得到至精至纯的陶冶,使幼儿精神得到充分的放松,情感得到愉悦,成为真正快乐的人。我们积极探索幼儿民间手工艺活动的组织形式,选择将民间工艺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间手工艺活动,为幼儿开启了通向民间艺术殿堂之门,让幼儿通过亲身操作和实践,充分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魅力。

主题活动中的巧妙渗透

在开展民间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以情感教育、审美创造教育为主线,从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出发,遵循参与、愉悦、融合的原则,把各种民间艺术形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把民间艺术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有机整合起来。我们在充分调查本土资源的民间手工艺种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等,把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手工艺活动和“生活化、游戏化”课程中的主题活动有机地融合,将纸艺、编织、彩绘、刺绣等活动巧妙地渗透在每一个主题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作。如在开展“妙妙蛋”的主题活动时,我们渗透了“蛋壳贴画”“蛋壳彩绘”,组织幼儿欣赏了各种相关作品,激发了幼儿创作的欲望,幼儿的作品极富个性,稚趣盎然。又如大班主题活动“植物的生命”中渗透了刺绣“紫藤花开”“富贵牡丹”等。每开展一个活动,无论在刺绣的材料、图案上也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逐步提高孩子的刺绣水平,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更激发了孩子对民间手工艺的珍爱之情。

自主性游戏中的合理指导

我们还利用区域活动和角色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开放的、丰富的、多功能、多层次的材料,创设特色活动区,引导幼儿进行手工艺创作活动。我们发现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参与创作的积极性不太稳定,当一种新的手工艺材料投入到区域角的时候,初学时孩子们的积极性会很高,但是过了几天兴趣就会降低。针对孩子的这一现象,我们认真分析了原因。发现其中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创作过程中技能上遇到了障碍,另一方面是自身的坚持性不够。于是教师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在孩子技能上遇到困难时给予合理的指导,引导幼儿主动克服。把同伴完成的艺术成品在集体面前展示,并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发幼儿坚持完成作品的愿望。在纱绣活动中,我们把在纱绣品的背面写上合作者的名字,每次活动指定绣自己的作品。有了责任心,再加上教师的鼓励,技能上的支持、关注,孩子们都能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孩子们看到自己一针一线的累积,可以塑造美丽的花朵、可爱的卡通形象的时候,对纱绣创作的喜爱之情又加深了许多。我们十分重视区域活动、角色游戏与主题的整合,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随着主题的开展而相应地调整。如在大班主题“植物的生命”渗透了艺术活动“美丽的花卉”,并延伸到区域活动中,于是“花店”这一游戏主题也自然而然地生成了。

民间工艺坊的分组活动

结合课题的开展,我们开辟了专用活动室“民间工艺坊”。 分成四个区域:“彩绘区”“编织区”“纸艺区”“刺绣区”。这里民间艺术的氛围更为浓厚,并为孩子们提供了更丰富的材料,有供欣赏的作品,有供操作的材料,还有供展示幼儿作品的平台,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活动兴趣和审美情趣。活动形式则采取分组进行,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这样,教师在关注全体幼儿的同时能更好地兼顾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孩子们投入其中,尝试运用多种民间手工工具和材料表现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和想象,体验创造的快乐,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孩子对民间艺术的敏感性,初步萌发了对家乡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

传统民间游戏的适宜开展

民间手工艺不仅有它的观赏价值,还有其独特的实用价值。对于孩子来说民间手工艺的实用价值则更多地体现在民间游戏的开展。我们的老师、家长和孩子们心灵手巧,共同自制了许多富有民间手工艺气息的民间体育玩具。如绣花沙包、小花轿、马头玩具、大网袋、“龙舟”等,让民间手工艺这枝奇葩在幼儿园处处绽放。在户外活动时,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玩起了抬花轿、骑大马、挑西瓜、竹竿舞、丢沙包、赛龙舟等民间游戏。这些民间体育游戏幼儿非常感兴趣,百玩不厌,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游戏活动,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游戏中提高了合作交往的能力。

依托自主巧引领

甄选内容谱写新篇章

我们在充分挖掘周边民间手工艺资源的基础上对资源进行整理、筛选、整合,形成了适合幼儿操作的民间手工艺活动内容。活动内容更贴近幼儿的生活,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从生活中寻找各种编织物,如:毛线编织、网兜、球网、中国结、果篮。当然这些编织物并不是孩子都能学会制作的,不能拿来就用。于是,我们将这些物品中所蕴含的编织技巧加以梳理,得出:穿、缠绕、编、结艺四大类。由这4类技巧衍生出幼儿可操作的活动。如绕相框、包粽子、编果篮、编围巾、编手链、制作简单的中国结等等。并结合传统节日、季节特点等因素,将相关的编织活动内容渗透到各个主题中,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编织活动。再比如刺绣,小班重点开展彩带绣,以宽宽的彩带替代纤细的绣花线,以大大的塑料毛衣针替代细小的绣花针;中班重点开展“海绵绣”、“纱绣”,用各种绒线在海绵纸、绿纱上刺绣;大班则开始尝试布绣,孩子们专注的神情常常令人感动不已,一个个俨然成为了“小绣娘”。

各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了民间手工艺活动案例,并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与环境创设、区域活动、游戏活动、日常活动及家长工作等相结合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并将活动与“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课程”有机渗透,通过不断的设计——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的过程,创新了许多民间手工艺方面的活动。四个子课题组每周进行分组审议。在审议、筛选、渗透活动内容时,我们从以下方面来考虑。第一,选材是否符合年龄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动作发展等;第二,是否结合主题活动内容,与课程整合;第三,是否和幼儿发展目标相吻合;第四,活动设计是否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等。以此为依据开展课程审议,明确实施要求。教师在审议时带着问题来,拿着方案走,带着行动的结果来,带着新的案例走,并到各班进行实践验证。最后精选活动案例,收集整理活动准备材料,包括图片、PPT、课件等,建立民间手工艺教育资源库。在多次的思维碰撞中汲取精华,160篇活动案例跃然呈现,民间手工艺的园本课程的建构已具雏形,一共四个篇章,分别命名为“童心纸语”“千编万化”“多彩稚绘”“快乐之绣”。

精挑材料独具玲珑心

民间手工艺来源于人们的生活。我们以枫桥“三头”文化为基础,拓宽思路,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其它可替代的材料,对“三头”文化进行改造和创新。教师们巧妙地利用各种生活资源,以一颗玲珑心仔细精选材料,既注重材料的安全性、环保性,又力求材料丰富多样性,信手拈来,变废为宝。彩绘组的材料五花八门,既有随处可见的自然材料,如鹅卵石、瓦片、树叶、蛋壳、瓷砖、竹节等,又有废旧的生活用品,如瓶子、盒子、轮胎、衣服、鞋子、扇子、粽叶、冰棍棒等。彩绘可选择的工具也十分多样,有毛笔、刷子、滚筒、牙刷、梳子、炫彩棒、自制拓印工具等。多样化的工具和色泽鲜明的材料能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然而,这么多的材料和工具易使幼儿眼花缭乱,无从下手,因此教师的合理引导非常关键。例如在彩绘活动“秋天的花园”,彩绘前组织幼儿观察一串红与菊花的特征,他们通过探索发现将毛笔轻按就会出现像铃铛的一串红形象,而用棉签则能很好地表现菊花花瓣又长又细的特征。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自然习得了经验,学会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材料和工具了。

我们在提供操作材料时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体现层次性。如小班时期的幼儿缺乏安全意识,若直接让他们使用银针、细线、布等刺绣材料,尖尖的针头容易伤害到自己和同伴。而且他们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不完善,不宜用过细的针和线。因此我们在小班开展彩带绣活动,为幼儿提供粗粗的彩带、针头平平的塑料针、打好洞的皮纹纸等安全系数较高且容易操作的材料。中班幼儿对跳针和滚针较熟练,动手能力有所提高,且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于是我们将彩带绣转变为海绵绣,提供平头金属针、开司米线和海绵纸作为操作的材料。大班幼儿动手能力更强了,精细动作发展较快,我们便提供尖头金属针、棉布、彩色棉线,进行布绣,并自己设计图案。他们的作品惟妙惟肖,稚拙可爱,艺术才能已崭露头角。

教学互动且思且探索

活动中我们更关注孩子的主动探索学习,鼓励和欣赏孩子们独特创新的方法,关注大带小的互助合作等,在师幼互动与幼幼互动中提升活动效率。通过开展对幼儿个案的追踪观察解读和评析儿童,反思教育行为,总结有效经验。教师们采用的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如针对难点讲解示范、步骤图示、视频欣赏等等,多方位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习“绕相框”活动中,教师将制作底板形容成一个“刺刺球”,将绕线比成走路,往上走、往下走,通过清晰、简练、形象的语言帮助幼儿习得经验。再如“纸盒编围巾”活动中,我们利用了自制视频教学的方法,孩子们自由探索编织规律,活动兴致盎然。积极评价是孩子不断努力学习的催化剂。因此,幼儿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给予积极评价,用赏识教育来肯定孩子创作中所蕴涵的价值,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既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激发了创造美的积极性。

总之,我们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挖掘民间手工艺的精髓,用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对幼儿实施美的教育,滋养了幼小的心靈。古韵今承的艺术教育特色已初显成效,民间手工艺之花在幼儿园悄然绽放。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枫桥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手工艺刺绣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清新唯美的刺绣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传统手工艺融注到灯上,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刺绣新生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