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艺植物育种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与创新

2023-07-06李春霞张飞龙柳传志张志浩靳亚忠李丹丹盛云燕苏春杰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育种校企合作创新

李春霞 张飞龙 柳传志 张志浩 靳亚忠 李丹丹 盛云燕 苏春杰

摘要 园艺植物育种是一门理论性强的专业必修课,是农林院校的核心课程,为了培养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创新和改革课程体系势在必行。该文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专业特色和地域优势,从培养实践型教师队伍,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人翁的精神,培养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出发,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逐步形成具有该校特有的特色课程体系。

关键词 育种;科技小院;校企合作;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3)07-0169-03

园艺植物育种是各类高等农业院校的必修课程,以遗传学为基础理论,研究选育园艺产品新品种的原理和技术方法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兼顾栽培学等专业课程,需要及时补充科学实践性案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应用性[1]。高效、優质、稳定的园艺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引种等离不开园艺育种学这门理论课程的学习,这门课程也是育种方向研究生招考的必考科目,园艺植物育种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农林高校人才的需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本专业的师资的优势和特点,探索出适合本高校发展并能培育出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体系。

1 培养实践教学型师资队伍,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目前教师还是课堂授课的主体,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出多元化适应现代地方经济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首要条件[2]。园艺植物育种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理论性、实践性较强。为了提升教学授课水平和教学质量,课程组之间经常进行课程探讨和研究,并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传授新教师教学经验,新教师科研能力较强,可以将科研经历融入课程教学,弥补老教师科研方面的不足,彼此之间相互帮助,团结协作,从教学课件和教学手法上充分改革和创新。同时提升团队的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尤其青年教师,鼓励其到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凝练生产中的故事充实教学内容,一改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

基于OBE的教学理念,本教学团队对教学案例进行广泛搜集,以科研故事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融入课程思政,例如在杂种优势章节中,融入东北农业大学“番茄大王”李景富教授的科研实例,在国内首次利用迟熟突变基因rin和nor,创制耐贮运、货架期长(达到90~150 d)的优良育种材料,育成了系列耐贮运专用西红柿新品种——罗曼型系列品种,成功代替以色列、荷兰、法国等国家的优良品种。讲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科学园艺植物育种可以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情怀。利用科研故事使得课堂教学更生动,让学生了解园艺育种对于国家建设的地位,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爱国情怀,坚定学习育种、栽种基础知识的信念。

2 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人翁的角色

以前教学方式都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授予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学习育种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育种方法的专业技术和技能[3],但是课堂上学生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和主动思考能力,大部分学生课下基本不进行预习,只凭老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而且抽象的理论知识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课堂授课效果不良。因此,本课堂采用教师和学生共同授课的方式,例如育种课程中种质资源的引种一章中,老师通常利用一次课的时间讲授理论知识,课后将学生分组,调查自己家乡种植的某种蔬菜的品种、特点、特性以及价格,小组长汇总结果,将调查的结果做成PPT给同学进行讲解,让学生真正了解引种在地方的应用和方法。优势杂交育种的三系配套育种章节中,让学生提前预习课程内容,做成PPT给学生讲解,这就要求学生提前利用网络查询相关的知识,充分理解相关内容,如果出现讲解错误和遗漏的内容,老师及时进行更正和补充,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精神,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3 利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由于科技网络的迅猛发展,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办的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受到广大青年学者的青睐,由于其在线、大规模、开放性的特点,使得课程学习有别于传统课程[4]。我国的慕课也纷纷创办,各类课程慕课如雨后春笋般浮出各大平台,例如中国慕课、智慧树、学银课堂等平台[5],各大高校也是把自己最有实力和权威的课程建成慕课。同时其他高校可以利用慕课快速建成自己的特色spoc课程。为了改变园艺蔬菜育种课程教学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本教学团队利用线下线上结合的模式授课,例如利用智慧树中的头脑风暴板块,在这一板块老师结合理论知识提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生自己查询、学习知识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创新、逻辑、严谨的思维,让课堂充满活力。利用超星平台的抢答功能,把章节中的知识要点以题目的方式发放给学生,让学生积极抢答,得分作为平时成绩参考,这种激励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也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紧跟老师的步伐,以全面掌握章节的知识点,提高教学效果。

4 建立“科技小院”以供实践教学

满足现代农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模式,作为教师要从教学体系建设中体现“应用”二字,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的锻炼,园艺植物育种这门综合理论性的课程需要插上科学实践的翅膀[6]。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Nature发表的文章《科技小院让中国农民实现增产增效》说明以科技小院为平台,整合科研机构、政府和市场多方力量和资源,推动小农户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增产增效[7]。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在大庆肇州县地区通过校地合作建立的“农家科技小院”平台,进行了园艺专业学生培养,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在这个科技小院平台,老师常常带领学生去调研周边农民的种植品种、病虫害的防治、周边企业的运营模式以及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方向。校企和校地的合作为学生以后就业指引了方向,同时也为课程知识的掌握有更准确的定位。将学生培养、科技服务、科学研究进行有机结合,缩短了科学技术-农业生产之间的间距,促进了学生理论课堂授课与实践之间有机结合,培养了园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科学研究和思维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5 课堂中融入服务“三农”的思政

培养应用型人才,兴趣是教学首要的出发点[8]。如何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的情怀,是本课程教学的关键。长期以来,小农户生产面临着各种难题:知识不足、信息和资源缺乏、服务支撑不够、土地产权制约、抗风险能力差等[9],科技进步难以转化为农户的生产力和收益。利用“科技小院”打造学生与地方企业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将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课堂上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激发了学生学农、知农、爱农、兴农和服务于农业的情怀和爱国情怀。

6 结语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集花卉、果树、蔬菜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核心课程[10],随着多元化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扩大,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也越来越倾向实践教学,线上线下教学的同时融入更多思政课程,培养学生知农爱農的“三农”情怀,翻转课堂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也使学生更广范围地接触到该课程的相关内容,使得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科技小院”的应用动能使学生对自己人生规划有很好的定位,有利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多元化需求。

7 参考文献

[1] 周俊国,李桂荣,杨鹏鸣,等.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2):10.

[2] 陈丽娟. 在转型中创新:新建本科高校学报的生存与发展之路[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0,19(5):94-95.

[3] 余小林,曹家树,黄鹂,等. 基于问题的园艺植物育种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16,1(1),72-75.

[4] 石小岑. 欧洲MOOC发展的特点与问题——《欧洲高等教育机构的M00C策略》报告解读[J]. 现代教育管理,2016(1):112-118.

[5] 方庭,曾黎辉. 面向园艺专业的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SPOC在线课程建设[J]. 现代农业科技,2020(2):240-241.

[6] 刘松虎,王志勇,张燕,等. 应用型本科高校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3):152-154.

[7] ZHANG W,CAO G,LI X,et al. Closing yield gaps in China by empowering smallholder farmers[J]. Nature,2016,537:671-674.

[8] 谭彬,孙守如,吴国良,等.《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25):153-155.

[9] 刘贤强,朱红丹,张利国,等.小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2,16(1):1-9.

[10] 景士西.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育种校企合作创新
迷你南瓜育种与栽培研究进展
浅析林业育种和生物技术的应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