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核心素养注释尚美文化
2023-07-05李金富朱高峰
李金富 朱高峰
位于风景如画的大运河畔的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小学是一所有着近百廿年发展历程而历久弥新,并焕发勃勃生机的现代化学校。近日,刘新平校长在接受专访时与我们分享了学校努力实践“尚美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笔者:首先感谢刘校长百忙之中与我们进行交流互动。先请您介绍八坼小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二十多年开展美术特色教育,把尚美文化与尚美教育有机统一,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并使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历程。
刘校长:八坼小学创办于清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历经百年岁月的洗礼,让她积淀起深刻的育人思想。步入新时代,她初心不改,更焕发出新的容颜。二十多年的美术特色教育,我们秉持“尚美”校训,积极构建“尚美文化”,努力实践“尚美教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科研意识和合作精神的优质师资队伍,力争把学校办成“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教师素质优秀、教学质量优良、学生习惯良好、品德高尚”的教育现代化学校,成为一所社会认可、家长满意、领导信任的特色学校。
文化是通过接受者主动认知与感悟来实现的价值,因此,文化建设只需要有引领性启发条件,而无须开展烦琐的说教活动来强制性地让接受者接受文化内涵的教育意识形态,这是文化自觉性的表现。让学生主动去感受和体验学校文化,我们要做的只是带领学生走进文化的“大门”——不仅要帮助学生建设基于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还要让学生知道校园文化的内涵。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中让学生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是文化影响性特征的体现。这种文化的影响不是一天两天或者几个月就能形成的,尤其面对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时,要纠正他们的任何一个小缺点都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要引导学生体验学校文化。然而教师往往专注自己的讲授,寄希望于自己的“苦口婆心”来影响学生的发展,这显然有悖于文化的自觉性特征,既然是引导,那就让学生自己去觀察,看看“大哥哥”“大姐姐”是怎么做的,用“大孩子”的良好行为来影响“小孩子”的品质发展,这种功能是教师无法替代的。
教育是一种具有实践性和变革性的活动行为,它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关注学生情感满足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与文化相比较,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更为重要,这就是不同的教师教育出来的学生各有偏差的原因所在。因此,有必要对教育与文化这两者加以区别,虽然参与的主体都是学生,但前者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解疑,而后者更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与感悟。这就形成了尚美文化与尚美教育两条发展主线,它们既有交集,又有各自属性。基于尚美文化的各种学习内容以课程方式向学生呈现,这也是尚美教育的一部分,尚美教育课程中需要学生主动去体验感受的实践活动则可以成为尚美文化的内容;尚美教育的主要课程是校本教材的教学,尚美文化则是以校园文化环境和人文文化环境为主的发展,也可以看作是软件与硬件的共性发展。
笔者:请您谈一谈学校是如何基于国家课程标准探索尚美课程开发的?
刘校长:在制定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重视校本教材的编写内容是否适应本地区、本校学生的特点,却很少考虑校本课程的制定标准是什么这一指导性问题。因此,我们能看到很多学校的校本教材,但从没看到过指导编写校本教材的“课程标准”。编写用于指导尚美教育活动的课程标准能让我校走在探索校本课程实践研究的前列,是对长期特色教育的深刻总结和今后发展的指导原则。
分年级段的标准制定形式是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方式,它能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征,然后制定融合不同学科内容的指导标准,让每个学科的老师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来开展具有校本课程内容的尚美教育活动。基于校本课程标准,我们就能对应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设计校本教材。从“九五”开始的每个五年计划内我校都确定了不同的研究课题。对各个时期的主题课进行分析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校开展的每个课题都是对当时关键教育论点的实践研究。如“九五”时期正是“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建设试验区的主要时间节点,此时我校进行的是“苏南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模式研究”,不仅为当时如何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可借鉴、可利用的真实案例,更重要的是确立了我校几十年如一日发展艺术教育的育人理念;再如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是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提出了三级课程管理的发展目标。
我校在“十五”期间开展了有关艺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契合了国家当时的教育发展方向。进入“十一五”后我校开展了“种植教育活动”,开始了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在此过程中尝试与原有的艺术特色进行深度融合,构建了“以艺术特色为内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并于2007年确立了“尚美”校训。在“十一五”结束之年,我校开始思考学校文化建设问题,提出了关于“尚美文化”的三点设想,制定了“十二五”期间的研究课题:“‘尚美校训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进入到“十三五”之后,传统文化日益成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资源。我校依托多年来的非遗项目农民画社团的教学经验,成功立项了江苏省“十三五”教育规划“重点自筹”课题《“美丽乡村”背景下县级非遗项目的校内传承与创新研究》,由此,开启了新一轮的美育实践研究。
笔者:学校是一个文化场域,在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提升文化素养,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方面有哪些举措?
刘校长: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会催生出很多新的教育现象,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文化热”就是在对课程改革与文化的关系问题的研究中兴盛起来的,学校开始进入到“学校文化”“校园文化”等各种文化建设中。“传道、授业、解惑”是学校的根本职责所在,“善其事”的“利器”就是各种知识的组织教学、各种能影响人的环境建设等,因此,学校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场域,各种文化隐含其间,直到被人觉醒的那一刻,开始释放出更为强大的育人力量。
文化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其实质内涵是“人化”“人类化”,有人就开始了历史,也就有了文化。所以,当我们开始思考学校文化的时候,我们只是开始走向文化自觉,开始思考自身所处的学校的发展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趋势,形成自我认识及自我认同感。这是学校文化发展的萌芽期,如果只停留在此而不去寻求文化发展的载体,那也就只能是对现有资源的再利用,即所谓的“新瓶装旧酒”,本质上来说学校文化没有真正发展。
“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和“体育节”等四大文化节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但究其活动内容和形式而言与没有文化觉醒的时期相比并无大改观,“读书节”还是看书、做书签、查字典等活动,“体育节”还是每班选拔少数学生参加田径比赛,这与学校文化的内涵相去甚远。从活动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只能停留在“做内容”的层面,当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四大节的时候,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地去寻找与之有关的文化资源,特别是“读书节”,不仅适合每个学生参与,也最能体现出文化属性。
笔者:美育是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学校立足于“尚美”文化的底层架构,在美育改革方面有哪些有益的探索?
刘校长:在近30年的过程中,我校在以美育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开启从美术特色项目向特色文化转型奠定了基础。在“十二五”时期,我校提出了“尚美”校训,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尚美”文化。作为一所传统的美术特色学校,在经历了初期和中期的强劲发展势头之后,迎来了发展的瓶颈期。因此,我校在立足于“尚美”文化的底层架构之上,开始了对美育改革的探索。
2015年10月,我校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合作,建立“研究生實习基地”。由学院提供专业的师资力量,来校开展儿童油画教学。同时,我校还聘请了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吴江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周鑫华老师来校开展农民画教学。由此,我校正式走上了对传统美育的改革之路,也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019年10月,我校与吴江区关工委、苏州青少年科技馆共同成立了“尚美教育联盟”。在原有的美术课程基础上,新增书法和古琴两类课程。
2021年7月,“尚美教育联盟”在苏州青少年科技馆举办了“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主题师生画展。农民画课程的学生参与到社区公益活动之中,开展“最美志愿者”的井盖彩绘实践、绘制环保主题的帆布袋等活动,使得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将技能运用于生活。在此基础上,“尚美教育联盟”将建立起校内外艺术实践机制,利用各种节日和宣传活动,为学生提供艺术创作与实践机会。
笔者:通过刚才的介绍与分享,我们对八坼小学校园文化的内涵有了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同时还想请刘校长展望学校尚美文化的未来走向。
刘校长:从特色学校向文化学校的发展是很多学校正在经历的发展过程,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管理者都在试图探索学校文化的建设与育人问题,但作为教育主要承担者的一线教师,对于学校文化往往很难达到同等程度的认知,他们更专注于对学科课程的教学研究。另外,在以特色教育为抓手的时期,学校更关注技能学习和知识获取,在进入到学校文化建设新时期,学校把学生的主动发展作为首选学习方式,将学校文化融入校本课程开发中,通过学生主动探究感知文化内涵。由此说明,只有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文化建设才能最有效地提升育人影响力。
学校教育改革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也是逐步积累文化底蕴的发展历程。从我校开始构建美术特色教育开始,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尚美”两字是对这么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办好艺术教育的精准概括。学校需要更长久的良好发展,不仅需要依靠长期积累起来的办学经验,还必须要吸收迎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先进教育理论,在反思中不断前行,这是形成“尚美素养”理念的基础。
要将尚美素养作为长远发展目标离不开顶层设计,通过制定“尚美素养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发展目标和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反复对纲要进行修改完善。
尚美素养的发展方式是通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来培养自觉的文化意识,因此,尚美素养与尚美文化相比较,其研究范围更广泛,也更具有操作性和实践价值,同时又有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理论支撑。
笔者: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小学经过一百多年的文化积淀和二十多年的美术特色教育,以丰富的校园文化内涵,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在此,我们衷心祝愿学校的“尚美文化”名片更加亮丽夺目。
◆本期访谈嘉宾小传:
刘新平,男,1973年4月生,中小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1991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小学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秉持“各美其美,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的办学理念,深化落实“校有特色、班有特点、师有专长、生有特长”的办学目标。先后获得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吴江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教师培训学会评优课一等奖、吴江区教科能手、吴江区优秀党员教师、吴江区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课题成果获苏州市一、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