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触发共情 感性叙事 轻量表达
——探究红色主题报道海外传播的一次成功实践

2023-07-04王东明程迪朱雨诺

中国记者 2023年6期
关键词:吴迪价值体系雷锋

□ 王东明 程迪 朱雨诺

当前,西方价值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影响力仍处于强势。这一背景下,做好红色主题报道海外传播,对增强文化自信、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有着重要意义。

在学雷锋活动开展60周年到来之际,新华社打通对内对外,推出中英双语微视频《Hi,雷锋!》,从世界和中国双向解读雷锋,生动揭示雷锋精神在中国传承六十载仍风华正茂的时代密码和跨越国界的共同文化价值,海外社交媒体总浏览量近420万,仅新华社脸书主账号播放量近60万、互动量近3.2万,成为红色主题报道“出海”的一次成功实践。

考察这一案例表明,红色主题报道海外传播的最佳方式无疑是创设真实情境、使用有温度的表达。在建立价值和情感连接点上下功夫,在报道和传播形式上进行创新,在提升话语说服效度上展开探索,可谓正能量催生大流量取得突出传播效果的关键。

一、寻找共同价值,触发受众共情

中国国际传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尚不能与自身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主要表现在对价值和观念等核心概念的建构、梳理、挖掘仍明显不足。红色主题报道海外传播的目的,就是抓紧构建以“中国价值”为核心的新时代国际话语体系。

一方面,红色主题报道海外传播自然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则要正视价值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差异,多从共同价值入手。这其中的关键,一定是寻找最深层的共鸣共振的理解与视角。

雷锋,他所代表的艰苦朴素、创新进取、甘于奉献等精神内涵,与全人类文明发展中对真善美的追求是相通的,本身就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传播优势。

但在不同价值体系和话语体系中,这些品质和价值有着不同表达。雷锋身上的哪种追求是超越国界、种族而共同的?通过和外国友人沟通、查阅国外优秀新闻作品等,主创团队将目光聚焦在“志愿精神”上。

“志愿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之一,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积极态度。围绕于此,《Hi,雷锋!》确定了以个体叙事为主线,精心选择了孟加拉国在华留学生、江西财经大学雷锋国际志愿者队队长吴迪为叙事者。吴迪的母语为英语,从孟加拉国到中国一直在从事志愿事业,对雷锋事迹非常熟悉。其次,结合吴迪的经历与特点,以他初到中国想继续从事志愿事业而由此开始了解雷锋事迹的“点”巧妙切入,再通过他亲身走进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抚顺雷锋纪念馆和与“当代雷锋”郭明义交流等,展开一场自己对“心中英雄”的寻访之旅,用他的所看所思所想以及雷锋班战士、国际组织官员等之口,讲事实说服人、讲形象打动人、讲情感感染人、讲道理影响人。尤其在视频的最后部分,吴迪一语中的点明“他(雷锋)代表的信念、大爱、忘我、进取,同样是人类的共同价值和共同理想,也为世界人民的互助指明了一个方向”,成功触发海内外受众的共情。

最后,片尾使用混剪,由各国志愿者阐述自己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勾连起人类的共同情感,折射出海外受众对雷锋精神(志愿精神)的认同与推崇,中国红色主题在人类共同价值下得到有效传播。

二、创新讲述方式,侧重轻量化表达

就主旋律而言,不同价值体系和话语体系有着不同的认识。在海外传播中,固然要坚持“以我为主”,但也要注重避免意识形态对传播效果的影响。这其中,轻量化表达,可谓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下备受海内外年轻人欢迎的Vlog(视频日志),以第一视角体验第一现场,是一种有益的选择——利用“他者”循序渐进的个体化叙事,可有效降低受众信息接收的防备心理。使用了这一形式的《Hi!雷锋》,通过吴迪在“60周年”这个重要节点展开寻访之旅,行进式反映出雷锋精神的感染力、影响力,成功展现了中国人对雷锋精神的高度认可和其赢得的超越文化的尊重。

同时,要注重通过叙事传递价值,不仅要有深入的思考,也要有温度、有细节、有理性,最终达到潜移默化影响海外受众对中国的认知。《Hi!雷锋》带领外国留学生走进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既实现报道突破,又进一步增强了故事的说服力。吴迪自己说出“雷锋所代表的正是自己一直追寻的那种价值观”,更能说明雷锋“无私、谦虚、奉献”的价值观、道德观已逐渐被世界人民认同并接受,表明雷锋精神无国界,再次引发人们对雷锋的致敬、缅怀以及对雷锋精神的守护与传承,体现出一个民族持续追求向上向善的理想信念和生动实践。

三、探索受众接受规律,提升说服效力

海外受众更倾向于从微观的感性叙事中接受信息。长篇累牍的口号式语言、论断性的表述及缺乏细节的叙事,这对不同价值体系和话语体系下的受众来说,将大大降低说服效力。

□ 《Hi!雷锋》被马来西亚Newsway等多家境外媒体转发

红色主题报道海外传播,首先要考虑传播平台的表达语态和产品形态。在当今以新媒体传播为主的时代,红色主题报道海外传播应主动把信息承载者落实到具体而生动的一个个人物身上,用真实故事和客观事实来主导传播内容。《Hi!雷锋》以吴迪与雷锋班战士、郭明义、“雷锋号”司机、鲁迅美术学院学生等的交流场景,在吴迪对雷锋事迹的不断深入了解和真实探寻中动态还原红色历史,并跟随吴迪对雷锋情感的不断升华,一步一步加深受众对雷锋及雷锋精神的认知。这样,受众于“润物细无声”中逐渐理解乃至认同雷锋精神,报道的说服效力也就随之提升。

再者,阐述方式应符合海外受众心理,说理更要逻辑严谨,主动运用隐含价值判断和相应语言技巧,实现对外听得懂看得见、以小见大,对内凸显超越文化的观照、可读性强,引发海内外广泛共鸣。《Hi!雷锋》强化提炼出雷锋精神的时代嬗变,既展现了雷锋精神是中国逐梦新征程上强大动力的深刻内涵,又直指“爱无国界”的国际主题,有力塑造了可信、可亲、可爱的中国形象。

回顾这次成功实践,报道一方面用世界视角审视、思考雷锋精神,另一方面借助对外报道灵动、清新的手法强化国内传播,面向海内外有效传播了守望相助、团结友善的中国价值观,仅新华社客户端点赞量就超12000次,脸书新华社主账号上获赞1600个,海外网民Iloabuchi Joseph在脸书上留言说:“雷锋的事迹令人感动。”

当前,全球治理的世界眼光正越来越投向中国,做好红色主题报道海外传播,是当下中国新闻工作者的重要时代课题。主创团队感到,唯有不断创新,高效传播、持续传播、有力传播,才能构建好以“中国价值”为核心的新时代国际话语体系。

猜你喜欢

吴迪价值体系雷锋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接过雷锋的“枪”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我心碎 梦一场
Nozzle Spray Diffusivity Changing Law for Ultra Fast Cooling in Hot Strip Mill
写给雷锋
“不加班的工作”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