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评论既要有问题意识,也要有建设思维
——从《新华日报》“新华时论”看党报评论的“问”道

2023-07-04韩宗峰

中国记者 2023年6期
关键词:新华日报新华

□ 韩宗峰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有价值的观点,往往是在直面问题中诞生的。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谁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切中肯綮的分析和丰满扎实的论证,谁就能站在舆论前沿。

作为省级党报新闻评论专栏,《新华日报》“新华时论”一贯坚持问题导向。专栏作品或关注工作重点难点,或聚焦社会焦点热点,多带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专栏评论往往围绕问题选取特定角度深入分析,阐释基于调查研究或理性思考后的观点,力图对事物发展中的矛盾进行梳理,提出解决建议。“新华时论”迄今已办了十多年,不少评论产生重大影响、获高层次奖项,其中9篇获得中国新闻奖,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专栏所秉持的问题导向和建设思维。

一、善于“发现”:在把握脉搏中找准问题

紧抓经济社会矛盾找问题。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矛盾,关注和解决这些矛盾,才能切中公众焦点、痛点。评论《重提“因地制宜”——谈农业结构调整中的科学性》,就对准了一些农户对市场不了解、农业种植一哄而上导致产品滞销的问题。评论员在调研中敏锐发现问题,指出原因并提出建议,彰显了党报评论的问题意识。

立足改革发展大局找问题。对改革发展大局中的政策问题、思维偏差进行审视,同样能够彰显党报评论的价值。针对“地级市思维”束缚思想、限制发展问题,“新华时论”专栏推出评论《跳出“地级市思维”》《别让“行政等级”限制“发展能级”》,指出自我设限、自我矮化、自我固化等当下亟待警惕和破除的“地级市思维”。针对改革冷热不均、思维偏差等问题,推出评论《重视消除改革温差》《拨开“改革触顶”的思想迷雾》《对标补短不能搞“田忌赛马”》,引导领导干部冲破思想迷雾,勇于自我革命。针对出台政策过程中的问题,推出《出台政策不能如此“拿来主义”》《不能让集体决策沦为集体违规》,切中政策出台过程中的弊端。针对问责过程出现的问题,推出《莫让问责泛化伤了“勤洗碗者”》《杜绝“下不为例”式问责》,将问责泛化、问责软化等问题揭示出来。

坚持从“没有问题”中发现问题。表面的矛盾问题容易为人所知,但一些深层次问题却很有隐蔽性,抽丝剥茧指出这些“没有问题的问题”,往往更能成就和凸显评论的价值。《“暂不出新政策”也是好政策》把准了民企期盼有关部门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这一脉动。作者通过企业家“与其出台新政策,不如落实原有政策”的感慨,引出一些地方存在“重出台、轻落实”问题,并以江苏决定在民营经济发展表彰大会上表示“暂时不出新政策”为突破口,道出社会希冀:希望政府有关部门重落实、重实效、重实际。善于从事物发展端倪中提前预判,也是发现“没有问题的问题”的主要方法。《在“人才回归潮”中抢抓机遇》就是作者由南大校长的感慨入手,论述了江苏人才“回归潮”已经到来的重大变化,提醒各地要抢抓机遇,而直到多年后,一些媒体才开始评论“人才回归潮”这一话题。这也显示出,发现“没有问题的问题”对一篇评论来说,往往意味着先声夺人,能够有效提高评论价值和专栏品牌声望。专栏作品《警惕“精致的形式主义”》《多研究“人均”背后的问题》《警惕“专家观点”成为“利益俘虏”》,无一不是透过事物表象,敏锐发现隐藏性问题的典型作品。

二、善于“定位”:在全面把握中分析问题

批判性与建设性兼备。穆青曾说:“批判是为了进步,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作。”判断一篇作品是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首先应该看其是否以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这个角度讲,揭露“负面”问题的评论也是一种正面报道,因为它所产生的作用是“正面”的。《民生实事莫沉迷于“数字突破”》以“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已达70%”这一新闻为切口,指出有些“突破”只是“数字突破”,民生领域的一些新探索、新改革,要循序渐进做加法,切不可患上“数字焦躁症”,追求所谓“乘数效应”“几何级增长”。文章直面问题,把矛头对准“指尖突破”等形式主义,其观点是建设性的,效果是良好的。“新华时论”往往从“党和政府明令禁止”和“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出发,通过曝光、批评、提醒等,对一些偏差行为进行矫正和制约,有利于化解问题,预防不良倾向,从而产生正向效果。

深度与广度并存。《说文解字》说,“论,议也。”论,就是议论、分析说明事理。“新华时论”不是“一事一议”型的时评,而是相对深入、不浮于面的“论”,它更追求“深挖一锹”。同时,“新华时论”的问题导向往往着眼全省、面上,其谈到的很多问题涉及全省各地,有一定共性。例如,评论《“一通百通”的启示》就是从南通市委主要领导谈及南通向南发展通道打通后呈现出“一通百通”的大好局面说开去,文章并未止于谈论交通堵点问题,也没有就南通而论南通,而是由此举一反三、类比并得出启示,认为江苏存在诸如核心技术缺乏、基础创新和原始创新不足等,有可能会制约全局发展,是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的“一通”问题,文章最后还给出解决“一通”问题的建议、举措。这种深度与广度并存的文风,让“新华时论”避免沦为空洞无味的泛泛之谈,大大提升了评论可读性。

时效性和时代性共存。“新华时论”的“时”不仅指“时效性”,也意味着“时代性”。“新华时论”涉及问题多是由新近发生的某事、新近产生的某趋势、目前存在的某类现象引发,具有一定时效性,但这些问题往往不是独立个案,而是发生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具有一定时代性。前者让评论有了新闻属性,更加贴近当下,后者让文章更有典型性和启示性,凸显评论的时代价值。例如,文章《改会风,也要正“汇”风》即从岁末年初总结汇报会所费甚巨、过于繁琐等不良倾向谈起,此文发表于当年1月中下旬,可谓切中当时时弊,同时文章所论及的问题,也是积年累月存在的,对这样一直存在、又新近发生的问题“动刀”,让文章兼具时效性与时代性。

三、善于“表达”:在创新形式中呈现问题

引领而不带领。新闻评论重在阐释观点、循循善诱,这是一个读者主动接受、心悦诚服的过程,一旦评论充满“要”字,流于堆砌“大词”、空喊口号,就必然会显得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这样的评论看起来气势十足,但却充满腐气、官气,很可能激起读者厌弃,更谈不上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新华时论”即便在提出解决问题意见、建议时,也都注重循循善诱,把道理掰开、揉碎,展示逻辑和理性的力量,避免措施部分沦为一“要”了之式建议堆砌。

中庸而不中立。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写议论性文字,要注意集各家之言,然后明辨是非、表达己意。谈及问题,新闻评论立场更要客观公正,不能以所谓中立的态度各打五十大板,更不能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而不说真话。“新华时论”多数荣膺中国新闻奖的评论作品,都是以发现问题、批评问题见长,比如《民生实事不能沉迷“数字突破”》《“富豪相亲”浊化社会空气》等,都是以观点尖锐、针砭时弊、直击要害著称。作为党报舆论监督的“利器”,“新华时论”既不支支吾吾,也不空洞说教,而是旗帜鲜明地亮明观点,直抒胸臆地进行褒贬。

刻炼而不刻板。新华日报一位副总编辑曾在新员工培训时谈到“没有引号就没有传播力”,大意是指:引号所及之处往往是评论的创新点、传播点、闪光点。比如《改会风,也要正“汇”风》,会风、“汇”风对仗,同时又精准将年初岁末时的总结汇报风气概括为“‘汇’风”,既便于传播,又让人印象深刻。再如《警惕“精致的形式主义”》一文,用“精致的形式主义”形容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重过程不重结果、只看表面热闹不看实际效果的不良现象,精当的总结概括和引号的恰当使用,让文章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社会效果。而这,也是该文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重要原因。

四、善于“作答”:在注重效果中解决问题

强化针对性,瞄准问题“靶标”提对策。新闻评论只有找准方向、把准脉搏、瞄准问题的靶标、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确保宣传质效,措施和建议尤其如此。评论《对“城市容量”的研究应尽快跟上》,分别针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自身情况提出建议:大城市应该通过经济和行政手段适当限制人口的无限流入,避免产业和社会资源过度集中;中小城市则应该通过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等手段,吸引更多流动人口。《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抢发展须防“思路回潮”》等评论,分别围绕应对生态风险、落实新发展理念等问题,提出或简或详的意见和建议。

强化建设性,避免“无声的呐喊”。问题导向的新闻评论固然要着眼问题、提出批评,但评论不是简单的鞭笞和挞伐,而是应在批评之后,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解决办法。这可以让新闻评论在结构和内容上形成闭环的同时,避免评论提出问题又止于问题。“新华时论”作为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的主打评论专栏,聚焦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提出的问题要有相当的建设性。《未到尽头先调整》《重视改革“慢变量”》《“一票否决”莫泛化》等评论都是从问题说起,最终落脚到措施和建议上来。《重视改革“慢变量”》更是从明晰快与慢的辩证、明晰此与彼的辩证等角度,详述了重视改革“慢变量”的方式方法,让人从中读出强烈的建设性。

强化可行性,意见建议要能落地。新闻评论的意见和建议要具有可行性,否则就容易出现大而不当、脱离现实的情况,让人感觉作者徒费笔墨,读后无所获益。“新华时论”牢牢把握江苏省情和本省经济社会发展态势,高度重视措施可行性。《莫让公共政策“孤掌难鸣”》在分析公共政策“孤掌难鸣”、难以落地之后,提出措施,认为“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问题如果来得比较急,解决起来也比较简单,出台政策不妨快一点、粗一点,但仍需边执行边完善;如果问题比较复杂、解决起来有个过程,那就要立足实际、谨慎出招,而不能操之过急”。《拆除“本位政策”围栏》从消除思想上的本位主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规范政策制定流程,强化区域部门联动的责任和意识,对已有政策法规进行梳理,审视并及时对有矛盾、有冲突的内容进行废止、修改和补充完善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让“本位政策”围栏有了可行的拆除之法。

猜你喜欢

新华日报新华
踔厉奋进续写新华章
“建党100周年”系列故事 《新华日报》的“红色管家”
打造思想挺拔的“精神文化家园”——新华日报建设“周刊矩阵”的实践与思考
一串一串的小秘密
乱发脾气的小熊
改革开放以来《新华日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张新华的长征路
大脚掌的小鸭子
添笔游戏
巧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