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奋进力量
——人民日报深入宣传阐释中国式现代化

2023-07-04吴秋余

中国记者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国式经济社会二十大

□ 吴秋余

□ 2023年5月11日,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召开“做好中国式现代化宣传报道 凝聚奋进新征程磅礴力量”专题评议会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对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意义重大。

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近年来集中优势兵力,深入宣传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突出四个“紧紧结合”——写总书记与写新思想紧紧结合,展现真理力量、实践伟力与展现人格魅力紧紧结合,领悟“两个确立”与体现“两个结合”紧紧结合,阐释“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与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紧紧结合,努力提升报道思想性、权威性、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奋进力量。

一、站位高,彰显思想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视野宏阔,思想深邃、内涵丰富。

近年来,人民日报始终紧跟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和思想发展,第一时间向全党全国宣传阐释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新论述,让全国人民找到定盘星和精神力量。

今年2月7日,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连续推出两篇独家报道:一是“微镜头”《去大胆探索》,用总书记在研讨班开班式上的细节场景和感人话语,展现总书记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思考;随后,头版头条又推出特稿《“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从“历史的维度”“文明的维度”“时代的维度”和“实践的维度”四个层面,全景呈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擘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主题宏大,内容全面,气势磅礴,以万字篇幅生动展现人民领袖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非凡战略眼光。与此同时,相关要闻版持续推出反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学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报道,全面充分展现总书记重要讲话在学员中引发的热烈反响。

二、解读深,激发思想共鸣

深入宣传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首先就是要深入宣传阐释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和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思想之光指引复兴之路。近年来,人民日报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新进展,大篇幅、高质量、浓墨重彩地组织中国式现代化重大专题报道,力求通过缜密扎实的解读,激发思想共鸣,凝聚奋进力量。

例如,2022年初,《人民日报》围绕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在1版重要位置连续刊发5篇重点报道,每篇约7000字。这组报道是人民日报自主策划的重大选题,各采编部门全力投入,选派骨干力量担纲报道任务。报道系统深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场景和非凡历程,充分展现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巨大政治勇气、强烈历史担当、深厚人民情怀,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此外,人民日报还发挥理论评论优势,系统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厚理论内涵和重大时代意义。例如,“任理轩”文章《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阐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意义;“国纪平”文章《中国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三、分量重,提升报道影响

中国式现代化的宣传报道,既要新又要深还要实。《人民日报》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抓住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等重大新闻节点,高质量采写一系列重磅报道,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宣传报道不断引向深入。

例如,党的二十大期间,人民日报每天推出“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特刊,成为党的二十大期间的报道亮点。首期特刊1版主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特刊2版至5版围绕“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四个方面,约采党代表谈认识、说期待。

又如,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人民日报根据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采写了1.8万字的重点专题报道《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头版头条+2个要闻版”的形式重磅推出,全景式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部署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营造了良好氛围,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一系列成功的重大报道实践背后,是工作机制和传播机制的守正创新。以经济社会部近年来的新闻实践为例,做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宣传阐释工作,争创经济社会报道新优势,主要是在四个字上下功夫:

一是在“学”字上下功夫,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报道全流程。搭建“文本库”,集合部门全体同志力量,建立总书记重要讲话“文本库”、业内人士“专家库”、新闻报道“选题库”,三库同步建、同步学、同步用,让总书记重要论述成为新闻报道的“根目录”,“文本库”涵盖14个子目录,总字数超过650万;创建新平台,经济社会部推出“经济新讲坛”等学习平台,组织大家系统学习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的重要思想,同步推出“线上版”——打造线上学习平台“学习园地”,学习入“云端”,党员干部领头学,重要讲话当天学,重点专题定期学。迄今32期活动,互动留言近3万条,让全体采编人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做好重点报道奠定坚实基础。在扎实学习的基础上,经济社会部将学习成果融入新闻报道中,把增加报道的思想含量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推出了一系列重磅报道。

二是在“大”字上做文章,心怀“国之大者”,书写伟大时代。深入宣传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了然于胸,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近年来,经济社会部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推出《开局之年看大势》《稳字当头看“三农”》《重要之年看开年》的“三看”系列报道,紧紧锚定“国之大者”,分别从开局之年、稳字当头、重要之年三个维度出发,以“看”为切口,观大势、察全局、写大事,深刻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的娴熟能力、从容应对前进道路上风险挑战的高超智慧。“三看”系列报道坚持站在全局看大局,以清晰的逻辑、生动的案例、历史的视角、深刻的说理,在关键之时发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成为中央媒体在经济报道领域的重要现象级作品之一,部分中央部门、地方政府负责人、基层干部和广大网民纷纷为报道点赞。

三是在“新”字上见功力,认真践行“四力”要求,大兴调查研究,把新闻写在大地上、写进群众心坎里。思想的力量,在实践中能够得到最有力的证明。经济社会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求新求变,走进基层接地气,深入一线抓“活鱼”,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可知可感、可亲可信的“好故事”中增进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同。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外出考察就来到陕西省延安市,走进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果园,称赞说:“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一个乡村藏着一个中国,红苹果里生长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密码。记者迅速行动,夜宿南沟村,深入调查采访,2022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通讯《延安苹果红了》,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大型主题报道的开篇。文章紧扣“苹果红了”这一意象,围绕总书记关心的问题,从“丰收账”“增值账”“振兴账”出发,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回望延安苹果的成长历程,梳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经济逻辑,展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层实践,用一个个典型故事连缀成新时代乡村面貌。文章刊发后,各地的果农、农技员、基层干部、专家、热心读者通过各种方式留言热议,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响应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的号召,经济社会部将2023年作为“调查研究行动年”,部门领导带队赴各地展开蹲点式调研,力求深挖更多与总书记报道相关的新闻线索和好故事。比如,近期我们采写的“五一”节重点专题稿件《总书记同劳动人民在一起》,很多内容是以前从未报道过的,是通过 深度采访与总书记接触过的劳动模范、工人、农民、快递小哥等挖掘出来的,增强了报道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四是在“融”字上求突破,打造大流量、弘扬正能量。当前,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部全力推动媒体融合深度发展,让经济报道主力军挺进融合传播的主战场,提升内容生产力,有效扩大覆盖面。《开局之年看大势》《延安苹果红了》等重大报道在《人民日报》首发后,经过二次制作成为金句海报、短视频等新媒体产品,将一次发声变成持续发声、立体发声,形成排浪式传播声势,进一步增强了报道影响力。

媒体融合的本质在于机制相融。近年来,经济社会部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策划机制、绩效考核等制度上不断创新,让传播效能充分释放。在2022年“6·5”世界环境日前夕,经济社会部采写的重要述评《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这篇万字报道中,一则讲述河北省石家庄摄影爱好者王汝春从2014年起拍摄3000多张照片、记录同一片天空由灰变蓝的好故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围绕这一新闻线索,深挖故事、深度策划,记者采写融媒体报道《天空日记:3000多张照片记录8年蓝天之增》,作品推出后,迅速刷屏登上热搜,网友共情共鸣,纷纷晒出家乡蓝天,让读者真切感受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猜你喜欢

中国式经济社会二十大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中国式失败
201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