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年级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项目化学习

2023-07-04孙晓红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管弦乐音乐欣赏

孙晓红

【摘 要】2020年12月,张家港市中兴小学被芬兰国家LUMA中心、赫尔辛基大学联合授予“国际StarT项目式学习共同体PBL实验学校”。在此之前,学校已有项目在2020年度项目式学习优秀项目展评活动中获一等奖,校园中掀起了项目化学习的热潮。文章详细介绍了以篇幅较长、较难懂的管弦乐作品为项目主体,以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教师如何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指导学生深层地理解音乐、创作表达个人情感的音乐作品、开展学科项目化学习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项目化學习 管弦乐 音乐欣赏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就是欣赏者通过聆听去感知、评判音乐作品,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的过程。音乐中包含了真、善、美的丰富内涵,要想对音乐所表达的内涵有深入的体会,就必须从“感觉”上升到“感受”,从“感情欣赏”上升到“理智欣赏”。教学过程是一个引导学生认知的过程,课堂呈现出立体化、形象化状态,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欣赏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思维。

在教育领域,伴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与大单元、情境化的设计理念相呼应,国家课程的项目化实施成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载体。学科项目的目标基于国家的学科课程标准,基于课程标准的音乐学科项目促使我们回归本源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

一、课堂项目化,欣赏教学有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强调,自主学习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重要作用。他指出,一个人在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兴趣。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是激发学生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怎样让学生从被动地欣赏音乐到主动地学习音乐?以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音乐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这首管弦乐为例,该乐曲创作于1976年,离学生生活年代较远,教师准备了几段视频,视频中人们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使学生受到了感染,情绪也一下子高涨了起来。充分欣赏乐曲后,教师抛出任务:学校大队部决定开展“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系列活动,请同学们以这段欢快的音乐为背景,为活动提供一个节目。学生顿时产生了想法:我们会唱歌、会跳舞、会朗诵、会吹口风琴……将这些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表演。于是,课程自然又回到乐曲本身,教师带领学生继续对乐曲各部分结构、情绪进行深入探索。以终为始,设计学科项目成果的评价量规,学生将驱动性问题和自身产生联系,表现出主动探索的内驱力。

二、活动层次化,研究学习有梯度

为了进一步熟悉音乐,更深入地了解各部分音乐的配器、结构及情绪,教师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这部分音乐是什么情绪?速度怎么样?适合用什么表现形式?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沟通与合作、倾听与表达,以协作的方式进行真实的实践。

(一)基于学科,高于学科

概念是知识,素养是能力。音乐的核心素养不仅要求有基础的音乐常识与实践能力,还要对音乐有较高的认知才能与审美才能,学生学习音乐主要是提升音乐素养,增强综合素质和对身边事物较深层次的感悟能力。《北京喜讯到边寨》的活动目标,要求学生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感受主题旋律的情感,提高对乐曲分段的听辨能力。项目化学习的目标,还增设了根据声音大小理解旋律中的思想和情绪,在依据语境进行音乐表演,创作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的同时,运用乐器辅助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部分目标,都是高于学科本身的。

(二)综合任务,实践表达

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和项目化学习六个维度中的“学习实践”是同一范畴的。项目化学习为提升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1.把握欣赏方法

面对《北京喜讯到边寨》这部篇幅较长的管弦乐作品时,笔者采取了分段、分乐章和完整聆听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其中第二部分有苗族音乐特点降mi(b3),于是笔者提供了三年级欣赏过的《苗岭的早晨》,将它们一起对比、赏析,分层次听,感受旋律、伴奏等,由表及里,逐层深入。

2.分析曲式结构

《北京喜讯到边寨》共分为引子、主题一、主题二、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再现主题一、尾声七个部分,每部分情绪都不尽相同,聆听的时候要分辨乐器带来的不同情绪,其实音乐也是带有色彩的,笔者用了不种颜色的彩纸代表各个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热烈奔放的部分适合用红色纸,弦乐较突出的部分可以用温柔一些的粉色或紫色,一目了然的色块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乐曲结构。

3.了解音乐流派

初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后,笔者就对作曲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乐曲的基本内容等做了说明。这样,在听乐曲时,学生就能随着乐曲感情的起伏而变化,随着乐曲之乐而乐。很多学生将引子部分圆号的音色听成了双簧管,这里还涉及圆号的变革历程,工业革命后,装有活塞的阀门圆号产生,阻塞音或闭塞音的演奏方式使圆号的音色有了更丰富的变化,可嘹亮、可柔和,起到了在乐队中将铜管乐器组和木管乐器组声音进行很好的融合的作用。

4.熟悉音乐语言

音乐语言依靠各种表现手段,包括节奏、旋律、力度、音色等要素,它们共同构成了音乐形象,学生要对要素间的差异具备一定的感触和理解能力、良好的分辨和记忆能力。课堂上,笔者主要引导学生采用了以下学习方式:

(1)探究学习。乐曲中热烈欢快的主题一给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热情、奔放的主题旋律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重复演奏着,为什么音乐会从引子部分自由、安静的旋律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开始探究音乐背后的故事:一听到这个好消息,寨民们就沸腾了,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载歌载舞欢庆起来。

(2)自主学习。乐曲主题二部分,由两支单簧管领奏、乐队交替演奏欢快而活泼的彝族舞蹈旋律。这段旋律尤其受女生的欢迎,之前在三年级歌曲《阿西里西》中,学生接触过彝族舞蹈,教师稍加提醒,学生即能自主为音乐配上以脚步动作为主的彝族舞蹈动作,可谓相得益彰。“主题一”和“再现主题一”,虽然旋律节奏相同,但再现主题一部分的情绪愈加高涨,把热烈欢腾的气氛推向高潮。

(3)合作学习。乐曲第三部分是粗犷、奔放的对舞场面,适合加入打击乐器来将热闹的场面推向高潮。在打击乐配器环节,笔者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分组讨论,并选出一位小组长为代表,最终决定配器形式及表现节奏,并记录下来。打击乐器有强弱音之分,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节拍原有强弱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商量、学会合作,在倾听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三、评价多元化,能力提升有内涵

笔者依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以自由分组的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部分完成。在评价方面,以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多项音乐能力的提升。

(一)乐段听辨能力的提升

把握了准确的音乐欣赏手法,掌握了乐曲曲式结构,学生在听辨音乐的时候,就会带着理性的思维,从而对乐句、乐段的把握感更强。第二课时,笔者出示代表某个乐段的彩纸时,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哼唱出那个乐段的主旋律。

(二)理解音乐能力的提升

对乐器的熟悉程度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在欣赏音乐环节,单一的乐器代表独舞部分,乐队的合奏更像群舞;柔和的木管乐器会使学生联想到是女生在舞蹈,铿锵的铜管乐器代表粗犷、奔放的男性。这些都是学生在聆听过程中自然感悟出来的。

(三)依据情境进行音乐表演

项目化学习是通过驱动问题引发学生对概念的思索和探究,乐曲在这里,可以是伴奏,也可以是背景,学生为引子部分配上吹牛角号的动作,表示宣布这个好消息;主题一部分,学生跳起了欢快而活泼的彝族舞蹈;主题二部分,学生进行填词创作,伴随音乐进行演唱;第二部分由课堂乐器口风琴进行吹奏,女生伴舞;热闹的第三部分为男女对舞,并适时加入打击乐器;随后的再现主题一和尾声渐入佳境,慢慢推向高潮,尤其是尾声,在全曲的4分9秒处,打击乐器组的学生竟然演奏出了乐器清脆响亮的击奏,令笔者非常惊喜,可见学生对乐曲的熟悉程度及节奏的把握度。学生沉浸式、体验式、趣味式的表演充满激情、意犹未尽,融入了个性化的审美实践,指向对音乐核心知识的深度理解。

总之,具备音乐鉴赏能力,能让学生建立起音乐人生的结构和框架,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学习引导者的教师,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成为心智自由的终身学习者。

猜你喜欢

管弦乐音乐欣赏
用音乐描绘人文与地理 《秘境中国》管弦乐作品集
“失控”乎?“掌控”是也!——鲁肯斯《失控》管弦乐配器技法拾趣
儿童启蒙教育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浅谈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巧用图谱 事半功倍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青少年民族管弦乐作品展演在北京举办
对管弦乐《玄梦》的音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