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个体到群体,重启爱的连接

2023-07-04

女友 2023年4期
关键词:诗社义工线下

这个春天,人们迫切想要从线上回到线下,重建公共生活,驱散曾经的分离阴霾。如果你还没找到打动你的亲密生活方式,不妨来看看这里。结合2023年初各路咨询机构的年度预测,我们找到了六个正流行的生活趋势,无一例外,它们都与“亲密”有关。

亲密是最好的安抚人心的方式吗?我们无从获得答案,只知道我们永远会被新鲜、温暖、有生命力的人或团体吸引,从中获取向前一步的力量。

人文

詩社复归,人们在诗歌中拥抱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红遍大江南北的“诗社”,重新回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打开小红书、豆瓣、抖音,你会发现几乎每个城市都冒出了一些原创诗社,经常在当地书店、茶馆、公园举行活动,譬如秦皇岛的阿那亚孤独诗社、成都的星星诗社、上海的诗人游击队等等。参与者大多是不同阶层、职业、年龄的诗歌爱好者,他们聚在一起念自己的原创诗歌(多是现代诗),内容源自他们的真实生活观察。在全球社交媒体构建的喧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诗歌的方式去表达、去思考,这种安静而真诚的复古生活方式,在喧闹的当下显得尤为珍贵。

公益

义工旅行,城市与乡村的亲密互补

如果你经常刷豆瓣公益活动,会发现2023年初施恩、芒市、婺源等地的义工体验基地档期已被预约一空。天南海北的年轻人被社交媒体上的招募帖吸引,选择到有田园风光的地方体验做咖啡、做瓷器、支教、援助乡村老人等工作,援助地一般会提供免费住宿,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划算的旅行方式。义工旅行的概念,始于英国,《泰晤士报》1959年的一篇报道将义工旅行描述为“一种能够让聪明的年轻人做好工作,同时满足他们的冒险精神的情境”。过去三年,各地的义工旅行项目中断或进展缓慢,如今正在蓬勃复苏,渴望新鲜感的年轻人与需要新鲜血液的乡村形成了亲密互补关系,哪怕只待短暂一两周,他们也可以给当地注入一些活力。

演艺

脱口秀剧场回暖,人们在笑声中连接彼此的脆弱 

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看脱口秀,爱上笑声中的共鸣。各大演出机构在2023年的预测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今年线下脱口秀市场将会迎来回暖,各地剧场演出会呈现出蓬勃生机。喜剧演员常说“感谢喜剧让我们相聚”,在这个非常需要笑的时代,不管一场脱口秀能让人快乐几分钟,至少可以确定的是,生活充满不确定的时候,喜剧始终是人的一种安慰刚需,我们在笑声中,连接彼此的脆弱。

运动

街头运动,在流动中聚合

从跑步到集体骑行,从陆冲滑板到户外篮球,从爬山到足球……近三年,社交媒体上的时髦运动方式,越发向集体化靠近。街头的集体运动把不同生活轨迹的人聚在一起,填补了城市青年的孤独以及他们对健康社交的渴望。《中国新城市户外运动产业研究》显示:疫情之后,年轻人更喜欢一起玩了。集体运动,需要共同的配合,所获得的开心相比于个人项目来说是成倍的,如同某些运动海报最爱引用的台词:一起来玩,装备从简,带上热情。

消费

年轻人喜欢的店,要有“家”的归属感

根据《2022年家居行业观察》报告显示,线下店铺的装修,正在逐步淡化高级感,在装修中融入“家”的元素,增加顾客与店主之间的亲密交流感。比如让室外阳光、绿植映射到室内落地镜上,将舒适、信任的自然氛围带入空间;或者干脆把几张小桌、沙发“自在”地摆放在店门口,供人谈天,仿佛“家”门口的“会客厅”,让友人齐聚。小店传达出的潜台词是:没有人管你们的消费是否“高级”,你们惬意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足够了。年轻人不喜欢被当作消费上帝,更倾向与志同道合的店主舒适相处。

艺术

展览,重新回到生活日常

为什么我们喜欢逛艺术展?或许因为“艺术”能以最优雅的方式塑造社会生活、连结普通人的情感。艺术展览亦是无孔不入的,它可以静驻在你每日走过的街道橱窗中,可以藏在建筑的一隅甚至地铁里。2023年,随着经济的回暖,艺术市场也开始回温,我们又可以在一起看艺术展览了。更妙的是,很多街头展览都是免费的,这意味着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和喜欢的人,来一场随时随地的观展,创造美好回忆。好的展览让人心温柔、心灵交流,也给这个不完美却有爱的世界,多一点点宽容。

《女友》说:

在这个春天,我们讨论了很多亲密故事。人与人之间的正向连接,会让我们互相成就,让我们更快乐、更强大。重新与身边的人和生活,建立持久而有温度的共同体,让人跃跃欲试,你可以尝试重新看待和编织自己的熟人关系,无论是街道邻居还是家人朋友,超越功利,去相信来自“关系”中的可能性;你可以从线上走到线下,感受生活中的人情与温度,给予情绪莫大抚慰,积蓄爱的能量。爱,会让人过得更起劲。

猜你喜欢

诗社义工线下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诗社撷英
二十岁的她,实现了让全球义工来苏州的愿望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我要当义工
爱心“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