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培养学生科学意识与劳动意识的策略

2023-07-04邓江帆

教育界·A 2023年12期
关键词:劳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能帮助学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学校及教师理应重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系列实践活动推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落地。文章以邵武市第二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为例,分析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的课前、课中和课后阶段培养学生科学意识与劳动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科学意识;劳动意识

作者简介:邓江帆(1989—),女,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第二实验小学。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强调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作用,要求学校、教师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开发面向学生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有效发展。在此指导下,邵武市第二实验小学结合校情编写了校本课程教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并开设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校本课程,该课程集信息技术、科学、劳动教学于一体,旨在引导学生参与系列实践活动,掌握相关知识,形成科学意识与劳动意识,发展各项能力。科学意识与劳动意识是学生适应、参与未来生活的保障,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与劳动意识是重要的教学任务。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以校本课程教材为依托,把握教学时机,应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与劳动意识。

一、课前:自主探究,实地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极具生活性的课程,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各项活动,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应当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和落脚点设计活动方案,为学生提供探究、解决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在探究、设计、实验、创作、反思的过程中体验、体认、体悟,形成良好的生活感知,强化相关意识,提升各项能力。走进生活的过程也应当是学生进行劳动的过程[1],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自觉进行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从而有所发现,初步形成科学意识与劳动意识。

(一)设计学习任务,鼓励自主探究

在教授“缝纫机”一课时,考虑到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笔者设计了一系列与缝纫机的工作原理有关的体验活动。现今的小学生多半没有在生活中接触过缝纫机,对缝纫机的工作原理不甚了解,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学前,笔者设计了查询资料的任务:“利用周末时间,和父母一起利用互联网查询相关信息,了解缝纫机,并试着与父母共同探究缝纫机的工作原理。在下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学生需要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学生搜集了各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有学生还从家中长辈处了解了使用缝纫机的具体感受,对缝纫机形成了一定的认知,了解到缝纫机一般由机头、机座、传动和附件四部分组成。传统缝纫机的传动部分并不复杂,在使用时,操作者只需要踩动脚踏板,曲柄便会带动皮带轮旋转,皮带则会带动机头旋转。由于此前学习了简单的机械原理,不少学生还主动迁移所学知识,结合搜集的资料分析了缝纫机的工作原理。

(二)组织参观场馆的实践活动

在课前阶段,教师同样可以利用当地的场馆资源组织参观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劳动意识,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劳动兴趣。在备课环节,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内容,若发现可以利用当地的场馆资源讲解本课内容,教师就应当提前做好规划,决定是否组织参观活动。

科技博物馆中不仅有最新的科技产品,还有多项以往的科技产品,且配有专业的讲解,学生参观科技博物馆后,往往会对科技产品产生更加深入的认识。因此,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認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意识和劳动意识,在学生搜集与缝纫机相关的资料后,笔者不急着讲解教材内容,而是组织了到当地科技博物馆参观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观活动获得丰富的体验。尽管学生在此前的探究活动中已经搜集了许多与缝纫机相关的图片,甚至简单探究了其工作原理,但是多数学生毕竟没有与缝纫机近距离接触,只是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的形式了解缝纫机。而在当地的科技博物馆中,学生可以参观多种类型的传统缝纫机,听到详细的讲解。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科技产品与生活联系起来,认识到科技发展可以给自己的生活、劳动带来巨大便利,从而形成一定的科学意识和劳动意识。

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探究了解所学知识,并通过实地体验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劳动意识,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自主思考能力发展。

二、课中:进入课堂,互动探究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互动,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为学生提供亲身经历与现场体验的机会,同时应用多种方式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逐步掌握课程内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方式,顺其自然地形成科学意识与劳动意识。

(一)提出问题,探究知识

探究知识是学生进行脑力劳动的过程[2]。教师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激励、启迪、点拨、引导学生,而不是包办代替学生的探究过程。为了顺利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抓住探究的重点。当然,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提前准备科学、合理的探究问题以及相关的探究道具。在正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究知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握课堂的主动权。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针对学生的疑惑提出有针对性的引导问题,驱动学生继续探究,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在教授“计算机各部件”一课时,考虑到该课内容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有很大关系,笔者与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沟通,并立足学生的生活经历,设计了一系列引导问题,以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在课堂上,笔者引导道:“同学们,大家有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呢?大家都利用计算机做了哪些事情呢?”在学生分享过后,笔者继续引导学生:“看来大家对于计算机是有一定了解的,大家能不能简单地向老师介绍计算机,告诉老师一台完整的台式计算机包括哪些部件呢?”由于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接触过计算机硬件的知识,学生大概知道计算机硬件包含主机箱和外部设备,笔者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并没有急着告诉学生正确、完整的答案,而是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计算机模型,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机的硬件总共包括哪几样。经过观察、探究,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主机箱内有CPU、内存、主板、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扩展卡、连接线、电源等,外部设备包括鼠标、键盘等。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有了探究的兴趣,于是教师相机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让学生切实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计算机的构成。由此,学生不但掌握了重难点知识,还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意识与劳动意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动手操作活动是发展学生科学意识与劳动意识的必由之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教师要把握时机,组织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迁移所学知识,积极探索,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增强科学意识与劳动意识[3]。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是学生手脑结合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创造科技产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加深对操作方法的认知,还可以感受到创造的乐趣。

在教授“制作节能风扇”一课时,笔者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制作方法。在学生激烈讨论之后,笔者布置了动手操作任务:“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制作节能风扇。”在参与此活动时,学生兴致高昂,积极思考,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在学生制作完成后,笔者又组织了跨小组的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与其他小组的成员分享操作成果,交流操作经验。在交流中,学生发现了自己的操作问题,对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实践证明,通过此类活动,学生不但可以有效掌握教学内容,还可以锻炼多方面的能力,增强科学意识与劳动意识,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显著提升。

三、课后:回归生活,应用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设计应基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后,还应当补充有效的实践、应用作业[4]。在课前和课中的活动中,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了相关知识,了解了操作方法,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归生活,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并进一步探究课外内容,以进一步增强其科学意识和劳动意识。

(一)鼓励学生展示探究成果

课堂上的展示环节同样十分重要,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对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总结,促使学生进行反思与表达,从而深化学生的探究体验,使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

在教授“计算机各部件”一课后,笔者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使用计算机打造一个虚拟的海底场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动脑,迁移所学知识,选用了恰当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制作。在下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笔者特意留出时间,鼓励学生毛遂自荐,展示劳动成果。在学生展示后,笔者还以学生的劳动成果为基础,详细介绍了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深化认知,积累经验。

(二)鼓励探究课外内容

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以教材内容为依托探究相关知识,还应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素材,学习科学知识[5]。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眼界会变得更加开阔,学生的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在带领学生学习“节能产品”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顺势进行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探究更加丰富的生活内容。笔者在课堂最后,简单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积累。同时,笔者提醒学生,地球上的能源是有限的,节能产品具有重大的意义。随后,笔者继续引导道:“同学们,大家认为节能产品的制作是不是十分重要的呢?制作出更多的节能产品,能够让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生活在更加环保、能源充足的环境中。现如今,新能源汽车逐渐流行,大家对于新能源汽车有哪些了解呢?大家尝试过乘坐新能源汽车吗?大家要不要在课后主动去了解相关的信息呢?”在笔者的引导下,學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究了相关知识,探究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可见,在教学时,教师也要注意启发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继续探究科学知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与劳动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校本课程为基础,发挥教学智慧,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阶段应用多样的策略引导学生探究,驱动学生进行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由浅入深地探究所学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潜移默化地形成科学意识与劳动意识,发展各项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严冬黔.以实践为钥,打开真理的宝藏:浅谈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意义[J].文理导航(上旬),2021(11):95-96.

[2]王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操作与创新能力探索[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8):88-89.

[3]徐燕.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73):16-18.

[4]宋莹.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的实践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9):1.

[5]芦艳云.基于小学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相整合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2021(20):123.

猜你喜欢

劳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传承吴地童谣童戏,培养幼儿核心素养
“新青年下乡”高职学生劳动意识培养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挖掘探索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发挥实践基地优势 培养学生劳动意识
情动学生 学生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