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画,让美术课堂插上想象的翅膀

2023-07-04王国照

教育界·A 2023年12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想象小学生

【摘要】创意画有别于传统的美术作品,是一种形式多样、具有新意的美术作品。在当前新课标的要求下,创意画在美术课堂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美术教师打破了原先的教学模式限制,组织多种多样的创意画创作活动,让小学生将自己的想象用创意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以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开展创意画活动的策略,以期助力小学美术创意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小学美术;小学生;创意画;想象

作者简介:王国照(1976—),男,江苏省高邮市实验小学。

在小学阶段,美术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小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与能力,让小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在新课标要求下,小学美术教师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桎梏,积极创新教学形式,从创意画着手,构建创意课堂,让美术课堂插上想象的翅膀,解放儿童的天性。

一、丰富教学内容,激发美术兴趣

(一)选择创意材料

传统小学美术课堂上,美术材料往往只有美术作业本、水彩笔、蜡笔等,如此一来,学生只能在白纸上简单地写写画画,其想象力难以发挥。其实美术课堂不应受到过多的限制,美术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美术材料,以丰富教学内容。尤其是在创意画课堂上,教师更应该注重创意材料的选取,为学生提供一些他们比较熟悉的材料,让学生围绕美术主题自由选取材料。

如在“快乐的节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围绕节日这一主题,让学生给家人或者朋友绘制贺卡。贺卡的制作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创作创意画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意,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提前准备好材料,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操作水平,收集一些学生经常接触的材料,如废弃的纸质包装盒、杂志的插页、过期的挂历等。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带材料,如干花、落叶等。在课堂上,教师先把这些材料分发给学生,然后告诉学生:“虽然如今有各种各样的贺卡卖,但自己手工制作的贺卡更有诚意,所以让我们制作贺卡送给家人或朋友吧!大家可以自由使用老师带来的材料,也可以和同学交换自带的材料。”学生自由选用材料,所制作的贺卡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如有的学生将挂历上的图案剪切下来,和自己收集的植物标本一起粘贴到白色卡纸上,如此制作出的贺卡富有创意。在自由选用材料制作贺卡的过程中,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美术思维也得到了发散。

总之,在美术课堂上实施创意画教学时,教师应注重美术材料的选择,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创意材料,同时让学生自己也准备一些美术材料,在课上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进行相关的美术创作,形成发散性思维。

(二)妙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小学美术教师也应该注重信息技术的使用。在开展创意画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来丰富教学内容。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搜索与绘画主题相关的动画视频或图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出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营造趣味性课堂,从而使学生产生创作兴趣。

比如,在教学“写意蔬果”一课时,教师要安排学生画梨。为了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创意绘画,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故事孔融让梨的动画视频。动画视频不仅有丰富的图像,还有详细的讲解。学生在观看后能够走进富有想象力的故事中,对梨产生直观的印象与感受。教师接着向学生提问:“大家在视频中见到的是什么水果?它们长什么样?它们之间有区别吗?”学生回答道:“视频中的水果是梨,上小下大。其中,孔融自己拿的梨是小的,让出去的梨是大的。”最后,教师再次用多媒體设备给学生展示梨各个角度的图片,让学生知道观察的角度不同,梨的形状也不同,从而画出各种各样的梨,真正实现创意画的创作。

总之,在美术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创作创意画时不至于无从下手,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

二、注重教学引导,提高绘画能力

(一)引导色彩使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颜色鲜艳的东西,在创作作品时,比较倾向于采用艳丽的颜色,以此表达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小学生使用色彩时是没有规划的,觉得喜欢就用,不喜欢就不用,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会出现色彩搭配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在小学美术创意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掌握色彩的搭配技巧,注意对色彩的合理搭配。

如在“梦幻的城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以“梦中城堡”为主题创作创意画,部分小学生和家长去过游乐园,看到过城堡,再加上看过童话故事或动画片中的城堡,大致了解城堡的外观、颜色,因此大面积使用鲜艳的黄色、橘色、蓝色等;部分学生没有去过游乐园,不知道城堡是什么样的,于是就按照自己的想象为城堡上色。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容易出现滥用颜色、错用颜色的情况,影响到创意画创作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让学生正确区分各种颜色,了解不同颜色混合搭配所带来的视觉效果。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不同颜色给人带来的不同感觉,然后指导学生合理搭配色彩。此外,对于一些不常见的颜色,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调色,从而提高学生用色的能力。

总之,在学生创作创意画的过程中,用色是教师需要重点指导的部分。比如,很多小学生对色调的明暗和冷暖认识不清,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色彩区分、搭配的专题课程,让学生充分认识色彩,能够合理搭配色彩[1]。

(二)指导操作过程

为了让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鉴赏、绘画、手工制作等多种能力,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指导者的作用,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等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尽情利用创意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

如在“线与造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了绘画的基本线条形状、造型特点以后,为了让学生的美术学习不停留在简单的理论层面,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创意绘画活动,并注意指导学生的操作。具体而言,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结合之前已经掌握的色彩、线条与造型等知识,进行创意涂鸦活动,在画纸上描绘各种小动物,注意色彩、线条与造型的协调,形成一幅完整的画作。在学生涂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适时提出意见,并鼓励学生大胆将脑海中的想法表现出来。但教师要注意不应过多干预学生的想法,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最后,如果学生所创作的作品造型独特、富有创意,教师就要对其加以表扬。

总之,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要注意给学生更多的创意画创作空间,让学生学会将自己的想象力更好地呈现出来。

三、创新教学形式,提升美术素养

(一)联系生活实际

美术本身就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美术教材中的内容包含了很多的生活元素[2]。因此,为实现美术课堂的教学创新与改革,教师应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在创意画教学中应用生活元素,拉近生活与美术的距离,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发现生活的美,用美术记录生活。

如在“对称的美”一课的教学中,很多小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对称知识,教师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引导学生学习。具体而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哪些东西是对称的?这些东西为什么要采用对称的设计?”这样,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会在脑海中构建美术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认识到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意义。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撕贴画、添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用作撕贴画、添画的材料。最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报纸、牛奶纸盒等比较常见的生活材料,引导学生使用这些材料完成撕贴画、添画的创作,创作出具有对称美的作品。

总之,很多美术创意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在创作创意画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生活元素,培养学生发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二)结合传统节日

新课标要求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不能局限在教材内容上,而應适当将内容拓展到课外,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在传统节日来临之时,人们往往会制作一些物品装点环境,烘托节日氛围,如春节贴窗花、端午挂艾草束等,这些物品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因此,教师可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美术创意活动,带给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如在“元宵节里挂彩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元宵节的节日背景、习俗等。当学生对该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元宵节的相关活动视频,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出示一些花灯,引导学生欣赏花灯、猜灯谜,创设良好的氛围。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制作花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或者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创意画的方式共同创作花灯。学生制作完成以后,教师要让学生展示成品,并讲解自己的创作思路,实现创意的共享,积累审美经验。

总之,教师通过将传统节日元素应用到创意画课堂上,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能够锻炼学生的美术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将美术知识与传统文化知识结合起来,在参与创意画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逐渐形成传统文化传承意识,为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四、重视教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

在小学美术创意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评价指出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的不足,同时反省自身在知识讲解、活动组织方面的问题,从而改进与完善后续的教学。教师要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实施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对学生的创意画作品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以提升教学效果。

如在“我是汽车设计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的主题与内容,选取创意画的主题与创作方式,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创意画。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从学生的完成过程、作品呈现两个角度进行评价—在学生完成过程方面,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态度等展开评价,在学生作品呈现方面,评价学生作品的创造性、完整性与艺术性。此外,教师还要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展开自我评价,再与其他同学进行互评,从而对自己的作品有全面且客观的认识。

总之,为提高小学生的创意画设计与创作能力,教师需要在课堂上重视每一次创意画活动的教学评价,从而完善教学活动。

结语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中,一些教师直接将教材中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没有围绕教材内容组织趣味性、实践性活动,如此一来,教师就无法充分发挥美术课堂的美育作用,导致学生对美术课堂兴趣不高。因此,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要构建创意课堂,重视创意画活动的组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让学生爱上美术,享受美术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吕青.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对乡土材料的实践研究[J].未来教育家,2018(06):42-44.

[2]范解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J].基础教育研究,2018(24):12-13.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想象小学生
快乐的想象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