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3-07-03侯梦楠李文娟任霞

贵州医药 2023年6期
关键词:植片不适感翼状

侯梦楠 李文娟 任霞

(1.宝鸡市人民医院眼一科,陕西 宝鸡 721000;2.西安市儿童医院眼科,陕西 西安 710002)

传统医学认为,翼状胬肉又称“胬肉攀睛”,病人赘生物组织可增生、肥厚,在角膜内可进展为三角形。可能与外界烟雾、日光、风尘等慢性长期刺激密切相关[1]。有研究指出,翼状胬肉进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改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疗法,病人的不适感较轻,可迅速恢复[2]。因此,本文旨在观察翼状胬肉进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翼状胬肉改良切除术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入院诊治的翼状胬肉病人80例(80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40只眼)。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3.4±2.6)岁,均为单眼发病;临床分期:静止期48例,进展期32例。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翼状胬肉的诊断标准[3];均为首次发病。经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研究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妊娠期女性、异常角膜、眼部手术既往史、重要病变、精神异常、角膜炎、青光眼。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全部病人均予以表面积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观察组予翼状胬肉切除法:3 mm×3 mm结膜大小剪除体部中心,向上部牵拉胬肉,确保胬肉及巩膜的分离关系,剪除体部、颈部胬肉;临近结膜下各种胬肉、增生纤维组织予以小切口剪除,前0.5 mm处在胬肉头予以圆刀片剪除,在切除胬肉超过4 mm的正上方球结膜部位,制作植床、大小一样的结膜瓣,将球筋膜组织分离,将植片剪除,移植片、角膜缘相吻合,予以10~0尼龙线将四个角的植片、球结膜、巩膜浅层缝合,修正植片,手术区冲洗。对照组:常规翼状胬肉切除术法:剪开球结膜外部和胬肉相距1 mm两侧颈部,在后方5 mm延长处平行于角膜缘予以结膜切口,顺两侧分离球结膜及变性组织,分离鼻侧至泪阜,分离巩膜,修剪体部胬肉,止血电凝法,在切除胬肉相距6 mm处,制作大小植床相同的球结膜,其他手术方式同观察组。术后予以抗菌药物静点处理。

1.3评估标准 复发评估标准[4]:随访0.5~1年,监测结膜下纤维组织增生、充血情况,复发标准为超过角膜缘1 mm。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分析 治疗后,观察组围术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评估比较

2.2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分析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生不适感1例,复发、并发症0例,对照组患者发生不适感10例,复发9例,并发症6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并发症、复发、不适感等指标下降显著(χ2=8.538、10.141、6.486,P<0.05)。

3 讨 论

进展期的翼状胬肉向中心角膜区进展,其角膜前方出现浸润,增生组织稍隆起头部,充血、肥厚。翼状胬肉可对瞳孔区遮挡,导致视力下降,也可引发散光而对视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眼部可多次出现烧灼感、刺痛、流泪、充血、干涩等。自身的过敏反应、分泌泪液缺乏、营养不良也可发病。

本研究结果与HoD等[5]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传统的手术切口是按照胬肉的大小生长剪开结膜及筋膜组织,内眦区需要在半月皱襞以内,胬肉改良切除法是尽量缩小结膜、筋膜组织,剪除牵拉筋膜、胬肉组织后,缩小了取植片的面积,进而达到微创性较高的治疗效果。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改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疗法适应于翼状胬肉较大且较充血肥厚、生长较快者[9-10]。本手术方式手术难度较高,但具有较低的复发几率。对于年龄低于40岁、较多几率接触紫外线、术后较差的工作环境、术后反应较剧烈、女性、肥厚充血、干眼者极易发病[11-12]。

综上,翼状胬肉予以改良切除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促进迅速康复,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猜你喜欢

植片不适感翼状
DSAEK手术植片厚度和大小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远期影响
角膜内皮移植术不同时期并发症的成因及处理
生物工程角膜应用于感染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探究翼状胬肉的中医治疗方法
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移植术研究进展
多形式健康宣教及培训对乳腺癌术后肢体肿胀、不适感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消除“不适感”缩短“过渡期”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车改在基层:“不适感”如何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