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2023-07-03赵钖孟祥宁刘章峰李温馨
赵钖 孟祥宁 刘章峰 李温馨
(1.通用医疗西安医院神经内科,陕西 西安 710077;2.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陕西 商洛 726000)
急性脑梗死属于一种脑卒中,在临床较为常见,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日益加快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改变的饮食习惯的作用下日益提升,其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很多因素均极易引发其发病[1]。早期溶栓治疗能够将患者的脑部血流供应恢复过来,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本文探讨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依据静脉溶栓方法分为阿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阿替普酶组(n=50)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9~86岁,平均年龄(66.52±9.36)岁;体质量47~55 kg 20例,56~62 kg 30例;发病时间:0.5~2 h 23例,3~4.5 h 27例;伴随疾病:高血压38例,房颤25例,糖尿病15例,血脂异常升高8例,嗜好烟酒15例。尿激酶组(n=12)中男7例,女5例;年龄40~87岁,平均年龄(66.96±9.25)岁;体质量47~55 kg 5例,56~62 kg 7例;发病时间:0.5~2 h 6例,3~4.5 h 6例;伴随疾病:高血压10例,房颤5例,糖尿病5例,血脂异常升高5例,嗜好烟酒4例。纳入标准: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3];发病时间、症状维持时间分别在4.5 h以内、30 min以上;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颅内肿瘤;有颅内出血;近1个月内有症状性缺血性卒中史。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1.2方法 尿激酶组在患者发病4.5 h内给予患者静脉滴注100~150万IU尿激酶+100 mL生理盐水,30 min内滴注完。阿替普酶组在患者发病4.5 h内给予患者静脉推注阿替普酶0.9 mg/Kg,其中总剂量的10%,1 min内静脉注射完,其余90%1 h内静脉滴注完。两组随访1个月。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疗效[4]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5-7]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预后;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预后比较 溶栓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评分、mR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溶栓后,阿替普酶组患者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尿激酶组(P<0.05),BI评分高于尿激酶组(P<0.05);两组患者溶栓后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溶栓前(P<0.05),BI评分均高于溶栓前(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预后比较分]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溶栓后,阿替普酶组临床显效44例,有效5例,无效1例;尿激酶组临床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2例。阿替普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00%(49/50)高于尿激酶组83.33%(10/12)(χ2=4.679,P<0.05)。
2.3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溶栓前,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CRP水平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溶栓后,阿替普酶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低于尿激酶组(P<0.05);两组患者溶栓后的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低于溶栓前(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4两组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比较 溶栓前,两组患者的血清NGF、NSE、S-100β水平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溶栓后,阿替普酶组患者的血清NGF水平高于尿激酶组(P<0.05),血清NSE、S-100β水平均低于尿激酶组(P<0.05);两组患者溶栓后的血清NGF水平均高于溶栓前(P<0.05),血清NSE、S-100β水平均低于溶栓前(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比较
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阿替普酶组发生呕吐1例,出血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00%(3/50);尿激酶组发生呕吐、出血各1例,过敏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4/12)。阿替普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尿激酶组(χ2=4.292,P<0.05)。
3 讨 论
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尿激酶、阿替普酶均较为常用[8],其中尿激酶能够将血粘度降低,对血栓形成进行抑制[9];阿替普酶能够将血块溶解,将溶栓作用发挥出来,是临床首选药物[10]。动物实验结果表明[11],阿替普酶能够保护模型小鼠的神经系统线粒体功能,促进病灶周围微血管增生速度的加快,增强模型小鼠记忆能力。本文结果显示,溶栓后,阿替普酶组患者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尿激酶组(P<0.05),BI评分高于尿激酶组(P<0.05)。阿替普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尿激酶组(χ2=4.679,P<0.05),说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好。
本文结果显示,溶栓后,阿替普酶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低于尿激酶组(P<0.05),说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对机体炎症反应进行有效控制。本文结果还显示,溶栓后,阿替普酶组患者的血清NGF水平高于尿激酶组(P<0.05),血清NSE、S-100β水平均低于尿激酶组(P<0.05),说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保护患者脑组织,为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供有利条件。本文结果还显示,阿替普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尿激酶组(χ2=4.292,P<0.05),说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有保证。
综上,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