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以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为例
2023-07-03吴志红王佳怡白鹤翔秦怡娴冯晓钰第宝锋谭春萍唐傲怡高盼盼段必礼刘嘉和
吴志红,王佳怡,白鹤翔,秦怡娴,冯晓钰,高 兴,第宝锋,谭春萍,唐傲怡,高盼盼,段必礼,刘嘉和,石 薇*
(1.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7;2.墨尔本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澳大利亚 墨尔本 VIC 3010 *通信作者:石 薇,E-mail:shiwei_idmr@scu.edu.cn)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1]。灾害不仅会对受灾群众造成生命和财产上的损失,还会对其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明显且持久的影响[2]。其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自然灾害幸存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3]。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还未形成独立的主观意识,易受到社会及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在灾害发生后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4]。例如,“5·12”汶川地震8年后,杜军等[5]调查表明,绵竹中学高中生PTSD检出率为10.8%。
少数民族中学生比汉族中学生可能存在更多的灾后心理问题。首先,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不同的区域文化、风俗习惯和经济状况[6],且某些少数民族群体生活在灾害多发地区,灾害频发的现状增加了压力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如无家可归、财产损失、亲人离世等),从而加剧该地区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其次,少数民族人群对灾害所造成的身体和心理伤害更加敏感[7],既往研究显示,“5·12”汶川地震后,少数民族中学生出现PTSD症状的风险更高[8-9]。
目前,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研究较少,且对该群体在灾害情境下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关键影响因素分析较为单薄。基于此,本研究以地震、滑坡等灾害频发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为例,探讨该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PTSD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其他生活在灾害多发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于2021年9月16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随机抽样选取1所初中学校(红莫中学)和1所高中学校(喜德高中),在这两所学校的各个年级中简单随机抽取2个班级,共纳入6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48%。
1.2 评定工具
采用自制问卷收集中学生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以及是否有接受心理健康服务和参加心理健康培训的经历。
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s’ 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Scale-9 item,PHQ-9)评定中学生的抑郁症状[10]。采用0~3分4级评分(0分=没有,3分=几乎每天),各条目评分之和为总评分,总评分范围0~27分,以总评分10分作为检出抑郁症状的分界值[11]。本研究中,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69。
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7 item,GAD-7)评定中学生的焦虑症状[12]。采用0~3分4级评分(0分=没有,3分=几乎每天),各条目评分之和为总评分,总评分范围0~21分,以总评分10分作为检出焦虑症状的分界值[11]。本研究中,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80。
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PTSD Checklist for DSM-5,PCL-5)评定中学生的PTSD症状[13]。该量表共20个条目,采用0~4分5级评分(0分=完全没有,4分=极度严重),各条目评分之和为总评分,总评分范围0~80分,以31分作为检出PTSD症状的分界值[13]。本研究中,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23。
采用多维度社会支持感知量表(Multidimensional Scale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MSPSS)评定中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程度[14]。该量表共12个条目,分为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共3个维度,采用1~7分7级评分(1分=非常不同意,7分=非常同意),各条目评分之和为总评分,总评分范围12~84分,12~36分为低支持状态,37~60分为中度支持状态,61~84分为高支持状态[15]。本研究 中,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46。
采用UCLA孤独量表简版(UCLA Loneliness Scale,ULS-3)评定中学生的孤独症状[16]。该量表共3个条目,采用1~3分3级评分(1分=从来没有,3分=经常),各条目之和为总评分,总评分范围3~9分,总评分越高表明个体的孤独感越强,以6分作为检出孤独状态的分界值[16]。本研究中,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81。
1.3 调查方法与质量控制
参与本研究的研究者由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心理研究方面的专业人员和研究生组成,调查前已对研究者进行统一培训,熟悉问卷的填写规范。于2021年9月16日-17日14∶00-17∶00开展问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由调查员和各班级主任在教室中发放问卷,使用统一指导语,学生自愿参加并匿名填写问卷。在填写问卷前,学生均被告知研究目的、隐私保护和数据保留相关信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问卷作答时间为30 min,问卷填写完成后由专人回收、录入和核对数据,对于关键信息缺失、作答不全或答案相同的答卷予以剔除。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中学生各量表评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TSD症状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及各量表评分结果
在288名中学生中,男生120名(41.67%),女生168名(58.33%);年龄11~22岁[(16.50±3.45)岁];民族:彝族277名(96.18%),汉族、蒙古族11名(3.82%);受教育程度:初中生117名(40.63%),高中生171名(59.38%);曾经接受过心理健康服务的中学生12名(4.17%);曾经参加过心理健康培训的中学生14人(4.86%)。51人(17.71%)检出抑郁症状,25人(8.68%)检出焦虑症状,8人(2.78%)检出PTSD症状,132名(45.83%)中学生感到孤独;MSPSS评分为(58.74±17.14)分。见表1。
表1 中学生各量表评分结果[(±s)/M(Q1~Q3),分]Table 1 Results of each scale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表1 中学生各量表评分结果[(±s)/M(Q1~Q3),分]Table 1 Results of each scale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注:PHQ-9,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GAD-7,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PCL-5,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ULS-3,UCLA孤独量表简版
量 表PHQ-9 GAD-7 PCL-5 ULS-3评 分3.00(0~7.00)2.00(0~6.00)4.00(0~11.00)5.05±1.80 95% CI 4.012~5.189 2.915~3.856 6.363~8.491 4.844~5.260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中学生各量表评分比较
高中生PCL-5评分和ULS-3评分均低于初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02、4.431,P<0.05或0.01)。见表2。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中学生各量表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psychological symptom scale scor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中学生各量表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psychological symptom scale scor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注:PHQ-9,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GAD-7,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PCL-5,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ULS-3,UCLA孤独量表简版
组 别性别t P受教育程度t P是否接受心理健康服务t P是否参加心理健康培训t P男性(n=120)女性(n=168)初中(n=117)高中(n=171)是(n=12)否(n=276)是(n=14)否(n=274)PHQ-9评分4.21±5.41 4.88±4.81-1.110 0.268 5.25±5.55 4.17±4.69 1.772 0.077 7.25±5.10 4.49±5.05 1.856 0.064 5.43±4.65 4.56±5.10 0.625 0.532 GAD-7评分3.05±3.96 3.63±4.12-1.187 0.236 3.68±4.40 3.21±3.80 0.963 0.337 4.92±4.32 3.32±4.04 1.338 0.182 5.00±4.85 3.30±4.00 1.530 0.127 PCL-5评分7.65±10.29 7.27±8.31 0.348 0.728 8.87±9.42 6.46±8.91 2.202<0.050 10.67±10.25 7.29±9.12 1.251 0.212 9.86±10.03 7.30±9.13 1.016 0.310 ULS-3评分5.03±1.96 5.07±1.68-0.216 0.829 5.60±1.88 4.67±1.65 4.431<0.010 5.58±1.88 5.03±1.79 1.047 0.296 4.71±1.90 5.07±1.79-0.721 0.472
2.3 PTSD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设P为PTSD症状检出的概率,以In[P/(1-P)]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检出抑郁症状、检出焦虑症状、感到孤独和多维度社会支持感知变量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检出抑郁症状(OR=7.630,P<0.05)和焦虑症状(OR=3.789,P<0.01)是PTSD症状的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中学生PTSD症状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3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PTSD-related factors in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地区部分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首先,样本中17.71%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状,这与以往国内学者对少数民族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17-18];其次,中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8.68%)略低于苏雯靓等[19]对重庆市1 097名少数民族学生焦虑症状的检出率(13.20%),此差异除研究对象样本量相差较大外,还可能由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对彝族地区的经济和教育高度重视与支持[20-21],缓解了当地中学生在经济和学业上的焦虑情绪;最后,样本中45.83%的中学生感到孤独,这一结果远高于既往类似研究结果[17-18],可能是由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存在很多留守中学生,这类群体更容易产生孤独感[22]。上述结果表明,目前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与既往关于彝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结果一致[23]。这可能是由于当地中学生除了缺少父母陪伴与沟通、正处于青春期之外[22],还可能受到当地灾害频发的影响,这些创伤事件和应激事件都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
高中生孤独感和PTSD症状评分均低于初中生,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24-25]。初中生比高中生更容易感到孤独和出现PTSD症状,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受教育程度影响个体排遣孤独感的能力,受教育程度越高,知识面越广,越有助于提高自己与他人有效沟通的能力以及发现和识别自身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24];另一方面,受教育程度较低者对灾害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有限,而受教育程度较高者拥有相对丰富的知识储库和完备的能力结构,在面临直接或间接灾害时具备更强的应对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出现PTSD症状的可能性更小[26]。提示应重点关注生活在灾害多发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少数民族学生,尽早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等干预措施。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是PTSD症状的危险因素,且抑郁症状对PTSD症状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这一结果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27],可能是由于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PTSD症状是普遍存在的共病症状[28],即当个体出现某种心理问题时,可能会诱发其他心理问题的产生。通过心理健康培训可能有助于缓解个体的抑郁和焦虑症状[29],学校可开设心理健康相关的培训以及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中学生疏解负性情绪,减少抑郁、焦虑症状的产生,从而降低PTSD症状出现的几率。然而,本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不是彝族地区中学生出现PTSD症状的显著影响因素,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不一致[30]。并非所有的社会支持都能对PTSD症状产生显著影响,既往研究表明,个人情绪在社会支持与PTSD症状中起到调节作用[31],积极情绪可以促进PTSD症状恢复,而本研究中的中学生抑郁、焦虑和孤独感检出率较高,这些负面情绪可能使社会支持对PTSD症状的影响不显著。
综上所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地区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抑郁和焦虑症状是PTSD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局限性如下:①所收集的有效样本数量较少,尚无法全面反映彝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在今后的研究中,可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②本研究有效问卷回收率较低,是因为在发放问卷、收集数据的时候,完全遵从学生和监护人同意参与的原则,并将不愿参与、临时未到校或递交无效问卷的参与者都按无效问卷处理,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尽量与被试或监护人提前沟通,以提高研究的自愿参与率;③对于其他可能影响彝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如学业压力、家庭经济情况[22]、心理韧性[32]等,本研究并未纳入,今后的研究中可关注以上变量,更全面地探讨影响该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