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一体化背景下“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衔接研究
2023-07-02王晶
摘 要:课程衔接是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核心,也是中高职一体化教育衔接的技术难点,近年来,关于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不计其数,针对园艺专业课程衔接的文献也是数不胜数,然而这些文献中理论层面探讨居多,而可行性实施方面偏少,尤其是在涉及某一门具体的专业课程时,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几乎寥寥无几。本文就以中高职共同开设的“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为例,在中高职一体化的背景下,通过企业调研、教师访谈等方式,开展岗位需求分析和课程目标定位分析,最终确定中高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内容框架,这不但对中高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衔接具有实践指导意义,还对中高职其他专业共同开设课程的有效衔接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
一、概述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类型,其高质量发展备受社会关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了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和本科职业教育的培养体系,深化“三教”改革,提升教育质量,这不但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南,还是职业教育发展类型教育的新理念。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業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要加强中高职衔接,完善五年制高职。”由此可见,中高职一体化建设是实现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之路,更是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中高职教育衔接涉及教学安排、培养计划、课程等多方面的衔接,其中课程衔接是核心[1],是促使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落脚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梳理,发现大多数研究都是从某一专业层面上进行理论分析,鲜有可操作层面的论述,具体到某一指定课程的衔接研究更是寥寥无几。
本文拟从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及兰州园艺学校中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一门具体专业课程“植物组织培养”为研究对象,以中高职一体化的视域,通过相关企业的实地调研、教师访谈和对从事相关工作毕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等方式,从企业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出发,探析中高职共同开设课程“植物组织培养”的课程衔接模式,分析得出中职和高职不同学段“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内容和技能对企业生产的不同需求,以期实现中高职园艺技术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同时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新的思路,使园艺技术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更好地满足相关企业的需求,加快区域行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中高职园艺技术专业衔接课程构建的现状
兰州新区地区园艺的支柱产业主要为花卉产业、蔬菜种植产业,生产模式已经由传统的零散型、粗放型向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及标准化转变,这使得园艺行业对岗位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园艺技术专业(2022年)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兰州新区园艺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和所需岗位职业能力的基础上确定了园艺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要培养具备现代园艺基本知识、掌握园艺产业生产管理和良种繁育等岗位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科学创新精神的一线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然而,比较中职和高职两个学段园艺技术专业相关课程设置,首先,一些专业课程例如植物基础、植物栽培学、植物组织培养等课程存在重复开设现象,只是课程名称有所差别,与此同时,相应的课程缺乏中高职贯通的统一教材,课堂讲授及实训内容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其次,中职和高职教育文化课程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现象,没有相关的统一性和连贯性,这导致了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进入高职院校后学习兴趣骤减,这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提升和专业发展;最后,由于高职学生生源比较复杂,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在文化基础课程和操作技能两个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给高职专业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专业课程的具体衔接问题及相应的方法探析在中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势在必行。
三、中高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及林业育苗等领域,且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是组培快繁技术和脱毒育苗技术的大力推广,在农林生产中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是园艺技术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并存的课程,其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为其他专业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实践基础,更为中职和高职不同学段的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充分的技术准备。该课程可以将工作情境更加直观地呈现于课堂,从而使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涉及的工作岗位拥有更加充分和深刻的认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分析和管理能力。故大多数中高职涉农院校都将“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作为专业拓展课予以广泛开展。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具有较高的技术实践性,不仅可以完善涉农院校的专业建设,还能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而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中职和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其侧重点却有所不同。中职教育侧重于培养在农业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高职教育的使命则是培养具有现代农业职业精神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农业创新型人才。而相关组培企业在岗位设置中所需的专业技能对于中职生和高职生也有所区别。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使所培养的中职和高职专业人才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应对中高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技能进行有效定位。
在中等职业学校“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上,旨在培养初级农业技能人才即可,在课程内容及实训教学的设定上重点强调一线工作者的相关岗位操作技能;而在高等职业院校“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上,旨在培养高级技能人才,要着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及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相应地在该课程内容和技能需求设定上应向着深度和广度发展。
四、中高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内容衔接的理论基础及框架设计
(一)理论基础及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而职业教育理念是人们对职业教育实践及其职业教育观念的理性建构,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想先导[2]。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和多元化发展,需要有与时俱进的理论指导和新理念的引领。
本文认为中高职课程内容衔接的理论基础应以布鲁纳为代表的认知结构理论、埃里克森为代表的人格发展理论及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理论为引领进行设计。认知结构理论强调认知结构的整体性、层次性及与外界环境达到平衡的适应性[3],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水平都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个体不断演化和领悟来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认知结构理论肯定了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的关系和定位,中职教育阶段培养基础认知结构,高职教育阶段培养复杂认知结构,高职教育是建立在中职教育和同等学历教育的基础之上的[4]。人格发展理论的观点是不同阶段人的成熟度是不同的,中高职两个阶段应注重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置课程内容[5]。终身教育理论认为终身教育不能仅限于个人的状况,而是要作为一个整体的教育来加以考虑,是一切教育机会的统一综合;其认为要根据时间和情况的不同应由社会整体提供教育机会,而自我不断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教育,且将教育视为成长的手段[6]。
(二)框架设计
郭清兰提出了职业院校课程开发务必要做到以职业岗位技能训练为基础性导向媒介[7]。具体处理模式为:在充分了解职业院校实际条件的前提下,进行相关企业的岗位调查分析,后续将不同岗位能力培养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完成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养成任务。据此,笔者提出了中高职共同开设的“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内容和技能衔接的具体实施路径:第一步是通过访企调研,确定“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模块内容所对位的职业岗位,第二步是针对企业所设立的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解和职业能力探析,第三步是通过各职业能力要求对中高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理论和技能进行分层设置,最终实现中高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内容和技能的有机衔接(见下图)。
课程内容和技能衔接的具体实施路径图
五、植物组织培养企业的职业岗位分析和课程现状
本研究采用教师访谈、问卷调查和实地参观的方式对相关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毕业生和本课程任课教师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的相关组培企业2家[甘肃省农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富优基尼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从事相关工作的中职毕业生和高职毕业生各5人,受访的“植物组织培养”任课教师4人(其中中职和高职各2人),调研结果如下:
(1)通过实地调研本地相关企业,发现企业所涉及的岗位大类主要有组培企业管理岗位、培养基研发与制备岗位、无菌操作岗位和培养室及温室管理岗位。各同一岗位工作任务对实习生的岗位能力也是有不同要求的,对中职毕业生只需完成最基本的工作任务,例如清洗玻璃仪器、对照培养基配方能够精准配制培养基、能针对不同类型的种苗采用正确的无菌扩繁方法等;而对于高职毕业生,除了最基础的技术要求外,还需参与培养基配方的研发工作、品种苗的脱毒和病毒鉴定工作、组培生产车间的日常管理工作等。这是中高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理论和技能分层设计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2)经过教师访谈和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中高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中,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中职和高职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大同小异,课程内容也存在高度重合现象,在中职和高职两个不同培养阶段的课程内容衔接上未能体现出能力递进和课程内容层次化的特点;其次,通过访谈任课教师,发现园艺技术专业的高职学生由于生源比较复杂,普高毕业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明显优于中职毕业学生,而中职毕业学生在专业操作技能学习中明显娴熟于普高毕业生,这要求在讲授本课程理论和技能培训过程中对不同生源学生有不同的侧重点。
六、中高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内容和进程衔接的主要方面
按照上述理论基础、实施步骤及岗位能力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中高职内容的确定需依据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来分层设计。本文以企业基本工作流程为主线,通过以具体岗位为依托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对该课程具体知识技能进行分层梳理,具体内容见下表(Ⅰ级是中职教育阶段园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及技能,Ⅱ级是高职教育阶段园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及技能)。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还体现了该课程在中职和高职两个学段知识技能的完整性,即帮助学生树立企业的整体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分析,中职和高职两个学段“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知识技能势必会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有所重复,这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但在后期教材编排和讲授过程中,其学习深度和广度是不一致的,中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及技能只需在工作中够用即可,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通过扎实的技能训练获得职业满足感;而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则需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还需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甘肃省农业组培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对接的视角下,借鉴国内和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成功案例,提出了农业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和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园艺技术专业中高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衔接的知识技能布局与调整方向。研究发现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一个理论和实践并存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植物组织培养相关企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的深入分析,最终确定了中高职不同学段的“植物组织培养”所授课程的知识及技能。本文以认知结构理论、人格发展理论和终身教育理念为理论指导,以岗位能力为依托,对中高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内容及技能进行分层和衔接,有机地将中职和高职两个学段的课程内容及技能进行了有效整合,既避免了内容的过度重合,又体现了中职和高职两个学段知识技能的完整性,这为后续教材编写、课程标准的衔接及教学方案的设计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據,也为中高职一体化具体课程内容的衔接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的技术路径,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33(05):6973+8.
[2]孙午生.关于职业教育理念、定位、评价的思考[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22(02):98102.
[3]王映学,林颖.论教学设计:三种不同的认知学习理论视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08):5152.
[4]陆国民,王玉欣.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开发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06):5659.
[5]刘达.浅析现代教育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阶段性教育启示[J].知识经济,2016(03):172.
[6]罗祥华.略论朗格朗终身教育思想及《终身教育引论》[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8):126+32.
[7]郭清兰.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分析[J].知识经济,2017(19):172173.
作者简介:王晶(1984— ),男,汉族,甘肃榆中人,硕士,讲师,长期从事园艺技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