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菏泽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2023-06-30王秋红
王秋红
(郓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郓城 274700)
食源性疾病是食入有害性生物病原体或有毒化学物质导致的疾病,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常见的有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化学性有毒害物质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高,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食源性疾病可以有病原,也可以有不同病理和临床表现,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经进食而发病,这就给疾病的预防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控制食品污染,倡导合理饮食,提高食品卫生质量,这对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本文旨在了解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流行规律,为进一步做好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菏泽市11 个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记录的2020 年1—12 月的食源性疾病报告资料。
1.2 方法 采用EXCEL 建立数据库,对所选择的报告资料按照月份、性别、年龄、职业、进食食品场所、进食种类、致病因素等开展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20 年菏泽市共报道食源性疾病50 520 例,经临床诊断,以进食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急性胃肠炎49 759 例,其中重症149 例;加工方式不当,致动植物毒素中毒596 例,其中重症13 例;误食亚硝酸盐中毒165 例,其中重症47 例,无死亡病例。
2.1 发病时间分布 全市1 月份病例1 907 例、2 月份病例2 017 例、3 月份病例1 711 例、4 月份病例2 915 例、5 月份病例3 251 例、6 月份病例4 009 例、7 月份病例11 043 例、8 月份病例10 359 例、9 月份病例6 103 例、10 月份病例3 183例、11 月份病例2 051 例、12 月份病例1 971 例。由此可见,食源性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时间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流行季节5~10月,高峰为7~8月。
2.2 不同性别、年龄病例分布 报告病例中男性26417 例(52.29%);女性24103 例(47.71%)。年 龄 分 布:55~64 岁 发 病 最 多,6450 例, 占12.77%;4~6 岁次之,6410 例,占12.69%;1 岁以下最少,107 例,占0.21%。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年龄病例分布表(n)
2.3 不同职业分布 职业分布:农民为35 213 例,占69.71%;学生6 719例,占13.29%;其他8 588 例,占16.99%。
2.4 进食食品的种类分布 监测系统数据显示:进食食品种类,肉与肉制品最多(18 959 例,占37.53%);其次是水果类及其制品(13 378例,占26.48%);饮料与冷冻饮品(8 262 例,占16.35%); 蔬 菜 及 其 制 品(6 357 例, 占12.58%);粮食类及其制品,含淀粉糖类、焙烤类及各类主食(3 058 例,占6.05%);其他制品(506例,占1.00%)。
2.5 进食场所分布 通过监测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可疑暴露食品场所主要以家庭为主(48 191 例,占95.39%),其次是餐饮服务业(1 208 例,占2.39%)、零售市场(813 例,占1.61%)及其他场所(308 例,占0.61%)。
3 讨论
当前食品污染引起的疾病是大众最关注的卫生问题之一。有流行病学研究报道,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占各类疾病发病率的第2 名,据世界卫生组织及世界农贸组织的相关报道,仅在1980 年,非洲、亚洲、拉丁美洲5 岁以下的儿童发生急性腹泻者就超过10 亿,其中,每200 例中,就有1例死亡病例[3]。英国肠道传染病中,有20%是经食物传播;美国每年平均爆发食源性疾病达300起以上,其中1978 年由食源性疾病引起的死亡病例80 例[4]。自1953 年,我国成立卫生防疫站以来,建立了传染病报告及食物中毒报告制度,而传染病发病率以肠道传染病最高,随着农村自来水改造,近些年肠道传染病的水型暴发已经很少见,主要是经食物传播[5]。我国自1983 年试行食品卫生法以来,食物中毒报告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但依旧有7/10 万的发病率。20 世纪80 年代,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由食用不洁的毛蚶引起,这是一次典型的食源性疾病大流行[6]。为了进一步做好食源性监管工作,需要及时分析监测结果,加强居民食源性疾病的科普,使居民意识到疾病的危害性,提高民众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意识,主动避免食源性疾病的食物摄入,降低感染风险。
本文分析了2020 年山东省菏泽市各县区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情况,了解我市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趋势,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且及时掌握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疾病负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警,减少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和食品安全隐患。2020 年菏泽市各县区共报道食源性疾病病例50 520 例,临床诊断以进食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引起急性胃肠炎报道的49 759 例,加工方式不当致动植物毒素中毒596 例,误食亚硝酸盐中毒165 例,重症病例209 例,重症率0.41%,无死亡患者。各县区每月都有病例报告,以5~10 月较多,高峰期为7~8 月,高峰期大多数食源性疾病患者因急性胃肠炎就诊,分析原因,夏季温度高、雨水多,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同时,食物若未及时食用或保存不当,就容易变质腐败,而诱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这些患者就是因为食用了被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污染的肉、蛋、奶类食品,生食了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海鲜及冰箱中被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剩饭剩菜所致病。另一方面,季节变换、气温升高使人体肠道的防御机能下降,易感性增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出现发病高峰。年发病率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55~64 岁年龄段为主,4~6岁次之,特别是儿童消化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天气炎热,食物容易腐烂,如果家长不注意孩子的饮食,给孩子吃一些不干净、不新鲜、隔夜的食物,又或者街边的小吃,细菌病毒感染很容易导致孩子患上肠胃疾病,从而出现腹泻的情况。比较常见的就是细菌性肠胃炎、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相较于城市,农村发病率高,农村的饮水水源多为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水源容易受到农药污染,且农村缺少有效的消毒措施,研究表明,隐孢子虫、圆孢子等寄生虫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病原菌,也是导致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因素[7];可疑暴露食品场所发病主要以家庭为主,其次是街头食品和餐饮服务业。因为大多数居民在家就餐机会多,一些家庭饮食习惯不健康,不注意饮食卫生,进食不洁食物后,家庭成员同时发病,形成聚集性食源性暴发事件,还有烹饪方式不当,如四季豆、豆浆等豆类食物在烹饪加工过程中未充分加热、煮熟导致动植物毒素中毒。因此,做好食物中毒的预防工作就非常重要。
食源性疾病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预防和特异性治疗手段。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在食源性疾病没有特异性预防措施的情况下,以管理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为主要手段。对于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干预:(1)避免在无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就餐。(2)在有卫生保障的菜市场、超市购买有安全系数的食品,选择购买新鲜的肉类、水果、蔬菜、海产品及水产品,奶制品应选消毒过的而不买生奶。(3)避免熟食、生食混放,菜板菜刀不能混用,以防生熟食交叉污染。(4)不生食海鲜及肉类,生吃瓜果必须清洗干净。(5)重视加工凉拌类食品的清洁。(6)尽量不食剩饭菜或充分加热再食用;不食用腐败变质的禽、蛋、肉、水产品以及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不采食野生菌和食用发芽的土豆及霉变玉米面。(7)夏季减少腌渍食品的食用。(8)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加强个人体质锻炼,做到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9)少参加群体性聚餐,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等食源性疾病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同时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10)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我国食品添加剂从建国初期的几十种,到现在已经有几千种,而食品添加剂对人身体的危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尽可能的以天然的方法进行食物存储。对民众加强食源性疾病健康宣教,提高其识别能力和意识,改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加强宴席的卫生监管工作,创新卫生监管模式。
综上所述,有害性生物病原体或有毒化学物质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危害因素,来自于环境、加工、生产、储运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建议深入开展食源性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让公众了解食源性疾病防控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是开展食源性疾病流行的行之有效的主要措施,对降低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及食物中毒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