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杯”预测:二季度经济有望达8%
2023-06-30廖宗魁
廖宗魁
面对一季度巨量的信贷投放和经济的超预期,似乎并没有激起市场乐观的情绪,上市公司的一季报业绩较为分化并让市场有所不安。关键的问题是,二季度经济会如何走呢?
4月底,由《证券市场周刊》发起的“远见杯”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预测(下称“远见杯”预测)显示,机构们对2023年二季度中国GDP增长的预测中值为8%,将比一季度增长大幅提升3.5个百分点;机构们也明显上修了全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对2023年中国GDP增长的预测中值为6%,显著高于两会提出的5%左右的增長目标,预测比2月初上修了0.6个百分点。
从经济的结构看,机构们对二季度各主要指标的预测增速均比一季度上升,不过回升幅度仍有较大的分化:其中,对二季度工业、消费的恢复比较乐观;投资的恢复有望大致平稳,而对出口的前景依然持较为谨慎的判断。
“远见杯”预测显示,机构们对二季度工业同比增长的预测中值为7.1%,将比一季度增速大幅提升4.1个百分点;对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的预测中值为13%,将比一季度增速大幅提升7.2个百分点;对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的预测中值为5.9%,将比一季度增速提升0.8个百分点;对二季度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增长的预测中值为1.8%,将比一季度增速提升1.3个百分点。
鉴于经济的持续恢复以及一季度信贷的提前投放,机构们对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趋于中性。“远见杯”预测显示,机构们对二季度年期LPR的预测中值为3.65%,与一季度持平,对2023年全年的1年期LPR预测中值也为3.65%,这意味着在2023年余下的时间里央行不再会“降息”。
图1:PMI动能明显回落
数据来源:Choice
图2:人民币与美元走势
据来源:Wind、中银证券
由于基数的扰动大大的抬升了二季度经济数据的同比增长,如果剔除掉基数的干扰,不论是从两年平均增长,还是从环比增速看,经济的上升动能并没有同比数字看上去那么强,经济恢复仍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这或许也是市场对同比高增长预期反应比较平淡的原因。
以消费修复为主导的特征
在年初的时候,市场较为担心的是消费的恢复,因为在疫情中,居民的收入和资产负债表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2月初,“远见杯”预测给出的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的预期中值是7.5%;4月底,机构们对这一增速的预期上修到了8.2%,表明年初以来消费的修复还是好于预期的。尤其是,机构们对二季度消费同比增速的预测中值达到13%。
一方面,疫情缓和后服务类消费短期内出现了快速的恢复,比如旅游、餐饮等,一些比较依赖线下的服务活动得到修复,比如保险等;另一方面,房地产在底部有所企稳,也带动了地产产业链相关的一些消费活动。
不过也应注意到,消费的同比高增长预期,也有低基数的影响。剔除基数的干扰,8.2%的全年消费增长预期相当于两年平均增长为4.0%,二季度13%的消费增长预期,对应的两年平均增长约为4.5%,也只是一个勉强达标的增速,远没有达到疫情前8%左右的消费增速。
本轮经济修复与以往周期最大的不同在于,在过去传统的周期中,经济的复苏主要由基建和房地产来带动,其特点就是见效快、拉动效应大。在政策端发力以后,银行端积极释放信贷,而基建和房地产会快速的把信贷转化为直接的经济活动,并迅速带动相关产业链,会看到社融增速的明显上升,进而在一两个季度后出现整体经济的快速回升,形成“强复苏”格局。2009年、2020年和2016-2017年都是这种典型的复苏周期。
但是在本轮经济的修复中,地产由于此前遭受重创,“造血功能”并未完全恢复,基建也受制于地方土地收入的下降,都难以承载主导的力量,而消费则成为了经济修复新的主要带动力。一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6.6%。不过,消费的修复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是一个慢变量,对经济其他部分的拉动效应也需要更多时间才能传导,信贷传导到直接的经济活动没有以往周期快,这就导致了当前经济复苏的特征很难是“强复苏”,而是一种慢慢回升的“弱复苏”。
市场为何对高增长预期犹豫
对于二季度经济主要指标同比的高增长预期,为何市场的反应却依然很平淡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同比高增长有可能是低的基数造成的,并不一定代表经济真实的动力。比如2022年二季度GDP增速只有0.4%,非常低的基数必然会带来今年二季度GDP的较高的同比增速。
遇到这种基数问题,我们常常用两年平均增长来处理。如果2023年二季度GDP增长是8%,那么其对应的两年平均增速约为4.2%(仅用简单的算术平均);而一季度GDP的两年平均增速是4.6%。也就是说,如果剔除掉基数的影响,二季度的经济增长动能可能反而是下降的。
另外一种观察经济动能的方法是看环比增速,欧美的经济数据就更注重环比。PMI就是一个反映环比动能的指标,4月官方制造业PMI录得49.2%,比上月明显回落2.8个百分点,再度处于枯荣线以下,表明制造业的环比动能是在减弱的。
不过,由于我们大部分的经济数据都是同比数据,高质量的环比数据比较缺乏,使得判断经济环比动能比较困难。
从经济各部分结构看,存在较大的分化,也使得要准确判断经济的回升力度变得更加困难。我们看到,在一季度经济中,随着疫情的缓和,消费的恢复最快,但这主要限于服务消费,而耐用品消费依然乏力;房地产市场有所企稳,但只能说是已经摆脱了2022年的大幅下滑境地,房企拿地和新开工仍显得信心不足;青年失业率仍居高不下,就业压力仍不小。
上市公司一季度反映的业绩情况也比较分化,与宏观一些改善的匹配度没有以往周期那么高。根据海通策略的统计,2023年一季度,全部A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较上一季度回升8.1个百分点。全部A股的非金融企业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7%,比上一季度回升9.2个百分点。虽然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速有了明显回升,但增速的绝对水平依然显得偏低。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较为关心的GDP、工业增长都是一个剔除价格后的实际量,由于一季度价格因素偏低,会压低名义的经济增速。而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是一个名义量,所以产生了实际GDP与上市公司利润的一种“落差”。而价格因素往往又是一个滞后的变量,还会受到全球需求的影响,比如2009年经济早已快速修复,但PPI同比却是大幅的负增长,而CPI增速也处于-1%-2%之间。这种关系可能使得在本轮经济修复中,上市公司的表观利润修复看起来要比以往周期慢。
人民币有望升值
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在经济复苏预期的推动下,人民币出现了一波快速的升值,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从7.25一度升值到6.7附近。不过,自2月份以来,人民币略微有所贬值,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贬值到6.9左右。
面对人民币的起伏,市场并不很担心。“远见杯”预测显示,机构们对二季度末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預测中值为6.84,要比4月底6.92的水平略有升值;而且机构们对2023年年末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预测中值为6.7,表明市场对中期人民币的升值仍较有信心。
未来决定人民币走势的主要是两大因素:其一,国内经济恢复的程度及国内货币政策松紧;其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路径。
在1月份的时候,人民币的升值幅度是强于美元指数的贬值程度的,这表明当时国内的因素在人民币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年初,由于疫情的快速缓和,市场产生了经济“强复苏”的预期。但是进入2-3月以后,随着各方面经济数据的公布,市场逐步修正了“强复苏”的预期,人民币的走势又重新回到了和美元指数比较同步的状态。甚至在4月份之后,不少上市公司年报、一季报低于预期,人民币相对美元指数还略微有些偏弱。
未来中国经济整体好转的趋势是确定的,这决定了不会像2022年那样成为人民币贬值的助推。但由于复苏的不均衡、也并不是“强复苏”,所以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因素恐怕很难成为人民币变化的主因。
而且国内货币政策(以“降息”来衡量)也可能逐步回归中性。“远见杯”预测显示,机构们基本上预期年内央行不会“降息”,年内1年期LPR将一直维持在3.65%。
那么,中期内影响人民币的主导因素可能还是看美联储的政策走向。正像2022年,美联储不断超预期的快速加息推动美元指数攀升,自然就会带动人民币汇率(对美元)的贬值。5月份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后,基准联邦基金利率已经被上调到5%-5.25%,未来美联储还会不会继续加息呢?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联储又会在何时降息?
“远见杯”全球预测显示,机构们对二季度末美联储基准利率的预测中值为5.125%,意味着市场预期美联储在5月份的加息将极可能是最后一次,美联储加息已经到达终点。此外,机构们对二季度美国GDP(环比折年率)增长的预测中值为0.4%,对二季度美国CPI同比增长的预测中值为4.3%,这意味着市场预期二季度美国经济会继续放缓,但暂时还不会马上陷入衰退,而通胀会继续温和的下行。
在加息的终点上,5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声明中删除了此前的措辞“the Committee anticipates that some additional policy firming may be appropriate.”这被认为是暗示加息已经结束。
但何时会降息,美联储并未透露明确的信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鉴于我们认为通胀需要一些时间才能下降,因此降息不合适。如果通胀仍然偏高,我们不会降息。FOMC的通胀前景展望并不支持美联储降息。”
在这种经济温和下行和通胀缓慢放缓的背景下,未来1-2个季度,美联储很可能会按兵不动。美元指数和人民币也有可能保持一个震荡局面,等待进一步明确的趋势推动力。
目前金融市场对四季度美联储降息仍有较强的预期,比如CME的利率期货预期9月份后美联储会进入连续降息的通道。届时美元将进入下降轨道,人民币也有望开启升值的周期。
表:2023年二季度“远见杯”中国经济的季度预测数据
数据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指标说明:预测机构仅写简称,预测人员仅列了第一位预测代表。“利率”是指2023年6月份的1年期LPR报价,“汇率”是指2023年二季度最后一天的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其中,“工业”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投资”指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消费”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GDP和工业增长率按可比价格计算,投资和消费按名义价格计算,出口和进口按美元价格计算。除利率、汇率指标外,其他指标均为二季度(当季)同比增长率;除汇率外,单位均为%。预测调查截至时间至2023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