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莆田童谣融入幼儿园大班歌唱活动的实践策略

2023-06-30林丽静

天津教育·下 2023年5期
关键词:莆田童谣歌唱

林丽静

莆田童谣是指以莆田方言为载体,采用民间传唱的形式,孩子们喜欢传唱、富有语韵的短小文学体。将其引入幼儿园的大班歌唱活动中,对幼儿的审美能力的提升和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谈谈笔者幼儿园将莆田童谣融入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的实践做法。

一、挑选、创编适合的童谣

孕育于兴化本土的莆田童谣亲切淳朴、流畅和谐,句句都弥漫着山川灵气,字字都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如何在众多的莆田童谣中选择适合大班幼儿的,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内容适宜

1. 题材适宜。

莆田童谣的选择首先要考虑所用题材适宜性的问题,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好学好问的性格,题材应尽量選择富有特色与生动性的内容,让幼儿在学习中获得喜悦感与满足感。如《五日节》: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爬龙船。正像这首承载莆仙人端午记忆的童谣所唱的,幼儿在学习童谣的过程中了解到原来莆田端午节,莆田市民要热热闹闹地连过5天,以及这五日中过节食品的俗例及其民俗活动内容,莆田端午节是全国端午持续时间最长的,且天天都有民俗活动的端午节。

在题材的选择上,教师还要注意摒弃莆田童谣中不适合幼儿发展的、有嘲讽、人身攻击性的题材,选择文明语言的题材。如《老公行,老妈带》:老公行,老妈带。带届粪池兜,拉屎用手抠。这种童谣明显不符合幼儿的学习认知,也不符合当代的语言文明,所以在选择童谣的题材时应避开这些不利因素,让幼儿得到正确引导。

2.难度适宜。

童谣的选择还需要考虑难度适宜性的问题,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思维方式与年龄特点。对大班年龄段的幼儿,应选择稍长、有点难度又适合幼儿的题材,鼓励幼儿改编、创编题材。如在开展“爱家乡”主题探究活动中,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了莆田童谣《四大名果》,后来班上的幼儿陆续了创编了不少莆田童谣,如专门介绍一种水果特产的《荔枝谣》《枇杷歌》,还结合本地的名胜古迹创编了《莆田风景好》《小河水,清又清》等童谣,幼儿创编的童谣展现了生活美、自然美。

(二)贴近生活

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师选择的莆田童谣应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风格有趣新颖,才能得到幼儿的喜爱。如《红团红逗逗》:红团红逗逗,要食要趁早。红团红逗逗,不食留明早。红团绿豆馅,吃了香gou gou,红团糯米馅,吃了甜gou gou。这首童谣唱的是莆田家庭中传统的地方小吃红团,吃红团的最佳时间以及不同红团馅的特点,读起来很押韵,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适合传唱

教师要选择适合幼儿传唱的莆田童谣,应该是句式对称、顺序有利于儿童对童谣内容的理解,这样他们才能更容易接受和记忆。这样的童谣有很多,如《草人仔》:草人仔,田里插,惊鸟仔,“账”五谷,穿破衫,日“物”曝,戴破笠,雨“物恶”,有功劳,“兆帐贺”;《冬至霜,月娘光》:冬至霜,月娘光。柏叶红,丸子捧。虹叶落,做岁到。

二、设计童趣、适合的曲调

有了适合的童谣之后,如何给莆田童谣融入合适的音乐,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将童谣融入富有童趣的经典曲调

经典歌曲永流传,是因为有着脍炙人口的旋律。教师将莆田童谣融入这些经典歌曲的曲调中,一样受到幼儿的欢迎,他们常常不自觉地脱口而出。如传统童谣《红团番薯起》,融入了经典儿歌《柳树姑娘》的曲调,脍炙人口,深受大班幼儿的喜爱。

(二)将童谣融入富有地方特色的曲调

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本土音乐,将莆田童谣融入当地的莆仙戏中,不仅对幼儿的审美产生诸多积极的影响,而且对莆田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幼儿自编的童谣《大大的豆腐哪里来》中,从地方曲艺挑选出的经典曲调——莆仙戏传统剧目《状元与乞丐》选段,将两者融合在一起,让幼儿在学习莆田童谣方言特色的同时,感受莆仙戏中对唱的演唱特点,体验俚歌对唱形式及节奏特点,萌发对莆仙戏的喜爱之情。这里教师对《状元与乞丐》选段的曲谱进行了升调、简化和重复等处理,使幼儿更容易接受。教师依据童谣的意境配上合适的曲调,将童谣以一个新的形式传达给幼儿,幼儿的兴趣极大地提升,而且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童谣中的情感表达。

三、制定不同维度的目标

歌唱活动的目标应该明确促进儿童发展的基本原则。莆田童谣融入大班歌唱活动,应以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促进幼儿音乐能力发展、传承莆田传统文化、浸润家乡文化情怀为目标。将莆田童谣融入幼儿园歌唱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成长环境,了解幼儿已有的音乐能力和可接受的实际水平,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教师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规定的幼儿园艺术领域目标为总体目标,从认知习惯、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确定了莆田童谣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应用的分层目标,促进幼儿在感受和欣赏、表现和创造中得到发展。

教师根据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结合各种音乐元素,如旋律、曲调、节奏、速度、音色等,以提高幼儿审美为主要任务,突出幼儿对莆田童谣文化的感受体验与认同,重点引导幼儿的情感共鸣和自主创造,使整个活动在目标的指引下进行,科学地实现目标。

四、多种形式感知和理解

在莆田童谣歌唱活动实施过程中,如何启发幼儿多形式感受和体验莆田童谣与音乐结合的独特韵味呢?活动中,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听一听、玩一玩、编一编等多种形式,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带领幼儿感受莆田童谣与音乐碰撞带来的不一样的美感。幼儿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了幼儿视觉、听觉、表现与表达的审美感知能力及审美想象能力的提升。

(一)设置情境

设置情境是莆田童谣教学融入歌唱活动常用的形式,幼儿可以在情境中找到家乡的痕迹,从而激发他们与家乡当地文化“交流”的欲望。幼儿的思维以感知动作为主,具体、形象、直观,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此,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准确、有效地掌握音乐的关键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个适合的活动氛围,创造一个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条件,鼓励幼儿感受真实的情境。教师通过创设联想情境、问题情境、语言情境、记忆情境、比较情境等有效情境,鼓励大班幼儿探索莆田童谣与家乡生活的内在关联,将其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氛围中,从而促使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家乡的童谣歌唱活动。如《冬至霜,月娘光》,教师选择在冬至时间教学,将活动室布置成浓浓的冬至氛围,将这首童谣内容编成一个关于冬至的有趣的短篇故事,让幼儿在听完故事后回忆以往并畅想今年过冬至的情景,为帮助幼儿学会这首童谣做足了准备。

(二)听一听

歌唱活动是建立在“听”的基础上的,幼儿在一遍遍听的过程中逐渐熟悉歌曲,在脑海中形成歌曲旋律“听觉模型”,然后自然地唱出来。因此,歌唱活动应以感受和欣赏为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环节,刺激幼儿多感官参与。

1.比较倾听。

莆田童谣很多都是教师后期配曲的,通过比较倾听,可以增强幼儿的听觉敏锐性。在《大大的豆腐哪里来》中,教师先朗诵童谣,而后引导幼儿整体欣赏莆田童谣融入音乐的美感,再让幼儿讨论融入音乐后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从幼儿的视角出发,让每一个幼儿充分聆听与感受,幼儿用惊喜的眼神欣赏着。幼儿在感受童谣中融入莆仙戏所产生的不一样的美感的同时,有了不一样的审美体验,原来童谣唱起来这么好听,伴奏乐中有敲打莆田传统乐器梆鼓产生的特殊的声音、有男生和女生对唱、有节奏的重复等。

2.视、听融合。

视听结合可以使抽象的音乐可视化,享受童谣画面与音乐的美妙结合。很多时候,画面会给人一种强烈的感觉,与音乐的结合,使幼儿更容易理解。例如,《红团红逗逗》中,听着音乐与童谣的结合,看着家家户户做红团的视频,幼儿不禁想起自己春节前做红团的情景。此外,音乐与视频的相依性决定了它们提供不同的感官体验给人们以美感。在歌唱活动中,教师将视频与音乐融合起来,直观的视频无疑是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场景、理解音乐、达到审美共鸣的一种有效途径。

视听结合还有一个重要方式是借助图谱,图谱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具,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歌词、节奏以及特色的旋律等。

3.言、动结合。

言、动结合也是帮助幼儿有意识地倾听和理解音乐,促进审美理解和审美想象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大大的豆腐哪里来》歌曲活动欣赏中,教师鼓励幼儿使用语言、肢体动作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用动作表达歌曲的节奏,幼儿体验到了表达的快乐,陶冶了情操。幼儿畅谈自己的发现,如将童谣融入音乐后不仅好听,还更好玩了。幼儿根据的自己经验大胆地以多种方式表现莆仙戏曲俚歌中xxxx x的节奏特点,用拍手、跺脚,眨眼、叩牙齿等肢体小游戏个性化地表现对歌曲節奏美感的理解,教师尊重幼儿的表现形式,幼儿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审美经验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三)玩一玩

1.学唱游戏。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童谣歌唱中融入游戏的形式,让歌曲变得有趣,所有的幼儿都很喜欢。大班常用的学唱游戏有变魔术、回声游戏、点兵点将、轮唱、领唱、对唱等。在《在大大的豆腐哪里来》歌唱活动中 ,幼儿在一次次欣赏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跟着哼唱,教师追随幼儿跃跃欲试的情感,引导幼儿发现俚歌的对唱特点及节奏特点后,用变魔术的方式变出图谱,使幼儿直观形象地理解歌曲内容,幼儿在游戏中轻松感受、理解,脸上始终洋溢着欣喜的笑容。教师适时丰富演唱特点,学唱环节循序渐进,幼儿乐在其中。接下来,幼儿在分角色对唱中轮流扮演男女生,先一对多,再男女生对唱,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唱兴趣,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幼儿表现积极、热情、参与度高。

2.扮演游戏。

童谣歌唱活动中,教师会鼓励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融入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歌曲。如《红团红逗逗》歌唱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带上乐器去帮奶奶卖红团。幼儿享受其中,声情并茂的表演将活动推向了高潮。把语言美和音乐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充分表现了幼儿的审美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编一编

1.创编歌词。

教师引导幼儿为学过的童谣创编新的歌词,是对幼儿非常有益的一种活动,既可以丰富幼儿的方言词汇,又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提高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幼儿演唱自己创编的歌词,可以体验自主创造的快乐,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所以对比较简单的歌曲,教师鼓励幼儿用替换歌词的方式创编童谣,如《红团番薯起》活动中,有的幼儿创编新的童谣《米粉大好吃》,将“红团番薯起,吃了大欢喜”替换为“米粉大好吃,吃了要再吃”。

2.创编动作。

对一些可以创编动作的童谣音乐,教师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歌曲创编各种各样的动作,既能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又能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表现其对作品的审美理解。如童谣《冬至暝》中,教师鼓励幼儿创编搓圆的动作。

五、多种形式内化、拓展

在歌唱活动后,教师也围绕童谣与音乐开展一系列的相关活动,让幼儿近距离地感受童谣与音乐碰撞的韵味,体验并感知童谣特有的魅力,让其从小学会欣赏、热爱传统的语言艺术,让乡音乡韵内化成童年难忘的美好记忆。例如,教师在表演区投放了一些简单的乐器,如话筒、梆鼓、沙锤等,供幼儿自主选择并进行伴奏演唱;又如,“离园好声音”“离园时刻”等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学习童谣歌唱活动的成果等。另外,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将歌唱活动拓展到五大领域中,形成一个主题,如从《红团红逗逗》活动进一步延伸到过春节的习俗、新年愿望、制作新年礼物等。

六、结语

以上是笔者针对莆田童谣融入幼儿园大班歌唱活动的实践研究,同时做了如下反思: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方言水平以及教学能力,为莆田童谣在幼儿园大班歌唱活动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加强莆田童谣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运用的意识,在以后的活动中要进一步深化,使之形成园本课程。

注:本文系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莆田童谣在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中应用的行动研究”(项目编号:PTKYKT21015)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莆田童谣歌唱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唱十月
莆田闹元宵
莆田系阴影下民营医疗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