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化对策
2023-06-30李爱凤
李爱凤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如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增强其数学理解力是教师需要关注的内容。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标为教师的教学革新做出了指导,教师要融合新课标的实际要求反思现有教学的设计现状,找出教学优化调整的切入点和具体路径。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趣味导入构建、有效资源检索、教学方法革新、作业设计调整等教学优化策略,希望可以对数学教师有所启发。
一、结合工具开发,构建趣味导入
导入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发挥着学生激趣的作用。在传统教学设计中,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对导入环节的重视,往往采用平白直述的方法开展教学,这一方式在部分数学知识教学中有一定的效果,但在涉及一些抽象性和难度较大的数学知识时,就很容易出现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兴趣不足,导致教学效益受到影响的情况。当前,为了贯彻新课标的教学优化要求,教师需要调整教学导入方法,根据不同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工具。
(一)围绕教材分析,确定导入方法
导入方法的合理选择是实现教学导入有效构建的关键要素,为了生成合理高效的教学导入环节,教师要利用课前时间进行研究,从实际教学内容出发进行思考,分析所授知识的突出特点。在完成知识特点解析后,教师要联系现实生活,选择具有趣味性的展示方法,研究教学导入的实际构建途径。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采用的导入方法包括故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复习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等,这些导入方法的目的虽然相同,但其生效方式及适用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要做好教学研究工作,并从教学导入的实际生成出发,合理选择导入方法。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便可以结合本课教学内容进行思考,从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来构建教學导入环节。通过研究发现,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过去所学的图形面积计算的延伸,因此教师可以选择情境导入法和复习导入法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导入。在实际的导入环节设计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复习导入法引领学生回顾过去学过的基本图形面积求解知识,再利用实际生活场景进行展现,给出一个复杂的图形,让学生探究其面积求解公式,教师要结合语言引导,点拨学生分析图形的转化方法。
(二)结合导入需求,选定教学工具
合理导入的生成不仅需要教师选定导入方法,规划导入过程,还需要教师对可使用的教学工具进行开发。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开展教学的工具主要是黑板,为了设计导入,多会采用板书结合语言引导的方式进行构建。而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和电子白板已经取代黑板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工具,这两种工具的趣味展示功能也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导入设置选择。基于此,在教学导入生成环节,教师要根据所选的教学导入方法,灵活地开发多媒体和电子白板的功能,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导入的构建。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中,为了合理地使用情境导入法和复习导入法,构建高效的导入环节,教师便需要从本课导入的实际需求入手,选择相关的教学工具。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多边形的面积解析中,为了引领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板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作为教学导入工具,为学生展示一个复杂的花坛,引导学生思考其面积的求解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分割的方式将多边形的花坛转化为学生学过的图形,让学生对本课知识形成初步认知。
二、有效检索资源,提升课程容量
资源的丰富与否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要联系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研究,分析获取教学资源的有效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获取资源的途径较为单一,纸质材料是教师所能使用的主要教学载体,资源总量与种类都非常有限。而当前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资源数据库已经建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访问互联网资源站点,以获取教学所需的基本素材和资源。
(一)做好课前检索,搜集教学资源
课前检索是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进行开发研究,围绕教学内容选择可以拓展引入的资源类别。一般而言,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的资源包括定理的解析材料、数学史内容、额外的数学习题、其他数学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等。为了获取这些资源,教师要在课前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抽象出教学检索所需的关键词,然后将这些关键词键入搜索引擎中,获取教学所需的基本素材。
例如,在“小数除法”教学中,为了构建有效的教学导入,教师便需要利用好课前时间检索搜集教学资源。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教师要引领学生了解并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习小数除法的运算法则。相应的,在资源的获取上,教师便可以搜集一些与小数除法有关的数学史材料、趣味小数运算题、优秀的教学设计材料等。在完成材料的收集后,教师便可以思考如何使用材料构建有效的教学。
(二)围绕展示需要,做出合理筛选
与传统的纸质材料不同,由于缺乏管理,互联网资源存在良莠不齐的特点,如果教师不加以筛选和鉴别,直接将搜集到的互联网资源应用到教学中,则可能会由于部分互联网资源的低效性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为了防止这一问题出现,教师在进行教学检索时要额外关注资源的筛选与鉴别,从资源高效化的角度出发,剔除资源中的低效内容,进而应用高效的资源开展教学。
例如,在“小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搜集到与小数相关的教学材料后,为了实现这些材料的有效开发和应用,教师要对其有效性做出鉴别,剔除其中低效的材料。一般对数学材料而言,真实性与可靠性是教师首要关注的内容,教师要分析所选的小数数学史材料的真实性,避免一些杜撰的材料给学生带来错误认知。另外,教师要关注数学材料的时效性,尽可能地选择一些上传年份较近、内容也较为新颖的材料,避免一些陈旧材料的运用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革新方法选择,凸显学生主体
教学方法的合理性与实效性是教师需要关注的内容。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教师要分析教学方法的优化途径,借助方法的调整来设计更高效合理的教学过程。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方法的革新,教师要对现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弊端,然后从方法革新和教学优化的角度入手分析新方法的选用。
(一)研究现有方法,做出弊端分析
对现有方法的解析需要建立在课例的研究之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教学实录和公开课的方式分析自己现有的教学体系和方法,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实录是指教师通过视频录像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教学过程,然后利用课下时间观看录像,从第三方视角出发,结合学生的调研,发现现有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公开课是指与其他教师进行协商,通过听课的方式观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方法选择与应用上存在的弊端,进而明确教学调整的方向。
例如,在“因数与倍数”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借助教学实录分析自己教学方法的选用,研究现行方法体系的不足之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台上和讲台下安装录像设备,记录自己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反应。在课下,教师可以反复观看录像,分析自己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研究因数与倍数概念的展示方式,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做出的反馈。一般而言,教学方法常存在的问题是过度使用讲授法,制约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做出合理规划,少用或慎用讲授法进行教学。
(二)结合教学需求,革新方法选用
教学方法的革新是教师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在完成现有方法选择的解析后,教师要从现有方法的弊端入手,联系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寻找新的教学方法。一般而言,多元化的方法选择是现阶段教学的潮流,也是未来教学的基本发展方向,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寻找多种教学方法,然后从教学的开展入手研究其特点与应用途径,以设计清晰合理且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过程,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中,教师便可以结合上一节课中发现的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方法。在本课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整合小组合作教学法与问题导学法。首先,教师要利用课下时间做好学生小组规划,确保各个小组的总体能力大致相当;其次,使用问题导学法,利用问题作为引领学生小组合作探索的线索。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师:作为相似的立体图形,长方体与正方体存在哪些异同呢?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并做出回答。
生:我们小组通过讨论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角、12条棱,不同之处在于长方体的部分临边存在长度上的差异,正方体的临边则完全相同。
四、根据“双减”要求调整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的优化调整是“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教师要从“减负”的角度出发,研究合理规划学生作业量的方法,然后调整作业题量,让学生可以拥有更多的课下活动时间。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关注作业设计的“提质”要求,从作业类型设置的丰富性与作业评价的有效性入手,优化作业基本设计。
(一)基于“减负”要求,合理规划题量
“减负”是“双减”提出的首要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思考作业量合理规划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作业完成时间入手来反推作业量的设计。在具体实施途径上,教师可以调查现阶段学生完成作业的单位时间,然后计算学生完成作业所需的平均时间,进而规划题量设计。
例如,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中,教师便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规划题量。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力较差,教师不应为其布置过多的书面作业,因此在作业的规划上,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业完成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相应的,教师可以开展调研活动,调查学生完成一道题目所需要的单位时间,然后从20分钟来反推学生的作业量。
(二)围绕“提质”需要,丰富类型设置
“提质”是作业设计的另一个要求,教师要在减少作业量的基础上调整作业类别,提升作业的总体效益。在以往教学中,数学教师设计的作业多表现为数学题的形式单一,这样的作业设计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但缺乏对学生能力发展的综合推动。在当前,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创新更多的作业设计形式。
例如,在“折线统计图”教学中,教师便可以结合本课的实际内容,从作业类型的丰富化设计入手进行构建,形成多样化的作业设计,除了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习题之外,还可以设计实践作业,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中的月用水量和月用电量,并绘制成折线图表格,并做出总体分析。
(三)关注有效评价,调整评价方法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构成环节,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发展情况,在作业设计中,作业评价的调整同样是教师需要关注的一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作业评价主要建立在学生作业完成度上,评语多是“阅”。而在当前,为了推动数学教学的整体优化,教师要关注作业评价的调整,将原本宽泛的评语调整为针对性较强的评语。
例如,在“折线统计图”教学中,教师便可以结合学生的作业做出评价设计。教师要关注学生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情况,分析学生的绘图清晰度和标准度,了解学生数据的可靠性。在评语设计上,教师可以给出诸如“作业完成质量较高,折线统计图绘制非常标准,若可以加上语言分析就更完美了”等评语。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的优化开展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關注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对数学教学设计进行反思,从教学环节设计入手进行探究,进而将教学方法付诸实践,达成教学优化的合理实施。教师可以从趣味导入构建、有效资源检索、教学方法革新、作业设计调整等方面优化教学,从而有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