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路径
2023-06-30杜志明
杜志明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能力培养成为教育核心,传统教育难以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改革是必然趋势。故此,构建高效课堂成为现阶段全体教师亟需研究的课题。对处于学习初期的小学生而言,高效课堂的构建无疑是夯筑教育堡垒的核心基础,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而且能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技巧,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新时代教育事业高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探究高效课堂教学的可行性策略,本文重点探讨构建高效课堂的现实意义,为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价值导向。
一、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现实意义
(一)推动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教育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从古至今,教育一直在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演变,以符合社会发展形势的教学模式和育人理念呈现在大众视野。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之前,我国教育多保留传统的教学观念,并在文学先辈的教育精神上不断发展改革,力求与时俱进。现阶段,各项新颖的教育技术应运而生,构建高效课堂有助于教育技术呈现出最大的育人价值,这就意味着全体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育需求改革教学环境,为学生创建丰富有趣的教育空间,实现环境育人作用。从教育事业发展角度分析,新教育政策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思维,顺应时代发展,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正是落实新教育政策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小学教育,全体教师更应站好教育岗位,在实现育人目标的同时促进教育政策全面执行,推动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再次强调了核心素养的落地问题,语文依然占据“C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层面,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构建高效课堂无疑促进了培养目标的落实。具体来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应以寓教于乐为支点、以学生本位思想为关键、以能力教育为目标、以知识教育为辅助,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高。
例如教材中的文章阅读,高效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并享受阅读过程,而这一过程正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所在;又如,教材中的古诗词、文言文等,这些内容在教学中以情境创设、情感引导的教学模式为切入点,既能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又能辅助其审美创造能力全面提升;抑或是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板块、课本剧表演等,高效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有效发展。
(三)符合语文学科教育属性
语文学科具备综合性、人文性、灵活性与工具性等特点,构建高效课堂与学科教育属性相符合,也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协调。高效教学模式是实现人文教育的核心基础,人文教育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或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或构建丰富有趣的教学模式等。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教学不能仅以单向知识传输为主,而要在人文教育中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实现教与学的双向奔赴,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科的教育价值,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依附于信息技术背景下,趣味性教学模式丰富广泛,如信息化教学情境、视频课件、慕课技术等教学模式改变了教育趋势,使教育迎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正是丰富有趣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素质教育目標,同时又能满足学科教育属性,如视频情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学生的思考空间更灵活;慕课技术给予学生广泛的学习平台,人文教育或进一步凸显。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新教育政策的出台改变了教育大环境,但是从微观角度分析,依然存在部分教师沿用传统教育理念的情况,导致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为改变传统教育遗留的弊端,笔者对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
(一)教师引领学习的情况占比重,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传统教育多以成绩定义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学生的平均成绩评定教师的教育素养,客观因素导致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成绩,并未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置于教学首位。从笔者调研的一所小学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侧重于引领,教学过程缺乏互动,学生主体参与感不强,处于被动地位。这一现象在文言文和古诗词等教学中较为常见,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部分教师考虑到课堂进度,多以理论灌输为主。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的教育占比重无疑破坏了教育的平衡度,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中,学生平时表现较好,但是在考试中通常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学习能力不强,难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侧重于主观讲述,并未注重学生的掌握情况,导致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不强,教学陷入困境。
(二)侧重于教材知识,课外拓展空间稍显不足
上文提到,语文学科具备综合性与灵活性特点,这意味着仅依靠教材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结合课外知识和生活资源,才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提升。而现阶段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以教材知识为主,课外拓展空间不足,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知识运用更是纸上谈兵。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教材基础知识、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实践运用能力等都是教育的主要对象,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仅以教材收编的知识为主是难以有效实现的,教师必须结合教育方向与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当拓展延伸,在满足学科综合性特点的同时丰富学生知识空间,提升其综合能力。与此同时,教学模式单一化亦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部分。要想改善现阶段教育环境,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既要拓展知识教育空间,又要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夯筑教育堡垒。
三、小学语文高年级高效课堂教学原则
(一)寓教于乐原则
寓教于乐即创建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在师生互动中完成教学目标。传统的一言堂教学不能满足寓教于乐的教学需求,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更无法有效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尤其是语文学科,知识灵活度较高,感性特征明显,寓教于乐更能彰显学科魅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学习的关键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丰富有趣的教学模式中实现教育目标。
(二)实践运用原则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以知识运用为原则,只有确保学生掌握的知识“活起来”,才能发挥知识的作用,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传统课堂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部分教师会以划重点的形式要求学生背诵,而学生掌握的知识如同一潭死水,难以将其有效运用于实际中。如部分学生背诵诗词较多,但是在生活中观察到美景,却难以即兴作诗,更不能将学到的内容对号入座;部分学生背诵大量文言文,但是缺乏自主翻译能力。究其原因,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不强,导致学到的知识对自身的成长缺乏辅助性。
(三)以生为本原则
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教育核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围绕学生设计教学任务,确保课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全面落实高效课堂教学目标。传统教学侧重于大班教育,教学任务和教育内容是统一的,不同基础的学生学习感受各有不同,导致班级两极分化严重。以生为本可以改善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课堂教育的針对性与有效性。基于以生为本的教育优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其贯穿于教育始末,或课前预习,或课中教学,或课后复习,都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整体提升。
四、小学语文高年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教学情境,活跃教学氛围
教学情境是活跃课堂氛围,实现寓教于乐的根本。具体来讲,情境教学就是结合课堂内容创设丰富有趣且直观的情境,将学生带入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且有效的教育途径。如故事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视频情境可以使知识点更直观、形象、生动;音乐情境可以渲染氛围,陶冶学生情操。不同情境的教育优势各有不同,教师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创设与之相应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时,考虑到部分学生没有去过故宫,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播放故宫博物院的情境,将教材中涉及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视频展示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文笔,感受故宫博物院之美。
又如,在教学《月光曲》时,教师可以创设音乐情境,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在音乐渲染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促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感受音乐的奇妙与美好,体会文章的情感与意境。情境教学最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是高效课堂教学中实效性最高的教学模式,既能实现寓教于乐,又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此外,表演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等都具备丰富的趣味性特点,运用于语文课堂中不仅丰富了教育空间,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学习兴趣,是现阶段值得开发的一种高效教学模式。
(二)拓展教育空间,促进实践运用
基于语文学科教育属性,拓展教育空间既能最大化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又能在丰富的教学空间中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平台,促进其实践运用能力有效提升。拓展教育空间,教师可以尝试从网络与生活两个方向展开,一是挖掘网络教育资源,制作精品课件,丰富知识空间;二是挖掘生活资源,遵循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夯筑教育基石。同时,教师还应倡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自主积累知识,为高效课堂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时,教师可以挖掘网络资源,如描写不同季节的文章,搜集四季不同的意象;挖掘当前季节的意象,早晨的霜、干枯的树、漫天大雪等,将生活中捕捉到的意象融入课件。在多渠道资源挖掘中,文章教学空间更广泛,既能开阔学生视野,又能拓展其运用空间。
具体来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辅助学生协同搜集的教育资源理解文章内容,同时在图文结合中体会文章中不同季节之美。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自主搜集描写季节的文章,在阅读中分析写景文应具备的要素,多仿写、续写文章,同时多观察生活中的美景,多运用修辞手法,将眼前美景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使人在阅读时如同身临其境,从而使高效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师的资源拓展与学生的主动运用中进一步实现,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与综合素养循序渐进地提升。
(三)分层设计任务,实现以生为本
分层设计任务就是将学生按照能力划分为不同层级,结合学生的层级设计预习任务,为学生在课堂中的高效学习提供保障。相较于传统的整体设计,分层设计更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可以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一般来讲,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级,按照难易程度设计教学任务,学生结合自己的层级选择任务或自己感兴趣的预习方式。分层设计任务还可以运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是实现以生为本教育的必由之路。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为例。
第一层主要针对班级学困生。预习内容:观看《水浒传》影视剧其中关于“武松打虎”的片段,并在视频引领下阅读,观察文章中的描写与视频中是否有所差异。阅读之后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文章主要内容,并将其演变为故事的形式讲述给他人。
第二层主要针对基础能力一般的学生。预习内容:阅读本文,记录武松打虎的经典动作,并尝试自主表演,还原武松打虎的基本动作,在表演中对武松的人物形象做出总结。
第三层主要针对基础能力较好的学生。预习内容:除了阅读本篇文章之外,还要挖掘《水浒传》中其他关于武松的片段,如“血溅鸳鸯楼”“醉打蒋门神”等,在多篇阅读中浅谈自己对武松这一人物的理解。
不同的层级预习难度有所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交换预习成果,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分层设计任务中,不同基础的学生学习需求得到了满足。在课堂学习与复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重点针对自身难以理解的内容展开复习,力求在针对性的学习中提升学习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培养其学习能力远比知识教育更重要,高效课堂的构建正是促进其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本文立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尝试从创设教学情境,活跃教学氛围;拓展教育空间,促进实践运用;分层设计任务,实现以生为本;创建翻转课堂,转换主体地位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希望对全体教师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