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辑实践性知识的管理策略

2023-06-29刘飞

出版与印刷 2023年2期
关键词:知识管理

摘要:文章基于实践性知识的个体属性和社会属性,结合出版工作实际,从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分析和探讨了编辑实践性知识的管理过程与策略。指出个体层面的管理主要通过强化、丰富、分化、遗弃等形式重构个体原有经验,组织层面的管理主要通过共同化、外化、内化、结合化的知识转化模式,将个人的实践性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实现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提升知识创造能力。加强实践性知识的管理,有助于加快编辑个体职业化进程,并提升组织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践性知识;知识管理;编辑

DOI:10.19619/j.issn.1007-1938.2023.00.004

作者单位: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

编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编辑除了需要掌握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掌握实践性知识。编辑的实践性知识是编辑全部的个体经验,主要包括内容知识、过程知识、信仰与价值观、隐性知识等,其与理论知识存在特殊联系,又不同于单纯的理论知识,会影响编辑个体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辐射编辑的日常工作行为。[1] 这种知识产生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是编辑个体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因此,加强对编辑实践性知识的管理,对于促进编辑的专业发展、提高编辑部的组织管理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编辑实践性知识的构成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知识结构、知识体系的概念尚未形成广泛的一致性共识。合理的知识结构一般应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前沿知识等。有研究者基于对国内部分高校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推荐阅读书目的分析,指出编辑学、出版学、出版史、数字出版、著作权法、营销管理、印刷、发行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共同构成了编辑出版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体系,但是由于实践性知识的比重较低,难以形成多元的知识体系。[2] 有学者从功能角度出发,认为“编辑的知识结构可分为三方面的内容:本体性知识(学科内容知识)、条件性知识(编辑专业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个体隐性知识),这三方面的内容构成了编辑知识结构的主体框架”[3]42。可见,编辑的知识体系中,实践性知识始终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编辑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下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出版工作中编辑实践性知识所包含的内容。

1. 编辑实践性知识的静态构成

从横向分析,基于功能取向,编辑在日常专业工作实践中信奉并使用、产生并累积的个体实践经验都属于实践性知识的范畴。一般来讲,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性知识、编辑信念、有关自我认知的知识等,这些知识成分之间相对独立并在编辑实践中发挥各自的作用,进而影响编辑行为。按照波兰尼(Michael Polanyi)的理论,知识根据表现方式可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对编辑实践而言,个体隐性实践性知识包括根植于个体内在的信仰观点和心智模式,其隐藏于行动和过程中,相比显性实践性知识,更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这些难以言明且不易被模仿复制的隐性知识会深深地影响编辑个体的行为方式,对编辑的专业成长尤为宝贵,使得编辑在实践中体现出高度个性化的编辑风格、编辑灵感、编辑技巧、编辑水准等。

2.编辑实践性知识的动态构成

从纵向分析,基于过程取向,可对编辑实践性知识进行来源回溯,并分析各种来源成分的变化和相互影响。一般来讲,实践性知识有三大来源:个人原有经验、他者经验和现实场景。其中,个人原有经验成分是原初经验,为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提供了基础;他者经验成分是编辑学习借鉴他人经验并将其内化后的知识,在扩展了实践性知识生成途径的同时也增加了其储量;现实场景主要表现为专业知识场景,其通过潜移默化的社会影响和带有强制性的社会控制两种方式,将编辑部的各种价值观念、惯习常规、部门期望等融入编辑的观念和行为之中,从而给编辑的实践性知识打上“场景”烙印,这一方面为实践性知识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另一方面也渗透到实践性知识中而成为其组成部分之一。个人原有经验成分是“自我?自我”型的经验,他者经验成分是以群体为基础的“他人?自我”型经验,现实场景成分是“组织?自我”型的经验。这三种成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以个人原有经验为基点,他者经验成分和现实场景成分不断地改造、重组和更新个人原有经验,从而使编辑持续积累新的、丰富的、具有场景适应性的自身经验,即生成新的实践性知识。

由此可见,编辑实践性知识既是編辑个体储存于自己脑海中、用于专业实践的显性实践性知识和隐性实践性知识的集合,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征;也是基于个体经验、群体经验、现实场景的整合性知识,具有情境性、复杂性、过程性等特征,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属性。

二、编辑实践性知识管理的内涵及类型

知识管理这一概念主要由管理学大师德鲁克(Peter Drucker)提出,目前有关知识管理的定义多达几十种,综合来看,都强调个体或者组织对知识进行系统、有效的整理、储存、运用和分享,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4]知识管理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一种有效工具,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出版工作领域,编辑实践性知识管理是有意识地挖掘、获取、改变、创造、传播和贮存实践性知识的所有实践活动的管理。行之有效的实践性知识管理是编辑专业化成长的利器,更是编辑专业核心竞争力所在。从实践性知识的构成来看,实践性知识兼具个体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对编辑实践性知识的管理,根据不同的管理主体,可从个体层面和社会组织层面开展。

1.基于个体属性的编辑实践性知识管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性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编辑实践性知识来源于出版实践,从静态构成来看,是个体作用于专业实践的经验集成,通过编辑在专业出版工作中的行动和反思逐步重构自己的经验而形成,其中编辑的生活经历、专业教育、价值观等个体因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而自然而然具备强烈的个性特征。因此,从管理主体来看,对编辑个体而言,实践性知识的管理就是个体对专业实践经验,特别是隐性实践经验的挖掘、整合、创新,进而打上个性烙印、提升编辑智慧的过程,需要编辑具备强烈的知识管理意识和丰富而有效的管理策略,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2.基于社会属性的编辑实践性知识管理

虽然编辑实践性知识来源于个体实践,但是这种属于个体的实践性知识无法仅凭纯粹的个体就能建构起来。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任何个体都置身于社会系统之中,按照其生活环境的文化规则行动。因此,从动态构成来看,编辑实践性知识不仅是个体不断实践与反思的结果,还是个体与所处专业工作场景“相互磨合”的结果。正如上文所言,編辑所处的宏观的社会背景、中观的出版行业发展状况、微观的编辑部文化环境等都会参与并推动编辑个体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因此,编辑实践性知识的管理主体并非只有编辑个体,社会组织,特别是编辑部也承担着重要的管理职能。这些组织应通过一系列知识转化手段,积极推动实践性知识的显性化、符号化,实现实践性知识的共享与创新,充分发挥实践性知识的价值和力量,加速编辑的专业化进程。

三、编辑实践性知识的个体层面管理过程与策略

基于个体成长视角,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发展是个体遭遇问题和困境的时候,对原有经验进行反思,通过同化、顺应等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建构起新的实践性知识的过程。因此,编辑在个体层面上对实践性知识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个体原有经验的重构,具体有强化、丰富、分化、遗弃等方式。

1.强化

当个体原有的经验与现状一致的时候,编辑能够将已有的经验迁移到当前的编辑出版专业工作中,并通过自己成功行动所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而再次得到确证,从而使这部分经验得到继承与强化。如编辑个体编辑出版的作品获得广泛认可,便可强化其原来对编辑工作的信念。

2.丰富

新编辑可以通过理论学习来习得专业的编辑出版理念,但是往往缺少编辑实务工作经验。尤其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当下现实的出版工作不断演化,编辑出版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普遍显得陈旧,一些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新现象、新问题很难反映在课程体系中,需要编辑在实践工作中边干边学。进入编辑部以后,编辑可以通过自身观察总结、“传帮带”师徒制等形式,进一步验证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逐步积累具体选题策划、与作者沟通、编辑校对、印刷发行等方面的实践工作经验,这就是编辑持续丰富和发展自己原有经验的过程,有助于增加原有个体经验的储备并强化对于经验的应用能力。这个过程不仅有“量”的增长,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还可实现“质”的提升。

3.分化

当编辑过去经验与当下的现状不一致或者相冲突的时候,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便不可直接迁移运用,进而产生分化。一般来讲,分化主要体现在理念和策略上:一是坚持原有的价值信念,并积极探索有效的行动策略,也就是积极创新,如面对传媒技术的高速发展,编辑个体通过自学、借鉴外部经验、实践操作等途径积极探索数字化时代融合出版的策略;二是坚持原有的价值信念而消极行动,具体表现为面对现实的策略性依从,如编辑个体认定内容是出版的核心而形式只是手段,并在对待多样的新媒体技术时采取策略性依从,即现实中虽使用新媒体技术,但内心对其认可度不高;三是对原有价值信念再解释,接受并内化现实中存在的理念,实际上是被现有的组织文化或者当下的编辑文化同化,因为“(组织)做事的习惯与传统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被组织的所有成员共同接受,并且新加入的成员必须学习接受,至少部分接受,以便他们能被组织接纳”[5]。总体而言,原有经验的分化实际上是实践性知识中理念类知识和策略类知识的分化,既是现有组织文化同化的结果,也是个体内化他人经验的结果,同时还是个体积极探索创新的结果。

4.遗弃

遗弃实际上是编辑原有经验被其面临的现状过滤的结果,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原有经验因现实条件得不到满足而不能迁移、施展、印证,编辑个体只好暂时将其搁置;二是在编辑个体面对新的工作问题和情景时,原有经验因迁移运用不成功或者导致错误的结果,而被证明行不通并被放弃。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 Hans-Georg Ga- damer)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验是一种否定的经验。通过对原有经验的反思,编辑在“扬弃”中形成了与当下现状相适应的新经验体系,也就生成了新的实践性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实践性知识的终结,因为其生成发展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实践领域的复杂性本质会导致无法预期的问题与困境不断涌现,在解决编辑出版实践问题的过程中,编辑的实践性知识也会一次次地发生“量变”或者“质变”,并伴随着编辑的专业成长历程,这实际上也是编辑实践智慧的积累和提升的过程。

四、编辑实践性知识的组织层面管理过程与策略

基于组织管理视角,知识管理就是推动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之间相互转换的过程。竹内弘高和野中郁次郎据此提出了共同化、内化、外化、结合化的知识转化模式,以促进个人知识向组织知识转化,并加强组织成员对知识的交流和分享。[6]根据这一观点,编辑实践性知识的组织层面管理实际上就是编辑部采取一定措施,将编辑个人的隐性实践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组织知识,以促进编辑个体之间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助力编辑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升编辑部的管理效能。知识转化中的共同化、内化、外化与结合化过程,不仅是编辑个体融入组织并获得专业成长的过程,也是编辑部更新编辑文化的重要契机。

1.共同化

共同化是个体通过交流、分享来获取组织知识的过程。编辑个体通过和同事一起工作、学习,交流分享彼此的编辑工作经验、心得体会,进而自我反思、观察、模仿等,来获得工作场景中的隐性知识,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印证自己已有的经验,还能获取新的实践性知识。编辑之间的经验交流共享,一般通过师徒帮带、组稿会、审稿会、交流培训等形式实现,是编辑实践性知识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一般而言,编辑部需要建立学习共同体,主动接纳新成员,并通过师徒帮带、邀请专家指导、编辑部成员之间的经验分享等途径,使得新成员从边缘性参与发展为深度参与,最终能够独立完成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印前检查等系列出版工作。对编辑个体而言,这一过程即通过“做中学”“帮中学”“看中学”,了解和掌握编辑出版各个环节,并习得编辑部中蕴含的大量隐性知识,从而逐步掌握编辑出版专业技能。

2.內化

内化是编辑个体将组织知识内隐化并转化为个体隐性知识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编辑个体编辑风格形成的过程。编辑个体通过迁移自己原有的经验、借鉴别人的经验、参考组织隐性知识,在编辑实践工作中不断印证、创新,直至找到适合自己的编辑工作方式方法。在这一过程中,编辑个体实现了继续社会化,内化了编辑的职业规范和职业价值,获取了基本的编辑职业手段,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职业风格。因此,在组织管理层面,编辑部主要在两个方面着力:一是通过同化等一系列手段加快个体职业化进程,让编辑树立正确的编辑工作理念;二是创造宽松的组织文化氛围,鼓励编辑结合个体实际形成自身的职业风格。在个体层面,内化的过程是反思的过程,开展行动研究是内化过程的有效路径?“行动研究可以使编辑回归关注编辑实际问题解决、关注编辑专业实践改善的朴素追求,构建‘追问实践的研究范式,在此基础上将改进工作和提升自我统一起来”[3]44。编辑应该秉持“实践?反思”取向,养成反思的好习惯,以新的传媒思想、出版理念武装自己,认真对待工作中的专业困惑,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不断生成实践性知识,并将该知识内化到其知识体系中。

3.外化

外化是编辑“将个体隐性知识,例如经验、心得、想法、价值、心智模式等进行结构性的概念化,从而转化为可定义,可用文字、概念、比喻性文字、图片或影片表征的显性知识的过程”[7],也就是个体将实践性知识明晰化的过程。实践性知识的外化是实践性知识共享和系统化的基础和前提,一般通过编辑个体的出版课题研究、经验总结、成果展示、业内交流等形式呈现。实践性知识的显性化,一方面可以通过编辑自我反思对已有经验进行积极的审视,促使编辑自身的经验从自在向自为状态转变,另一方面还可以在组织层面增加编辑部的知识储备,为其他编辑部成员,特别是新编辑的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因此,在组织层面,编辑部应该建立健全编辑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制度,培育以探究、创新、合作为核心的新型编辑专业文化,创造机会让编辑走出去开展经验交流活动,邀请出版专业学术期刊的资深编辑开展指导,鼓励编辑发表出版专业的研究性文章,并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方面的扶持。编辑个体要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并通过理论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形式呈现出来,成长为专业化的学者型编辑。

4.结合化

结合化是编辑个人知识向组织知识转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实践性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说,组织除了物理环境外,还有文化环境,后者包括一系列制度、文化体系,而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组织内在的文化传统和知识体系。实践性知识的结合化过程,就是将组织内个体许多外显的观念和知识通过分析、分类、分享及重组等系统化的方式加以整合,从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从编辑部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讲,编辑部应该将编辑部成员个体零散、琐碎、显现化的实践性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提炼、结构化,从而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知识库。这样的知识库是编辑部的宝贵财富,不仅为编辑部成员提供了一个随时查阅、学习、借鉴、分享知识的平台,从而提升编辑部实践性知识的整体效益,还可以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的过程中,明晰编辑部的历史沿革,凝练编辑部的价值观念,成为编辑部文化的重要载体,提升编辑部成员的身份认同和职业认同感。

五、结语

编辑实践性知识与编辑工作实务紧密相关,但其内涵和外延相对模糊,在有效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对编辑个体而言,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进行反思是提升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对编辑部而言,建立健全编辑专业成长的保障制度,构建积极开放包容的专业文化氛围,能够不断加快编辑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转化、共享和交流,从而更好地促进编辑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飞.基于专业知识场景增长编辑实践性知识的策略[J].传播与版权,2022(7):4-7.

[2]陈莹,王楠.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体系[J],出版科学,2021,29(4):5-13.

[3]张恰.论学者型编辑专业成长的路径与策略[J].中国编辑,2019(5):42-45.

[4]苏新宁,邓三鸿,杨薇,等.企业知识管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6.

[5]马金,库帕,考克斯.组织和心理契约:对工作人员的管理[M].王新超,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27.

[6]竹内弘高,野中郁次郎.知识创造的螺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52.

[7]白利芬.中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模式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6):8-11.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Practical Knowledge of Editors

LIU Fei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dividual and social attributes of practical knowledge and the reality of publishing 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strategies of practical knowledge of editors from the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level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management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mainly reconstructs the original experiences of the individuals through strengthening, enriching, dividing and discarding; the management at the organizational level mainly transforms personal practical knowledge into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through  the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modes  of commonality,  externalization,  internalization  and integr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exchanging and sharing of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 knowledge-creating ability.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practical  knowledge  will  help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individual professionalization of editor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organizations.

Keywords: practical knowledge; knowledge management; editor

Author Affiliation: Sichuan Education Fusionmedia Centre

猜你喜欢

知识管理
大学生创业亟需哪些政策“红包”
知识管理在工会管理应用中的创新探析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分析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