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路径与实践

2023-06-29刘志洋柳森刘岩

人参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

刘志洋,柳森,刘岩*

(1.长春科技学院,长春 130600;2.吉林职业技术学院,龙井 133400)

2016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必然也要符合这一具体要求,坚持立足本身的课程特色和教学规律,坚持把中药学专业内嵌的思政元素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使中药学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协同合作,共同发力,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 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是教学课程本身的属性功能和既定目标,任何一门课程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要把课程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任务作为教学关键。高职中药学专业要把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拔尖医学人才作为教学起点,锚定 “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的建设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中药学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这样一来,既有利于高职院校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有利于使中药学专业教学成为探索高职院校内涵式交互发展的重要典范。

1.1 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学要求的题中之义

高职中药学专业的教学要求,必定包含完成课程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基本领域,二者共同贯穿于中药学专业全部教学活动过程之中。一方面,专业知识的传授是完成教学要求的基本任务,也是保障课程思政能够在中药学专业付诸实践的前提条件。做好专业知识的讲授,从根本上丰富了开展课程思政的教育内容,是中药学专业教学开展课程思政活动的有源之水。另外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和修身立命的根本方式与手段,不能指望思政课程 “单打独斗”、毕其功于一役,必须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施教。以课程思政为中药学专业教学的辅助手段,可以使广大学生明确学习专业知识的基本目的和社会价值,回答好为什么学、怎样学和学什么的系统问题。具体而言,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能够在保证学生学好中药知识,成为新型医药人才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坚持理想信念、锤炼专业能力和提高道德素养,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和人民服务。

综上,将高职中药学专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把握二者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协同关系,既可以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社会感和使命感,进而达到学寓于思,思指于学,学思共进的教学要求。

1.2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

课程思政的目标是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将思想政治内容内嵌于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中,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们感知到课程内在的价值,做到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得到升华。显而易见,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相融合从本质上有利于保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一方面,中药学学生的主修课程,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并得到了学生的高度重视。这说明,专业课程相比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在培育时代新人中具有更加独特的优势。因此,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往往会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提高知识水平、塑造个人品格中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另一方面,中药学专业的教学任务与课程思政在追求目标上是高度一致的,其目的就是立德树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时代新人。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在理论逻辑和实际操作上是可行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正确的思维方式,并通过实际行动得到外化。因此,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侧重点虽有不同,却可以相互弥补,相互转化相辅相成,达到 “双拳出击,不失一隅”的效果。

综上,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是具有相融性与耦合性的,事实也反复证明,只有将二者相融合并持之以恒的进行实践,才能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顺利完成。

1.3 探索高职院校内涵式交互发展的重要典范

所谓内涵式交互发展,是指教育者在充分尊重教育教学内在规律的前提下,将专业教学在结构上和内容上进行交叉相融,从而取得立体化、内涵化和本质化的教学效果。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既可以保证中药学本专业的学科建设得到发展,又对高职院校其他专业的交叉互融有借鉴意义。一方面,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同向同行”和 “协同效应”的积极回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必然要求,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和新目标,尤其是在教学方法、载体、手段、内容和任务等方面得到横向发展,有利于中药学专业解决课程体系建设中出现的新难题。另一方面,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可以为高职院校其他专业开展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提供重要经验。具体而言,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开创了学科内涵式交互发展的新模式,是交叉学科教学方法现实运用的具体表现,具有明显的借鉴意义。与此同时,这种新的相融模式是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和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新突破,有利于打造科学完备的课程交互发展体系,创新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实现新时代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的转型升级。

综上,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是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专业教学的创新模式,是探索新时代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式交互发展的新举措。

2 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教师认知不够、育人能力不足

教师是决定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关键因素。中药学专业教师能否挖掘、总结、凝练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同时嵌入专业课程中开展教学活动是课程思政取得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深厚的专业教学技能,还需要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主体的接受能力,并且能够娴熟的将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双重提高。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在认知水平和育人能力方面稍显不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对于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严峻的社会环境和教学科研、职称考核等外部压力下,教师没有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单一重视专业课程教学而忽视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尤其是部分教师认为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学并无直接关联性,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活动中严重缺位。与此同时,客观环境的影响使得部分教师只能通过各种文件和会议来了解课程思政的建设情况,这样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受到弱化、虚化甚至边缘化,从而使课程思政教学不能落实到教学活动中。二是教师在课程思政育人方面能力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尤其是不能将专业课程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无法和学生开展热点话题的讨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对于课程思政这一概念一知半解,对思政元素理解不深、认识不透,缺乏完备的课程思政教学技巧,尤其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偏重于理论讲授,无法将社会热点和实际案例转化为思政元素融入中药学专业教学课程,从而导致课程思政教学缺乏时效性、亲和力、感染力。三是教师队伍建设明显不足。这里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参差不齐,难以把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形成合力,影响整个教师队伍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2.2 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顶层设计不完善

“顶层设计是一种设计理念,科学、完整、系统的顶层设计,是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的必要条件。”[2]为二者的融合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原则遵循。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是以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出发点,继而要对中药学专业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教学系统要素以及各子要素之间的衔接进行总体的规划与设计,形成逻辑严密、环节完备的教学融合要求,使得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可行。但是,目前部分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顶层设计不够完善,这既是当前中药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也是影响二者融合的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南京城市河流表层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各采样点分布各有不同。3个河段的平均APA分布表现为:外秦淮河<运粮河>运粮河

一方面,二者融合发展的目标定位不够准确。融合目标的设定是顶层设计的核心内容,目标的设定要经过科学严谨的论证,同时对中药学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的整体目标进行本质比对、深入分析和进一步挖掘,而不是简单的将课程思政的目标归纳于中药学专业教学活动上。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目标的确立必须要充分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合理考虑中药学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相契合的内在特点,经过严格论证,最终确定方向一致的融合目标。目前,如何把中药学专业教学的目标指向和课程思政的具体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融合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也是影响二者融合并取得成效的重要问题。

另一方面,对二者融合的现实价值认识不够深入。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顶层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深入认识二者融合的现实价值,既是二者融合的动力,也是二者融合的重要指向。目前,高校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存在规划滞后、投入不够、办法不多、激励单一等问题。不能从国家发展、社会需要、学生成才等多维视角认识二者融合的关键逻辑和现实价值,从而使二者融合不够深入,流于形式。在这个问题的衍生下,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目标设定与实际严重脱节,进一步影响对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现实价值的综合评估。

2.3 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考评保障机制不健全

考评保障机制是检验、衡量与督促教学进度及效果的主要指标。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需要建立一套运行有序、系统完善的考评保障机制。从制度上规范二者融合的标准以及对融合取得实际成效的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对融合进度、方式等进行适当的调试和完善。当前,部分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对于二者融合的考评保障机制建设很不健全,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部分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考评标准不统一、不合理。具体表现为二者在融合过程中出现重专业课程教学或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倾向,致使考核标准不统一,甚至考核重点失衡。除此之外,还表现在二者融合过程中没有根据教学目标导向和教学实际情况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标准,对于融合成效难以从客观上实现有效评价和及时反馈。这既影响了考评保障机制本身功能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科学考评机制的建立。

二是考评保障机制与适时反馈机制和整改机制不连贯,存在脱节现象。建立科学、公正的融合考评保障机制,一定要采取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度考核融合效果,这是完善考评保障机制的基础。与此同时,必须要建立与考评结果相对应的适时反馈机制,将考评结果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反馈,为融合实施者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目前,部分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没有形成明确的考核评价方式和连贯的考评 +反馈 +奖惩工作保障机制。

三是部分高职中药学专业在二者融合过程中没有建立与考评保障机制相适应的监督工作机制。受主客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还没有建立适合二者融合、同向同行考评保障的监督机制。因此,考评标准的建立和考评保障工作机制的建设缺少强有力的监督方式,使得考评工作的成果大打折扣。

3 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实践路径

3.1 发挥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强化融合之基

“高校党委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多部门共同发力、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从顶层高度构建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全方位联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3]。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要坚持发挥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从基础上保障中药学专业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可操作性。

一是要坚持和继续强化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服从党组织关于二者融合的统筹安排。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坚持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责任主体地位,以高职院校党组织确立的工作方向和宗旨,确立自身专业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价值目标和执行措施,建立与党组织关于二者融合顶层设计相配套的行动方案,确保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具体手段切实可行。除此之外,高职基层党组织在发挥自身领导作用的同时,还要深入中药学专业教学第一线,亲自听课,指导中药学专业教师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建立常态化的校级领导和专业教师相合作的专业教学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工作制度。

二是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要统筹开展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各项建设任务落地落实,形成校党委统一领导、多部门联合推进的工作格局。”[4]课程思政的建设,必须以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为领导,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发力。具体而言,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要明确专业内部分工,保证全专业师生共同参与、各司其职。首先,中药学专业全体教师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开展课前课程思政研讨交流会,群策群力,弥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不足的状况。其次,中药学专业要依据学校领导工作机制,建立课程思政工作负责制,狠抓课程思政工作质量,指导中药学专业及院内其他专业的通向联动,强化责任担当,落细落实。最后,中药学专业教师必须立足实际教学情况,深入学生当中,做好调查工作,组织专题研讨会,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程度,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措施,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水平。

三是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要为中药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研究、决策咨询、会议交流、集体备课、经验分享的共享平台。除此之外,中药学专业需要同其他高职专业开设共建共享的课程思政工作平台,交流经验和相互促进,为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3.2 加强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创新融合之体

教师是育人主力军,中药学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是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成效的关键因素。从现存的问题来看,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立己者方能立人,打铁还需自身硬。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鲜明的政治立场和高度的思想觉悟。中药学专业教师要坚持以 “四有”好老师为标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明确要求,恪守教师的行为准则,并结合自身专业能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师要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与思想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自身丰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从而进一步增强专业课程教学的理论厚度、思想深度和情感温度。

二是要树立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书与育人是内在统一的,只有把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时代新人。培养和提高中药学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理念,首先是让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做到 “心中有数”,有意识、有目的和有针对性的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来,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程度。其次,高职教师要牢记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教师要站在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新时代民族复兴伟大征程的全局高度来认识课程思政建设,从而形成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课程思政理念。最后,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师要坚持把课程思政理念用于指导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增强探索中药学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衔接的自觉性,把思想价值引领统一于专业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在课程的目标理解和意义解构中增强教学的思想性和人文性”[5],从而使课程思政立体化。

三是要提升高职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主要包括对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首先是提高中药学专业教师的学习能力。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从而能够提高课程思政的建设质量。其次是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能力,理解方能内化,高职院校要引导教师将专业教学活动与党情世情国情相结合,使其自觉理解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能够将专业课程知识与国家发展、社会实践和人民需要结合起来。如此,才能使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师有效地做好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工作,更好地提炼中药学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人文情怀、社会责任、专业伦理、职业操守等价值要素,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3 充分建立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的考评机制,夯实融合之本

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实现协同效应,关键是要健全并完善考评机制。二者融合的考评机制可以全面反映和体现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取得的实际成效,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考评的 “晴雨表”作用,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实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保障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进行。因此,要在制定考核标准、建立评价体系、完善反馈机制等方面共同发力,齐下功夫。

一是高职中药学专业要制定科学的课程思政考核标准。这里的考核标准,既包括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评估标准,也包括高职院校对中药学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估标准。

二是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要建立转变评价体系。例如可以采用 “知识技能 +育人成效”的双重课程教学评价模式,聚焦学生主体,树立动态性、发展性和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评价观,改革创新评价方式,理性探索中药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实效评估的立体化方式。尤其是对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由传统的单一评价转变为知识结构、价值引领、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多维复合评价。此外,还要将多个评价方法综合利用,互相补充,从而形成一套严密的评价体系。

三是完善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反馈机制。主要表现为要对课程思政成效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运用,尤其是将中药学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参与度和教学成效纳入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职称晋升、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等过程。与此同时,应该及时对中药学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并予以纠正,保证中药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沿着国家发展、社会需要和学生期待的方向开展下去。

猜你喜欢

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中药学》教学引入拓展性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