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思维过程 培养思维能力
——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与评析

2023-06-29陈黎黎设计洪春幸评析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3年16期
关键词:加深理解田忌赛马

□陈黎黎 设计 洪春幸 评析

【教材分析】

《田忌赛马》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选自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在具体情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课文短小精悍,以“赛马”为线索,生动讲述了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孙膑通过仔细观察,巧用智谋,改变马的出场顺序,帮助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赢得胜利的故事,塑造了孙膑足智多谋的人物形象。

文中插图呈现两匹正在赛跑的马,它们之间的距离很近,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所说的“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的意思。课后第一题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田忌赛马的故事;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通过连线,标画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并说说孙膑这样安排的理由。

【学情分析】

通过课前预习,五年级学生已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对孙膑的思维过程不甚理解。基于此,本节课要通过画关系图、连线图,填写合适的符号等直观方式,引导学生梳理人物关系,了解孙膑的计策,推导孙膑的思维过程,感受孙膑善于思考、足智多谋的人物形象,形成在具体情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摩拳擦掌、出谋划策”等词语,理解“出谋划策、引荐”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式,了解故事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3.通过理解课文关键语句,了解孙膑的思维过程,感受孙膑足智多谋的人物形象,体会田忌对孙膑的信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理解课文关键语句,了解孙膑的思维过程,感受孙膑足智多谋的人物形象,体会田忌对孙膑的信任。

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关键语句,了解孙膑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理解“思维”,导入课题

1.出示《完璧归赵》《曹冲称象》《草船借箭》三个故事的图片。

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三个小故事的主人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预设:这三个故事里的主人公都非常善于思考,会动脑筋。

2.理解“思维”:我们把人们思考的过程叫作“思维过程”。

3.出示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提取关键词:了解思维、加深理解。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默读课文注释,圈画关键信息,了解课文的作者与出处。

二、学习字词,认识人物

1.导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2000 多年前的赛马现场,去见证这场精彩的赛马比赛吧!

2.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

3.自由朗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

4.检查字词。

(1)出示四字词语。

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兴致勃勃 遥遥领先

出谋划策 胸有成竹 不动声色 如实相告

(2)指名读,追问:你能做做“摩拳擦掌”的动作吗?

引导学生发现“摩拳擦掌”一词中的每个字都含有“手”,提醒“摩”字的正确写法。

(3)齐读四字词语。

5.了解人物关系。

(1)指名提问: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主要人物?(板书:孙膑、齐威王、田忌)

(2)指名追问:他们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自然段中找到的?

预设:孙膑是田忌的门客,田忌是齐威王的大将,孙膑是齐威王的军师。

(板书:门客、大将、军师)

(3)出示课文段落,指名读,全班齐读。

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田忌对他非常赏识。

田忌如实相告,并引荐了孙膑。后来,齐威王任命孙膑为军师。

(4)理解“门客”的含义,知道“门客”是为贵族出谋划策的人,从而了解“出谋划策”是出主意、想办法的意思。

(5)理解“引荐”的含义,并了解“推荐”和“引荐”的不同之处:“推荐”用于人或物,“引荐”只能用于人。

6.教师小结:通过简单明了的图式,我们就可以了解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了。

三、了解计策,感受“信任”

1.过渡:身为门客的孙膑究竟为大将田忌想出了一个什么妙计?快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孙膑的妙计。

2.交流反馈,初步了解孙膑的计策。

(1)出示课文第10~14自然段,全班朗读。

(2)分小组朗读,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次赛马共分三场比赛以及比赛的具体情况。

3.完成练习,并校对。

(1)布置任务:通过朗读,你们了解孙膑的计策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请大家完成练习。

(2)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练习,并用自己的话简单叙述赛马的顺序和结果。

(3)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孙膑的妙计:改变马的出场顺序。

(4)教师小结:大家看,通过这样的连线图,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孙膑通过改变马的出场顺序,帮助田忌赢得了比赛。(板书:赢)

4.回归文本,再次朗读第10~14 自然段,加深对孙膑计策的理解。

(1)教师敲锣领读,学生分组朗读。

(2)全班齐读,教师敲锣伴读,烘托气氛,带领学生感受2000多年前的赛马现场。

5.感受田忌对孙膑的信任。

(1)着重朗读第11~13 自然段中对田忌神态的描写,从“不动声色”和“一点儿都不着急”中感受田忌对孙膑的信任。

(2)根据田忌的神态,猜一猜,在比赛前孙膑还会特别交代田忌什么事情?

预设:孙膑会告诉田忌,第一场输的时候,他可千万要稳住,表情不能露出破绽。要是被齐威王看出来了,那他们的计策可就要失效了。

(3)小结:田忌真的很信任孙膑,这种信任正是来自孙膑的“胸有成竹”。

(4)全班朗读。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田忌很信任孙膑,决定全听他的。

四、体会思维,推想过程

1.出示要求:在课文中找一找孙膑是怎么想出这个妙计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2.交流明确。

(1)指名反馈,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

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2)明确孙膑的两个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3.推想孙膑的思维过程。

(1)了解马的脚力是“马的速度”的意思。

(2)“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大家的马的速度相差不多。(借助课文插图,加深理解“脚力相差不多”)

追问: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一匹马的脚力相差不多吗?你能看着黑板上的连线图具体展开说一说吗?

预设:不是,这句话的意思是齐威王的上等马和田忌的上等马脚力相差不多,齐威王的中等马和田忌的中等马脚力相差不多,齐威王的下等马和田忌的下等马脚力相差不多。

追问:你能用一句话进行概括吗?

预设:同等级的马脚力相差不多。

(3)从“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中,孙膑又会想到什么?

预设:所有人的马都能分成三个等级。

追问:这些马是根据什么来分成上、中、下三等的呢?

预设:根据马的脚力。

追问:反过来说,分成上、中、下三等的马之间的脚力如何呢?

预设:不同等级的马脚力相差多。

4.教师小结孙膑的所见所想。

这就是孙膑的“所见”: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这就是孙膑的“所想”:同等级的马脚力相差不多,不同等级的马脚力相差多。

5.借助图式,加深理解。

6.板书总结:这就是孙膑的思维过程。他根据比赛前的所见所想,改变马的出场顺序,帮助田忌赢得了比赛。(在板书上添加两个箭头)

五、拓展思维,感受形象

1.过渡:其实孙膑的计策并不是万无一失的。我们今天不仅要成为孙膑,还要赢过孙膑。

(1)思考:如果,那么孙膑的计策就行不通了。

(2)预设:

如果齐威王也改变马的出场顺序,那么孙膑的计策就行不通了。

如果只比两场,那么孙膑的计策就行不通了。

如果齐威王把所有的马都换成上等马,那么孙膑的计策就行不通了。

如果齐威王让田忌先出马,再决定自己出马的等级,那么孙膑的计策就行不通了。

(3)质疑:既然会有这么多意外情况发生,为什么孙膑在比赛前依然“胸有成竹”,保证“一定”会让田忌赢得比赛?

预设:

因为按照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顺序来出马是一种比赛习惯,他料想一般不会改变。

因为他了解齐威王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王,习惯用实力碾压,不会做小动作。

因为他知道齐威王是一个开明的君主,不太在乎输赢。

2.思考:孙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足智多谋……

六、引发兴趣,拓展阅读

总结:同学们,《田忌赛马》让我们见识了孙膑的足智多谋。相信大家一定对历史中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很感兴趣。请大家在课外找一找相关的故事,和同学们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评析】

“思维能力”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在语言实践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田忌赛马》作为一个经典的巧用智谋的故事,能很好地落实“思辨性阅读”。本课充分体现了“思辨”的特点,在积累学生语言经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方面作出了很有意义的探索。

一、在语言的理解中推想思维过程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思维过程”和“加深内容理解”这两者之间不是简单的原因和结果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也就是说,“了解思维过程”有利于“加深内容理解”,同时“加深内容理解”也有利于“了解思维过程”。这也反映了语言和思维之间的本质关系。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很注意甚至很在意这种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孙膑的计策时,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孙膑的妙计”“分小组朗读,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次赛马共分三场比赛以及比赛的具体情况”,给了学生从语言中提取信息的机会,这是理解内容;之后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孙膑的妙计”,学生分析和概括后得出这一句话就是“改变马的出场顺序”,这是训练思维。由此,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理解课文语言到了解人物思维的过程。

在课文第2自然段的学习中,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促进作用就显得更加明晰和深刻了。教师先出示第2 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理解孙膑在赛前的两个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和“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再针对该段第2句话追问“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一匹马的脚力相差不多吗”,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思,使其正确理解句意;然后,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进行概括”,明白“同等级的马脚力相差不多”;最后,用追问和引起学生反思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就是“不同等级的马脚力相差多”的意思。这段话的理解过程也是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推想孙膑的思维过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思维的外显中明了思维过程

“了解孙膑的思维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说是重点,是因为思维过程是这篇课文的教学价值所在;说是难点,是因为思维过程是内隐的,不易发现,也不好表现。因此,思维外显成为本课必选的教学手段。这不仅指课文中人物的思维外显,还指学生的思维外显。只有让学生的思维外显,才能使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成为可能,甚至有时学生的思维外显就等于人物的思维过程进一步明晰。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三次通过图式来实现思维的外显。第一次要求学生厘清人物之间的关系。课文中有两句话表示人物之间的关系,把这两句话转换成一个简单的三角示意图,不仅让学生的理解从模糊到清晰,也让思维从线性到结构化,为显化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模式作了铺垫。第二次要求学生“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标画出来”。标画对阵图,就是用三条线表示课文中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这是课文语言内涵的外显,也是比赛过程的外显,更是孙膑妙计的外显。连线看似简单,却包含了学生阅读、比较、梳理的过程。第三次要求学生“理解第2 自然段中的关键句,把‘≥’或‘>’填入合适的方框”。这是一个很关键也很精彩的设计。说“很关键”,是因为“理解第2 自然段中的关键句”是理解孙膑“怎么想出这个妙计”的关键,也是理解人物思维过程的关键。可以这么说,不能很好地理解这段话,约等于没有完全读懂这篇课文,至少读得不够全面、不够深刻。说“很精彩”,是因为这是一次从语言到符号的转换,也是一次使思维从模糊笼统到精确明晰的进化。

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外显的过程中是步步为营、小心谨慎的。图示前,都有明确的图示对象,会让学生找到对应的句子,并尝试初步理解句子,甚至让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然后把自己的理解图式化。图示后,会要求学生对着图式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这样的操作可以避免为了图示而图示,让图式真正成为思维外显的手段和结果。

三、在反思与质疑中透析思维过程

反思与质疑是阅读时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是思维的高级形态,也是对已知答案的再度探索。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反思和质疑,这应该是“思辨性阅读”的一个标志。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显然不满足于学生的理解停留在文字表面,还希望学生在全面还原故事和了解孙膑想出计策的过程后,能对其有更深刻的认知。因此,教师特意在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引导学生对孙膑的计策进行反思和质疑。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反思“如果,那么孙膑的计策就行不通了”。这个填空很平常,也很深刻。它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自觉地对整个计策的可行性和可能存在的漏洞进行深入的分析。这种分析是建立在对孙膑的计策以及比赛的情况全面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学生提出的每一种假设都是对之前的学习的一次评价,同时也让看似已经结束的阅读得以延续,使自身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和展开思考。教师又进一步质疑:“既然会有这么多意外情况发生,为什么孙膑在比赛前依然‘胸有成竹’,保证‘一定’会让田忌赢得比赛?”如果说前一个假设所引起的反思是重点针对齐威王以及比赛情况的,那么这一次的质疑就转向了孙膑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孙膑提出计策的前提条件。比如:齐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当时赛马比赛的风气是怎么样的?也就是说,不仅要了解孙膑的计策本身,还要考虑实施计策的环境和其他因素。只有天时地利人和,才有成功的可能,而这一切都是孙膑的计策中不得不考虑的,正所谓算无遗策。

上述反思质疑的过程,会引导学生对人物的思维过程有更加深刻透彻的认知,也会对课文内容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更有意义的是会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猜你喜欢

加深理解田忌赛马
田忌赛马:攻坚将士不能这样出阵
田忌赛马
让教材发挥更大的功效
联系在历史课培养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多媒体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构建研究
田忌赛马
善用直观手段 教学小学数学
网络营销也玩“田忌赛马”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