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厘清句群逻辑,理顺句子关系

2023-06-29刘兵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6期

刘兵

关键词:句群逻辑 文言翻译 认清标志 理顺关系 理解句意

文言语句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察能力,但学生在翻译时,总是不厘清句子间的关联就贸然翻译,胡乱组词,从而导致句意混乱,翻译出错。其实,文言文阅读中被要求翻译的句子一般由几个在意义和结构上有密切联系的各自独立的句子组成,这几个句子并不是任意摆放的,而是运用一定的语法手段(或靠语序,或靠关联词语)组合起来,共同表示一个中心意思前后连贯的句群。这就要求考生在作答时必须厘清句群逻辑,理顺句子关系,才能保证翻译得心应手,从而提高翻译的精准度。

一、认清标志,厘清逻辑

关键词是链接前后句子的技术手段,学生在做题时要善于勾画出文言句群中体现逻辑关系的标志词语,根据关键词的使用与搭配,分清句子内部的关系,明确句子间的逻辑语义关系,从整体上把握句子意思表达,把控翻译方向。在实际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如下标志:

(一)指代词

文言句子中的指代词常常与段落语境关联,要让学生根据前后语句提示,快速形成句子意思理解。我们要特别关注指代词中的近指代词、远指代词和无指代词。近指代词是指示眼前的人、物、事,文言常用“此、是、之、尔、然、斯、兹”等词语表示。它是对前分句意思的进一步呈现,有紧密的逻辑关联。如“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第13题)“此”则是对前面两个分句意思的进一步说明。远指代词,表示远指,现代汉语用“那”和由“那”构成的“那种、那边、那个”等,文言用“夫、彼、其”。无指代词即不定代词,即指向不明确的代词。无指代词可分为肯定性和否定性两类。肯定性无指代词主要有“有”“或”“鲜”“多”等,它串联前后句意进一步加深;否定性无指代词主要有“无”“亡”“莫”“罔”等,它是对前文句意的反向表达。如“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第13题)“不利”“无斗志”都是对句群中的第一个分句的反向否定表达。

(二)关联词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连接词语,作为连接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标明抽象的关系都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特定的形式标志。常见的有如下关系:并列关系,句子主要通过表并列关系的连词连接,如“及、则、与、而、且、既……且……”等,可译为“和、而且”等;选择关系,句子主要通过表选择关系的连词串联,如“或、其、非……则……”等,可译为“或者、还是”等;递进关系,句群主要通过表递进关系的连词连接,如“而、且、非独……、尚……况……”等,可译为“而且、何况”等;承接关系,句子主要通过表承接关系的连词连接,如“而、以、则、遂、即、于是、然后”等,可译为“就、才、便”等;转折关系,句子主要通过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连接,如“但、而、然、则、顾”等,可译为“但是、不过、却”等;目的关系,句子主要通过表目的关系的连词连接,如“以、为、因、是故”等,可译为“因为、所以”等;假设或让步关系,句子主要通过表假设关系的连词连接,如“若、苟、使、则、向使、假令、藉第令”等,可译为“如果、假设、即使”等;修饰关系,句子主要通过表修饰关系的连词连接,如“而、以”等,可译为“地”或不译;条件关系,句子主要通过表条件关系的连词连接,如“无、苟、非”等,可译为“无论、只要、除非”等。

(三)特殊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特别是感叹号、问号和引号三类特殊的文言句读。感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叹、感叹或号叹,它包含着强烈的情感批判或褒扬的语气表达,决定着句群整体的意思表达。如“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2022年新高考Ⅱ卷第13题)句末的感叹号则表达了强烈的语气,是对前两个分句意思的强化。问号,是语气语调的辅助符号工具,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结尾。用于文言句群中,主要表达对句群意思的怀疑。如“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2022年新高考Ⅰ卷第13题)问号的表达则是对前两个分句意思表达的否定,含有强烈的不赞同或批判态度。引号,文言句群中的引号主要用于人物间的对话或引述道理。对话系列的引号,强化了人物间的话语沟通,情境感强。引用系列则表示分句间包含着明显的层次关系。如“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2022年新高考Ⅱ卷第13题)则表示翻译的句群是传主的话语,根据说话时的情境提示,能够读出传主对该事件评价的好坏。

二、划分层次,理顺关系

分析句群前后结构层次,疏通前后分句的逻辑语义关系,探明句子在句群中的语义价值。其中的关键是要厘清分句之间的逻辑意义联系,也即明确分句间所体现的诸如并列、选择、因果、转折、假设等关系。

(一)划分层次

先将每一个小分句根据所积累的文言基础知识,翻译出句子梗概,不会翻译的部分或者翻译出来意思奇葩幽默的部分,则是该句翻译的重点,需要根据整个句子的意思理解来猜测组词。我们可以将需要翻译的句群按照单重复句的要求划分为两个大的意思表达,根据因果、条件、假设等逻辑关系进行意思层次划分。同时,我们在平时晨读时,一定要大声诵读,严格准确地将句子间的停顿读出来,培养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会进一步助推我们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如“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第13题)根据句群呈现,首先划定标志词“又”,确定词语衔接的一个并列关系的意思表达,“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是三个并列的举措,根据“米”“药剂”“医”“治病”等词语的提示,这三个举措应该与救灾护民有关,在依照原文的提示信息,可以将句子翻译为“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著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二)理顺关系

被要求翻译的句群中的几个句子,并不是杂乱无章地随意排列组合的,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在命题者的精心安排下呈现出来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句子时,将句群中的分句分组排序,按照事理推进顺序、因果序列等关系进行句子内部关系重组,形成清晰的思维,再在思维的推动下,寻找合适的词语表达。如“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2022年新高考Ⅰ卷)这个句群中共有四个小句子组成,根据“秦必去矣”的提示可以推断出,这是一个非常肯定的判断,这个句子前面的分句,都是在为这个意思服务的,所以,前三个句子与最后一个句子构成了强烈的因果关系,因为有前三者的共同作用,才会产生第四句的结果。再将前三个句子的意思进行梳理,则会发现,第一句中含有否定性无指代词“不”,应该与选取翻译部分前面的情境介绍意思相反,第一句的做法导致了第二句的结果,然后随着事件的发展,再进一步导致第三句的结果。所以该句子可翻译为“燕国不去救援魏国,魏王就会屈辱割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给秦国,秦军一定会撤退”。

三、理解句意,准确翻译

从关键词人手,由表及里,让学生逐步掌握全句大意,从而正确通顺地翻译句子,正确是指内容而言,要如实表达本意,不曲解、不缺漏、不滥增;通顺,是指表达而言,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句子大意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意思组词,串联出句群的主干,搭建起翻译句群的轮廓。如“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2022年新高考Ⅱ卷第13题)根据特殊句读,我们可以确定,要求翻译的句群是情境显著的对话,从前文的提示可以得出,该部分主要表现了说话者对人物的认可与褒扬,同时,根据句群逻辑结构层次的划分,“吴汉可”是观点,是结果。“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是原因,整个句群构成了前后的结果与原因的逻辑呈现。因此,我们在翻译组词,搭建句子翻译框架时,要遵循褒扬人物品质,选择与文言实词对应色彩的现代汉语。“可”翻译为“可以”,“勇鸷”翻译为“勇敢凶猛”“勇猛”等意思表达的词语。最后,通过录、释、理、添、删、缩等常规翻译手段的使用,我们可以将句子翻译为“邓禹说:‘吴汉可以。我多次和他交谈,他这个人勇敢凶猛有智慧谋略,各将领中少有能比得上的”。

(二)保留短语结构

在被要求翻译的文言句子中,有些短语结构中包含了此类活用的现象,我们在翻译时必须与句子中的结构一一对应,这样,就可以降低得分點的丢失。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第13题)“报书”是一个动宾短语,在翻译句子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按照结构对应,则可能翻译为“回复”“答复”等意思的词组,将“书”习惯性地省略,如果我们在翻译时,对应翻译为动宾短语,则是“答复书信”,这样就能够保证翻译要素齐备。同理,“互市”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我们在翻译时注意对应,翻译为“互相贸易”“互相买卖”等类似的词语,整个句子的翻译为“祖逖没有答复这封信,而听凭双方民间互相贸易,收取十倍的利润”。

(三)明确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是指决定着句子意思表达方向的关键词组,如反问句词组,我们在翻译时,一定要将句子所强调的预期按照我们现在的习惯表达翻译出来,从而完整地翻译句子。如“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2022年新高考Ⅱ卷第13题)“何多买田宅乎!”在翻译的句群中决定着意思呈现的关键,它表达了说话者强烈的情感倾诉,我们必须将其完整地呈现出来,翻译为“怎么可以购买那么多田产宅业呢!”“为什么购买那么多田产宅业呢!”等类似的意思表达。故整个句子翻译为“吴汉回来,责备她说:‘军队在外面,官兵(费用)不足(或不充足、不够),为什么购买那么多田产宅业呢”!

总之,我们要做好文言文的翻译题,除了要扎实地掌握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古文化常识外,更要从翻译的句群角度入手,厘清句群逻辑,理顺句子关系,认清标志,厘清逻辑;划分层次,理顺关系;理解句意,准确翻译。先理解,后翻译,从而提高翻译的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