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理论在川菜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2023-06-29仪雪
色香味俱佳的川菜是名震全国的平民菜系,由于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麻辣的味蕾享受,一直引领着中国饮食文化的潮流,川菜馆不但遍布全国各地,在国外也很受欢迎。川菜文化也源远流长,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川菜的起源、发展和繁荣都折射出了巴蜀文化的发展轨迹。在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时代,川菜的发展既要守正又要创新,尤其是在当前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持续打造成渝地区的川菜文化、推进川菜文化传播,具有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将“接受者中心论”“召唤结构”“期待视野”三个概念运用于川菜文化传播,以期促进川菜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与发展。
一、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古往今来,文学作品的研究重点都是围绕作者展开,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情感体验是文学作品的集中体现,这种观点就是传统的“作者中心论”。近代对于文学作品研究的焦点逐渐转向文学作品本身,学术界围绕文学作品的语言、逻辑和结构展开探讨,提出文学作品的本身是一个自我圆满的整体构成,否认了作品形成过程中作者及其社会环境的影响,这种观点就是“文本中心论”。“作者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在各自的学术领域中都有很多学者著书立说,加以探讨考究,二者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对作者、作品和读者三者的割裂与分离,忽视了文学活动的整体性和动态性。
20世纪60年代,德国的姚斯和伊瑟尔提出接受美学理论,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研究文学作品,以统一和动态的视角来看待作者-作品-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特别强调了读者的重要价值,认为读者是引领文学作品的重要元素,进行文学作品研究必须将读者放在首要地位。由于重视读者的作用,接受美学理论又被称为“读者中心论”。
新理论的诞生对于世界文学研究是一次巨大变革,不仅仅在文学批评和研究领域,学者专家还将接受美学理论应用到文化传播、翻译等各方面。基于接受美学理论,学者们提出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不能仅从作品本身出发,而是要全面考虑受众的期待视野以及受众对源语言文化的可接受性。有些学者根据这一理论,以目的语读者的视野期待为主,分析了中国饮食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
当前川菜已经由单纯的菜肴发展演变为天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川菜文化海外传播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姚键(2012)提出,川菜与川菜文化已经走出国门,蜚声海外,但其翻译传播的现状却相对落伍,因此提出了川菜文化翻译的“四化标准”,即系统化传播内容、常规化传播工作、多样化传播途径与标准化传播质量。李萍(2012)从川菜文化国际化传播的重要意义展开,强调了川菜文化国际传播是中国文化外宣的重要内容,如何进行媒介策略的布局谋篇、提出合理化的国际传播策略、规范翻译等则是目前川菜文化国际传播亟须解决的问题。
综上可见,国内学者对川菜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进行了多方位研究,将接受美学理论运用于川菜文化传播的研究却缺乏论述,而这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以期为川菜文化传播的发展找到新方向、提出新思路。
二、接受美学理论在川菜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接受美学理论涵盖诸多观点,“接受者中心论”“召喚结构”“期待视野”是其中三个主要观点。对文化传播项目和活动进行研究时,从以上三个观点也能得到很多启发。
1.“接受者中心论”在川菜文化传播中的应用。“接受者中心论”的主要观点是,处在中心位置的是受众,受众是一切活动的主导。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受众是唯一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只有时刻牢牢把握住受众,才能实现有效传播。在传统媒体时代,接受者更多的是被动接受,较少有机会去对传播内容进行选择,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下,受众不但有筛选信息的机会,还有筛选信息的能力,并且网络时代的受众往往会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和观点去进行信息的二次传播。
为了提高文化传播的时效性,需要从受众角度着手。当今受众对于沉浸式的体验有极高的需求,需要通过亲身参与来感受实实在在的文化内容,因此要让更多人与川菜建立关系,加强连接,超越传统的“单向”传播渠道,采用“双向”的“体验式”活动,让食客以感官的方式与川菜文化进行互动。此类体验式文化传播活动以核心受众为目标,通过创造绝佳的亲身体验来传播文化价值,让受众与川菜文化建立一种情感上的联系,增加受众的接受度,同时鼓励受众通过社交媒体与他人分享。
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安德川菜汇美食体验街的中国·川菜文化体验馆就是“接受者中心论”在川菜文化传播中的一个案例。“以川菜为题,以豆瓣为魂”的川菜文化体验馆,占地4000余平方米,主要包括川菜印象、川菜历史、川菜魅力、郫县豆瓣、川菜产业园、现代川菜形成与繁荣这六个展示区和一个蜀都特产中心。川菜文化体验馆以讲述川菜文化千年历史为主线,完美呈现了郫县豆瓣的百年沧桑史,游客在这里可以有多方面的文化体验,不仅可以阅读数量巨大的川菜餐饮文化史料、欣赏陶瓷器具和文物,还可以观看川菜文化高清影片、阅览川菜文化电子地图。在川菜文化体验馆,高科技元素的运用涵盖了场景还原、互动体验、幻影成像等,不但使游客有机会学习川菜文化知识、感受川菜文化的魅力,而且能参与到川菜文化之中,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四个方面去体验川菜文化的独特性。
作为“川菜之魂”,郫县豆瓣酱以独特的加工工艺和悠久的传统被很多人津津乐道。为了推进郫县豆瓣文化的传播,让更多国内外游客了解郫县豆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娟城牌”郫县豆瓣厂区内建造了郫县豆瓣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体验基地,通过走进生产厂、阳光晒场、自动化包装车间等,游客被现代化、智能化、机械化生产深深震撼的同时,还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豆瓣酱制作这一传统工艺。这些体验式参与从接受者中心出发,促进了文化传播。
此外,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古城镇的川菜博物馆也为“接受者中心论”指导下的川菜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途径。川菜博物馆不仅是国家三级博物馆,也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以继承川菜文化传统、弘扬四川美食为宗旨。来此参观的五湖四海的客人可以现场学习川菜的刀功、火候及成菜过程,并通过鼻闻口尝川菜的色香味形器来体会“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五味调和,百味生香”的丰富内涵。
2.“召唤结构”在川菜文化传播中的应用。德国学者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的“召唤结构”理论主要是指文学艺术作品因空白和否定造成了不确定性,使得作品以开放性结构呈现,这种开放性随时召唤着接受者们能动地参与到文学艺术作品中,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加以再创造,进而接受文学艺术作品。“召唤结构”理论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否认了传播内容本身的重要性,关注于接受者在接受过程中的发现。由于文化内容的不确定性,使得受众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得以发挥受众在文化传播的主动性和主导性,无形中让受众发挥出了最大的潜力,从而助推文化传播的发生。这一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留白”不谋而合,二者都认同空间造成美、距离产生美。面对这些未定性和空白性,接受者会根据自身不同的知识储备、价值观、审美水平,对同一个文化内容进行差异分析和消化,最终形成自己的创造性认知模型。
在当前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依托成都市川菜博物馆的优势条件,各个文化传播项目开展了青少年了解川菜文化的研学活动。在研学过程中,根据川菜文化的不同主题设置参观川菜相关的文物和图文典籍、烹饪器皿,借此了解川菜从古蜀时期到现代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及川菜文化的形成。青少年还可以亲手使用传统工具制作石磨豆花,习得老四川人的生活智慧,在灶王祠聆听灶王故事,体验有着千年历史的祭灶传统。
此外,以短视频+直播赋能川菜文化领域,通过短视频用户互动率及用户粘性,可以實现受众与美食创作者之间多层次、高频次、即时性的互动交流,使受众更加系统地了解美食文化,感受传统菜系的魅力。这在提升美食内容创作者热情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美食文化的传播和科普,助推川菜文化的发展与壮大。比如热门App小红书、抖音和快手等都有很多拍摄精美的川菜制作短视频,不少川菜大师还现场直播川菜制作过程,观看者会在弹幕区和评论区进行提问或者点评,并跟着短视频进行川菜制作。不得不说,短视频将川菜工艺变得简单易操作,受众也会根据不同短视频的技术进行再次创造,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川菜制作方法。
3.“期待视野”在川菜文化传播中的应用。文学理论家汉斯·罗伯特·姚斯认为,读者在未开始欣赏文学作品前就已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和认知模型,其原先的经历和认知(既有读者个体的经验,也有社会因素的影响)等综合形成了对文学作品的一种评判。由于生活阅历、知识背景等不同,接受者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审美观、认知观等,并以自己的标准和框架去解读文化作品。在文化传播活动中,接受主体对艺术文学活动的接受主导性主要是通过“期待视野”来产生作用。
在川菜文化国际化传播中,要注重不同国家受众的“期待视野”效应,特别是川菜中菜名的翻译要考虑受众的文化背景和经历,理解受众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休克。比如“夫妻肺片”,如果单纯从字面意思进行翻译,很多西方人可能会拒绝这道菜,但是翻译为Mr.and Mrs.Smith,很多西方人会联想到由好莱坞巨星布拉德皮特和安吉丽娜朱莉所主演的史密斯夫妇,从而增加了对这道菜的文化认同感,在无形之中产生了亲切感。
展会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推动川菜文化的国际传播,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创办的国际性大型活动——世界川菜大会,自2018年开始每年在四川不同的城市举行,并且有着不同的主题。2022年,四川雅安举办的第五届世界川菜大会的主题是“品川菜·喝雅茶·看熊猫”。对于雅安,很多人所熟悉的“雅鱼”也是川菜文化的一种载体,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麻在雅安的说法,游客对于雅安的“期待视野”对本届世界川菜大会有着独特的影响和宣传作用,而世界川菜大会的主题展也为游客带来了舌尖上的盛宴和感官上的震撼。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巴蜀文化对外传播研究”专项课题“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中巴蜀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SC21BS023)的研究成果;2020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川菜发展研究中心项目“接受美学视域下川菜文化海外传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川菜文化英译为例”(CC20W2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仪雪(1984-),女,汉族,山东高密人,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