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

2023-06-29扎木苏杨飞芸倪春梅乌云达来王越男吴敬陈永福

中国食品 2023年6期
关键词:化学食品思政

扎木苏 杨飞芸 倪春梅 乌云达来 王越男 吴敬 陈永福

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各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食品化学课程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物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生理和生化性质、营养与功能性质,食品加工、贮藏和运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食品安全性、食品功能性的影响。国内高等院校的食品类专业均开设了食品化学课程,它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一直以来,很多教师在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中仅仅教授基础理论知识,未注重职业素养和爱国主义的培养,以致学生对国内外食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形势认识不足,缺乏对食品类专业的职业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未能尽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现状不容乐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与技能,更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进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高等院校专业课程体系中开展思政教育,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

一、课程思政与食品化学课程

当前,高校教师在食品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课堂教学仍然依赖灌输式教育,师生间缺乏沟通交流,知识传授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学习新鲜感,课堂气氛沉闷僵硬。第二,教材未能推陈出新,教学评价及考核办法单一,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知识,无法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实验课程内容相对单一,主要是一些经典的食品化学变化相关实验,如美拉德反应的影响因素、蛋白质功能特性评价等,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第四,学生缺少对食品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充分认识,缺乏民族自豪感与专业自信,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未能与时俱进,大多不能满足食品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要求。

为贯彻实施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育人的先进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素养,教师应当充实课程建设内涵,将“课程思政”“微课”等教学方法与食品化学课程讲授有机结合,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提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有意识地引入食品化学家生平事迹及贡献、中外食品化学发展差距、领域热点新闻、科研焦点问题、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及竞争格局等方面的案例分析,以及对于国内外食品安全热点的分析与解读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担当意识。

二、食品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实践

1.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食品化学课程具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积极挖掘思政元素,将价值引领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比如,围绕中外食品化学前沿及食品工业领域的差距,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结合当前食品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新闻焦点和产业发展动态等实例解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使命感和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将食品安全案例分析与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机结合,在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远大目标,将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体系,实现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思想政治与专业素质全面发展的食品专业高素质人才。

在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选择规范的教学内容与案例开展思政教育,具体如表1所示。

2.加强课堂教学设计,提升思政教育效果。高校教师在实际的思政教学过程中,应将课程知识点与历史渊源、传统文化、时政动态、行业现状等具体案例相结合,杜绝“满堂灌”教学及盲目被动的记忆模式,悉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利用翻转课堂、慕课、超星泛雅等新型网络平台和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拓展课外知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激发学生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担当。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历史上我国相关的技术或者研发的产品时,着重突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与开拓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指导学生进行课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解读食品化学领域研究现状及先进技术、国内外差距及发展趋势;深入食品安全检测机构进行实地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检测原理、方法及设备的使用。另外,培养并强化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围绕关键知识点进行演讲与辩论,通过有效的学习与思考,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思政教育效果最大化。

3.充分发挥微课的教学优势。食品化学课程的应用性很强,比较适合微课教学,教师可以围绕食品化学课程大纲中的重难点、领域研究焦点以及行业热点等设计微课。比如,美拉德反应的影响因素相当复杂,包括底物、温度、水分、pH值、含水量、时间等,单纯的理论讲授难以达到预期的授课效果,结合微视频讲解分析,效果立竿见影。再如,讲授蛋白质功能特性时,融入蛋白质在不同加工食品中应用的微視频,能够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特性之间的联系,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科学前沿、行业动态、实践技能大赛等微视频,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4.强化第二课堂,深化思政教育。第二课堂是指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建立的课外组织,被誉为课堂以外的第二大育人载体。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化学是否让食品更安全”辩论赛、“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弊”讨论课、“食用油品质评价”科普讲座等,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的同时,强化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及应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第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举措之一,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及合作能力,使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并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效提升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食品化学课程是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与学生的专业认知和知识体系建立有着紧密的联系。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中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之一,要积极挖掘食品化学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衔接点,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专业课程建设体系,培养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专业人才,提升食品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新时代对创新型食品人才的渴求。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程思政及实践创新背景下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NGJGH2021045);内蒙古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KCSZ202007)。

作者简介:扎木苏(1988-),男,讲师,研究方向为食品微生物和食品化学。

*通信作者:陈永福(1979-),男,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食品微生物和食品化学。

猜你喜欢

化学食品思政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食品造假必严惩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