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性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3-06-29张薇
张薇
摘 要 拓展性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及语文的学科特点,从多重学情分析、对接教材内容、丰富组织形式、推出导读学案等方面,展开拓展性阅读教学。这有助于拓宽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拓展性阅读 应用策略
拓展性阅读是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有力补充,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至关重要。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的学科特点,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合理拓宽阅读内容,进行课内阅读知识的迁移和延伸,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丰厚学生的知识储备。
一、多重学情分析,引入拓展性阅读资源
学情分析主要指学生年龄特征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分析、学生学习风格分析等。学生的学情分析是有效阅读教学的基础,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就要在了解学生的学情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对拓展性阅读材料进行精准挑选。如此,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全面发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青春飞扬”。高中生正值青春时期,“青春飞扬”这一主题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他们对该主题的理解是不存在问题的。但对于“高中生要怎样度过美好的青春年华?青春的价值是什么?”等问题,他们的内心是迷茫的。教师在具体课文教学中就需要将文本与课外拓展性阅读材料相结合,利用丰富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解疑答惑。如《沁园春·长沙》一词通过描绘长沙的壮丽秋景和诗人回忆青年时期革命斗争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心和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雄心壮志。于学生而言,他们对革命年代不是很了解,便不容易把握本诗主旨。教师可以补充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等拓展性阅读材料,使学生能够了解当时革命年代的情况和作者青年时代的革命斗争生活。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二、对接教材内容,精选拓展性阅读材料
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与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相比,其难度是增加的。为了帮助学生降低文本理解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度引入拓展性阅读资源,并引导学生学会将课内课外的学习资源进行联系。也就是说,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在立足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从写作背景及手法、作者生平及性格、文章主旨及情感等方面,将拓展性阅读资源与教材内容相对接,以此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惑,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深刻的情感和主旨,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以记梦为主,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自由、光明的渴求,对权贵的蔑视。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教师可以引入此诗的写作背景作为拓展性阅读资源,让学生知道李白写作此诗时正是他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之时,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的块垒难消。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入诗人同时期的其他作品,如《行路难》(其一)和《月下独酌》。将这些作品与《梦游天姥吟留别》进行结合阅读,这也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进而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同时丰富自身的阅读体验,提升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
三、丰富组织形式,培养拓展性阅读审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的“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基于此,拓展性阅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阅读本身对学生来说是件枯燥的事情,如何提升学生的拓展性阅读兴趣是教师必须考虑的命题。
《登高》一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大历二年(公元76年)作者在夔州之时,表达了诗人年老多病、穷困潦倒以及漂泊他乡的悲哀之情。诗歌极尽沉郁顿挫,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而这对于当代的学生来讲,是比较难以理解和把握的。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把与《登高》有关的网络视频作为拓展性阅读材料,利用多媒体展示,提高学生的拓展性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另外,为了克服课堂上空间和时间局限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他们课后分组搜集《登高》的写作背景、同时期的相关作品及杜甫的生平经历等,并在后期的课堂上开展小组交流展示活动,加强学生对《登高》一诗的理解。同时,通过小组交流展示活动,学生们也可以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展现自我,进而提升拓展性閱读的兴趣,丰富学习经验。
总结来说,教师在进行拓展性阅读教学时,要根据高中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发展规律来进行教学设计。同时,只有教师组织了多样化的拓展性阅读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拓展性阅读兴趣;只有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优化了高中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形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拓展性阅读习惯和拓展性阅读审美。·
四、推出导读学案,优化拓展性阅读流程
导读学案是指教师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阅读学习而设计的有学习流程、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方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流程图。在拓展性阅读时,教师借助导读学案,可以为学生制定清晰的阅读流程图,优化语文拓展性阅读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拓展性阅读学习效率。
《赤壁赋》(又名《前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由月夜泛舟引发的人生感慨。教师如果想引导学生拓展性阅读《后赤壁赋》,则可以通过问题引领的方式来设计导读学案。比如教师可这样设计问题:同是苏轼游赤壁而进行创作,描写的景相同吗?抒发的情感是否一样?如何理解作者在梦到鹤化为道后又增添醒来寻找道士的想法?以此来引领学生阅读,引发学生思考。可以说,教师在导读学案中设置一系列问题导读,是对学生进行阅读引领的有效方法,不仅能缓解学生对陌生的拓展性阅读材料的阅读压力,还能提高学生拓展性阅读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来设计导读学案,引导学生将《赤壁赋》与《后赤壁赋》进行对比阅读,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总结来说,对比阅读式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拓展性阅读的问题,对学生的拓展性阅读学习过程进行优化设计,从而为学生制定有效的阅读流程图,有助于学生拓展性阅读习惯的养成和拓展性阅读审美能力的提升。
综上,拓展性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是指教师借助多重学情分析、对接教材内容、丰富阅读交流形式、推出导读学案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的有效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在充分了解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后,根据不同课文的实际需求来引导学生展开拓展性阅读,这样学生才会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一言以蔽之,拓展性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也能成为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有助于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作者通联:浙江常山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