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 以美感人
2023-06-29汪兆满
汪兆满
摘 要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内涵丰富,极具诗意和哲思。阅读时要抓住概念,感知美学内涵;深入文本,深刻体悟,不断丰富审美体验。以项目化学习任务为指引,推进整本书阅读的深度展开。品味宗白华先生悠闲的生命美学的同时,更要感知其中深厚的人文精神;体会作品以美育人,以美感人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 美育 审美体验 美学散步 以美育人 以美感人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语文学习要促成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学生阅读美学著作,可以增强审美体验,提升审美能力。
一、“基于文本,整中有散”实现层进阅读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文笔细腻,富有诗意,深入浅出地对美学理论进行阐释,阅读时要基于文本,整体把握,做到整中有散,有所侧重,层进式推进。
1.梳理概念名词,感知美学内涵
宗白华以生命的感怀,找寻美,阐释美,关照美,沉醉于美的探寻之中。阅读时,要注意对概念名词的梳理,以概念为支点,感知美学意蕴。如《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中欲言“充实”,宗先生从尼采的“梦”与“醉”谈起,结合中国诗画,提出“能空、能舍、能深、能实”等观点,论述中国艺术的空灵与充实。对于这些美学概念的梳理,是感知美学内涵的重要抓手和有效突破口。学习时可以采取摘录、批注、思维导图等方式加以梳理。
2.精读艺术分析,探寻美的规律
阅读作品时,读者需要根据自身艺术领悟能力,对部分作品进行精读,透过具体艺术类型的分析,探寻美的规律。美学对象有艺术作品,也有现实生活。区别于单一的艺术或者艺术史,美学更多的是从整体上分析艺术的共性与个性。《美学散步》自始至终都在努力探求和论述艺术的规律、美的规律,而非就事谈事。以《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为例,作者认为“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恰恰证明了艺术中虚实结合的规律,肯定了“化景物为情思”的艺术事实。
3.哲思语句赏析,品读人文精神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研究既有知性的学术积累,又充满生命感和主体意识的人格担当,在学术建构中渗透人文精神。如有人批评“西洋画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宗白华先生却认为“西洋画未尝不注意笔触,未尝不讲究意境。”对于西方油画,他也直言不讳,“西洋油色的光彩使画境空灵生动,中国颜色单纯而无光,不及油画,乃另求方法,于是以水墨渲染为重。”这样的论述,可贵的不仅是对艺术现象的理性分析,更可贵的是对实事求是的人文精神的肯定。
二、“任务指引,问题导学”推进深度阅读
基于文本特征及阅读心理,给予学生提纲挈领式的阅读指导,设置明确可行的阅读任务,有助于使学生的阅读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创造。具体的阅读任务可以作如下设置:
任务1·学术批评著作贵在能够提出新颖的观点,美学著作亦然。要想把握作者的核心意图,可以借助核心概念的捕捉,梳理文章观点。请以《美学散步》中的《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一篇为例,找出该篇中的核心概念,梳理文章的主要观点。
设计意图:核心概念解读可以起到“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的作用。此处核心概念包括“文学与民族”“民族精神”“唐代诗坛特质”等,主要观点包括“文学关系民族自信力”“汉唐诗歌悲壮,可见民族精神坚韧,文学能转移民族的习性”“唐代诗歌有一种特别的趋势,就是描写战争文学的发达”等。通过梳理,让学生明白在这种威加四夷、万邦慑服的时代里,才陶冶得出有力的民族诗歌,养成慷慨的民族诗人。
任务2·在“机器的节奏”已愈来愈快速,生活的节奏愈来愈紧张的异化世界,如何保持住人间的诗意、生命、憧憬和情丝,不正是今日在迈向现代化社会中所值得注意的世界性问题么?不正是今天美的哲学所应研究的问题么?宗先生《美学散步》能在这方面给我们以启发吗?我想,能的。——李泽厚
工业文明会带来人的异化,生命的本真需要诗意的保留,需要美的关照,请结合《美学散步》作品,以及生活实际,谈一谈对李泽厚先生这段话的理解。
設计意图:研读美学作品,除概念提取外,更在于灵活运用。此任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诗意、美好,从感知美走向鉴赏美。美自身有着特有的韵律、节奏、美感,要想获得美的感受,离不开身心的修炼。在工业化、信息化的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往往被工业化的商品所裹挟,陷入消费主义陷阱,失去自我思考。真正美的艺术,需要自由的发现,充分的共情,要避免快餐式消费,用诗意点燃生命,用艺术消解工业复制的枯燥。
巧妙的核心任务设计,使阅读有据可依,有路可寻,提升阅读效率,拓宽阅读视野,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三、结合自身实践,体验美学散步
语文学习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围绕《美学散步》阅读任务,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学现象,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如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活动,融合听说读写,跨越古今中外,打通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世界,提升文化理解与探究能力。
对于美学作品最好的接受是要回到艺术创作、鉴赏的实践中,去体验美学散步。以空灵美学理念为例,其大量存在于古典诗歌及古典绘画中。王维、韦应物、皎然等人的诗句有之,古代的山水画有之。吴门画派唐寅的《湖山一览图》描绘太湖的景象,并未点着一墨,却呈现出了浩渺湖水的景象,绘画中典型的“计白当黑”,体现了中国画“空灵胜于充实”的美学追求。可以就此开展“鉴赏山水画,体味空灵美”或“寻访山水空灵之美”的实践活动。
散步是自由自在的,亚里士多德学派就被称为“散步学派”。宗先生的“美学散步”,显示美的探究是非功利的,是一种悠闲散步、兴之所至、偶有所得的境界。
阅读美学作品,可以实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美的直觉体验依托于良好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这比单纯的逻辑推理更可贵。北京大学叶郎教授:“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很多重大的发现并非依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这恰恰是美育的重要价值。
[本文为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十四五”规划课题《“三新”背景下高中作文情境化教学的设置及效果研究》(编号JSTY14157)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苏州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