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强国建设 央企勇当先锋

2023-06-28潘伟王雅卿

国资报告 2023年3期
关键词:钢轨强国高铁

潘伟 王雅卿

交通运输是强国之基。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建设交通强国”,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中共中央、国务院进行重大战略规划,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综合交通网络的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交通大国已然建成。2022年,全国营业性客运量达55.9亿人次,全国营业性货运量达506亿吨,全社会营业性货运量比2019年增长了8.2%。

5年来,在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网和世界级港口群的亮眼成绩背后,在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四期集装箱码头、京张高铁等一批重大工程建成投产的奋斗中,中央企业不仅展现了建筑、制造和科研创新等“国家队”硬核实力,更展现了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发展大局的使命和担当。

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在年度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担当建设交通强国的时代使命,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体现能建特色和优势,在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中勇当先锋。”

中国通号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志亮说:“10年来,我们全力支撑服务国家交通强国建设,紧紧抓住6次铁路大提速机遇,积极参与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建设。”

中国物流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洪凤则表示,党的二十大明确作出建设制造强国、交通强国等一系列重大部署。集团作为综合物流央企,要立足主责主业,服务国家战略。

勇担重大工程项目,织密“三张交通网”“两个交通圈”

毋庸置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建设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还是打造“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都离不开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为重要内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交通运输部共批复了3批次、71家试点组织单位报送的78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文件(含增补)。交通强国试点任务的430家具体实施单位中,企业占比41%,包括国企32%、非国企8%和铁路系统单位1%(如下图)。国企是参与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企业中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和顶梁柱。

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交集团等中央企业纷纷中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承担起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咨询、投融资、建设、运营等艰巨任务,成为践行国家战略可依靠可信赖的力量和开路先锋。

航空枢纽建设方面,作为中国机场建设的排头兵,中国建筑承建北京大兴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等世界级航空枢纽,牵头设计成都、重庆、西安、青岛、长沙等多个枢纽机场,累计建设全国75%的重点机场。

在香港的重点项目—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系统项目中,中国电建克服台风、疫情等困难,高质量完成建设该系统的核心工程—第三跑道及相关附属工程,受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机场管理局的高度评价。中国电建还参与了北京、上海、广州、厦门、香港等国内二十多座机场的建设。在海外,中国电建参建了卡塔尔多哈等十余座国际机场建设,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公路桥梁隧道建设方面,中国能建自2016年至2020年采用PPP、BOT等模式投资建设巴万、枣菏等16条高速公路,总投资2362亿元,总里程1680公里。中交集团自2012年以来累计建成高速公路超过1.5万公里,特长隧道超过100座。

中国建筑建设了京新高速、太行山高速等区域交通大动脉,建设了贵州正习高速、云南华丽高速等西部脱贫致富路,建设了武汉四环线、南通绕城高速等城市交通主干道,建设了浙江台州湾大桥、湖北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等跨海跨江大桥。

中国十九冶作为中国五矿核心骨干子企业,近年来在高速公路业务板块发展迅猛,陆续在多个省市中标了多条高速公路,仅2022年在手的高速公路项目就达到15条,高速公路业务已经成为公司最重要的业务增长点。其中,江龙高速工程是中国五矿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战略规划的具体实践。

轨道交通建设方面,作为中国铁路建设的主力军,中国铁建十一局五公司2022年参建的重庆轨道交通环线工程获得国际工程类大奖——菲迪克奖(FIDIC Project Awards)。

中国中鐵在拉林铁路、京雄城际、冬奥会“三场一村”、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国家和“一带一路”重点工程中取得累累硕果。其中,2021年,由中国中铁承建的中老铁路在两国元首见证下通车,圆满完成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项目的标志性工程。

在港口建设方面,中交集团自2012年以来累计建成万吨级及以上港口泊位超过500个。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中交集团积极布局涉我关键通道、关键港口等基础设施项目,联合国际知名码头运营商,共同开发尼日利亚莱基、喀麦隆克里比、泰国兰查邦等全球关键航运通道港口,稳步拓展全球港口投资、建设、运营业务。

“运河第一港、苏北第一港”的宿迁港则是中国电建投资建设重大交通工程的典型案例。该港口岸线总长1600米,辐射半径达200公里的运河中心区域枢纽港,成为区域集装箱核心功能区、现代化内河港口样板区、区域多式联运枢纽港区、内河绿色港口示范区。

提升交通运输服务,畅通“大动脉”“微循环”

交通强国的建设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包括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装备、治理水平等方面。其中,交通运输服务一头连接着生产,一头连接着消费,对于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生产生活秩序至关重要。

航空运输服务方面,三大航空公司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大力推动“双循环”不断深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提升运输服务的效率和效益。

南航集团在38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172条“一带一路”航线,成为“一带一路”沿线最大的航空承运人。南航集团深度融入发展大局,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例如,南航集团积极打造广深货运枢纽,深化大湾区市场、产品、服务、网络“四个一体化”,构筑大湾区到国内主要城市的4小时航空交通圈。

中航集团不断加强企地合作、加大资源投入、加快枢纽建设、加密网络布局,完成北京大兴机场、成都天府机场、首都机场T2航站楼转场工作,组建国航广东、新疆分公司,构筑“一带一路”空中桥梁,在服务国家区域发展大局中不断开创发展新局。

东航集团全面深化改革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赋能,旗下“航空混改第一股”东航物流成功在上海证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東航成为首家航空客运和航空物流两项核心主业“双上市”的国有大型航空运输集团。

截至2020年10月,东航集团运输总周转量达到1008.65亿吨公里,运输旅客5.24亿人次,与“十二五”末相比,均实现增长超30%。客机机队规模达到720架,比“十二五”末增加194架,全球排名第七。

在疫情防控等国家重大运输保障任务中,中航集团有力保障抗疫驰援不断线、重要航线不断航、全球供应不断链、复工复产不断路,累计运送援外疫苗8300万剂、738吨,保障境外援助任务16班,运送人员218人、防疫物资207吨。南航集团执飞19条洲际货运航线,执行客改货航班超过17000班,全力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航空出行的需要,南航集团继续发力航班正常优势,航班正常率连续6年在国内主要航空公司中名列前茅,各项服务指标均居国内航空公司前列。

为持续提高航空服务品质,中航集团优化行李、中转、退改签等基础服务产品,推出京沪、京蓉、京杭等系列“国航快线”产品,让旅客体验到“随到随走”的快捷出行,推出适合老年人运用技能技术的专项服务,助力老年人便捷出行。

以创新为驱动力不断提高民航服务水平,东航集团发布全球首个机上信用卡即时支付“空地互联云支付平台”,实现飞行途中在客舱银联实时交易。

港口航运服务方面,以港航起家的招商局集团,迄今已在全球六大洲26个国家和地区布局了66个港口/码头,成为世界领先的港口投资、开发和运营商。2021年,招商局集团港口板块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6亿标箱、散杂货吞吐量8.8亿吨,港口权益货物吞吐量全球排名第一。

改革重组至今7年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目前其所属船队综合运力和集装箱码头年吞吐能力双双跃居全球第一,以全球1/18的运力承运全球1/10的海运贸易量,有力支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在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工作上,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开展了绿色航运项目,推动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基于区块链的全球航运商业网络平台建设(GSBN)项目、全球集装箱管理系统(IRIS4)项目,形成全球数字化网络布局,数据集成平台项目,体系化推进平台数据治理工作、智能船舶项目,不断加大在集团内部船队推广使用。

推动交通装备“智造”,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

加速建设交通强国,离不开交通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升级。

以高铁建设为例,中国工程院院士、铁道工程专家何华武表示,高铁建设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高新技术的集成,对冶金、机械、建筑、材料、橡胶、电力、信息、精密仪器、环保等产业有强劲的带动作用。

多年来,鞍钢一直将钢轨作为拳头产品进行建设和管理。

从钢轨第一代发展到第五代;从规格单一轨型发展到覆盖国标、美国标准、欧洲标准、英国标准、国际铁路联盟标准、日本标准等标准轨型……鞍钢钢轨产品持续推陈出新,始终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和优势。

时至今日,在交通建设领域,鞍钢高速钢轨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超过40%,鞍钢高速道岔钢轨市场占有率超过90%,在国内铁路交通建设中创造了诸多个第一,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鞍钢是唯一的钢轨供货商;全世界第一条环岛高铁——海南环岛高铁,鞍钢是首铺钢轨的重要供货商;第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包括永久冻土带、极寒、弯道等条件异常苛刻的70%以上路段使用鞍钢钢轨……

面向海外市场,鞍钢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契机,独家供货中国高铁技术整体出口“第一单”、“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雅万高铁;在与三家世界顶级钢轨制造企业同台竞技中,鞍钢成功赢得墨西哥玛雅铁路50%的钢轨合同。

鞍钢钢轨从制造走向“智造”。近年来,鞍钢对钢轨全流程关键装备进行了系统升级,钢轨生产能力和质量保障处于领先水平。

2020年,鞍钢“攀钢钒重轨数字化产线工业互联网平台”顺利通过了四川省经信厅的验收,鞍钢万能生产线由此成为国内首条数字化钢轨生产线,向钢轨“智能制造”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21年8月,中国中车交通强国建设试点7项试点任务获得相关批复,试点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目前,包括绿色智能铁路装备、中高速磁浮列车、新一代智慧城轨地铁列车、新能源汽车及海工装备、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轨道交通装备国际标准、基于共享循环包装的工业智慧物流以及轨道交通牵引与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等在内的7项试点任务均在有序推进。

中国中车作为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在动车组制造、磁浮列车研发和智能轨道快运系统开发等方面成果颇丰。

例如,2021年7月20日,由中国中车承担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这是世界首套设计时速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是当前可实现的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标志着我国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这对于打造我国高端装备产业新引擎、形成轨道交通领跑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高铁要想安全高效运行,离不开“大脑和神经”,即“高铁列控系统”。

高速安全控制技术是高速铁路最核心的技术之一。在全球高铁列控系统领域,国际巨头如西门子、阿尔斯通(庞巴迪)、日立(安萨尔多)、泰雷兹等企业领跑,而中国通号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逐渐开始领跑的转变,最终牢牢掌握了核心技术,同时在全球轨道控制系统的营业收入排名第一,脱颖而出。

在中国通号多年持续自主创新的努力下,中国高铁安全控制技术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中国通号创建了先进的中国高铁列控标准技术体系,掌握了全套自主化列控技术及装备,形成了举国体制下的创新新格局和新机制,打造了国际先进产业化基地。

自2008年开始,中国通号承建了包括京津、武广、京沪、哈大、兰新等多个“国内第一”的国内重点高铁工程。近年来,中国通号通过发展机械化、专业化、工厂化、信息化“四化”施工,推进工程“智能建造”,实现了提“智”增效。

猜你喜欢

钢轨强国高铁
第一次乘高铁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山上有座高铁站
高铁会飞吗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钢轨焊后双中频感应加热工艺研究
人地百米建高铁
高速铁路钢轨疲劳过程的超声非线性系数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