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投资情况分析及2023年政策建议

2023-06-28艾利艾智库

国资报告 2023年3期
关键词:经济企业

艾利艾智库

2022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央及时将稳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发力点,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达到57.2万亿元,同比增长5.1%,资本形成总额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托底支撑作用显著。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民间投资疲软,同比仅增长0.9%,占比从2021年的56.5%下跌至54.2%,同时港澳台企业、外资企业投资增速也显著下滑,全年分别增长0.2%和下降4.7%。全年投资大盘主要靠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拉动。从行业大类看,房地产投资剧烈衰退,下降10%,而制造业投资延续了上年的高增长势头,增长9.1%,并且大多数细分行业呈现较快增长,基建投资是稳投资的“压舱石”,全年增长11.5%,特别是电力、水利、仓储等行业投资增速显著提高。

展望2023年,经济复苏依然面临挑战,需要继续通过稳投资、促投资实现需求侧的较快反弹和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建议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抓紧落地及后续项目储备;强力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待遇和公平竞争,增强民间投资活力;抓消费促增长,为投资创造长期盈利场景和预期;从稳融资入手,尽快稳定房地产投资。

投资是2022年经济稳增长的关键支撑

2022年以来,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减弱三重压力下,中国经济颠簸前行,消费受到明显抑制,投资成为稳增长的关键支撑,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一)投资托起经济增长的“半壁江山”

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温和发力,取代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下同,除非另有说明),2022年全国GDP达到121万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驾马车”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98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和0.51个百分点,贡献率分别为32.8%、50.1%和17.1%。因投资而引致的资本形成对稳增长、护大盘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

尽管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托底作用,但乘数效应(即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放大倍数)没有发挥出来。2022年,投资弹性系数为0.59(GDP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显著低于2021年的1.6。投资弹性系数低于1说明投资对经济增长“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没有发挥出来,投资宏观效率下降。

(二)民间投资不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勇挑大梁

面对疫情反复、经济下行的压力,各类所有制企业在投资上做出了不同反应。

2022年,内资企业中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股份合作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2.8%、18.7%和18.3%,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同比增长5.7%和2.7%。总体看,内资企业增长了5.5%。

相比之下,港澳台企业、外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则深度衰退。全年港澳台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2%,其中,合资企业同比下降10.1%,独资企业同比增长5.7%。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7%,其中,合资企业下降1.3%,合作企业下降16.1%,独资企业下降7.8%,股份有限公司增長2.1%。

2022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为31.01万亿元,同比增长0.9%。从季度波动看,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已由2022年第一季度的8.4%不断下滑至第四季度0.9%,下滑幅度较大。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进一步萎缩,跌至2018年以来的最低点,仅为54.2%,明显低于2018—2021年61.99%、56.42%、55.74%、56.50%的各年占比水平。

国家统计局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定义是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的企业单位在境内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由此,经济范畴大体相当于民营企业投资。2022年民企投资增速和占比衰退,反映全社会最活跃且具冒险、创新精神的市场主体投资积极性下降明显。

(三)中西部地区投资相对活跃,东部和东北地区低速增长

分地区看,东部作为传统的投资“热土”,2022年表现一般,全年同比仅增长3.6%,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同比增长8.9%和4.7%,东北地区一如既往,投资同比增长1.2%。

2022年,部分中西部省市招商引资的后发优势开始显现。内蒙古、湖北、宁夏位列增速前三甲,同比分别增长17.6%、15%和10.2%,中部的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则强势发力,同比分别增长9%、8.6%、6.7%和6.6%,东部的浙江、河北、福建、山东保持较强的投资韧性,同比分别增长9.1%、7.9%、7.5%和6.1%,西部的甘肃、陕西、新疆、云南、四川投资活跃,同比分别增长10.1%、8.1%、7.6%、7.5%和6%。

(四)各行业投资加速分化:制造业和基建行业高速增长,房地产深度衰退

2022年,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投资增长平淡,面向出口、面向国内高增长细分市场的制造业投资火热,房地产行业投资在供求两端加快调整下,继续深度下跌。

2022年,制造业投资在2021年增长13.5%的高基数上,实现了9.1%的增长,增速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高4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持续领跑,比上年增长22.2%。

基础设施建设是2022年稳投资的“压舱石”。2022年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广义)同比增长11.52%,比2021年同期增速高11.31个百分点;不含电力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狭义)同比增长9.4%,比2021年同期的增速高9个百分点。3年来,广义基建投资的平均增速为4.21%,高于2019年3.33%的水平。能源、水利、物流等方面的基建增速较快,对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发挥了关键作用。

20多年来,房地产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和格局变化影响至深。特别是2020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开始收缩性调整,2022年投资增速持续剧烈下行。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29万亿元,同比下降10%,较2021年增速下降了14.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10.06万亿元,下降9.5%。自2021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已连续24个月不间断下滑。

房地产投资衰退不但拖累了投资大盘,而且成为经济反弹的阻力。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1.45%,远低于2021年同期的3%,已连续4个季度持续为负,持续拖累投资对经济的整体拉动能力。2022年房地产业拉动GDP增长-0.34个百分点,比2021年同期的0.25低了0.59个百分点。

稳政策、稳预期,培育激发投资增长的内生动力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进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化,我国经济企稳回升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复杂的环境。针对当前“内需不振,外需不稳”的局面,需要继续通过稳投资、促投资实现需求侧的较快反弹和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2023年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同时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

(一)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促进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抓紧尽快落地及后续项目储备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已对今年投资工作做出了明确部署,现在要加强抓工作落实,促进重大项目高强度建设和新开工项目尽快落地。要综合全国各地区实际情况和产业发展方向,充分结合区位优势和定位,充分考虑产业导向、规划布局、资源环境容量等因素,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招商引资质效,重点围绕数字产业、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强化项目谋划,将发展落实到具体项目上,着力谋划和实施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支柱和引领作用的产业项目,以高质量的投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推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待遇和公平竞争,增强民间投资活力

针对民间投资、私企投资、外企投资等非公企业投资不振的情况,要从稳定信心入手,在法律制度、政策导向、舆论环境等方向给非公企业吃下“定心丸”,落实落细各领域促进非公企业投资的具体措施。拓宽非公企业投资空间,鼓励非公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重点民生等领域建设,在投标、融资等方面切实落实竞争中性原则,提高非公资本参与新基建项目、产业转型升级、高技术发展、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积极性。国务院办公厅或国家发改委组织非公企业投资专项督查,对照《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发改投资[2022]1652号)等有关政策,及时发现、制止和纠正歧视非公投资的行为。

(三)抓消费促生产,为投资创造长期盈利场景和预期

投资的终极目标是消费,只有繁荣而旺盛的消费才能为投资创造盈利预期。根据投资加速原理,只有本期经济增长快于上期经济增长,才能促进投资在下一期更快地增长。因此,消费才是启动经济的关键和撬动投资的砝码。鉴于此,不管是微观的投资决策,还是宏观的经济调控,都要先把消费和市场做起来,让企业家看到旺盛的市场和可持续的增长前景。把要不要投、投什么、怎么投等决策交给市场之手,政府下气力解决生老病学问题,降低消费顾虑,积极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居民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消费活、预期稳,投资增长自然水到渠成。

(四)从稳融资入手,尽快稳定房地产投资

市场机构克尔瑞报告称,2023年1月,30个重点城市新建住宅成交量同比、环比均下降41%。房地产行业销售、投资继续下滑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善,系统性风险进一步累积。无论是从化解风险的角度看,还是促进经济复苏的角度看,房地产投资必须尽快止跌企稳。建议:第一,尽快调整房地产企业融资政策,要创造持续宽松的金融环境,缓解当前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压力,满足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第二,因地制宜合理释放或改善住房需求,適当下调首套住房首付比例,下调库存压力较大的部分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第二套住房首付比例;督促金融机构提供稳定的信贷支持,包括支持提前还贷;增加公积金贷款额度,开展公积金支持首付试点。第三,加快试点和推进房地产REITs市场建设,为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提供有效的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工具,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金融支持。

猜你喜欢

经济企业
企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