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歇导尿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3-06-28曾超王富兰肖明朝胡燕王琳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12期
关键词:间歇尿路感染延续性

曾超 王富兰 肖明朝 胡燕 王琳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妇科 2.泌尿外科,重庆 400016)

间歇导尿是一种不将导尿管留置于膀胱内,仅在需要时插入膀胱导出尿液、尿液排空后立即拔除[1]的技术。间歇导尿是导尿术的一种方式,按操作标准可分为无菌性导尿、清洁间歇导尿[2]。由Guttmann[3]于1966年引入,目前间歇导尿已作为A级证据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间歇导尿不仅是国际尿控协会推荐的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首选方法和金标准[4],也是管理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有效措施,可降低尿路感染、囊泡高压、反流和肾衰竭的发生率,从而进一步降低与神经源性膀胱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5]。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不断推动和发展,为减少围术期患者尿潴留、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优化管理流程,间歇导尿已在骨科、妇科、胃肠外科、泌尿外科等多个科室进行了应用[6]。有关间歇导尿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和延伸,与间歇导尿相关的文献也日益增多,但缺乏系统的整理。鉴于此,本研究拟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Cite Space软件对间歇导尿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追踪研究热点与前沿,旨在为我国学者今后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数据来自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采用关键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文献检索。其中,中文检索词为“间歇导尿” “间歇性导尿”“间歇性导尿术”;英文检索词为“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Intermittent Urethral Catheterization” “Intermittent indwelling catheterization”。 检索时间为1999年1月1日-2022年8月20日。纳入标准:完整的文献;研究主题与间歇导尿相关。排除标准:重复发表的文献;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会议文摘、新闻及资料等类型的文献。

1.2方法 共检索出中文文献1 884篇,英文文献2 654篇,采集到的文献数据样本首选经过文献管理软件note express进行重复文献筛选与剔除。然后根据文章题目、关键词、摘要等逐一筛选,手动剔除与主题不相关文献,分歧文献阅读全文后讨论解决,纳入计量分析的有效分析基础数据库通过纯文本的格式导出。以excel统计纳入文献的时间分布, SPSS 25.0 行线性回归分析,AIE软件统计分析纳入文献的期刊分布,通过 Cite Space进行机构、高频关键词、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分析。

2 结果

2.1国内外发文分析 本研究最终纳入文献1 792篇,其中中文文献1 010篇,英文文献782篇,以年份为自变量(X),以每年发表的文献量为因变量(Y)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2=0.801,说明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度较好,回归方程Y=3.1X-6192.22(F=39.36,P<0.001)。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发表的文献量逐年增多。从数据趋势可以看出,中英文发文量整体呈渐进式增长,从2011年开始,中英文献发文量呈现大幅度增长,发文总量达1 266篇,且中文文献的涨幅大于英文文献,见图1(扫后文二维码获取)。

2.2间歇导尿相关主题发文期刊情况 共1 792篇中英文文献分别在532种期刊目录上发布,英文文献782篇均来自web of Science 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中文文献1 010篇,以《中国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列表(2021-2022)》为判断标准,中文核心期刊收录量为154篇(15.25%),非核心期刊收录856篇(84.75%)。间歇导尿相关中英文文献发文量较多的前10位期刊分布,见表1。

表1 间歇导尿相关主题中英文文献发文量较多的前10位期刊分布(n=1 792)

2.3文献的机构分布及作者合作情况 本研究以机构为节点形成的合作研究团队主要是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武汉)、北京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北京)。在中文作者合作网络图中可得出作者间也形成了不同的研究团队,其合作研究较为显著的是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院泌尿外科的陈国庆和廖利民团队,分别与高丽娟、吴娟等团队有合作关系。国外的作者合作网络图中也形成了不同的研究团队,主要有法国巴黎罗斯柴尔德医院,巴西圣保罗大学,美国密歇根根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其中以法国巴黎罗斯柴尔德医院的Gerard Amarenco团队较为突出,分别与Pierre Denys和Emmanuel Chartierkastler等团队内部之间存在紧密合作关系。

2.4间歇导尿相关国内外文献发文关高频关键词、关键词聚类及突现分析

2.4.1纳入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分析 文献中关键词出现频次和中心性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分布,关键词的中心性呈现了某个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联系的紧密程度,中心性超过0.1的节点为中心节点,在总体研究领域中占重要地位[7]。本研究按频次和中心性对关键词进行排序,国内中心性大于0.1的关键词有“脊髓损伤”“间歇导尿”“尿潴留”,国外中心性大于0.1的关键词有“spinal cord injury(脊髓损伤)”“neurogenic bladder(神经源性膀胱)”“Urinary tract infection(尿路感染)”“management(管理)”“Clea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清洁间歇导尿)”“children(儿童)”。国内外间歇导尿主题相关文献高频关键词(前10位),见表2。

表2 国内外间歇导尿主题相关文献高频关键词(前10位)

2.4.2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分析是依据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强度,把一些共现强度大的关键词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个聚类,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以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8]。本研究中,英文关键词共形成9个聚类分别为:#0:urinary tract infection(尿路感染),#1:intermittent urethral catheterization(间歇性导尿),#2:urinary incontinence(尿失禁),#3:clea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清洁间歇导尿术),#4:urinary bladder(膀胱),#5:urinary catheterization(导尿术),#6:cardiac output (心输出量),#7: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胸段硬膜外麻醉),#8:coronary artery disease (冠状动脉疾病),见图2(扫后文二维码获取)。中文关键词聚类分析共形成8个聚类,分别为:#0:尿路感染#1:脊髓损伤,#2:膀胱,#3:康复护理,#4:尿潴留#5:膀胱功能 #6:导尿 #7:效度,见图3(扫后文二维码获取)。

2.4.3纳入文献的突现词分析 作为文献内容挖掘的重要工具,“突现词”(又称为“涌现主题术语”)是指在某一时期使用频次骤增的关键词(节点),表示这个关键词在该时间段受到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突现分析用来探测某个领域中突现的动态概念和潜在研究问题,适于检验学科发展的新兴趋势和骤然变化,反映活跃或前沿的研究节点[9]。本研究国外近3年内出现的有关间歇导尿的突现词主要为“quality of life(生活质量)”“urinary retention(尿潴留)”“epidemiology(流行病学)”,国内近3年内出现的有关间歇导尿的突现词主要为“居家护理”“自我护理”“儿童”“尿动力学”“膀胱功能”“影响因素”。通过CiteSpace软件得出中英文间歇导尿相关文献关键词突现图,见图4和图5,扫二维码获取图1~图5。

3 讨论

3.1间歇导尿相关主题文献的发文趋势及机构分析

3.1.1国内外发文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国内发文质量有待提高 一个领域的期刊数量会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该领域的学术研究理论水平和发展状况[10]。本研究结果发现:间歇导尿相关研究的国内外发文量随年份增长呈递进式上升,表明近年来,该领域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分析原因可能与间歇导尿相关的指南颁布以及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推动有关。间歇导尿已成为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管理的金标准[4],此外,也有相关研究[6]证实间歇导尿在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的膀胱管理中,在减少留置尿管或尽早拔除尿管的理念下,能够进一步的减少尿潴留、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因此,这也进一步推动了国内外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笔者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相关研究者可关注国外核心期刊发表的间歇导尿相关研究文献,加强国际间的学习与交流,借鉴国外学者研究设计及研究方法,把握与间歇导尿相关的研究热点与方向,提升整体发文质量。

3.1.2机构内部存在多学科合作,但少有跨领域、跨机构间的交流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作者及发文机构进行网络图谱分析可知:与间歇导尿主题有关的,国内发文较多的如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等医院内部之间有康复科、泌尿外科、公共卫生等多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但医院外部间的跨地域、跨机构的合作较少,研究领域存在地域差异,发文量以机构集中的南北地区为主,而西部及东部地区的发文量相对较少。国外中发文最多的是法国罗斯柴尔德医的Gerard Amarenco团队,主要以神经性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治疗与管理为主,其次是巴西的圣保罗大学的Alessandra Mazzo团队,研究领域主要为间歇导尿的延续性管理。合作是科研生产力的关键动力,有利于集思广益,拓展研究思路[11]。因此,未来我国学者可加强多领域、多机构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跨领域、跨机构的合作及研究,从而缩小地域差距,打破学术交流之间的空间限制,推动学术及科研的均衡协调发展。

3.2间歇导尿相关研究热点主题分析

3.2.1间歇导尿的膀胱管理 间歇性导尿可使膀胱间歇性扩张,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避免膀胱过度充盈而导致膀胱和肾功能损害。国际尿控协会将间歇导尿推荐为协助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空膀胱最安全的首选措施,是协助膀胱排空的金标准[12]。因此,相关研究者将间歇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管理中进行了广泛运用。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的深入开展,为优化围术期的管理方案,间歇导尿的应用范围也不断进行了延伸和拓展。未留置尿管或尽早拔除尿管会增加急性尿潴留的发生率;而留置尿管则会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6]。为减少围术期患者尿潴留和尿路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国内外学者[13-14]对间歇导尿在外科术后患者膀胱管理进行了效果验证。 虽然间歇导尿在外科手术中围术期患者的膀胱管理已进行广泛运用,但对于短期内间歇导尿与留置导尿对尿潴留,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和效果还未得到证实。

3.2.2间歇导尿的并发症管理 尽管间歇性导尿是预防泌尿道感染的重要手段,但它并不能防止尿路感染的发生[15]。在临床运用中,尤其是在长期执行时,由于间歇导尿的次数,个人的操作流程,评估标准等不同,导尿管反复插入尿道,或膀胱尿量储存过多而未及时排出,导尿量过少,增加导尿次数等都有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如泌尿系感染、尿道狭窄,膀胱结石,尿道损伤、尿道出血等。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还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16]。其中,尿路感染是间歇导尿术最常见的并发症[17]。国内学者[18]针对间歇导尿并发症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性的措施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和研究,如改良清洁间歇导尿护理方法。国外学者[19]则通过间歇导尿管的材质选择、促进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尿路感染的预防与管理的知信行水平等预防间歇导尿并发症的发生。此外,还有学者制定了与间歇导尿的相关指南[20],其中也包括了间歇导尿期间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的相关策略。

3.2.3间歇导尿的康复管理 神经源性膀胱的恢复时间较长,很多患者需要终身通过间歇导尿解决排尿问题,且恢复和重建患者的膀胱功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部分患者还需要居家进行自我间歇导尿,而患者在出院后由部分自理模式转变完全自理模式,从而面临一系列难以预测的困难与风险[21]。在一项长期进行间歇导尿患者自我管理的质性访谈中发现,导尿管的选择,环境障碍,操作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心理上的适应过程等是患者进行自我间歇导中面临的常见问题[22]。而帮助患者掌握间歇导尿的知识和技能并适应和接受这个过程是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促进其康复进程的重要措施。因此,国内有学者[23]基于循证构建了间歇导尿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方案并进行了初步运用为间歇导尿的居家管理提供了方案指导。国外有学者通过开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以了解影响间歇导尿患者自我导尿术的决定性因素,如导尿管插入困难,间歇导尿的依从性差等为提升间歇导尿的管理和使用策略提供参考[24-25]。

3.3间歇导尿相关研究前沿分析 结合聚类分析和突现分析结果可看出,间歇导尿的延续性管理是国内外研究热点趋势。国外对于间歇导尿的延续性管理开展较早,从1999年已有关于间歇导尿随访的关键词突现。其突现长度表明国外对于间歇导尿的随访相关研究较多。近年来,国外学者集中在改善间歇导尿管理膀胱功能患者的预后中。如间歇导尿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26],包括间歇导尿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调查[25],比较不同导尿途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专业培训以提高其自主性从而提升使用体验和生活质量[27],还包括有间歇导尿的材质研究以及健康教育[28]等;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以改善间歇导尿患者的运用体验和远期生活质量,从而提高间歇导尿患者的延续性管理。此外,还有学者[25]提出从间歇导尿并发症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进行前瞻性研究或干预性研究以更好的提升间歇导尿的延续性管理。国内近年来对间歇导尿的延续性管理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探讨,但主要以护理领域的学者展开,这可能与延续性护理模式有关。在中文的关键性突现图中可看出,与间歇导尿的延续性主题就有延续护理,居家护理,自我护理,此外,还有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但从突现的时间和长度来看,相比于国外,国内对于间歇导尿的延续性管理研究相对较晚。且从研究设计上来看,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如国内虽然有学者构建了间歇导尿的延续性照护方案,但该方案并未进行多中心试验,其可行性以及临床适用性也还有待进一步验证[23]。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CiteSpace 软件,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初步探讨了1999-2022年国内外间歇导尿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间歇导尿相关研究仍具有很大的研究前景,我国间歇导尿相关研究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未来研究者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突破:(1)拓展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加大研究深度,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思路和方法,结合我国间歇导尿管理研究现状,在前期的研究基础上丰富与完善间歇导尿的管理与运用,特别是间歇导尿的延续性管理。(2)加大多学科多领域与多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扩大样本量,实施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提升间歇导尿相关研究质量。

猜你喜欢

间歇尿路感染延续性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间歇精馏分离喹啉和异喹啉的模拟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