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2023-06-28葛丽萍刘慰赵缨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12期
关键词:护理学专业课程指标体系

葛丽萍 刘慰 赵缨

(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0032)

根据《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要求[1],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以下简称“纲要”)的指示,高校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及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将价值塑造作为人才培养是目前的首要任务[3]。近年来,护理本科生普遍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就业后流失率高等困境[4]。加强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为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职业价值观奠定基础。随着研究的深入,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课程建设、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日益丰富[5-6]。然而,目前有关构建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少,以致高校全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缺乏有效的评价依据和衡量标准。结合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特点,抓住教育评价改革有利契机,明晰内在逻辑,不断优化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是当下教学理论和实践探索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7]。鉴于此,本研究依据《意见》和《纲要》的要求,拟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和建设建议进行探讨,旨在为本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提供参考依据,为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和创新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2年7-9月,基于文献回顾和德尔菲专家咨询,初步拟定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通过2轮专家咨询后,最终构建了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条目标层、4条准则层和29条方案层。德尔菲专家咨询中专家纳入的标准为:(1)本科及以上学历。(2)副高及以上职称。(3)在高校或三级甲等医院从事护理管理或护理教育相关工作10年及以上。(4)自愿参与本研究。本研究共选取16名专家,所有的专家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专家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专家一般资料(n=16)

1.2研究方法 (1)德尔菲法:本研究前期阶段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用于构建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指标筛选的研究中,是被公认的指标筛选方法之一[8]。 (2)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通过专家对各个指标进行打分,最终确定出各指标的权重,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8]。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用于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基本步骤: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9]。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和Yaahp 12.8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专家权威系数(Cr)运用专家判断依据(Cs)和专家熟悉程度(Ca)两者之间算术平均数描述。专家的积极性用问卷的有效回收率表示。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用肯德尔和谐系数(W)和变异系数(CV)来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Yaahp 12.8软件构建层次结构模型,运用Saatty的1-9标度法构建判断矩阵,计算指标的权重和一致性比例(CR),如果CR<0.10,即视为通过一致性检验。

2 结果

2.1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及意见协调性 本研究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均发放16份,回收有效问卷16份,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的Cs为0.95、Ca为0.83、Cr为0.88。2轮专家意见协调性:CV分别为0.085 7和0.066 9,均<0.25;W分别为:0.348和0.134,均P<0.001。说明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性较高,协调性较好。

2.2构建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共有3个层次,包括目标层1条: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准则层4条:课程教学团队、教材(参考书目等)、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含课程章节)思政建设;方案层29条。

2.3准则层对目标层的结果 16名专家根据判断矩阵标度,见表2。对指标重要性进行打分,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最后通过软件计算得出集结后的判断矩阵结果。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排序分别为:课程教学团队(0.314 7)、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0.290 0)、课程(含课程章节)思政建设(0.261 1)、教材(参考书目等)(0.134 1)。根据1-12阶RI,得出最大特征根为4.00 0;一致性检验系数<0.1,CR<0.1,通过一致性检验。1-12阶RI,见表3。准则层对目标层的结果分析,见表4(扫后文二维码获取)。

表2 重要性判断1-9级标度法标准

表3 1-12阶RI

2.4方案层对准则层的结果 见表5~表10,扫二维码获取表4~表10。

2.5组合权重结果 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纳入4个准则层指标:课程教学团队、教材(参考书目等)、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含课程章节)思政建设和29个方案层具体指标,其组合权重,见表11。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最大特征根为4.116 7;一致性检验系数为0.038 9,一致性比例为0.043 7,均<0.1,通过一致性检验。组合权重中排序前3的分别为:建设方案具体(0.089 6)、建设目标明确(0.086 5)、建设经验丰富(0.085 0),排序最低的为深度挖掘课程思政素材(0.015 7)。

表11 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各指标组合权重分析(n=16)

3 讨论

3.1本研究构建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确定指标的权重,已被广泛采用,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10]。在层次分析法过程中,要判断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及意见协调性。本研究中,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为0.88,高于0.8的Cr要求。2轮专家意见协调性:CV分别为0.085 7和0.066 9,均<0.25;W分别为0.348和0.134,均P<0.001;说明专家们具有很强的积极性、权威性和意见协调性。本研究在前期德尔菲法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了各指标的权重。除了按层级单排序和层级总排序外,还对专家意见进行了一致性检验,结果均为CR<0.1,通过一致性检验。在充分考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专家评价的主观因素,使指标权重计算的客观化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11],有利于科学、规范地评价本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更好地指导本专业教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和育人质量。

3.2本研究构建的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和内涵 本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发现,准则层指标权重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课程教学团队(0.314 7)、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0.290 0)、课程(含课程章节)思政建设(0.261 1)、教材(参考书目等)(0.134 1)。课程教学团队(0.314 7)最高,教材(参考书目等)(0.134 1)最低。说明专家一致认为课程思政建设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队伍和课程团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教师的政治思想素养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师作为教育者,自己要先受教育,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应该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12-13]。只有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才能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所有教师育人职责,真正提升本专业的课程思政育人成效。

本研究构建的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29条方案层,方案层各指标组合权重为0.015 7~0.089 6。其中,建设方案具体的权重最高,为0.089 6;建设目标明确的权重次之,为0.086 5;建设经验丰富的权重再次,为0.085 0;说明专家对课程思政建设相关指标的关注度最高。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护理学专业教育中应切实做好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的顶层设计,针对护理教育的特点,将护理专业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有机、有意、有效地纳入整体教学布局和课程安排,这对培养具备坚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护理人才,引导护理学专业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积极传播者,成为健康中国行动计划的积极促进者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所有指标体系中,深度挖掘课程思政素材的权重最低,为0.015 7。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专家更加注重教师如何整理、提炼和理解这些思政素材,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其融入和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关。因此,建议本专业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课程内容的梳理、分析和把握,不断凝练和钻研素材的思政内涵,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全过程,有效提升思政教学的育人质量[14]。

3.3借助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建议 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具有客观性与科学性,各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反映了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建议:(1)依托课程教学团队,润物细无声地做好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15],应充分发挥课程团队中每一位老师的力量,教师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护理学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其职业责任感,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正公平、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使其能够全心全意地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促进和维护人类健康。(2)加强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明确目标,传递价值。明确的课程思政目标是课程思政的基础,适切的思政元素和素材是课程思政的保障。规范的思政案例和创新的思政教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为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职业价值观奠定基础,更有助于推动护理学专业进行课程思政建设。(3)精选护理学专业课程教材,助力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教材不仅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保障,更是贯彻国家意志,实现人才培养的依托[16]。(4)完善合理的闭环评价环节,以评促进,以评促改。闭环评价环节可以对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在评价中找问题、找差距,明确问题所在可以更好地指导课程进行建设、改革和创新,是促进课程思政实施和保障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17]。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护理学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具有客观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可以为本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提供参考依据,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和创新指明方向,为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护理学专业课程指标体系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